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过了

2020/7/14 18:37:55
万年历日历:过了知识
过了知识
中元节过了晚上12点就没事了吗

导语:今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叫鬼节。说到鬼节,民间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尤其有很多避讳事项,例如一般在这天晚上,是不适合太晚出门,或者太晚了还在外面逗留,不然就会遇到不吉利的东西。当然,也有说法说过了晚上12点鬼门就关了。那么,你们那中元节过了晚上12点就没事了吗?到底中元节过了24点是不是就没鬼了?一起来了解。

中元节过了晚上12点就没事了吗

中元节

民间认为,中元节过了晚上12点就关鬼门了,也就是没事了。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不管过不过12点都没事,但夜晚还在外面晃荡,还是比较危险的。而且,中元节的很多习俗都是在晚上完成的,中元节这天的晚上是能够看到很多祭祀的场景的,如果胆子比较小的话最好是不要出门了,因为很容易被吓到的。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中元节晚上为什么不建议出门?

中元节出门说法

由于在民间有诸多的禁忌存在,而中元节又和祭祖有关,让古人觉得会有鬼魂进行游荡,所以不建议出门。但这世上是否有鬼魂的存在就不得而知,科学也是无法解释的。而大家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的无的原则,能不出门就尽量少出门。而不相信的,可以认为这是迷信说法,照样出门,也不会有啥。

在民间有中元节前三后四不出行的说法。但这个说法并不是每个地区的习俗,有这个习俗的,并且家里人也比较在意的,就不要出门。若不相信这个,当地也没有这样的说法,就没必要遵守。而现在大部分地区遵守的是中元节当天晚上尽量不出门,有的则没有在乎这么多,想出门就出门。

可能在少部分农村地区还流传着一些习俗,而你正好在当地或是其中的成员,就应该尊重当地的习俗,不应该斥责、说三道四的。毕竟我们国家领土有这么大,每个地区的习俗都应该尊重。

总得来说,在民间流传着中元节前三天不出门的说法,而节日过后就可以出门,但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具体以当地习俗为准。

中元节出门禁忌

中元节

1、鬼节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少说话、不熬夜、早早入睡。

2、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要绕着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纸等祭拜的物品。如果实在绕不开,也注意,在心里说声,对不起,请借道等话。

3、八字轻的人、及身体弱的人,天黑后别出门并枕头下压桃符保平安,使其灵魂躲着自己走,避免出现身体异样及鬼压床等事。如若必须出门,那么衣兜内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经文说忌讳的话。

4、当晚、若走在路上有钱出现,勿捡、赶快走,尤其身体不佳的人。

5、晚上外出时忌讳穿一身红色,黑色、白色、青色。

6、不去水多的地方、如游泳馆、河边等地。因人的身上有三盏灯、头顶、左肩、右肩,落水灯灭,则不吉,影响健康。

7、不要在岔路口,阴暗的楼道,树荫下等阴气重的地方逗留。也不要靠近槐树,槐树是鬼树。


白露是不是就不热了

导语:白露节气的含义是指温度上达到了能形成露水的一个温度,意味着相对之前的节气要低一些了。但这也只是含义,气温上就不一定了。那么,白露是不是就不热了?到底过了白露就凉快了吗?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因为我国各地气候特点不同,所以该时节各地气候是有差异的。

白露是不是就不热了

白露热不热

一般白露过后北方天气转凉,南方仍是比较热的。白露是典型的夏末秋初节气,此时天气渐渐转凉。但我国地域广大,同样一个白露节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方的朋友早晨起床,有时能见到近地层露水;而南方等地,现在虽说已过盛夏,气温仍然较高,要看到露珠还为时过早。

白露节气的特点:

温差大白露节气的时候太阳公转到了黄经165°的位置,日照开始减少、紫外线强度下降,受到冷空气影响后,晚上的温度急速下降,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慢慢拉大,开始出现明显的昼夜温差。

天气变冷白露节气后,太阳不再直射地面,冬季风取代夏季风来到我国境内,冷空气开始肆虐,暖空气退守,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所以有诗云“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说的就是白露节气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白露节气的各地气候如何?

白露节气

1、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2、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

3、东南沿海地区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4、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5、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白露养生:

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饮食养生应以“补中气、健脾胃”为主,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保暖,外出游玩则要当心“花粉症”。

中医认为,白露时节对应的是人体的足阳明胃经,此时饮食养生应以“补中气、健脾胃”为主。民间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传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的奇效。

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少了夏茶的燥苦,有一种独特的清香甘醇。白露前后,喝点白露茶可以提神醒脑、清心润肺、暖胃温肠,有利于健康。

白露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夜间睡觉时应关好门窗、盖好被子,避免冷空气等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不过,白天也不可过暖,以免出现发热、伤风等秋燥症状。白露时节,睡觉时要撤掉竹席、藤席,穿上长袖衣服入睡,年老体弱人群更要注意及时添加被褥,以免着凉患病。

外出游玩时要当心“秋季花粉症”。白露时节是藜科、蓖麻、肠草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这些植物的花粉就是诱发“花粉症”的罪魁祸首,过敏体质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外出可佩戴口罩防止过敏。

俗话说:“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意思是,白露时要穿长衣长裤,以免受凉。


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泡腊八醋。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传说在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腊八节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过了腊八还能腌腊八蒜吗

还能腌腊八蒜。腊八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非常适合腊八蒜的腌制。在低温下,为了不被冻死,休眠状态的大蒜会苏醒,大蒜素和蒜氨酸酶会发生反应,参与蓝色素的形成,蓝色素因不稳定而转变成黄色素。腌制20天,正好是两种色素共存时,两种颜色的叠加呈现出腊八蒜特有的绿色,所以腊八蒜变绿了。

腊八粥材料是哪八种

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腊八粥食材,并非越杂越好,要看食材质量,而不能单看数量。如果食材中有比较多的粗粮和杂粮,比如黑米、高粱米、红小豆、薏仁米,那么确实会提升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如果往粥里加入各种水果干、糖果等,则会使粥变得很甜,反而对健康不利。


2022腊八节之后还冷吗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腊八节有很多习俗活动,比如说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后离过年就是越来越近了,有的小伙伴想知道:2022腊八节之后还冷吗?到底过了腊八天气还冷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2腊八节之后还冷吗

腊八节过后还是会冷的。2022年腊八位于四九天,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三九、四九是一年最为寒冷的时期,因此2022年腊八节是比较冷的。

腊八节的由来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歌,是民间艺人对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所创作的民间歌谣,多为儿童所传唱。

腊八歌版本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腊八歌版本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夏天喝什么汤清热解暑

夏天最容易上火,也很容易中暑,比较注重食疗的朋友就喜欢在夏天煲一些清热解暑的汤,从内调理身体的火,这种方法非常的健康,那夏天喝什么汤清热解暑呢?这三道就足矣。

苦瓜排骨汤

苦瓜性寒,能够清热、去火、止渴,用苦瓜来做汤喝,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达到降火的目的。

同时,在苦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人们在食用之后,不仅可以很好的滋补身体,为身体补充能量、提高身体机能,还能够让肌肤变得白皙嫩滑。

除此之外,经常吃苦瓜还有降血糖,以及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所以在平时适量的吃苦瓜,对于滋补身体、减肥瘦身有非常好的帮助。

/做法/

食材:排骨、苦瓜、玉米、葱、料酒、生姜、胡椒粉、食盐

1、首先把排骨清洗干净,然后焯一下水,去除排骨的油脂以及腥味。

2、把排骨放入锅中加入水、生姜、葱、料酒,用大火煮开。

3、在汤中加入切好的玉米煮开。

4、把苦瓜瓤去除干净后,放入煮开的汤中,用小火进行熬煮。

5、在煮开的汤水中加入食盐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冬瓜淮山蹄髈汤

吃冬瓜清热、润肺生津,有助于降火。而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元素,而钾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排水消肿的作用。

冬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的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另外冬瓜中本来就不含脂肪,热量也很低,对于减肥是再好不过的食物了。

/做法/

食材:蹄髈、冬瓜、淮山、姜、料酒、食盐

1、把蹄髈进行清洗,加入料酒,用水焯一下,以此来去除蹄髈的油腻。

2、把淮山、冬瓜、生姜洗干净,放置一边。

3、再把焯过水的蹄髈放入锅中,用大火进行熬煮一个小时。

4、加入淮山、冬瓜、食盐一起用小火慢炖。

百合莲藕梨汤

用莲藕制成的藕粉,能够消食止泻、开胃清热,对身体虚弱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在古代,藕粉一度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一般来说,莲藕属于老幼妇孺都可以食用的食物。特别是对于高热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贫血患者来说,更是可以适当的多吃一点。

喝百合莲藕梨汤,能够有效的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于天热时引起的燥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它还能够有效的活血散瘀,对于清烦解渴、滋阴养胃也有一定的功效。

/做法/

食材:百合、莲藕、梨、冰糖、枸杞、蜂蜜

1、将百合、莲藕、梨洗干净,切成块状;枸杞洗净。

2、把切成块状的莲藕,放在锅中煮5分钟。

3、等莲藕变软后,再加入百合、梨子,再次进行熬煮,时间控制在10分钟。

4、水沸腾了,加入洗干净的枸杞,小火煨煮5分钟。

5、把汤水放置在外面,温度冷却在80度,加入少量的蜂蜜,即可食用。

夏天多熬一些汤清热解暑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对身体好,还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广州过了中秋还热吗

广州好玩的景点是比较多的,如广州塔、珠江夜游、白云山、麓湖公园、广州文化公园等等。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广州过了中秋还热吗?广州过了中秋后天气还热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广州过了中秋还热吗

广州过了中秋还热,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在中秋节后并不炎热。

中秋节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最初的中秋节是秋分。现在的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它位于白露节气和秋分节气附近。就节气而言,它已进入深秋。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应该凉爽舒适。

中秋节是一个深秋的节日。中秋节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相对凉爽。中秋节过后,天气很难再变热。即使白天的温度很高,晚上的温度也会相对较低。因此,中秋过后的炎热天气将相对少见,一般会自然进入凉爽的秋季,然后逐渐进入寒冷的冬季。

广州的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提起中秋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除了月饼之外,老广州们家中还会必备几样东西:炒田螺、芋头、柚子、菱角等食品,而在中秋吃的每样东西,各自有段古,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广州中秋节吃什么

芋头

广东有个传统习俗:中秋吃芋头。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翻查资料,有种说法是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朝廷为了巩固统治,一面派兵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老百姓苦不堪言。朱元璋想到妙计,在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

吃芋头的方法很简单,把小芋头煮熟了,剥皮吃即可,煮时也可放点盐。清干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柚子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

柚子又被称为文旦,柚子在每年“白露”前后采收,采收后必须贮藏七至十日,使原为淡绿色的外皮转变为黄绿色,一部分多余的水分则蒸发掉,使糖度提高、风味更加,这个过程则称之为“辞水”。柚子富含矿物质、酵素、柠檬酸及大量的维他命C,且含果胶及可溶性纤维,可以消除胆固醇、预防便秘、养颜美容等功效。

石榴

宋、明、清诸朝宫廷和民间的人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人们将月饼、瓜果供于桌案上。不过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欢度佳节。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除此之外,在民间还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由于石榴多子,于是被象征人丁兴旺,民族繁荣。当结婚时,洞房里会悬挂两个大石榴。如同结婚礼品也会有一对绣有大石榴的枕头,祝他们早得贵子;初生贵子,亲友喜欢赠送绣有石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