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重阳节

2021/9/26 13:01:28
万年历日历:重阳节知识
重阳节知识
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望远

导语: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便是重阳节,没错,就是今天啦。说到重阳节的活动,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登高”,而的确,登高确实这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对此,有人就比较好奇:到底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望远呢?你知道九九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什么吗?一起来了解。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望远

重阳节登高望远

1、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2、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重阳节登高

3、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4、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重阳节登高

九九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的登高寓意其实很是简单,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节日登高是为了怀念远方的亲人,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届时,人们拿着酒水和美食,一边登高,一边欣赏美景,一路下来,心情舒适,登高之处,望向远方,表达着自己对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的思念!

重阳节登高由来: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生日是什么星座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而十二星座是根据出生时的阳历来划分的,因此重阳节出生的人是哪个星座就得看那天的阳历是什么时候了。2022年重阳节出生的星座是天秤座。天秤座的性格会正如他们的名字一样,会在一生中追求公平,也极力反对不公平的事,是性格中最明显的地方。

天秤座的性格

天秤座的人事事要求平衡,与别人维持关系是他的人生目标,他们最容易感到寂寞,许多是心灵上出现空虚;虽然分享是他的人生座右铭,可惜容易流于将自己的一套想法加诸别人身上,正所谓“用自己的尺度量别人的尺度”,天秤座的朋友要小心这点。天秤座不喜欢做决定,因为他们不懂如何决定,很喜欢逃避现实,犹豫不决,不知所措,不知道下一步可以怎样去做,他们又最怕寂寞。

天秤座男生的爱情

天秤男很愿意和人接触,喜欢向人们展示他的社交魅力,很少有人能抗拒他的优雅气质。他们不能过孤独的生活,很重视朋友间的交往,而爱情、婚姻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爱情,渴望倾诉衷肠和赢得别人的好感,他们要在自己建立的关系中找到幸福感。天秤男不喜欢丑恶与粗暴,希望自己生活在一片欢声笑语、幸福美满之中。为此他总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愿与人相争,一心想使别人满意,从而使自己没主见,天秤男不会把不满说出来,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破坏他内心平衡的到底是什么,所以经常是完全没有任何征兆地就变心了。

天秤座女生的爱情

天秤性格温柔,容易相处。有些自我陶醉。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会感到茫然若失。通常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你就会找到体贴、关心自己的知已或好朋友。生活中你需要快乐的情绪,需要广泛地惹人注目。你优雅的风姿会触动人们的心弦,使人们对你产生深情和好感。你是一个和善的调解者,你能缓冲和调解任何矛盾与纠纷,给生活带来欢乐和平静。但必须不断升华对你的感情,对你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不辜负你的情意,才能牢牢地拥有你。还要用永恒的温情去滋润你那颗爱的心灵。


重阳节可以送花吗

导语:重阳节在古代是登高的日子,但演变到现在,又赋予了尊老爱老的寓意,所以,重阳之际,将会有很多人给老人送礼物。有的人可能想送花,但又担心该节日忌讳送花。那么,到底重阳节可以送花吗?如果可以送花,具体重阳节送什么花给老人比较好呢?一起来了解。

重阳节可以送花吗

重阳节送花

可以。重阳节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鲜花,如:剑兰,有长寿、康宁、福禄之意,送老人再适合不过。还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鲜花,比如康乃馨,表达感恩爱戴之情。

重阳节送花最佳推荐:

康乃馨:母亲之花、母亲节的主花毋忘我永恒的爱

茉莉:和蔼可亲母爱

木樨草:品德高尚深山酢浆慈母之爱

粉牵牛花:纤纤柔情

石斛兰:父亲之花、坚毅、勇敢黄杨坚定、冷静

桔树:宽容大度款冬正义

柳树:直率、坦诚葡萄宽容、博爱

茴香:力量

石楠花:庄重

胡枝子:优雅

重阳节送花

松树:智慧、长寿竹高风亮节

梅:傲雪凌霜福寿花多福多寿

黄水仙:尊敬兰花品行高洁

万年青:永葆青春千日莲快乐

附子:敬意吊钟花感激

金鱼草:愉快

罂粟花:安慰樱草花青春

剑兰:性格坚强白杨坚持、勇气

因为是给老人送花,所以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重阳节送花禁忌

1、避免送纯白色的花

毕竟是老人家,有些流行时尚的东西在老人家眼里看来是不合时宜的,比如白色的花,像我们平时给朋友或恋人送花,会选择百合啊白玫瑰啊之类的,但是给老人就不能送这些,尤其不能送白色的菊花,在老人家的观念里,这些花是不吉利的,所以建议尽量选择颜色明亮鲜艳的花会比较好,比如康乃馨、向日葵等等,这类鲜花看上去更有活力,容易讨老人家喜欢。

2、避免送香味太浓的花

老人家身体不如年轻人,过于浓郁的花香可能会造成刺激,比如玫瑰、桂花或栀子花等,这些花的香气就比较浓郁,不适合送给老人家。建议尽量选择一些香气比较清淡的鲜花。

如果觉得重阳节看望老人只送花有些单调,可以选择水果花篮,这样不仅在包装上看起来大气上档次,也能更好的体现你的孝心和周到。


关于重阳节诗句

导语:很多人对于重阳节的了解,都只停留在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上,而通过这句诗句,我们对重阳节的习俗也有了些了解。实际上,古人对于重阳节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写下不少关于它的诗句。那么,你读过哪些关于重阳节诗句?一起欣赏下面的九九重阳节古诗词汇总。

关于重阳节诗句

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唐代〕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

文天祥〔宋代〕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唐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重阳节古诗词

西江月重九

苏轼〔宋代〕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浣溪沙重九旧韵

苏轼〔宋代〕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苏轼〔宋代〕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霜叶飞重九

吴文英〔宋代〕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重阳节古诗句

九日置酒

宋祁〔宋代〕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阳日荆州作

吴融〔唐代〕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节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导语:重阳节在古代是尊敬长辈的节日,而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又在其本来含义的基础上,设立了新的节日含义。那么,你知道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吗?有人说是老人节,有人说是敬老节,那么,到底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还是敬老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别称

重阳节又叫祭祖节、登高节、敬老节、老人节/老年节、重九节、踏秋节、菊花节、茱萸节等。其中,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为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设立老年节,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

具体别称介绍: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老人节

老人节/老年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九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踏秋节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女儿节

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重阳节

菊花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茱萸节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

导语:通常,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便是该节日的纪念对象。像端午节,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等。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吗?到底重阳节与哪位人物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

重阳节

重阳节并没有要特别纪念的人物。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由来说法: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由来

祭祀“大火”(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历史演变: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重阳节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民间传说: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