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感觉

2020/7/14 18:37:55
万年历日历:感觉知识
感觉知识
为何挠自己痒痒时不会感觉到痒

导语: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别人稍微挠一下痒痒,就会非常痒,但奇怪的是,不管多敏感,到自己挠自己的时候,就没有痒的感觉了。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挠自己痒痒时不会感觉到痒吗?到底别人挠就痒自己挠就不痒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为什么挠自己痒痒时不会感觉到痒

挠痒痒

大脑提前收到信号。当我们在给自己挠痒痒的时候,小脑这个时候正在工作,它知道这是自己挠的,所以就将这个信息传给了大脑的其他部位,通过大脑再将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其他器官,让身体的器官不要对这种刺激做出反应,所以人在给自己挠痒痒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痒。

人为什么怕痒?

痒与心理因素有关。自己擦澡和呵痒时,即使碰到了敏感区,由于思想上已胡准备,大脑对痒的兴奋刺激已经降低;当大脑觉得自己在“戏弄”自己,用不到防范和“害怕”时,就感觉不到痒了。

但人的确是有痒感的。通常,我们的腋窝、腹股沟、脚底心等几处对痒最敏感。原因是,这些地方都属“非暴露区”,平时受到抓搔刺激的机会很少,加上这些部位的皮肤感受器又比较丰富,两相结合,所以对痒的感觉就敏锐多了。但也有一些

在鼻毛、睫毛、嘴唇等处最怕痒,腋窝和脚心为其次。

挠痒

美国有人用羽毛和棉花对500名大众和孩子搔痒,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人较怕痒。根据调查,新生儿根本不怕痒,4岁左右最怕痒,感情丰富的人也比较怕痒。

人有两种痒的感觉,一种是像小虫一样的东西在皮肤上轻轻爬行样的痒感,如耳朵、鼻孔、手心、脚心对这种痒异常敏感;另一种是由于外界在身体某一部位强烈抓挠而产生的,如上肢腋窝最容易产生这种痒的感觉。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皮肤中有痒的感受器而造成的。感受器是特殊的携带信息给脊髓和大脑的神经末梢,当脑神经接受到这种痒的信息时,便作出某种反射行为来抵消痒感。如果痒的程度很轻,只要轻挠几下便消失;如果痒感强烈,往往可以笑或积极的躲避来抵御。

痒的反射在人类早期就已产生。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战斗或逃避野兽侵害的过程中形成了肌体对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统,痒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痒反射的人成为大自然最好的幸存者,而对痒没有反应的人逐渐淘汰了。当然,如今人们的痒感已失去了古老的作用和含义。

挠痒痒

为何被别人挠脚心挠胳肢窝会痒?

脚底和胳肢窝皮肤较薄,存有于皮肤里的末梢神经间距表层就浅,触压非常容易就能刺激性到末梢神经,觉得灵巧,而轻按又不会造成疼痛,因此 发痒,平常人都是的。我们的痒痒肉大多数存有于我们的脖子处、胳肢窝里、腰部、腹股、及其大腿根部。据人体生物学人体神经遍布显示信息,这几个主要是身体的淋巴结神经(即淋巴结节)遍布的关键地区,这种神经立即与我们中枢神经立即相接因此对外部的刺激性反映也就特比较敏感。

丘脑针对痒痒肉刺激性反映的功效:

大家都了解,当他人胳肢自身的手掌心和腋下时,大家总感觉瘙痒不止,迫不得已高声叫喊,爸爸妈妈也常见这一方法与宝宝玩。但是,自身挠痒痒时却沒有什么感觉。近期,美国的一名生物学家解除了这一疑团,发觉原来是人的丘脑在这儿起功效。女科学家赛尔号迪恩莫尔在英国伦敦大学对5名志愿填报试验者开展了实验,她先用一个设备胳肢试验者的手掌心,并且用核磁共振仪纪录下脑电流量的转变,随后让试验者自身胳肢自身,也纪录下脑电流量的转变。赛尔号迪恩莫尔发觉,当自身胳肢自身时,人的丘脑能传出一个数据信号,通知人的大脑的别的一部分,不必对这类刺激性给与反映,因此,自身挠痒痒时就沒有什么感觉。可是,当别人(实验中是设备)胳肢时,就算人事先了解他要被胳肢,丘脑都不传出警示数据信号,因此人就感觉痒得不舒服了。顺带说一句,年青人比老人,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非常容易有痒痒肉。


2级地震什么概念

导语:比较小的地震是没什么感觉的,那么,发生2级地震什么感觉呢?到底2级地震什么概念呢?根据地震的级别描述,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是没法感觉到的,2.5级以上才有震感。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了解。

2级地震什么概念 2级地震什么感觉

2级地震

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我国地震带分布:

地震分布

1、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1)郯城-营口地震带。(2)华北平原地震带。(3)汾渭地震带。(4)银川-河套地震带。

2、青藏高原地震区

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3、四川龙门山地震带

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为何温度同样16度冬季感觉比夏天更冷

导语:现在我国多地迎迎来冬季,但冬天也不一定都是温度比较低,有时候也会出现和夏季差不多的温度。但是,很多人对一些温度体感就比较困惑:为什么温度同样16度冬季感觉比夏天更冷呢?到底同一个温度夏天为什么比冬天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为什么温度同样16度冬季感觉比夏天更冷

同样16度冬季感觉比夏天更冷

湿度风速等影响。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问题,物理学上定义的温度和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体感温度综合了环境因素,风速以及长短波辐射等作用,所以体感温度相对于物理上所定义的温度来衡量人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舒适度更具有代表意义。

体感温度: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这现象便是“风寒指数”。因此,在天气报告里,会把这两个变数带来的影响计算进“酷热指数”里。一般来说,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

人体等于浸泡在空气的水分子中,所以比体温高温的水分子会阻碍人体散热,而比体温低温的水分子会加速人体散热,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分子浓度愈高,水分子所造成的效应也愈明显。

关于湿冷:

湿冷

空气越潮湿,其热导率越大。冬季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大,人体越易散失热量,人会感觉越冷。南方是湿冷,北方是干冷,同等气温下湿冷比干冷更加冷。干冷时,吹的是干风,虽然凉凉的,可导热能力差,不易渗透到身体里,也就不易带走热量。而南方的湿冷,是冷到骨子里的,虽然温度没有北方低,但湿冷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湿冷并不是说空气中的水蒸气多,而是说空气中布满了直径只有几微米的液态小液滴,这种小液滴人眼虽然看不见,却很容易粘到人的皮肤上,随着蒸发带走身体的热,从而让人们觉得寒冷。

危害:

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与南方冬季湿冷有关。湿冷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初冬的时候南方往往爆发流行性感冒。

总体而言,中国北方比较干燥而南方比较潮湿,所以人体感知的寒冷程度和南北方气温体现出的差异有较大落差。不少人觉得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更冷,有网友戏称“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可轻松防御;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有抗性!”

南方冬季湿冷的天气易出现冻雨,而南方使用的基础设施基本都不适合在冻雨下使用。冻雨出现后,容易导致雨凇和结冰发生,从而对有线通讯和电力输送(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交通运输、果树及农作物等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干冷

关于干冷:

指指干燥而寒冷,天气温度低并且湿度小。相较于南方,北方的秋冬季节雨雪较少,空气比较干燥,冷风能够充分被衣物所阻隔,环境温度的下降对人体温度的影响较小。换句话来说,在寒冷的北方,你只要多穿衣服,就能很好的抵御来自寒风的“物理攻击而南方的冬天向来是潮湿寒冷的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比北方大,从而使身体内热量传导的速度更快,穿再多的衣服,也不能很好的维持体温,身体发出的热量很快就被传导到空气中散发掉。因此,南方的才会常常感受到——再怎么穿衣服都觉得冷,这就是所谓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


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好奇大揭秘】

导语:你是否有对生命频临死亡产生一丝诡异的好奇。而对于古代砍头刑罚更是恐惧极了,开始脑洞大开相信想想自己,摸摸脖子简直渗得慌。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这个问题是搜索框的热门话题,被斩的头的瞬间是有几秒意识的,过后就永别人世了。科学探索频道为您好奇大揭秘。


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好奇大揭秘】

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拉瓦锡平生最后一个实验

1794年5月8日,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被法国人民以革命的名义送上了断头台。在断头台上,拉瓦锡亲自作了平生最后一个实验。拉瓦锡答应在铡刀落下之后尽量地眨眼。行刑的刽子手,提起这颗伟大的头颅数着,说拉瓦锡至少眨了十一下。实际上,脑细胞可以忍受极短的缺氧条件,即使考虑到失血等因素能保留短时间的意识也是可能的,当然之前有答案说人头能说话那就是胡扯了。

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包希欧医生观察被斩首者

包希欧医生,他在适宜环境下,在1905年6月28日上午五点半行刑时,对凶犯的头进行了实验性观察。斩首后我能立即注意到的是:被斩首者的眼睑和嘴唇出现无规则地节律性收缩,持续大约5~6秒。我又等了数秒。痉挛性运动停止了。面部放松,眼睑半合,眼球微露,只看到白色的眼结膜,特别像在我们执业中每天会见到将死的人,或者如同那些刚死的人。

然后我大声叫他,我看到他的眼睑慢慢张开,并没有痉挛性收缩。接下来他的眼睛非常坚定地盯着我,瞳孔汇聚。数秒后,眼睑又重新慢慢地、匀速地闭合,头保持与以前我叫他时一样的状态。这时,我再次地叫他,没有出现任何痉挛动作,而是眼睑慢慢地抬起来,确实是活着的眼睛凝视着我,甚至比第一次更有穿透力。然后,眼睑进一步闭合,但并未完全闭合。我试着第三次叫他,没有任何反应,眼睛就像死人一样失去了光泽。

人被砍头后还会不会感觉痛:砍头后老鼠大脑保持4秒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死亡的定义还没有那么精确,所以,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砍头后,到底准确“活了多长时间”。现在的认识应该是脑死亡就是死亡了。那脑死亡要死透成什么样呢才算是准确无误的脑死亡呢?在 2011 年 1 月份,一组荷兰科学家用 EEG (脑电图)测试了老鼠砍头后大脑的情况,结果显示,砍头后 老鼠大脑保持了 4 秒的清醒意识。但更大的哺乳动物如人类肯定会比这个时间长不少。

断头台是由法国代表在1789年提议使用斩首工具后而命名的。在巴黎比赛特医院,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并于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中使用。断头台成为一种更为迅速而无痛的工具而被引入,作为一种优势技术,过去只用于贵族,而后广泛用于普通公民。但事实上在16世纪时它已经在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苏格兰等国家被加以使用。

大脑承受的痛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肉体上的疼痛,另一个是来自精神,对死亡的害怕,觉得在砍头是视线会存在一段时间,看到自己的无头身应该是蛮恐怖的。不论失去意识的时间有多短,斩首这一过程必定经历疼痛的数秒。


天气42度是什么感觉

近几年,全世界极端性的气候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强的,高温、强风暴、强降雨等天气在南北半球时有出现。最近有些地区的天气是42度,那么,大家清楚天气42度是什么感觉?气温42度是哪种体验?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天气42度是什么感觉

天气42度的感觉是从室内走到室外仿佛像走进了一个烧烤场一个火炉一样,热的人都不想站在阳光下,想站在楼阴,树荫下的地方。让人热得满头大汗,42度气温都会让户外工人停工,以免中暑。

高温天饮食注意事项

1、首先我们不能过量吃冷饮,多吃冷饮会影响食欲,也对我们的消化不好,大热天里我们不妨多吃些凉开水西瓜之类就可以了,可以消暑,还可增加营养。

2、要做到干净、卫生,因为夏季的环境致病微生物很容易滋生,如果没有把饭菜进行充分的加热和制熟,很有可能会引起感染性、肠道性的疾病而造成腹泻。

3、最后我们不要过度贪凉,天气热,我们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过度贪凉也是导致疾病高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高温频繁,地球崩溃,世界或仅5国适合生存

随着地球的极端性气候上升,我们地球的气候进入“临街点”,地球崩溃可能也就成为了趋势。在过去的一年,地球气候带来的影响可以说非常严重,极端性的气候带来影响很大。例如:澳大利亚2019-2020年毁灭性的森林大火,导致近30亿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这对地球来说,无非是一次“史前灾难”的问题。

而2021年,虽然没有发生这样的大火,但是人类正在推进这样的气候出现,今年我们又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升到了近419ppm,所以全球变暖还在持续增长,这是不可否认的。而科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些因素,来说明了地球——如果出现崩溃,世界可以生存的国家就有这5个。

按照《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研究指出,通过综合地球气候等因素分析发现,在地球崩溃的时候,澳大利亚、冰岛、爱尔兰、新西兰和英国这5个国家或能够独善其身,最适合人类生存。而如果更极端的话,最有可能,最大潜力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新西兰,是人类最后的净土。

除此之外就是冰岛和爱尔兰,这就是专家找出地球崩溃后,最适合生存的5个国家,新西兰或为最后净土。也就是说,就算是地球其他国家全线崩溃,受到地球气候等因素影响,但是新西兰可能是最后一地区受到影响,这就是专家综合气候等因素给出的5个国家结果。所以,如今很多科学家,专家都不看好地球的未来变化,只会越来越极端化状态。

地球高温天气没办法生存,真要去火星?

从如今人类对地球的“态度”来看,确实没有对地球的气候进行保护,虽然很多国家在进行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等。但是整体上来说,在全球范围之中,排放依然较多,所以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出现。而专家又研究出,如果地球崩溃,世界仅5国适合生存,那是不是我们真的要去火星了?

确实,从火星移民的计划来看,我们是进行得非常快,并且不少科学家也希望将火星作为“第二地球”发展,所以如果未来地球真的极端化模式了,说不定真的要去火星。只不过从如今的火星情况来看,荒芜,没有生命,完全不适合居住,所以就算是要上去,也要进行大规模的气候改造。

在火星真的变成“第二地球”之后,环境适合人类居住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上面去居住了,所以如今的火星确实不适合居住,但是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适合,只要人类不齐心协力进行地球维护,那么走向其他天体,包括火星在内的天体都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人类不可能就在地球上等到无法生存的那一刻,这是不太可能的。


43度天气什么感觉

在炎热的夏季里,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这样才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编就跟小伙伴们来说一说,43度天气什么感觉?气温43度是什么感受?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43度天气什么感觉

43度的天气是超高温“要死的”体感,简直就是要被烤化的节奏。气温43度了,超过人体体温了。41~54°C的天气:危险—极有可能引起中暑、热痉挛和热衰竭;可能导致重度中暑。总之,43度的天气体感温度是非常热的。

体感温度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体感温度“应该是描述人体对不同天气寒暑凉热的主观感受,气象专家表示,既然是人体的主观感受,那么除了温度,影响到我们感受的还包括气压、风力、太阳辐射等因素,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空气湿度。

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果空气湿度不同,人体对于凉热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在夏天,湿度越大,汗水蒸发就越慢,人们就越难以通过排汗来降低体表温度,因此会感到更热;而冬天,湿度越大就越容易感到阴冷。

为什么会持续出现高温天气?

一般情况下,我国六七月,中部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到了7月份以后,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结束之后,就会出现高温炎热天气,也就是所谓副热带高压控制。

3号台风‘暹芭’来之前,副热带高压偏南、大陆高压偏北出现了高温天气。‘暹芭’来了以后,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一直向北走,它走完以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打通了。也就是副热带高压的极限上来了,极限到了25度左右,西极点也过了110度,向西推进。

我们可以发现,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高温将持续。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处于强大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造成下沉增温,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现晴空辐射增温,加之大气干燥,白天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迅速。此环流形势稳定维持,导致北方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此外,偏西气流在太行山东麓下沉增温,对河北、河南等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有重要作用。

夏天防暑降温的有效方法都有哪些呢?

第一、饮用蔬菜瓜果汁: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可以适当饮用蔬菜瓜果汁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苦瓜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蔬菜,虽然味道比较苦,但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大家可以选择适量饮用苦瓜汁。同时西瓜也具有利尿解暑的功效,夏天喝一杯西瓜汁也能让身体瞬间舒爽,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过度食用,以免损伤脾胃。

第二、适当打开门窗:早晚天气凉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打开门窗,不仅能够有助于空气流通,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但是在白天室外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就要尽可能关闭门窗,防止外面的热气袭来而导致室温升高。建议大家在太阳比较大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开窗户,最好能够拉上窗帘来隔绝热气,能够有利于室内更好的降温。

第三、外出正确穿衣:夏天穿衣也有一定的讲究,外出时要尽可能穿着浅色的衣服,因为浅色衣服吸热比较少,也能帮助身体阻挡一部分的热量。同时夏天所穿的衣服要尽可能是纯棉材质的,能够更好的维持肌肤透气,有利于汗液更好的蒸发。建议大家外出时尽量不要穿着过短的衣物,防止阳光暴晒而对皮肤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