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计算方法

2020/7/25 12:20:07
万年历日历:计算方法知识
计算方法知识
闰月是怎么算的

根据中国农历的组成来看,农历年其实是比地球的回归年时间要短一些的,因此如果按照农历1年12个月来算的话,只要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春节就不在冬天而在夏天了。因此就设置了闰月。那么闰月是怎么算的?来看看闰月的计算方法吧。

闰月是怎么算的

我国的汉历是阴阳合历,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

这样,如果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而如果改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故而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闰月的计算方法

那么怎么看农历闰哪个月?这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闰月的习俗

1、送父母“闰月鞋”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2、回娘家吃“闰月饭”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3、娘家送女儿雨伞、蕉扇

我国有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海口市民养老金领取额度计算方法

讯 养老金,是国家为人民晚年生活的一大保证。而养老金额度向来是人们所热点关注事情,2016年全国人大委会议宣布今年开始增长全国人民养老金额度,让公民晚年生活更添福利。那么你知道养老金额度是如何计算的吗?小编为您带来海口养老金额度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式中“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40 233 5019560139

41 230 5119061132

42 226 5218562125

43 223 5318063117

44 220 54 75 64109

45 216 5517065101

46 212 5616466 93

47 208 5715867 84

48 204 5815268 75

49 199 5914569 65

70 56

统筹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统筹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建立前实际缴费年限)×1.4%

统筹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中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参保人本人当年缴费工资指数为本人当年缴费工资总额除以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其视同缴费年限每年的指数均视同1.0。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ā=(X1/C1+X2/C2+X3/C3+……+Xn/Cn)÷N

式中ā为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退休当年不计算指数,但缴费月数计入缴费年限。

提前退休不再执行每提前一年减发2%养老金的规定。

X1、X2、X3……、Xn为参保人退休前1年、2年、3年……n年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总额;

C1、C2、C3……、Cn为参保人退休前1年、2年、3年……n年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N为参保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以“年”为单位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相关推荐阅读:

》》》2016年事业单位工资预算涨幅10% 养老金涨6.5%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2亿 部分省市养老金上调


2020单休五一加班费怎么计算

五一是法定节假日,公司安排带薪假期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单休公司还是双休公司,若是在放假期间加班都需要付给员工一定加倍的加班工资。那么,2020单休五一加班费怎么计算呢?2020单休五一加班工资有几天呢?以下是带来的2020单休公司五一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快点来看看吧。

2020单休五一加班费怎么计算 2020单休公司五一加班工资计算方法

2020单休五一放假时间是5月1日-5日放假,连放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补班。

5月1日

用人单位在5月1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3倍的加班工资

5月2日-5日

用人单位在5月2日-5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若不能安排调休,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2倍的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

法定节假日: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按上一个月的平均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公休日: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按上一个月的平均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2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公休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不得低于劳动者所在岗位应得的工资报酬。如果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则以本市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数

劳动节旅行注意事项

出行要事先计划

出门在外,不比在家来得方便,有个头疼脑热、风吹日晒就难免使身体异样,影响了游玩的好心情。所以事先对可能的意外做足准备,省得半途措手不及。事先做好周详的五一旅游计划,尤其是制订应急计划,可以使你在碰到险情时没那么紧张。

旅游线路要精心挑选

选择旅行社之前要多咨询,掌握各个旅行社的基本情况,选择一家资格合法、经营实力雄厚的旅行社。消费者最好选择行业主管部门监制的正式合同文本。内容一般包括:旅行的时间和行程安排、所乘交通工具及档次。旅行的吃、住档次和标准。对旅行社自行制定的不公平格式合同还可以拒签。

外出要注意安全

在山道上发生拥堵时,身体尽量贴靠山侧;一旦处于人数过于集中的环境中,尽量选择上风口站立。在旅游用品中携带刀子、绳子、止血带和相应的急救药品,可以使你心里塌实,即使真的出现事故,这些用具也不会使你手忙脚乱。

旅行消毒很重要

五一外出旅游,一些餐桌上的碗筷总让人有些不安。特别是旅游高峰,客流量大的餐馆,即使备有消毒柜等设备,但由于客流周转快,无论是时间还是消毒柜空间都有些供不应求,难以保证对餐具进行有效消毒;一些城乡接合处的小餐馆卫生状况更不容乐观。

因为滥用毛巾和其它卫生用品,而惹性传播疾病上身的例子实在屡见不鲜。特别在旅游旺季,发生的机率更高。因为人生地不熟,旅游时很难找到一家卫生状况能十分放心的旅馆,为了防患未然,最好自带毛巾,如果忘了带,在当地买两条最好,以免惹病上身。此外,洗澡时最好不要使用旅馆的浴缸,采用淋浴的方式是比较妥当的。

要防止旅游疲劳综合症

长时间乘车要多活动。乘车时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以预防旅行者水肿。

对于晕车的人,在开车前半小时,就应服用晕车药。在乘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闭目养神,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坐长途车,要适度地打开车窗,以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这样人就不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旅游购物要小心

在异地购物切忌冲动从众,景区内、路边店尽量做到店可进、物则可不买或少买。即使要购买,也应该选择信誉较好的正规商场。旅行社收费发票、景点门票、旅游途中购物发票等消费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必要证据,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

尤其对旅行社途中擅自更改项目所产生的费用,更要索取发票,以便为发生纠纷时投诉举报提供依据。在五一旅游过程中,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请及时到当地消费者组织或旅游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好吃”也要有节制

在旅途中品尝各地名吃和特色佳肴,无疑是五一旅游中的一大乐趣。但不少游客一味要求随心所欲,或者不管卫生不卫生,就去吃一些小地摊的食品,或者是特色小吃一次吃个痛快,这样对胃肠有很大刺激,有可能发生急性胃肠病。

五一旅途餐饮应选择口味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以免发生肠道传染病。口渴时尽量饮茶或喝矿泉水,多吃水果,就餐时不饮或少饮酒,以免发生意外。


2022三伏天计算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而且天气也是比较潮湿闷热的,所以大家饮食要以清淡为宜,做好心理调节。有些朋友不清楚2022年三伏天计算方法是什么?2022三伏天如何计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2022年三伏天计算方法

三伏天计算方法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2021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2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10天)

今年夏至的交节时间是6月21日,我们翻看日历可以查到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6月26日,是“庚戌日”。我们再往后数两轮“庚日”也就往后数20天就是第三个“庚日”了,是7月16日,为“庚午日”,就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

中伏是从夏至开始数,数到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的头一天了。我们数一下,能够看到7月26日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就是中伏的头一天。因为,今年夏至到立秋节气之间有两个“庚日”,所以,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是在8月5日,为“庚寅日”。

末伏是从立秋节气开始第一个“庚日”开始算的,今年的立秋交节时间为8月7日,我们往后数一下,从立秋开始数,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那天是“庚寅日”,再往后数10天,也就是8月24日,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过来这天就正式出伏了。

总之,从立夏开始到立秋节气之间共有5个“庚日”,分别是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庚辰日和庚寅日。因为,初伏和末伏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今年中伏还是20天,整个三伏天总共要持续40天,是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夏天会很热。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病假工资怎样计算

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正常复工。但目前仍然是不可以放松的,一定要继续保持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这时候上班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才可以避免生病。生病请假是要扣工资的,但不会扣完。那么,病假工资如何计算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病假工资如何计算

所谓的病假工资,指的是雇员因疾病或伤残而缺勤的期间可以获得的报酬。简单来说,就是请病假期间不会扣除一天全部的工资,可以获得部分工资。

毕竟人难免有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就不能继续在岗位上工作,这时候就需要请病假休息一下。那么,在请病假期间,虽然员工不上班,但单位还是要给予员工按照一定的标准支付的工资。

病假工资的计算,主要与两个变量有关,一是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二是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而确定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后,就可以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

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为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其中,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要遵守以下原则: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的60%发,满2年不满4年的按70%发,而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

除此之外,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而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50%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数伏天计算方法

数伏天气候是比较炎热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贪凉、不要熬夜等等。有些朋友想学习数伏天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数伏天计算方法是什么?数伏天如何计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数伏天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是古代的天干地支法,民俗“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第七个数字,十天干的产生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影响万物生长,“庚”的意思就是万物收敛有实,“庚日”每10天重复出现,由于一年12个月,阳历365或366天,阴历354或355天,均不是10的整数倍,由此每月“庚日”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同。

按照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日子,传统约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起始日子。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导致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有些是40天。

伏天气候炎热,潮湿闷热,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也是六邪旺盛之时,三伏里“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也被古人称为六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人体生病,“六气”就变成“六邪”,所以在伏天除了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多吃清淡食物外。

数伏天防暑常识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安度盛夏: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 ,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十一、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