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源头

2021/9/26 13:08:45
万年历日历:源头知识
源头知识
黄河源头在哪里

作为我国母亲河的黄河,从意义上来说,具有不凡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人们更是对其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只是黄河有没有源头和尽头呢,黄河的源头又在我国哪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

黄河源头在我国青海省的腹地,而源头又被分为扎曲、约古宗列曲、卡日曲这三个河源,而黄河多源也是目前大多数人的看法,当然其中卡日曲因流域面积最大,也有是黄河正源这一说法,而从黄河外观上看,黄河河流形状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汇入渤海。

三大源头介绍:

1,卡日曲:

作为黄河南部支流的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约4800米,其中共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而该河流基本常年有水。

2,约古宗列曲:

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之一,也是一条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在藏语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该河道窄,深度约0.1米,流量小。

3,扎曲:

扎曲黄河源头之一,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


灞河源头在哪

在古时候,灞河叫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为彰显其霸业,改名为灞河。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灞河的知识,那么,下面就来讲讲,灞河源头在哪?灞河发源于哪里?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灞河源头在哪

灞河源头在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西安市未央、灞桥区之间汇入渭河,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主要支流有辋峪河、浐河等。灞河上游河床比降大,洪水期水流湍急,河床左右摆动,河道弯曲甚多,建国后建有较完善的堤防系统。灞河流域内农业发达,灌溉历史悠久,流域内建有辋灞渠、跃进渠、蓝桥渠、普惠渠、灞惠渠、团结渠、立新渠等诸多引水工程。

灞河,无疑是发源于秦岭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流之一。它是一条自然之河,人文之河,更是一条历史之河。

长安八水中的灞河从秦岭山中流出,横陈西安东部,最终汇入渭河。但是你知道灞河的正源在哪里?为何取名灞河?从何处开始真正叫灞河?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成斌说,探源虽然艰难,但灞河源头一步一景,壮美的景色让人陶醉,“我们正本溯源,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关注浐灞河,关注长安八水,关注环境保护。”

“灞河古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改名为霸水,以显霸功,后演变为今之灞河。其源头,是蓝田县灞源镇箭峪岭南麓九道沟。”随行水利专家介绍。

如何判断一条河流的源头?

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论哪一套标准,首先考虑的是长度“河源唯长”和水量“水量唯大”这两项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因素被经常考虑在内,如:流向,指水源与主河流向的关系,看是否顺直;历史上的传统认识;河流发育史和河谷形态;河源类型特征等等。上述成套标准主次关系也不一致。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考察者那里,长度和流量是确定正源的重要标准,但不一定是首要标准。在确定正源的标准上,国际上也没能“整齐划一”。

全长109公里的灞河,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峒峪和倒沟峪,它们在玉山镇汇流后始称灞河。值得一提的是,灞河河谷较宽阔,河床表现为一束一放又一束如串珠状形态。前程附近谷宽4至5公里,蓝田县城处达10公里,新街处又收缩至仅1.5公里。

灞河的水文特征

蓝田县境内,河谷较宽阔,河床表现为一束一放又一束之串珠状形态。前程附近谷宽4至5公里,县城处达10公里,新街又收缩至仅1.5公里。汛期一般在夏季3个月,枯水期在冬季3个月。中上游在暴雨来之时,洪水猛涨猛落,形成凶猛洪水过程。1935年马渡王曾有高达29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1953年8月2日最大洪峰流量达1600立方米/秒。马渡王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54万吨,年内分配与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一致。汛期输沙量最大,马渡王站年平均含沙量为6.32公斤/立方米,汛期8月份达18.5公斤/立方米。

灞桥区境内,河床比降,浐、灞河交汇处以上为2.35% ,以下为1.58% 。年平均径流量6.07亿立方米,其中:7至9月份最多,占33.8% ;1至3月份偏少,占12.1% 。据马渡王水文站资料,年平均输沙量为293.69万吨,最大为935万吨(1962年),最少为58.6万吨(1972年)。汛期河水最大含沙量达950公斤/立方米(1973年7月23日)。最大洪峰流量2160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洪峰流量229立方米/秒(1966年)。最枯年份中下游常断流。


闽江源头在哪里

闽江的主要支流有建溪、尤溪、富屯溪、古田溪、大樟溪,流经地区有福建三明、福州南平等等。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闽江源头在哪里?闽江发源地在哪?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闽江源头在哪里

闽江源头在建宁县境的台田溪发源于严峰山南麓的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自然村以北,流经台田村、土楼上、湖阳、跳鱼、九进坑等自然村,进入毗邻宁化县的水茜溪。水茜溪为沙溪水系上游支流,台田溪即为水茜溪的上游,是建宁境内13条主要溪河中惟一属于沙溪的一条,它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46亿立方米。

1991年和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下简称“闽江办”)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先后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经过分析比较,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认:台田溪为闽江正源,闽江源流为台田溪—水茜溪—九龙溪—沙溪—西溪—闽江。台田溪源头从严峰山西南坡岩下流出涓涓细流,并在峭壁下汇成一口约三四平方米的水潭。为此,“闽江办”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源头一带植物茂密,生态盎然,是旅游和科考的好去处。

闽江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灾害减轻。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沙溪口电站装机、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夜游闽江,欣赏两岸的璀璨夜景

来福州旅行,想要看福州夜景的话,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闽江夜游。而闽江夜游现在采用的是闽江之星游船, 在2020年10月的时候在台江码头进行首航仪式。“闽江之星”为双层结构,载客量212人,外观整体呈“江上水晶宫殿”样式,采用全玻璃隔热幕墙、“茉莉花”式通透顶棚和大面积阳光甲板,可全景观赏闽江两岸风光;内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设计主题,使用环保材料,融入“三坊七巷”等福州元素,打造闽江游新名片。

夜游的线路从台江江滨路的台江第一码头出发,途经台江金外滩、南北江滨至洪山桥,折至三桥后返回,船上还有表演,茶水饮用,很惬意。华灯初上,闽江碧水潋艳,景色迷人,犹如一条异彩纷呈的彩虹,坐游船游览美丽的闽江,品味夜幕下的闽水情怀,坐拥无敌海景,回味历史韵味。

游船停靠在台江码头,这里可以看到横亘于江面的解放大桥,灯光把它变成一条彩带,中洲岛上的欧式建筑,在灯光下也愈发迷人。

作为福州十大网红打卡地,夜游闽江到底有什么魅力?

登上游船,欣赏福州的壮丽夜景。依着闽江的城际线游览,江水轻轻徜徉的声音伴着音乐的悠扬。今晚的游览从台江码头出发,途经二桥、鳌峰大桥、鼓山大桥,一直到魁埔大桥,航程往返约1小时。坐在一楼宽敞明亮的船舱中,一边品着福州的茉莉花茶,一边看着闽江两岸的绚丽夜景,真的很舒服。

远眺台江金外滩,台江正在快速推进东西两翼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中心两大核心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滨江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集现代商贸商务经济、旅游文化特色经济于一体的海峡西岸璀璨的福州“金外滩”。

远看像一艘巨大豪华客轮停泊在闽江中的中洲岛,它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和仓山区交界处,是闽江上的一个岛屿。而旁边的仓山西洋建筑群,福州的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在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众多打破传统建筑风格的外国建筑,统称为西洋建筑,很值得去打卡。

不知不觉船行到了台江万达,两岸的灯光秀开始了。福州代表性建筑、油纸伞、牛角梳、寿山石等元素随着动画轮番上映,一幕幕徐徐展开的画卷,美轮美奂,生动展示了“有福之州”的魅力。近距离看灯光秀,和在岸上看体验感完全不同,完美呈现出一场福州璀璨文化的视觉盛宴。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的航程,慢慢接近尾声,饱览了闽江两岸的灯火辉煌,领略了福州城市的变化,看着福州日新月异的发展,真的感受到有福之州的魅力。如果你来福州旅行,千万不要错过登上闽江之星游船去感受福州的绚丽夜景,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的。


嫩江源头在哪

大家都知道,嫩江的主要支流有甘河、诺敏河、阿伦河等,流经地区有内蒙古、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边界。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嫩江源头在哪?嫩江发源于哪里?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嫩江源头在哪

嫩江源头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中段南侧,正源称南瓮河(又称南北河)。嫩江干流流经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的交界,最后在肇源县茂兴镇当权村三岔河与松花江南源汇合为松花江,嫩江全长 1370 公里(一说全长1375公里、1089公里) ,嫩江支流共有20多条(其中较大的12条),是黑龙江水系最长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为 29.7 万平方公里(一说28.2万平方公里、24.39万平方公里),大于淮河和海河。

河源至嫩江县城为上游,河谷狭窄,两岸多林区,产落叶松、樟子松、杨、桦等木材;嫩江县城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为中游,其下至三岔河口为下游,中下游河谷宽阔,中高水位时最大水面宽450—8000米,最大水深6—13米;枯水位时最大水面宽170—180米,最大水深1.6—7.2米。两岸为松嫩平原农业区,建有查哈阳灌区和北部、中部、南部引嫩水利工程,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右岸支流主要由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流入,左岸支流均在黑龙江省境内。结冰期从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中、下游可通航300—500吨船舶。沿岸主要城市有齐齐哈尔市,以及嫩江镇、尼尔基镇、富拉尔基等城镇。

嫩江河道特征

嫩江,依其地形、地貌和河谷特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自嫩江河源到嫩江县城为上游段,江道长661公里。河源区为著名的大兴安岭山地林区,森林密布,沼泽众多,河谷狭窄,河流坡降大,水流湍急,水面宽100~200米,河道比降14.2‰,河流为卵石及砂砾组成。河源区以下,江道逐渐展宽,河道比降3.1‰~3.6‰,相继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谷宽度可达5~10公里。

由嫩江县城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尼尔基(前称布西)为中游段,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江道长122公里。两岸多低山丘陵,地势较上游段平坦,两岸不对称,特别是左岸,河谷很宽。中游段支流较少,除江道过嫩江县城4公里,右岸有较大支流甘河汇入干流外,其余均为一些小支流或小山溪。

从尼尔基到三岔河口为下游段,江道长587公里。此江段进入广阔的松嫩平原地带,江道蜿蜒曲折,沙滩、沙洲、江汊多,江道多呈网状,两岸滩地延展很宽,最宽处可达10余公里,最大水深7.4米,滩地上广泛分布着泡沼、湿地和牛轭湖。齐齐哈尔市以上江道平均坡降0.2‰~0.1‰,主槽水面宽300~400米,水深3~4米。下游江段河网密度较大,右岸有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大支流汇入嫩江,左岸广大地区基本属于内陆闭流区,有大片沼泽、连环湖和湿洼地。从河源到三岔河口高差900米。

嫩江景点有哪些

1、墨尔根水师营遗址:据《清史稿》记载,“墨尔根水师营”,是吉林乌拉水师,是为了抗击俄寇而被载入史册,这个水师营同“墨尔根城”一道在“庚子俄难”时被焚毁(1900年),如今大部分已经被辟为耕地,东北部尚有部分遗存,具有较高的考古研学游价值,遗址内曾有水师留下的印记,包括:瓦片、瓷片、铁箭头、矛头等;

地址: 嫩江市北3公里处北大营村后;

2、嫩江高峰森林公园:位于嫩江市东南方向,距离市区约8公里,景区面积达580公顷,是一处以原始红皮云杉母树和人工樟子松林为主的生态学森林公园,樟子松无论是姿态还是造型都非常具有观赏性,而红皮云杉大多已经超过百年,同样极具观赏性,公园内有清泉和古井,一道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尤其是充足的水资源,为其吸引了大量的候鸟,时不时在空中飞舞,非常壮观;

3、科洛火山群:我们知道嫩江附近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这里最值得观赏的资源大多与火山有关,科洛火山群距离五大连池仅60公里,水源和植被无法同五大连池相比,但是在火山群形态上非常具有观赏性。


小清河源头及起止点

小清河源头为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羊圈头村,起点为大宁水库,终点为北拒马河。小清河于1137年由南宋济南太守刘豫开挖通航,主要是为了运输海盐,因此小清河又有“小盐河”、“盐运河”的名称,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小清河简介

小清河,黄河流域山东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济南市泉群。1904年(光绪三十年),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东堤建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闸。

小清河东流经济南市的槐荫、天桥、历城、章丘,滨州市的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等县(市、区),潍坊市的青州市至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3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是一条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综合利用河道。

小清河最早的河道

小清河干流自历城以下,大致与古济水流经地区相同。5世纪末以后,菏泽以西的济水上段逐渐堙塞,济水仅余下段,唐代改称为清河。至北宋,又称北清河。


三江源头在哪里

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这三条著名江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与中南半岛悠久的文明历史。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三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三江源头在哪里?三江源头是在哪个位置?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三江源头在哪里

三江源头在三江源,也就是在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

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 ;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 ;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 。长江总水量的25% ,黄河总水量的49% 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 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三江源河流

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万平方公里。

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流域总面积为23795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 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324.17亿立方米,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千瓦。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区内长1217公里,占干流全长6300公里的19% ,除正源沱沱河外,区内主要支流还有楚玛尔河、布曲、当曲、聂恰曲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立方米;黄河省内全长1959公里,占干流全长5464公里的36% ,主要支流有多曲、热曲等,年平均径流量232亿立方米,占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 ,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42% ;澜沧江发源于吉富山,三江源区内长448公里,占干流全长4600公里的10% ,占国境内干流全长2130公里的21% ,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占境内整个流域水资源总量的15% ,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22% 。

三江源的自然作用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余个省、市、区,总面积5451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8% ;1998年总人口28510万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22.84% ,西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区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其生态环境具有能深刻影响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巨大生态效应,并由此而广泛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主要江河的发源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际河流均发源于此。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