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内涝

2020/7/14 18:37:55
万年历日历:内涝知识
内涝知识
内涝是什么意思

导语:在暴雨频繁的日子,天气预报中常常提醒我们要谨防内涝灾害,那么,到底这内涝是什么意思 呢?所谓的内涝是什么灾害?很多人可能会把内涝当做洪水,但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内涝的含义。

内涝是什么意思 内涝是什么灾害

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内涝又称受涝,简称涝。降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形成农田积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降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产生地面径流,在缺少排水工程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导致死亡。

影响:

内涝的积水最深时,达到了半米多深,水面浮着各种杂物。因为排污管道的问题,楼外的积水还散发着一股臭味。据居民介绍,内涝是从后半夜开始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积水就达到了半米多深。除了一楼的居民要将屋内的积水向外排,楼上的居民同样很烦恼:要出门就要趟过过膝的污水。而最大的损失还是楼房旁边车库里面停放的车辆:“不知道浸泡在水里的这些电动车,又有多少坏了。”

而积水退去后,留下的污泥杂物也是让居民们头痛的问题。

发生内涝注意什么?

发生内涝注意事项

1、判断洼地积水的深浅,决定是否通过。

当洼地水深超过30厘米,就要很谨慎了。如果暴雨还在继续,那就意味着附近地势较高地方的水,基本都会流向洼地,水面上涨也会相当快。如果洼地路程又比较长,要千万谨慎,不要贸然下水。如果是行人走路,尽量多人互相搀扶,或者最好就绕行,以确保安全。如开车途经积水洼地,最好下停车观望,因为洼地里也许还有更深的小洼地,下雨看不清楚路面情况,万一车掉进低洼处的小深坑里,那就很糟糕了。

开车经过洼地,必须先熟悉路况,确认这路没有更深的小洼地;再则要低速档慢速通过,切忌不要快速冲过,确保车过激起的水浪不要没进排气管。

2、留意路面的下水管道盖。

当短时降雨量很大,造成地面径流过大时,下水道的盖子很可能会被冲开,这时没了盖子的下水道就是非常危险的夺命魔窟,一旦掉落进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急忙躲雨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脚下的井盖。

3、留意倒伏的电线杆。

每年都有因为暴雨电线裸露导致积水带电致人殒命的报道,所以当趟水前进的时候,发现前方路段有倒伏的电线杆时,是否还要继续前进,就要三思而行了。

4、必要时选择滞留。

如果暴雨持续时间较久,城市大面积进水,没有着急要解决的事的话,建议大家先去坚固的大建筑里暂避,等暴雨停歇,积水开始退去的时候再继续前进,毕竟相比之下我们的个人安危更重要。


内涝和洪涝的区别

导语:气象灾害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有一些叫法非常相似,很多人分不清其区别。例如,内涝和洪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到底内涝和洪涝的区别是什么呢?内涝和洪涝有什么关系吗?以下为您介绍。

内涝和洪涝的区别 内涝和洪涝有什么关系

内涝灾害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而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形成原因不同:

1、内涝

地形地貌: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排水系统: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内涝与洪涝

2、洪涝

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内涝和洪涝有什么关系?

都与强降水有关,以下原因都可能导致内涝或洪涝。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内涝的危害

导语:发生内涝和城市的排水系统有关,如果排水系统不佳,便非常容易导致内涝灾害。可别小瞧内涝,虽然没有洪水凶猛,但也足以造成较严重损失和危害。那么,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呢?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呢?下面为您介绍。

城市内涝的危害 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内涝危害

城市内涝危害众多,首先城市内涝会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众所周知,我们现行的道路排水体系最重要的设计要点就是:快速排水,不积水。可见内涝给城市安全带来的隐患有多大。

其次城市内涝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地基因积水而造成的损坏、财产因进水而造成的损失、交通瘫痪对物流行业造成的影响、施工场地停工而造成的损失等等。

再次城市内涝会对城市卫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合流制溢流污染,还会因长时间浸泡垃圾等产生恶臭,对周边水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城市内涝会在短时间内给城市带来较大的排水压力,当大量径流沿河道输送至下游时,会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给下游城市带来严重的排水压力。

城市内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城市本身处在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体系之中,长期的淹水条件会对动植物生长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内涝

另外,城市内涝后,大量垃圾、废物被冲入水中,使得生物源性污染剧增;同时,未能及时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化学性污染。上述因素导致内涝城市的卫生环境严重受损,细菌迅速增殖,可能直接污染饮用水,因此内涝城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比如大规模的群体腹泻等。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由于抵抗力低下、对污染饮用水或食物的辨别能力差,非常容易感染,并且一旦感染,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广西南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暴雨后居民的腹泻发生率高达11.18%,症状从轻度腹泻到高热、意识障碍均有发生,致病菌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1、传统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不透水地面比例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许多研究者也着手于对内涝的研究上。传统的内涝防治方法主要是增大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管径,以增加在强降雨或长时间连续性降雨条件下的输水能力。

2、发展方向

由于中国当前许多城市处于非常缺水的状态,而雨水又是一种低污染的水,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水资源。今后将会以内涝的控制与雨水利用相结合的理念。


内涝的原因

导语:内涝灾害和洪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都与降水有关,但洪水是因为降水引起河流、海洋、湖泊水位上涨所致,而内涝却不是,内涝和排水系统有关。那么,到底内涝是怎么产生的呢?以下为您介绍内涝的原因。

内涝的原因 内涝是怎么产生的

内涝原因

1、地形地貌

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2、排水系统

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内涝怎么治理?

内涝防治

首先,提升城市内涝和治理规划意识。水是万物之源,水通了万物通,城市的规划中水是“灵魂”。编制城市规划时,应统筹考虑绿化和防涝需要。

其次,提高排水设计标准,重新制定50年一遇的标准规划大计。

再次,城市建设规划审批中,要对现有下水道管道塑料制品和各种材料重新科学论证,地上建筑要有耐久百年的统一标准.

最后,城市科学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要提高各级城市规划制定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和认识,建议各级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城市规划相关课程,提高执行者和相关人员意识。

也有多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其他自然灾害,内涝常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周期短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城市的应对机制以局部“修修补补”“被动应对”为主,这造成城市安全存在较大隐患。而在整个排涝系统的“软件”部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政府财力、人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专家建议,对基础数据进行摸清排查、集中统一,不仅能有效地优化地下管网规划设计,还能让应急排涝手段“有的放矢”,从而“升级”极端天气下城市设施的应对能力。

此外,政府职能统一、相关法规条例的设立也将对内涝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子科技大学城市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菁建议,在管理上,我国可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形成针对雨水利用、排涝工作的统一法律法规,同时推进各部门之间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内涝是什么

有时候在新闻上,会看到某某地发生内涝的新闻。一般内涝的发生都伴随着长时间的降雨。内涝是什么你知道吗?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内涝是什么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内涝严重;湖泊蓄水容积减少,汛期湖面水位上升、易破圩造成灾害;围垦削减了湖泊的调蓄功能,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内涝又称受涝,简称涝。降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形成农田积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降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产生地面径流,在缺少排水工程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导致死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不透水地面比例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许多研究者也着手于对内涝的研究上。传统的内涝防治方法主要是增大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管径,以增加在强降雨或长时间连续性降雨条件下的输水能力。


河南内涝原因

强降水,短时间内的高强度降水导致形成强烈的地表径流。郑州地处平原,地势低洼,排水难。城市建设绿化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不足。水泥地,柏油马路等地面硬化,再次限制了地表水的下渗,北方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涝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不如南方。

这次遇到了特大暴雨,难以抵挡。像南方多年受水灾影响,城市排涝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但每年的水灾依旧危害严重。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气候多变,夏季风不稳定引起的。这次还有台风气流加持,降水更是千年一遇。

河南位于我国中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而冬季寒冷干燥。尤其在夏季易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容易带来持续的暴雨。

在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使得水漫河南,导致了极大的伤亡。2021年的7月份也是因为内涝形成特别重大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