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泉州

2021/6/7 10:36:08
万年历日历:泉州知识
泉州知识
泉州立冬吃什么

泉州立冬吃番鸭、狗肉、羊肉、鹅肉等。在泉州地区,立冬,又被称为“补冬”。进入冬季后,天气越来越冷,除了及时增添衣物外,也会吃一些能够抵御寒冷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鸭肉、鸡肉、红膏蟹等等,在立冬这天通常会煮一锅热汤让家人喝,以此来驱寒保暖,暖胃暖身。

泉州立冬风俗

历来立冬闽南人注重吃,而且还要吃得补。二十四节气中带有“冬”字的有两个,即立冬和冬至,泉州人一般称为“补冬”和“冬节”。在泉州,有出嫁的女儿要在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向娘家父母“送节”之俗,尽管“补冬”这天还算不上一个岁时节日,但古时手头较为宽裕者,往往也会给父母送去鸡、鸭等,聊表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闽南立冬谚语介绍

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立冬响雷,表示暖空气早发动,立春后就会阴雨绵绵。说明立冬打雷,预示来年春天雨多。

立冬麦雨,烂一冬;立冬落雨会烂冬,食甲柴尽米粮空:冬季多雨,农作物会歉收,以致家里会吃光所存的米和用尽所积蓄的柴火。说明立冬下雨,冬季会多雨,收成会不好。


泉州有哪些传统工艺品

泉州特产有不少,除了工艺品、茶叶,还有不少泉州特色美食。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泉州这座历史城市有哪些传统的工艺品呢?赶紧来看看吧!

泉州特产一: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是福建省泉州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日照略少等特点,非常适合烧制陶瓷。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泉州特产二: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是福建泉州的传统雕刻技艺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惠安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惠安石雕主要体现在宫观寺庙的建筑设计、雕刻安装,寺内外塔、亭、柱、栏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对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2006年5月20日,惠安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特产三: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是福建泉州的传统特色工艺品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于唐代,泉州花灯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极富工艺美术价值。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都饱浸浓厚的文化内涵,给人予陶冶与启迪,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泉州特产四:泉州木偶

泉州木偶是福建泉州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泉州木偶用樟木刻制头坯,经裱背,盖上胶土,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特产五: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是福建泉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明朝正德年间就已经有制作记载了。永春漆篮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如果细分的话,有30多道。而按大步骤来说,可以分竹编、灰工、漆画堆雕三步。所制作出来的漆篮具有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艺术风格,而且耐酸、耐碱、耐用等特点。


泉州有哪些好茶

泉州的好茶有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茶、石亭绿茶、德化油茶、毛蟹茶、玉斗坑子口香茶、梅占茶、安溪本山茶、眉山乌龙茶、安溪茶、福建乌龙茶、安溪本山茶。

泉州特产一: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福建泉州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所产出的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音韵”。

泉州特产二:安溪黄金桂

安溪黄金桂是福建泉州的特色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咸丰年间(1850-1860)原产于安溪罗岩,该品适宜制作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黄旦是乌龙茶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征。由于茶树品种和制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黄旦独特的品质。

泉州特产三:安溪乌龙茶

安溪乌龙茶是福建泉州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乌龙茶是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烘干几工序制成的,所产出的安溪乌龙茶条索结实肥重、卷曲,色泽沙绿乌润或青绿油润,还伴有香气,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


2020暑假去泉州旅游哪里好玩

导语:暑假很多人会选择南方的沿海城市,因为可以玩水,又能吃海鲜,是度假的最佳选择。其中,福建的泉州是不错去处。那么,2020暑假去泉州旅游哪里好玩呢?一起来参考下面的泉州暑假旅游景点推荐。

2020暑假去泉州旅游哪里好玩 泉州暑假旅游景点推荐

暑假泉州旅游

清源山

清源山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山峦叠翠,四季常青,景色秀美,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因位于市区北郊也称“北山”,因三座山峰鼎峙,也称“三台山”。

崇武古城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之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岛上。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仙公山

位于市区马甲镇,南北朝时(公元480-520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誉。山中有仙灵桥、仙井、仙脚迹、仙棋盘仙茶树、仙排阁、贵雪双髻、荷潭印月等胜景。

暑假旅游

永春牛姆林

永春牛姆林是闽南地区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有着“闽南的西双版纳”之美称,因区内船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也被称为“小武夷”。

少林禅寺

泉州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禅寺坐落在泉州清源山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亦称南少林。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余顷,连晋江通东溟,层峦迭翠,湖波凝烟,唐有“二公亭”、“东湖亭”,诗云十里沧波带古亭。架虹桥、植绮树,流光泛彩,为宴游佳处。


泉州有哪些老字号店铺

泉州特产有不少,除了工艺品、茶叶,还有不少泉州特色美食,而老字号正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代表,泉州有哪些老字号呢?赶紧来看看吧!

1、林记正泉茂绿豆饼

林记正泉茂绿豆饼是福建泉州的老字号店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始创于清咸丰六年(1857年),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手艺薪火相传了下来。这种现做的传统糕饼内陷绵软,熟悉的古早味早已融入泉州人的记忆中,磨灭不去。

2、蓝氏钟楼肉粽

蓝氏钟楼肉粽是福建泉州的老字号店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蓝氏钟楼肉粽诞生于清光绪十三年间(1887年),历经百年沉浮,传承五代的蓝氏祖传手艺。蓝氏钟楼肉粽个头硕大的肉粽香味浓郁、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

3、好成财牛排

好成财牛排是福建泉州的老字号店铺,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制作技艺,牛排、牛肉、牛肉羹香醇鲜美。所制作出来的牛排入口爽滑、不肥不瘦、不柴不塞牙、汤汁鲜浓,唇齿留香。

4、祖传面线糊

祖传面线糊是福建泉州的老字号店铺,浮桥的面线糊店有很多,它算是最有年代感的,从太爷爷那辈开始,已经传了4代,超过100年。面线糊有点稠,味道比其他家更鲜甜,来这吃早餐,已经成很多人如闹钟般的日常。


泉州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

近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是频发,所以多地都在提醒公众,高温天气下需要加强保护,注意防暑降温。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说说,泉州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泉州历史上最高温度是几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泉州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

泉州历史最高气温是37度,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

泉州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 ,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 ,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

没有空调风扇 古人如何度夏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主要靠冰来降温解暑。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后来,人们想出办法在冬天时把冰保存在地下室里。《诗经》中有一首叫《七月》的诗,讲到奴隶们在冬天去凿取冰块,供贵族享用:“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把冰块凿下来,藏到冰窖里去。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常年气温都在零度以上,没有冰怎么办?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他们偶然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汉代时,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水经注》记录,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

当然,这些都是权贵阶层的享受,古时候老百姓们在炎炎夏日里的生活还是相当疾苦的。

市民要适当调整作业和出行时间,尽量避开在10:00—14:00这一高温时段作业或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最好携带清凉的消暑饮品。要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佩戴必要的遮阳工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

市民忌受热后“快速冷却”。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电扇空调,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也不能大量吃冷饮,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高温天气里,市民饮食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尽可能多吃杂粮、粗粮、水果与蔬菜,要多吃黄瓜、丝瓜、冬瓜、苦瓜、西瓜等凉性蔬菜和水果,吃荔枝、榴莲等热性水果一次不要太多,同时要尽量避免辣椒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