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区,也有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维吾尔族,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
族称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饮食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的,在特制的火坑内烤熟,为形状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圆形饼。抓饭,维吾尔语称“颇罗”,是用大米、羊肉、羊油、食油、胡萝卜焖成的一种饭食,味道鲜美。蒸包子,维吾尔语称“曼它”;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撒木萨”,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许洋葱做馅,皮薄肉多。
礼节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晚辈要先向长辈施礼,现在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维吾尔族普遍认为宾客盈门是令人羡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时到来,要分男女长幼进门,上炕入座,最尊贵及最年长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间主人特意铺的褥子上。饭前饭后主人都会提着洗手壶为客人冲洗双手,一般冲洗三遍,客人不得将水乱甩。
温带海洋性气候意思就是在海洋性气候区内,越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就越强。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知识,那么,下面来看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有哪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域在哪里?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
分布地区位于南北纬40至60度的大陆西岸,除亚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欧洲大陆)最为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往往仅分布在狭长地带或岛屿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美洲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分。
西欧位于北纬30-40°左右,受偏西风的影响,从大西洋上吹来的水汽可以影响到。而北美洲的地形是西边高,中间底,东边略高,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水汽被落基山脉阻挡,只有沿海边缘地区才能受到影响,且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所以北欧范围大,北美洲范围小。
各州代表城市:
欧洲:伦敦(英国)、伯明翰(英国)、曼彻斯特(英国)、爱丁堡(英国)、格拉斯哥(英国)、都柏林(爱尔兰)、奥斯陆(挪威)、哥德堡(瑞典)、雷克雅未克(冰岛)、哥本哈根(丹麦)、汉堡(德国)、不来梅(德国)、波恩(德国)、科隆(德国)、阿姆斯特丹(荷兰)、鹿特丹(荷兰)、布鲁塞尔(比利时)、巴黎(法国)、波尔多(法国)、毕尔巴鄂(西班牙)、波尔图(葡萄牙)
大洋洲:霍巴特(澳大利亚)、惠灵顿(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
北美洲:温哥华(加拿大)、西雅图(美国)、朱诺(美国)
南美洲:蒙特港(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智利)、乌斯怀亚(阿根廷)。
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比北美西部分布的纬度高
受到大西洋湿润气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纬度较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且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一个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一个位于北极圈以内的“终年不冻港”。而北美洲的季风性特征要比欧洲强抑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限于西部沿海区窄窄的带状部分。
北部又受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的影响,使其不能向北延伸,而且,欧洲的海岸线要比北美洲的曲折的多,更是有利于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所以,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要比北美洲的纬度高。
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阴雨天气多,热量和光照条件一般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巴黎盆地除外,那里热量条件较好,有种植业分布),一般以畜牧业(如苏格兰北部),花卉种植业(如荷兰)等对热量要求较小的农业类型为主。
农业
该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的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 ~8% 。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 ~12% ,在比较干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 ,甚至在20% 以上,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
生活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有些朋友想学习一些关于中国地震带的知识,那么,大家清楚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哪些地方?中国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区?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哪些地方
中国地震带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中国为地震多发国家 对减隔震需求紧迫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 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
据统计,我国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12个省份发生过8级地震。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其中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6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 ,加上9度区,占总面积的84% ,设防区面积之大,烈度之高,居全国首位。
而由于我国减隔震研究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在同等强度地震下,我国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美国1989年加州洛马普里埃7.1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3人,日本1995年阪神7.3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500人,而2008年我国汶川8.0级地震死亡人数达6.9万人,是日本和美国的数十倍,甚至高于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因此,在我国研发和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
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有哪些具体规定?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一个完整的发布地震预报过程包括四个程序: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和地震预报的发布。
1)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与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测意见属科学行为,它必须是依据真实、可靠的资料通过科学分析得到的,绝非是无根据的主观臆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必须上报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而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只能由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通过召开地震会商会的形式产生。
2)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制度。由于地震预报发布属政府行为,不仅要考虑地震预测中的科学问题,而且要考虑与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影响。各级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作为同级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向政府报告地震预报意见的同时,必须提出相关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建议。为此,有必要建立地震预报的评审制度。但紧急情况可以不经评审。地震预报的评审工作规定由国家和省级地震工作部门组织。
3)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临预报只能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但考虑到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特别是近几年来对一些中强地震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发布短临预报的实例,特别授予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的权限。但这个特别授权只能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
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在高等教育与航空航天技术方面是居世界前列。有些朋友想了解俄罗斯的更多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俄罗斯大部分人口在哪个洲?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洲?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俄罗斯大部分人口在哪个洲
俄罗斯大部分人口在西部的欧洲部分,原因是1、西部为平原,较东部地势低,气候温暖。2、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3、西部农业基础好,农业带有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4、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
平坦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是有利于人口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地形、和气候方面来分析,东欧平原位于俄罗斯西部,地形平坦;东欧平原深受盛行西风和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使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多雨。为俄罗斯人口城市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此。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由于接近高寒地带,气候极为寒冷,不利于人口城市的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大部地区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不适合人口和城市分布。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陡峻,气候寒冷,不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俄罗斯简介
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简称俄联邦、俄。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的黑龙江省、蒙古和朝鲜。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俄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其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25% 的淡水的湖泊。
俄国的扩张:侧重南方,全面扩张
在独立之初,俄国仍然受到蒙古人的严重威胁。
1571年时,鞑靼人还烧毁了莫斯科。
所以,俄罗斯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应付鞑靼人的威胁。
16世纪中期,俄国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汗国及乌拉尔山脉的古楚汗国。
其后的一个世纪,俄国的扩张“兵分两路”。
俄国的主力,用于对欧洲的扩张,哥萨克为主的探险家,发起对东方的征服。
俄国的主力力量,投入在乌克兰。他们与克里米亚汗国、波兰、土耳其争夺乌克兰。
这是一场漫长的群雄演义,土波战争、俄土战争、俄国与克里米亚的战争,打来打去,直到200年后的1792年才彻底分出胜负!
这期间,为了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俄国与瑞典大打出手。(这21年的战争,也是俄国扩张史上为数不多的向北“扩张”)
其后,除了1809年从瑞典手中夺取芬兰,以及1812年夺取摩尔多瓦外,俄国在北方的战争已经很少。
其后,俄国的主力用于对西、南的扩张。
他们3次瓜分波兰,占领了波兰大部分领土;并在连续的俄土战争中,夺取了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
再后来,是俄国与法国、普鲁士等欧洲大国角逐,在1815年打败拿破仑后,其一度确立了欧洲霸权。
俄国在西面的扩张虽然卓有成效,但是,相比于向东扩张,小巫见大巫了。
在哥萨克主导下,东进效率极高。
短短的50年里,俄国人一路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
严重的旱灾会影响城乡供水、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那么,大家清楚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四川东部、华南地区等地区。
中国最干旱的地方
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干旱比较严重。
西北干旱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全境和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多,中国的主要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西南地区的云南干旱严重,例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遭遇三年连旱,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今年初,降雨持续偏少,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库塘蓄水持续下降,各地旱情加剧。
甘肃地处青藏、蒙新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东南远离海洋,西北紧靠世界屋脊,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老天不作美,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甘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7毫米,仅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四成多。这是甘肃缺水的客观因素。用水最多的是农业,这也使得甘肃农业最缺水,种庄稼没有水,农业发展受到制约。
干旱的主要灾害
干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沙漠化规模大,影响长远,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挑战。所谓沙漠化,在中国指的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演变和人为的破坏,在原来不是沙漠或沙地的地方出现沙漠、沙地或类似沙漠、沙地景观的过程,在有些地方,表现为原来固定的沙丘活化,周围的草场出现流沙,植被破坏,灌溉农地出现水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产生沙漠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旱缺水是最基本的原因,沙漠化地区在第四纪时期一般为松散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物质疏松。它们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区域的风力条件也是沙漠化的原因。某些地方,草场中猖獗的鼠类破坏植被,使土地蒸发加大,也是沙漠化的原因之一。人为的因素包括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例如陕北榆林、靖边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在唐代以前,还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气候趋于干旱,宋以来流沙记载渐多,到了明初成化年间(15世纪70年代),中原王朝为阻止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移民驻军,大肆开垦,加剧了沙漠化。18世纪以来,清政府以“移民实边”的名义,移民垦种,终使长城以外宽达几十公里的地带草原破坏,形成流沙遍布的景象。
风力吹蚀下的沙漠化过程有下列的地貌-植被景观特征:l)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即存在潜在沙漠化。2)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 以下)和强烈发展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地面积20—50% )。3)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活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 以上,为严重沙漠化。
沙漠化治理的主要方式是生物措施。植物有很好的保水作用,因此,恢复草原植被是主要的治理方法。当然,为防风,乔木种植也是必要的。但造林大量耗水,所以树必须种在必需的地方。张翼认为,以防护为目的的林带,一般1—2行就足够了。如何恢复植被,习惯认为必须“退耕还牧”,然而过分的人口压力使退耕还牧极为困难。例如中国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8—13亩,按正常年份亩产50公斤计,每人可生产粮食400—650公斤,灾年也可以自给自足。如果退耕还牧,按中国的牧业水平,相当的土地仅能养活一只羊。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够,除非移民,但这又加重了其它地区的负担(不考虑城市化的人口转移)。除了严重的沙漠化地区,退耕还牧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找新的生态平衡。在中国出现的草田轮作制和林网化建设的治理方式,收到了一定成效。
干旱是指在比较长的时期里,降水严重不足,使土壤缺少水分,河川流量减少,破坏农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那么,大家知道干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干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非干旱带西起北非撒哈拉沙漠,向东伸展到西南亚及印度塔尔沙漠后,在青藏高原西南侧先折向北,继而再折向东,分别形成了中亚和中蒙干旱区,我国华北半干旱区是该干旱带的东延。南半球的干旱区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还有约1/4的陆地面积正在干旱荒漠化。干旱荒漠化也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的干旱地区
我国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47% ,高于全球的比例,主要干旱、半干旱区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面积约350×104km2)远离海洋,深居亚洲内陆,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形成了大面积年降水量低于200mm的荒漠戈壁滩,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145mm(全国648mm),降水量的84.0% 集中在山区,山区年平均降水量270mm,其中有97mm形成径流,由出山口进入平原或盆地。干旱区水资源总量为1052×108m3,约占西北水资源总量1635×108m3的64.0% 。总径流量按平原面积折合深度不足81mm,加上平原平均年降水量43mm,平原地区总水量深度为124mm。对干旱地区而言,维持植被正常成长的水量必须在250~300mm以上。显然,实际情况与此相差甚远。因此,在西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只是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沿河河岸狭小空间里孕育生长,那里的人类正是依靠这些荒漠中的绿洲生存和发展的。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干旱简介
干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其定义和具体指标是不同的。按受旱机制,可分为三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土壤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又缺少灌溉条件,土壤中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作物得不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受的危害,是最主要的干旱形式。大气干旱指气温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失水快,根部吸水供不应求,虽然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也来不及吸收,造成水分失调以致受害。如夏日的中午就易发生大气干旱。生理干旱是因为其它不利因素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体内水分失调,产生危害。如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根系吸水,施用化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干旱的危害与防御
干旱的危害,以播种期、水分临界期、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影响最大,造成出苗不全不齐不壮,影响受精过程、灌浆过程等。
干旱的防御,根本的途径是种草种树,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一方面要认识到水对植物生活的极端重要性,还要认识到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就是降水分布的不均匀、经常性出现水灾、旱灾是必然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我国来说,一点也不夸张。提倡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大水漫灌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还会带来不利影响。采用喷灌、滴灌、地下灌溉等先进方式,可节约大量水资源,效果也更好,不至于太多或太少。还可以采用覆盖、免耕技术,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改革种植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