日历狗
万年历

发生地震

2021/9/26 13:14:26
万年历日历:发生地震知识
发生地震知识
四川为何容易发生地震

发生地震后,大家要有信心和勇气,要想法设法远离危险区,要保持体力,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等待救援。有些朋友不清楚:四川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四川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四川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

从地理位置看,四川省尤其是四川西部,位于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而且强度大。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地处巴颜喀拉地块东边界,西边是巴颜喀拉,东南方向是相对比较坚硬的四川盆地。

板块推挤导致巴颜喀拉地块运动受阻形成断层。龙门山断层有四条大断层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发生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才导致了地震的发生,而是川境内有三大断裂带,所以才频繁发生地震,而且发生地震等级也是很高的。

地球可分为很多板块,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四川恰好位于板块交界处遇断裂带交接处,所以才会导致地震频繁发生,而四川境内有三大断裂带,分别是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而四川也发生了很多次的大地震,震级都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最为惨烈,而恰好汶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才导致了震级如此强,另一方面不仅仅是位于断裂带才会导致地震发生,因为地震是成波形扩散的,所以位于断裂带方圆数百里的地区都会受到一定的震感以及危害,所以四川境内才会发生如此多的地震。

无论是位于断裂带还是板块交界处发生地震与火山喷发的概率都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正极强弱都会发生,只要板块发生运动就会出现地震,就如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日本,经常发生火山喷发与地震,同理,四川也是位于断裂带处,所以才会如此的频繁发生地震,而对于地震如今也有很多预警措施,比如电视上会提前预告地震的到来,让人们提前疏散。而对于地震的到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在地震到来时要提前做好撤退,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你们知道为什么四川总是发生地震了吧,正是因为四川境内有着三大断裂带,才会如此频繁发生地震。

地震来了要记牢一些避震常识

如何快速判断地震的远近?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尔后左右晃动是近震;上下颠簸不明显,以左右晃动为主的是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为近震,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近震上下颠簸和左右晃动时间差越短,说明地震离你越近,时间差1秒差8公里。比如你感觉上下颠簸10秒后就左右晃动起来,那这个地震离你有80公里远。当然振动越强烈地震越大。

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判断为大地震时,避嫌的原则是“伏地,抓牢、遮挡”,也就是立刻躲避到桌子底下,趴下并抓牢。如果是在平房或楼房的一二层时,则可力争跑出去避震,但是要用枕头等保护头部。如果是在高层建筑,则应向楼顶上跑。

躲避地震时,无论您身处何处,都要设法保护好头(用软物品,如枕头、书包、软垫等顶在头上)。首先,要迅速找到安全地点,趴在地上,用鼻呼吸,同时要尽量降低重心。

平时,我们还需准备家庭防震包。家庭防震包内应放置应急逃生绳,简易防护用具,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绷带、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和个人信息卡。

我们时刻应该有灾害意识,有防灾的准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救命,减少伤害。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正确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学习一些相关的抗震知识,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抗震演练,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预防措施。有些朋友不清楚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地震来临时应怎么正确应对?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1、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 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 内承重墙角; 教室的讲台、书桌下; 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2、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 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 一旦震动停止, 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3、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拥挤,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地震来临前的预兆

1、动物异常:蛇、鱼、鸟、鼠等动物被称为地震“活仪器”。鼠类异常反应来得最早,大老鼠成群结队叼着小老鼠乱跑,黄鼠狼大搬家。大小家畜如狗乱叫狂吠、上墙上房,猪不吃食,羊不进圈,猫乱抓乱挠。马、牛不吃料或乱奔或发呆。鸡、鸭、鹅惨叫不停等等动物的异常反应常与地震活动有密切联系。鱼类震前的表现,成群漂浮,有的发呆,有的翻白,有的佯死,有的倒立水中打旋,或者跃出水面。

2、植物预兆:某些植物对地震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其中含羞草的反应较为典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叶片逐渐自动闭合。然而,科学家发现,地震前夕,含羞草显得有点反常:白天它的叶子紧闭着,夜晚叶片反而半张半开了。地震发生时,含羞草的小叶全部张开了。

3、地形变化:地形变震前会有地形变化,如垂直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

地震的规律

根据地震的位置规律可知,地壳层产生的张应力有可能在原来发生地震的地区或与它相对应的地区又可能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地震。

根据地震的震级规律可知,如果地震发生时与原来发生地震时地幔潮中的两个日向量高潮区和两个月向量高潮区的地理位置相同或接近,地震的位置也相同或接近,则发生地震的震级也相同或接近。

因此地震的日期、时间、位置和震级都存在与日食周期一致的周期性,大约是二十年左右。

因为地壳层在E60°、E150°、W120°和W30°地区存在地壳大断裂,在一个日食周期中(即地球上同时正对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绕地球360°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每隔五年、十年、十五年左右就有一条地壳大断裂的位置正对日、月。同理,因为每组地壳低模量区中的四个地壳低模量区的经度位置也是相距 90°,因此每隔五年、十年、十五年左右就有一个地壳低模量区的地理位置正对日、月。所以有些地区的地震周期还会出现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周期。由于这样地震还有二十五年、三十年和四十年的周期。

从1920年12月16日(农历初七)在海源发生8.5级地震与1950年8月15日(农历初二)在西藏察隅发生8.5级地震相隔三十年和察隅地震与1990年7月16日(农历廿四)在菲律宾发生8.5级地震相隔四十年,就是地震具有三十年和四十年的周期规律的表现。


地震以后还会地震吗

地壳板块是一直在运动的,因为运动的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人类有时候是无法察觉每一次的地震。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咨询一下,地震以后还会地震吗?地震后还会发生地震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地震以后还会地震吗

可能还会地震,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而且地震几十年后是否有地震也是无法推测的。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

地震的主震和余震关系是分好几种的。单峰型:就是一个大的主震,在其发生前后有多个小的地震。双峰型:在两个大的主震之间及前后发生有多个小的地震。群峰型:没有主震,只有多个小型地震产生。

地震序列的介绍

在一定的地方和一定时间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具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主震震级很突出,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占全序列总能量的90% 以上,或最大震级和次大震级之差在0.8-2.4级,称为主震型序列;

在地震序列中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震,而是由震级相近的两次或多次地震组成,最大地震释放的能量一般只占全序列总能量的80% 以下,或最大震级和次大震级之差小于0.7级,称为震群或多震型序列;

主震震级特别突出,前震和余震都很少且震级也很小,大小地震极不成比例,最大震级和次大震级大于2.5级,称为孤立型或单发型序列。

地震的分类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生物都居住在地壳表面,地壳的平均厚度只有30Km,有人戏称这如同鸡蛋壳一般。地壳“浮”在地幔上,地幔是一种像搅搅糖一样的塑性物质,流动性很弱,但也会流动,时间尺度很长,平均下来,地壳每年只能移动最多几厘米,地壳就是一块又一块的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位移,势必会产生碰撞、挤压等现象,每次碰撞与挤压都会积攒应力,当积攒的量够了,也就绷不住了,板块会发生大的震动或是断裂,这种能量传递到地表上来就是地震。

地震按发生的形式可主要分为三种:陷落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是指,采矿造成的地下空洞或者是天然的地下溶洞因为承受不住顶部的压力而发生陷落,从而引起的震动,这类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小,发生的次数也极少。

构造地震危害最大,发生的次数也最多,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中90% 都是构造地震,这种形式的地震与板块运动有直接关系,如前文所说,是因为地下岩层板块相互运动,碰撞、错动、破裂导致的震动,这类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很巨大。

火山地震,顾名思义,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火山内部的岩浆运动、火山气体爆炸,都可能会引起地震,这类地震发生次数也比较少。

以构造地震为例

地震发生之前是能量积攒的过程,一次较大规模的地震,往往需要孕育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般情况下,在大地震发生之前,会有多次规模较小的地震。打个比方,将一根竹子折断,你慢慢用劲,竹子在完全折断之前会产生几次小程度的折断外部的表皮,然后才最终折断。其实这与大地震也相似,小规模的折断就是大地震发生之前的前震。前震之后就是规模较大的主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叫余震。前震、主震、余震,这就是地震的发生序列。


四川为何容易发生地震

发生地震后,大家要有信心和勇气,要想法设法远离危险区,要保持体力,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等待救援。有些朋友不清楚:四川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四川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四川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

从地理位置看,四川省尤其是四川西部,位于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而且强度大。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地处巴颜喀拉地块东边界,西边是巴颜喀拉,东南方向是相对比较坚硬的四川盆地。

板块推挤导致巴颜喀拉地块运动受阻形成断层。龙门山断层有四条大断层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发生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才导致了地震的发生,而是川境内有三大断裂带,所以才频繁发生地震,而且发生地震等级也是很高的。

地球可分为很多板块,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四川恰好位于板块交界处遇断裂带交接处,所以才会导致地震频繁发生,而四川境内有三大断裂带,分别是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而四川也发生了很多次的大地震,震级都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最为惨烈,而恰好汶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才导致了震级如此强,另一方面不仅仅是位于断裂带才会导致地震发生,因为地震是成波形扩散的,所以位于断裂带方圆数百里的地区都会受到一定的震感以及危害,所以四川境内才会发生如此多的地震。

无论是位于断裂带还是板块交界处发生地震与火山喷发的概率都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正极强弱都会发生,只要板块发生运动就会出现地震,就如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日本,经常发生火山喷发与地震,同理,四川也是位于断裂带处,所以才会如此的频繁发生地震,而对于地震如今也有很多预警措施,比如电视上会提前预告地震的到来,让人们提前疏散。而对于地震的到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在地震到来时要提前做好撤退,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你们知道为什么四川总是发生地震了吧,正是因为四川境内有着三大断裂带,才会如此频繁发生地震。

地震来了要记牢一些避震常识

如何快速判断地震的远近?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尔后左右晃动是近震;上下颠簸不明显,以左右晃动为主的是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为近震,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近震上下颠簸和左右晃动时间差越短,说明地震离你越近,时间差1秒差8公里。比如你感觉上下颠簸10秒后就左右晃动起来,那这个地震离你有80公里远。当然振动越强烈地震越大。

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判断为大地震时,避嫌的原则是“伏地,抓牢、遮挡”,也就是立刻躲避到桌子底下,趴下并抓牢。如果是在平房或楼房的一二层时,则可力争跑出去避震,但是要用枕头等保护头部。如果是在高层建筑,则应向楼顶上跑。

躲避地震时,无论您身处何处,都要设法保护好头(用软物品,如枕头、书包、软垫等顶在头上)。首先,要迅速找到安全地点,趴在地上,用鼻呼吸,同时要尽量降低重心。

平时,我们还需准备家庭防震包。家庭防震包内应放置应急逃生绳,简易防护用具,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绷带、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和个人信息卡。

我们时刻应该有灾害意识,有防灾的准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救命,减少伤害。


为何会发生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哪几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 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