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南岸

2021/9/26 13:01:20
万年历日历:南岸知识
南岸知识
日本本州南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14日)下午16时08分日本本州南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350千米。此次地震级别是比较高的,又是海域地震,那么,会导致海啸吗?根据海啸发生条件来看,此次地震级别和震源深度并没有达到引发海啸的条件,所以发生海啸概率不高。

日本本州南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

日本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4日16时08分在日本本州南岸近海(北纬33.80度,东经137.40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350千米。

会导致海啸吗?

此次地震引发海啸概率不高。

专业人士分析: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末端区域的深源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很深,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与海啸;但有感范围也相对较广,且主要沿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洋壳向本州岛东北部沿海延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 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海啸的危害: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地震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活动构造系是地震频繁爆发区!在地球建造的初期阶段,地球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小时,上空还没有出现大气层,许多撞击地球的小天体直接闯入了地幔,并带进了大量的水冰。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地幔内的水冰物质速度非常缓慢地沿着大陆根、岛弧根等环太平洋活动构造系的地幔与地壳的衔接层往上移动,当它们在某一区域聚集到一定能量时,就会突然汽化,爆发大地震。

2007年日本大地震后,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已经成为科学界共识。其实,此前发生的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海地7.3级地震、琉球群岛7.2级地震等都预示着这一活跃期的到来。更细致的观察会看到,就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一年,智利刚刚发生了8.8级地震,两地横跨整个太平洋,一东一西遥相呼应。

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质机理中,寻找到一种解释:太平洋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以每年0.5至5厘米的速度向东西两边扩展,逐步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新生的大洋地壳就与周遭的大陆板块不断摩擦、挤压。


重庆南岸不止有南山

说到重庆南岸区,会想到南滨路的夜景,也会想到南山一棵树,那这些特产你会不会想到呢?

1、南山泉水鸡

众所周知,在家常菜烹饪中,鸡的吃法数不胜数。但重庆“南山泉水鸡”可谓独领-,食者趋之若鹜,其声名现已远扬大江南北。

2、醪糟麻花

醪糟麻花是一种传统的特色小吃。重庆南岸食品厂特产,形制美观,香脆松酥,突出的特色是食后有醪糟的甜香,回味沁人,在小食品中独具一格。略似绳状,扭结成花。绞花3~4旋,长10厘米,均匀整齐,每绞25克。

3、木洞晒枣

木洞晒枣创制于19世纪末,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

4、花生粘

为重庆名特小食品,历史悠久。

5、苕酥糖

苕酥糖为四川省川南一带传统小吃,为长方形块状,底面平整,大小均匀。其历史可上溯到清代中叶,是人们春节常备甜食。后传至重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口味松脆,香甜,苕香味明显。本品可与米花媲美,但有独特的风味。

6、山城小汤圆

山城小汤圆是一道重庆市的特色传统小吃。以其小巧玲珑、皮薄馅大、香甜滑糯而著名。以猪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等制作而成。

7、南山腊梅

南山腊梅是重庆南岸区的特产。

南山腊梅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时期。《重庆市南岸区志》记载“南岸观赏花卉种植起于十九世纪末,时有花农十余户。四十年代,附近花农以生产鲜切花等为主。六十年代后,选育出腊梅等品种,销往海内外。”郭沫若《黄山探梅四首》中写道“闻说寒梅已半开,南山有鸟唤春回。”(“寒梅”指腊梅);1960年《重庆行》中写道“闻到红梅放,黄山最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