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中伏

2020/7/8 16:02:41
万年历日历:中伏知识
中伏知识
中伏什么意思

今年的中伏赠送了加长版,2021年的中伏时间是7月21日到8月9日,一共20天。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而三伏的中伏有的是10天,有的是20天,每一年的天数都是不同的。那么中伏什么意思?今年闰中伏什么意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伏什么意思

中伏,“三伏”之第二伏,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始,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这段时间。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三伏”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因为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期间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今年闰中伏什么意思

闰中伏,是由“三伏”的规定造成的。按农历历法的规定,夏至后三庚入伏,这个庚日并不确定,而是根据干支记日,前后能够有九天的游动。规定秋后一伏,如果入伏早,不能作到秋后一伏,就加一个中伏,中伏就有二十天,这样出伏就晚一些。根据这个规律,有两个中伏的年头,比一个中伏的还要多一些。

三伏天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初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作为中伏开始的日子,从立秋日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作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这里所说的“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因此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时为10天,有5个庚日时则为20天。闰伏就是伏天有四伏(多一次闰伏)。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中伏包大暑,酷热四十五"

民间认为,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为炎热的季节,到了暑天后,此时各地都会进入“上蒸下煮”的高温时刻。今年的大暑为阳历的7月22日,但因入伏时间不同,对应的中伏时间自然也不同,且因历法不同,中伏天有10天、20天之区别。

今年的中伏时间为7月21日到8月9日,累计为20天。而大暑节气是7月22日到8月7日,刚好被中伏包在其中,也就是“中伏包大暑”。民间认为,一旦碰到这样的天气,那今后将会迎来一连串高温天气,此时会显得酷暑难忍,且持续的时间比较久,因此大家要做好避暑的措施。

依照这句俗语所说,今年中伏可能会非常炎热,不过酷热45℃有点不现实,毕竟超过40℃以上的天气都很少见了。不过从近期的天气来看,很多地方已突破35℃,这已十分炎热了。而从今后10天天气来看,华南、江南、内蒙西部、新疆等地将迎来35-37℃的高温,东北地区也会有闷热高温天气,温度或在32-36℃左右,大家要做好防暑工作才行。


2020中伏是几月几号

导语:一年中最热在三伏天,而三伏天最热是在中伏,所以我们中伏到来时,一定要加强防暑工作。因为每年入伏时间不同,所以中伏时间自然也不同。那么,2020年中伏是几月几号?你知道今年中伏是哪天吗?我们来算一算。

2020年中伏是几月几号 今年中伏是哪天

中伏

2020二伏时间: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2020三伏天具体时间:初伏(一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二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三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多少有些出入,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天贴三伏贴:

三伏天时贴,三伏贴的主要材料是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平时也可以做,但是三伏天的时候做功效最佳,三伏贴可以对症如下疾病和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性系统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月子伤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

7、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2020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导语:这两天我们迎来了中伏,一般情况下,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伏,但实际情况还需根据最新天气情况来分析。那么,根据今年天气情况,2020中伏热还是末伏热呢?一般三伏天中伏最热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三伏天中伏最热吗

中伏

中伏热。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原因:

这时的阳光已经南移,太阳的直射是“夏至”,夏至过后,太阳便开始了由北向南的缓慢移动。但这是太阳释放的热量已达到极致,地球的表面阴气已全部抵消,虽然阳光开始消退,但储热已达至高,炎热才刚刚拉开帷幕,夏至之后便是小暑,真正的炎热天气开始到来。

另外,“三伏天”,属于自然生态科学范畴。三伏天的“入伏”,即“头伏”,是在“小暑”节气之后的第十天前后计算,立秋之前有“两伏”,秋后有一伏,合称“三伏”。由此可见,最热的天气,自然是“二伏”了。

立秋之后,叫“秋老虎”,虽然依然炎热难耐,但到了夜里,已经有了秋风的凉意,交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而我国南方的炎热可能在“秋后算账”,而且还会更长,而北方到了“立秋”,就“秋天”到了。

中伏如何防暑降温?

1、最热时段,禁止外出

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是最热时段,尽量不要外出。哪里“暑气”大,我们就避开哪里。上午10时以后到下午4时以前,是夏季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如果能待在屋里的就待在屋里,要户外行走或作业的,最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户外,要定期到阴凉的室内吹吹电扇,散散热。不宜直接进入空调房和洗冷水澡。

2、忌大量喝绿豆汤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女孩都喜欢喝绿豆汤。绿豆汤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3、忌热天贪冷食冷饮

为了防暑降温,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冷饮等。中医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贪喝过多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大家不要贪凉,以免使身体健康受损。

4、忌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

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发烧,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同时必须注意,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

5、夏天切忌穿化纤衣物和深色衣物,不利于散热

半长的丝、棉衣物为首选。最好的选择是半长的棉布或丝质衣服,既能遮蔽阳光,又能让皮肤畅快呼吸。外出要戴太阳帽、太阳眼镜,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老人、小孩和女性还要多带一件外衣,以备进入空调环境使用。

6、防暑降温忌浓茶和凉水

夏季少贪凉,喝些温茶水。夏天出汗出多了,要适当喝一些温茶水或淡盐水。流汗会使钾、钠丢失,温茶水含钾和少量的咖啡因,淡盐水含钠,夏天喝这两种水既能补充微量元素,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帮助散热。但忌浓茶和凉水,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胃口。

7、忌靠电风扇防暑降温,且长期电风扇直吹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人整天整夜靠电风扇来降温。其实,这种方法有损身体健康。电风扇吹得过久会破坏人体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疼、头昏、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2022初伏几天中伏几天末伏几天

三伏天的特点就是热,长时间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是很容易中暑的,所以大家要提前做好预防中暑的准备。有些朋友不清楚2022初伏几天中伏几天末伏几天?2022年初伏中伏末伏各有几天?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2022初伏几天中伏几天末伏几天

2022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是20天。2022初伏: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至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4日,共10天。2022年数伏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合计40天。

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数九”是从冬至算起,而对于“数伏”来说,每年的初伏的起始日却总在变化,是依据“干支纪日法”推算得出的。每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干支纪日法: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来给每一天命名,天干共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地支则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二者顺序排列为六十干支,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六十个不同的组合顺序用来命名每一天,循环无穷,就是干支纪日法了。

末伏

伏的意思

“初”有开始的意思,放在这里使用有第一的意味在里面,初伏就是夏天的第一个伏天,进入伏天之后,天气会慢慢变得炎热起来,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暑和防晒工作,以免中暑和晒伤。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初伏”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人们常说的“伏天”,也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初伏就是第一个伏天,接下来还有两个伏天,其中中伏最热。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尤其是酷暑三伏天用艾灸的手段,把身体内的邪湿逼迫出来,补充阳气,让身体重新恢复力量。所以每年的三伏天都会被灸友作为养生的重要时期。

三伏时节如何增强体质

三伏时节,阳气升发,市民可以顺应大自然“春夏养阳”规律,采用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三伏贴除了对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具有调理作用外,凡在冬季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并存在阳气不足、寒湿易袭、经络不通的脑病,如头痛头晕、腰背腿麻木疼痛、肩颈臂膀麻木疼痛和中风后肢体活动不利等,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贴敷4至6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贴敷当天不能游泳,4至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贴敷期间注意调整饮食,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此外,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2022初伏中伏末伏是几月几号

导语:三伏天分为三个阶段,即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每年天数都是10天,只有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每年三伏天是从“夏至三庚日”开始的,而夏至每年时间有所不同,所以入伏时间也不同。那么,具体2022年初伏中伏末伏是几月几号呢?到底三伏天具体是哪天到哪天?一起来了解。

2022年初伏中伏末伏是几月几号

三伏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如何养生?

喝姜枣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艾灸

贴三伏贴

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食补养生

红豆炖鹌鹑,功能是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绿豆汤,功效是清热解毒、去烦消暑。

泡脚

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烦恼,这常常是由于身体的经脉堵塞不通导致的,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拔罐,可以让身体经脉变得顺畅起来,对于身体疲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伏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

1、孕妇禁用。

2、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用。

4、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5、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6、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7、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8、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9、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10、其他谨遵医嘱。


2020中伏多少天

导语:中伏和其他两伏不同,其他两伏都是10天的时间,而中伏有时候是10天,有时候是20天,这与当年庚日时间有关系。那么,2020年中伏多少天呢?到底今年中伏一共是几天?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年中伏多少天 今年中伏一共是几天

2020中伏

2020中伏有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中伏吃什么养生?

中伏养生

专家建议还是应该注意要以清淡为主,因为这时人体的消化液分泌的比较少,胃酸如果分泌过少的话就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除了容易消化之外,同时还能保证人体营养的供给。

此外,中医上讲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也可吃些凉拌苦瓜、莲藕(凉血)、拌芹菜叶(降压)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2020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一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二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三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