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探测

2021/6/7 10:36:14
万年历日历:探测知识
探测知识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

很多人都知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你知道吗?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5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2018年12月8日凌晨02: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用于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该火箭不仅有效提高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高轨道的运载能力,形成了完整系列,而且由于其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也为“三化”设计思想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5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长三乙火箭还可执行其它轨道要求的任务,并且还可满足有效载荷调姿、再定向和起旋要求,以及双星和多星发射的要求等。长三乙火箭可提供多种整流罩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


为何要探索火星

讯,北京时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探索火星?难道是为了移民到火星上吗?实际上,探索火星的意义巨大,到底探测火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人员怎么说。

为什么要探索火星

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软着陆,科学家认为该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科学家表示,我们选择软着陆的地区正好也是个平原,叫乌托邦平原,是在乌托邦平原的南部。地质学家说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在古海洋和古陆地交界的地方,科学家认为这个地方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目前,国际火星探测已取得了丰富成果,发现了火星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这也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

在环绕器上,它要对火星表面磁场、表面形貌还有浅表层结构,甚至是水冰的含量这些进行探测。在火星车呢,在火星表面也是有光学的载荷,看火星的表面形貌,然后分析物质成分,看浅表层结构,也对磁场进行分析探测。

着陆下去以后我们会释放巡视器,打开巡视器,用巡视器对火星的表面再进行巡视探测。(巡视器)巡视探测上面带有(磁场)探测仪,就像人做CT一样,可以透过火面去探到火面下边的一些土壤、岩石结构。

火星是类地行星,中国将火星定为行星探测的第一站,也有助于探索“火星的演化是否是地球演化未来”的这一疑问。

火星很可能以前存在过生命,但是现在大气稀薄了,生命也存在不了了。地球如果是人类无限度地开发破坏,(地球)会不会有朝一日会发展成火星这样,这是科学家们提出过的问题。所以我们对火星探测是有很大的好奇心,对探测火星也寄予很大的希望。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一次全球瞩目的航天探索。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天问一号为何要进行停泊轨道维持?

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工程目标,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火星探测器将通过火星环绕器以及火星车携带的科学载荷对火星进行全方位探测与研究。由于中国对火星的详细了解有限,为准确获得目标着陆区域的最新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以保障火星安全着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在天问一号任务中设计了停泊飞行轨道。在该轨道上,将通过火星环绕器对目标着陆区进行探测;在完成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在实施目标着陆区探测时,需要火星探测器飞过着陆区上空,才能保证环绕器携带的成像类科学载荷“看”得到着陆区。实际在轨飞行时,由于存在轨道摄动等影响,火星探测器飞过目标着陆区上空时并非处于着陆区正上方。为了保证探测,成像类科学载荷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侧视”。但如果超出这个界限,将会对探测结果造成影响。这个“侧视”边界就约定了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投影点与目标着陆区的偏离范围。

在停泊轨道飞行时,由于受到轨道控制误差、测定轨误差和高阶摄动影响,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投影点将会沿着自西向东的方式漂移。当投影点偏离预选着陆区较远时,将会超过科学载荷能够容忍的“侧视”界限。同时,火星探测器在停泊飞行轨道上的时间极为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探测,航天设计师们想出了停泊轨道维持策略。当火星探测器预期的投影点超过科学载荷能够容忍的“侧视”界限时,就要进行停泊轨道维持。

除去保证目标着陆区探测,停泊轨道维持的另一项作用就是保证火星探测器的轨道精确位于火星着陆“走廊”。类似于火星捕获任务,在执行火星捕获制动前,天问一号进行了地火转移飞行过程中的第四次中途修正,保证了探测器精准进入火星捕获“走廊”。在实施火星着陆前,将通过停泊轨道维持精确修正轨道误差,为天问一号顺利实施火星着陆提供保证。

天问一号如何进行停泊轨道维持?

天问一号

简单来讲,停泊轨道维持就是轨道修正,类似于地火转移飞行中实施的中途轨道修正,只是轨道调整量相比之下较小。这些轨道调整都是由火星环绕器实施。为了满足任务中各类轨道调整需求,火星环绕器配置了3000N、120N、25N推力器,而停泊轨道维持由于调整量较小一般选择25N推力器实施。虽然调整量较小,但停泊轨道维持也是完整的轨道调整动作,同样需要进行姿态调整、推力器点火等动作。在实施完停泊轨道维持后,探测器便可以继续完成后续飞行任务。


虫洞真的存在吗

讯,看过很多科幻小说的网友们想必都听过“虫洞”这个名词吧,据悉,““虫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出现的概念,是指宇宙中一种奇特的天体。那么,虫洞真的存在吗?如何才能探测到虫洞?近日,有一项新研究指出,恒星怪异的摆动行为可能会暴露虫洞的位置。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指出,恒星怪异的摆动行为可能会暴露虫洞的位置,如果这些传说中时空隧道真实存在的话。虫洞是科幻小说中长盛不衰的主题。多年来,在许多故事、书籍和电影中,主人公都以虫洞作为宇宙中的捷径,穿梭于相隔遥远的星球之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虫洞的存在是有可能的,但从来没有人证实过。

这项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对虫洞进行试探性侦测的可能方法,那就是寻找微小但奇怪的恒星运动。“如果有两颗恒星分别位于虫洞的两侧,那在我们这一侧的恒星应该能感受到另一侧恒星的引力影响,“研究作者之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宇宙学家和物理学教授德扬斯托伊科维奇(DejanStojkovic)在一份声明中说,“引力流会穿过虫洞。”

虫洞需要时空的极度扭曲,这反过来又依赖于非常强大的引力。因此,想要寻找虫洞,最好的去处很可能在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比如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SagittariusA*),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拥有相当于400万个太阳的质量。

斯托伊科维奇说:“如果你绘制出人马座A*周围某颗恒星的预期轨道,当那里存在虫洞,且虫洞另一侧又有一颗恒星时,你应该就会看到恒星出现偏离轨道的情况。”

他还指出,目前的观测技术还不够灵敏,无法进行这样的探测。但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里,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以及对合适的目标恒星(如环绕人马座A*的S2)进行长期监测,我们或许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据悉,虫洞理论假设,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时空通道,可以为穿越宇宙的长途旅行创造捷径。虫洞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不过需要小心的是,在穿越虫洞时也可能遭遇突然崩塌、高剂量辐射和有害外来物质的危险。

虫洞理论最早于1916年提出,但当时还不叫这个名称。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LudwigFlamm)回顾了另一位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方程组的解,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可能。他描述了一种“白洞”——理论上与黑洞的时间反转。黑洞和白洞的入口都可以通过时空通道连接。

为您推荐

NASA:北极冬天下雪!将导致更严重的变暖

NASA:北极晚上天空变亮!暗含人类气候变化的深刻危机

地球上最干净的空气闻起来怎么样?空气靠近寒冷的南极洲

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行星诞生过程 人类何时才能看到系外行星

火星海王星“同框”12日上演 翌日再合下弦月

紫金山天文台:“最亮”金星10日闪耀星空 届时将金光璀璨

木星的大红斑又变小了是怎么回事 NASA卫星木星最新高清图像


美科学家又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

导语:前阵子,引力波可掀起一番讨论,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对于探索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100年前爱因斯坦早已经提出,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首次探测来自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信号证实了其存在,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6月16日凌晨,美国天文学会发布新闻会议,对外宣布又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被人们亲切称为“来自爱因斯坦的圣诞礼物”。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探索可以说是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更进一步呢。


引力波信号是一种罕见的小概率事件,难以重复

科学家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源自14亿年前的黑洞合并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消息,凌晨1:15,正在美国圣迭戈参加再次召开的第228届美国天文学会的LIGO科学合作组(LSC)和Virgo合作组的科学家举行新闻发布会,报告他们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的消息。

这是14亿年前两个遥远的黑洞相互合并过程所产生的时空扰动,该事件的涟漪穿越宇宙,被地球上的人们探测到。此番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证明引力波信号的探测并非罕见事件,有理由预期未来还将有更多探测案例的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一个崭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


这是14亿年前两个遥远的黑洞相互合并过程所产生的时空扰动,该事件的涟漪穿越宇宙,被地球上的人们探测到。

新发现引力波被命名为GW151226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两颗初始质量分别为约14倍太阳质量和约8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成一颗约21倍太阳质量的旋转黑洞所引起的。经过14亿年的漫长旅行,这个信号于世界标准时间2015年12月26日3时38分53秒被LIGO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被命名为GW151226。这次引力波事件也被研究人员亲切地称为“来自爱因斯坦的圣诞礼物”。

由于这次两个黑洞质量较轻,两者靠近的速度较上一次要缓慢不少,基于同样的原因,双黑洞并合前旋转的圈数也远远大于第一次,在大约1s的时间内,这两个黑洞相互绕转了55圈,这让科学家有机会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一次全新的验证。

科普:引力波是什么?

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或者说如果将时空看成一张大橡胶膜,用小球代替天体,当小球被放上橡胶膜时,球的质量会把橡胶膜往下压。这时,如果在旁边再放一颗球,两颗球分别造成的“时空弯曲”就会让它们逐渐滚向对方。当它们互相加速运动时,产生的“涟漪”就是引力波。


虫洞真的存在吗

讯,看过很多科幻小说的网友们想必都听过“虫洞”这个名词吧,据悉,““虫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出现的概念,是指宇宙中一种奇特的天体。那么,虫洞真的存在吗?如何才能探测到虫洞?近日,有一项新研究指出,恒星怪异的摆动行为可能会暴露虫洞的位置。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指出,恒星怪异的摆动行为可能会暴露虫洞的位置,如果这些传说中时空隧道真实存在的话。虫洞是科幻小说中长盛不衰的主题。多年来,在许多故事、书籍和电影中,主人公都以虫洞作为宇宙中的捷径,穿梭于相隔遥远的星球之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虫洞的存在是有可能的,但从来没有人证实过。

这项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对虫洞进行试探性侦测的可能方法,那就是寻找微小但奇怪的恒星运动。“如果有两颗恒星分别位于虫洞的两侧,那在我们这一侧的恒星应该能感受到另一侧恒星的引力影响,“研究作者之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宇宙学家和物理学教授德扬斯托伊科维奇(DejanStojkovic)在一份声明中说,“引力流会穿过虫洞。”

虫洞需要时空的极度扭曲,这反过来又依赖于非常强大的引力。因此,想要寻找虫洞,最好的去处很可能在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比如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SagittariusA*),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拥有相当于400万个太阳的质量。

斯托伊科维奇说:“如果你绘制出人马座A*周围某颗恒星的预期轨道,当那里存在虫洞,且虫洞另一侧又有一颗恒星时,你应该就会看到恒星出现偏离轨道的情况。”

他还指出,目前的观测技术还不够灵敏,无法进行这样的探测。但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里,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以及对合适的目标恒星(如环绕人马座A*的S2)进行长期监测,我们或许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据悉,虫洞理论假设,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时空通道,可以为穿越宇宙的长途旅行创造捷径。虫洞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不过需要小心的是,在穿越虫洞时也可能遭遇突然崩塌、高剂量辐射和有害外来物质的危险。

虫洞理论最早于1916年提出,但当时还不叫这个名称。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LudwigFlamm)回顾了另一位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方程组的解,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可能。他描述了一种“白洞”——理论上与黑洞的时间反转。黑洞和白洞的入口都可以通过时空通道连接。

为您推荐

NASA:北极冬天下雪!将导致更严重的变暖

NASA:北极晚上天空变亮!暗含人类气候变化的深刻危机

地球上最干净的空气闻起来怎么样?空气靠近寒冷的南极洲

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行星诞生过程 人类何时才能看到系外行星

火星海王星“同框”12日上演 翌日再合下弦月

紫金山天文台:“最亮”金星10日闪耀星空 届时将金光璀璨

木星的大红斑又变小了是怎么回事 NASA卫星木星最新高清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