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航天员会引起不适感,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如忧虑、抑郁、厌烦等症状。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刷牙?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刷牙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餐后直接咀嚼有洁齿功能的特制口香糖;第二种是用无菌纱布制作的指套沾上可以食用的特制牙膏,刷牙时,航天员将指套套在食指上,把牙膏挤在上面,用手指替代牙刷,刷完后直接把他吃下去。
对!也是把牙膏吃下去!
刷牙,在地球上看似日常十分简单的操作,在太空就成了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每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危及航空器和宇航员的生命。每次中国航天器发射后,我国宇航天团的英雄们都要在太空生活数十天以进行各类科学实验,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在中国航天日,我们不禁为中国航天事业点赞,向所有中国航天员、航天人致敬!
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牙龈按摩的作用,所以效果很好。美国宇航员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刷牙外,还咀嚼特制口香糖以代替刷牙,感觉也不差。
洗脸的方法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卫生巾来“洗脸”。
梳头是用一块卫生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的头发很干净,头皮屑都粘在卫生巾上,而且头部得到了按摩,宇航员感到特别舒服。
剃胡须这在地面上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在失重的太空就需要特制的剃须刀。美国和苏联宇航员使用的电动剃须刀,带有专门用来吸胡须渣的匣子,以免在刮脸时胡须渣到处飘浮而影响生活。
航天员可以带什么上天?空间站工作可休息吗?
可携带私人物品,安排娱乐活动
因为这次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时间较长,而且随着货运飞船的抵达,飞船内还是有空间允许他们携带私人物品,航天员也可以携带与爱好相关的物品。
三名航天员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的时候也透露了他们携带的私人物品。航天员汤洪波透露,他准备把在生活中偷偷录下的很多儿子生活的视频带上飞船。汤洪波说:“儿子非常幽默、乐观。这些与爱人一起生活的录像带上(太空)去看一看,也是平常生活的放松。”航天员刘伯明带上了全家福和“牛娃娃”还有一小袋助睡眠的物品,他透露这些物品有的在核心舱,有的在货运舱,有的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而航天员聂海胜则留下了悬念,他表示会把带的物品在太空上展示给大家。
那么航天员在太空有娱乐活动吗?航天员除了工作时间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在笔记本上看电影或者做些别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航天员要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因为地面控制人员和航天员都需要休息。除了一些实验需要昼夜来做,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按照正常作息来,地面测控服务支持的人员也可以按照正常作息。大家有一个正常的作息,更利于未来在空间站长时间停留,让航天员保持与地面同样的作息对他们健康也有好处。
未来科学家和普通人也能进太空吗?
协作精神比身体素质更重要
在去年两会上,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众所周知,航天员对身体素质有着苛刻的要求。把科学家和普通人送入太空,也需要他们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吗?因为航天员要执行任务,需要操作、维修,处理紧急情况,就像司机驾驶员一样。而其他人就像乘客,他们是去做其他的任务或者去旅游观光,他们不需要承担特别的任务。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指令长和航天员处理,所以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虽然从起飞到着陆的过程对普通人没有特别复杂的生理要求,但是对他们的心理还是有要求的。大家需要有协作精神,因为飞船上空间很狭小,大家需要友好相处,共同协作。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因为到微重力环境,心脏要适应新环境。
导语:宇航员在空间站上自然也需要呼吸氧气,当然,这些氧气是有专门的装置供给的。对此,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到底在空间站航天员如何呼吸氧气的呢?究竟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时呼吸氧气通常从哪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时呼吸氧气通常从哪来
宇航员
电解水制氧。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是利用电解水的方式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以供宇航员呼吸,而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还有是利用固体氧气发生器产生的氧气。
电解水通常是指含盐(如氯化钠)的水经过电解之后所生成的产物。电解过后的水本身是中性,可以加入其他离子,或者可经过半透膜分离而生成两种性质的水。其中一种是碱性离子水,另一种是酸性离子水。以氯化钠为水中所含电解质的电解水,在电解后会含有氢氧化钠、次氯酸与次氯酸钠(如果是纯水经过电解,则只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气、氧气与氢离子)。
在某些条件下,电解后产生的酸性电解水有杀菌用途。依据电解原理在电极生成的氧气,在较低pH值(例,pH<2.7)情况时,会与氯化合生成次氯酸根或亚氯酸根离子水溶液。
此外,虽然有些广告宣称碱性电解水具有“中和酸性体质”的用途,但是实际上电解产生的碱性水到达胃部时,会被具有强酸性的胃酸变成酸性。
空间站内如何洗澡?
航天
在了解我国航天员们如何洗澡之前,先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如何洗澡开始说起。
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女宇航员萨曼莎,曾经展示过该如何在空间站里洗澡。萨曼莎介绍说,在太空洗澡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站在淋浴头之下淋浴。因为在微重力环境下,水并不会向下流,而是会漂浮在空间站里。
在空间站洗澡,只能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想要洗头时,要将水挤在毛巾,或者头发表面,然后将头发弄湿。之后会使用免冲洗洗发露清洗头发,再用毛巾擦干。
在国际空间站之前,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洗澡间是用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形淋浴罩,盖上盖子之后,水无法逃出洗澡间。
只不过航天员在洗澡之前,要先戴好呼吸器、耳塞、护目镜等,以免窒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无法向下流动,科学家们为水箱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
洗过澡之后,废水会被回收利用。只是由于太空舱内的储水量有限,所以平时宇航员们也很少能享受冲澡的乐趣,大多数时候仍旧是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虽然无法淋浴,但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
航天员如何保护隐私?
航天科技
在空间站洗澡、上厕所以及睡觉的时候,该如何保障隐私权呢?
这一点,设计师们早已经想到。首先是洗澡的地方,航天员可以在一个包裹式的淋浴袋里进行喷雾,确保自己的隐私安全。
空间站内有专门的厕所间,就像地球表面一样,也可以保证自己的隐私。
在太空中睡觉是一个麻烦事,微重力环境下,你可能会漂浮到任何一个地方,而且被子也可能会和你分开,所以在空间站中,睡觉之前你需要进入到睡袋之中,睡袋固定到空间站上,保证睡觉不会乱飘。
在过去,航天员们都是“站”着睡觉,航天员进入到睡袋之后,会挂在墙上睡觉,当然你也可以倒着睡觉。
现如今,我国空间站为了让航天员休息得更加充分,专门安排了睡眠区,让每个航天员都可以“躺着睡”。
更重要的是,我国空间站的设计师还为航天员预留了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通过该通道,和自己的家人说些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这条私密语音通道,不仅解决了航天员的思念亲人之苦,还尽最大可能地保障了他们的隐私。
说起我国高度发达的地区,人们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北上广,就拿历史名城广州来说,近些年也不负众望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实现了高速腾飞,那么,你知道广州航天奇观位于哪儿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广州航天奇观坐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其详细地理位置为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东沙路。景区内设有航天科技馆、火箭发射指挥中心、太空站、月球馆、星球历险、火山地震馆、360度景视厅等10多个旅游场馆。但目前广州航天奇观已经倒闭,门庭停车场已租给数家驾校使用,天河内部已经搁置处理。
游玩信息:
1、门票信息
门票70元,节假日80元,一般团体票优惠(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平日65元,节假日75元,学生团(25人以上)优惠价:平日43元,节假日48元。
2、交通信息
经过航天奇观的线路有903路,325路,497路,506A路,506路,508路,548路,564A路,564路,574路,772A路,902路,B22路,B26路,B4A路,B4B路,B4路,广增10路,广增8路,B4路快线,夜100路,夜38路,夜51路,夜81路,夜93路公交线路。
3、广州最佳旅游时间
10至12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4、广州航天奇观周边景点介绍
(1)广州航天科学馆,与广州航天奇观距离0.03km;
(2)航天欢乐世界,与广州航天奇观距离0.09km;
(3)奥体水上嘉年华,与广州航天奇观距离1.09km。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2020年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航空航天是人类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产物。经过百余年的快速发展,航空航天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也表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必然要开拓新的活动空间。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到宇宙空间,就是这样一个人类逐渐扩展活动范围的过程。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空必须具备空气介质和克服航空器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动力。航空技术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空气动力学的进展。
神舟六号是在2005年10月1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实现两人多天的飞行。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神舟六号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谁?神舟六号的宇航员是谁?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谁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指挥长费俊龙、操作手聂海胜、后备宇航员刘伯明、后备宇航员景海鹏、后备宇航员翟志刚、后备宇航员吴杰。
神舟六号,简称“神六”,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六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人类世界上第243次太空飞行,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
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
神舟六号太空保障
神舟六号飞船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 以下。
在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并在轨道舱中悬挂有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设有清洁用品柜,航天员使用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并首次设有卫生间供航天员大小便使用。
在提高航天员安全性方面,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神舟六号的意义
神舟六号,承载的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众所周知,与无人航天飞行相比,载人航天最大的特点是有人直接介入太空活动。科学试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试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试验无法事先设定好,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根本无法预料到的情况,需要人的直接干预。所以说,航天员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试验实现质的飞跃。
从神五到神六,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人是载人航天的核心,人能否在空间进行多天工作和生活,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神舟六号担负着检验我国“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能力的使命。如果此次“多人多天”飞行顺利的话,无疑能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于此次航天飞行的火箭与飞船型号相同,但舒适性、安全性都更高了。与神舟五号飞船相比,神舟六号飞船作了多达110项的技术改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也有75项技术改进,这些改进,多数是依据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中获得的感受做出的——作为中国太空飞行的先行者,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行,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像托举神舟升空的火箭需要一级级地接力助推一样,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更广阔的太空进军。从神五到神六,随着尚志、张柏楠、刘宇、陈善广等年轻一代走上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岗位,戚发轫、黄春平、施金苗等神舟五号时的领军人物已退居二线,成为幕后顾问。两年前,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今天则降到了48.7岁。而飞船、火箭等系统中主任设计师以上的人才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其他系统关键技术岗位上也不乏二十多岁的骨干。生机勃勃的航天人才队伍,构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神五到神六,从飞船、火箭到人员设备,几乎每一个关节点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所凝成的中国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导语:看过航天员乘坐飞船升空的视频都知道,航天员的身体是需要半躺状态的。我们知道,航天员的任何姿态都是有考究的,那么,你知道航天员乘飞船升空时身体为什么要半躺着吗?到底航天员升空时身体半躺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航天员乘飞船升空时身体为什么要半躺着
宇航员
更好地保护身体。因为航天飞机在起飞的时候,加速度非常快,身体很难承受这种压力,所以航天员乘飞船升空时要半躺着,为的是能更好的保护身体,避免受伤。
一名航天员的必备条件:
要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或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要克服航天器飞行时的力学环境、太空的物理环境和航天器的狭小空间环境等特殊环境下的重重困难,适应这种环境的考验,航天员的身体和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有幸成为航天员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载人航天活动对于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医学专家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项目、内容和标准化。一般包括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航天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样的。
美、苏早期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和方法有许多共同点;航天员均选自歼击机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均以飞行员选拔为基础;所规定的选拔项目几乎相同。选拔淘汰的比例大约是1:100。美国“水星”任务第一批航天员7名,是从500名军用飞机飞行员中选出的。苏联的第一批航天员20名,是从3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的,后来又有8名淘汰,实际上参加飞行的只有12名。
宇航员
在性别方面,航天员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在第一个女航天员瓦伦蒂娜捷列什科娃飞行后,经过将近20年,于1982年8月19日,联盟T-7号飞船才进行了第二次有女航天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34岁)参加的飞行。目前,女航天员的人数逐渐增加。在年龄方面,对于驾驶员和任务专家一般是22-40岁,载荷专家可以是40岁以上。由于前苏联是用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航天员的年龄要求较严,超过50岁继续飞行的航天员较少,而美国航天飞机的航天员有不少是50岁以上的。在身高方面,由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的空间很小,航天员的身高一般都在170厘米以下,美国航天飞机座舱的空间较大,航天驾驶员的身高范围较宽,为162.5-193.0厘米。
为确保航天员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选拔是极为关键的。生理机能选拔主要是挑选人体各脏器和系统基本生理功能优良者。生理机能选拔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
航天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于航天任务的完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飞行以及多人的乘员组,其心理素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航天员们身处的环境是恶劣、封闭和隔绝的,而且还要面对太空中那些难以预测的风险,没有超乎寻常的“坚强神经”是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中完成规定任务的。
心理选拔方法包括心理调查和心理会谈,个性心理、智力和认知以及心理运动能力的测试等。对于多人的乘员组,更应该特别重视航天员彼此之间的适应性及协调工作的能力。
在航天过程中要遇到各种特殊环境因素,如超重、失重、低压、缺氧、高低温、振动、噪声、辐射、隔绝等。在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中,要淘汰那些对这些特殊环境因素敏感和耐受能力差的人,挑选耐力和适应性优良者。
严格的前庭功能选拔是也是航天员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可以有效减少在失重状态下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
宇航员
航天运动病也称太空病,是由于在失重状态,人体不适应产生的,和一般人平时的晕车和晕船非常相似。最初是上腹部不适,继而面色苍白、虚汗、头晕、眼花、恶心,严重的还会呕吐,但吐过以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航天运动病一般在载人飞船一进入轨道后就会发生,持续2至4天后症状自动消失。但是,可别认为航天运动病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实际上,对于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来说,它恰恰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大问题。
由于航天运动病发病率很高,据资料表明,有将近半数以上的航天员入轨后都会患上这种病。载人飞行的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严格,航天员入轨后有许多重要的操作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如果这时候出现运动病症状,就会或多或少影响其空间任务的完成,严重时还会影响到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其次,运动病的发作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初次参加航天飞行的人患此病较多,但在有些多次上天的航天员中也还会出现该种病,这就不能不对原有的飞行计划产生影响。
因此,前庭功能的好坏关系到航天员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美俄的经验证明,进行严格的前庭功能的选拔是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采用转椅、秋千或对耳部器官的温度刺激等手段来检查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是否凡是乘坐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人都可以称为航天员呢?不然!载人航天器(如飞船)只乘1人时,他肯定是航天员,如果多人乘载的航天器(如航天飞机),其中的乘员就不同了。他们有的是航天器驾驶员,有的是机长(或指令长),有的是随机工程师,有的是载人航天器的任务专家。这些乘员都应该属于航天员称呼的范畴,或者说他们是职业航天员。除上述这些职业航天员外,还有一部分是专门进入太空做科学实验的乘员,如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这些人称之为载荷专家和科学家航天员,属于非职业航天员,但都有特定的航天任务。此外,有些记者、教师、政治家或“游客”等也曾进入太空,但他们不能说是航天员,只能说他们是航天乘客。我们所以把进入太空的人加以分类,主要是因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拔和训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