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海啸

2020/7/8 16:02:49
万年历日历:海啸知识
海啸知识
地震多久后会引发海啸

地震后有时候会引发海啸,这是因为地壳在运动,海水会随着它的运动而运动。有些朋友想学习地震海啸的更多知识,那么,下面来讲讲,地震多久后会引发海啸?地震过后多长时间会引发海啸?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地震多久后会引发海啸

地震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后会引发海啸。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看距离的远近,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比如,日本前几年的海啸是在地震过后1小时以后到达的。需要注意的是地震不是造成海啸的唯一原因。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 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 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 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成因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 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 。通过观测海洋声波,也可预告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地震海啸拍岸浪头的高低,除与地震震级、震源机制等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港口和沿海地段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关于海啸强度的预测,仍在探索之中。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远古火星爆发巨大海啸

导语:目前,人类探索较深的星球有月球、火星、冥王星等等。而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向来被认为是可宜居星球。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及水源都是有待考察探究的。最近研究表明,古代火星表面曾有海洋,因为流星撞击发生过2次海啸,浪高可能达到120米。想想都很是壮观。不止如此,火星海洋、海啸可能都是红色的。远古火星爆发巨大海啸?这引发了不少天文爱好者的关注。

远古的火星很可能不但有海洋,还可能因为陨石撞击发生过海啸。此外,火星的海洋和海啸可能是红色的。

流星撞击地球可引发50米高的海啸

研究发现,古代火星曾有海洋,而且可能是红色的。学术杂志《科学报告》5月19日刊文称,大约34亿年前,在流星的大规模撞击之下,火星海洋中曾经爆发巨大海啸。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学术杂志《科学报告》上发表。罗德里格斯的团队以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为依据,得到上述发现。

研究人员称,流星撞击地球可能产生直径30公里左右的陨石坑,引发50米高的海啸,局部地区可能高达120米。这一规模令地球上的不少海啸“自惭形秽”。据《科学美国人》和《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研究人员、美国“星球科学研究所”的阿力克西斯 罗德里格斯表示,如果火星当时是红色的,海洋、海啸可能也是红色的,设想你站在海边,一股巨大的红色浪潮向你汹涌而来,有120米高。应该挺壮观的。

火星上不但有水还有海啸海岸线就是最佳证据

现在的火星非常干燥,钻探挖出来的都是岩石尘埃,没有水分。古代火星北半球究竟有没有海洋,科学界存在争议。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显而易见的,这正是本次研究的诸多暗示之一:要有海啸,你必须有海洋,”罗德里格斯说,“所以,我们认为,这会清除不少有关海洋假说的不确定性和质疑的声音。”罗德里格斯表示,已经有多项科学研究用不同方法证明了火星上的确曾有海洋;而自己现在的发现只有一种解释——海啸。

罗德里格斯认为,火星上不但有水,还有海啸。海啸改变了火星海岸线的形态,现有的海岸线就是明证。有的地方理论上应该有海岸线,现在却没有,罗德里格斯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海啸将其彻底抹平了。

罗德里格斯和同事们研究发现,曾有两场海啸“光顾”火星。第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海啸后来退潮,回到海里。数百万年之后,火星迎来第二次海啸。此时,火星温度偏低,海啸与其说是潮水,倒是更像结冰的泥浆,流到陆地上之后,干脆上冻留了下来,没有退潮。

研究人员说,这两次海啸或许是由陨石撞击所引起,从陨石坑的规模和年份来推算,前后两次海啸间隔了数百万年。

火星上的确发生过海啸

星表面是否曾有海洋?这方面存在争论,因为缺乏相关证据。一个国际团队19日在英国《科学报告》网络版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他们展示了火星上曾发生两次海啸活动的新证据。来自美国、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利用卫星等观测手段,对火星北部平原上一些地区的地貌特征和热成像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量沉积物,这很可能是古代发生的两次大型海啸留下的痕迹

这两次海啸引发的到岸波浪高度最高可能达到120米,波浪往内陆地区一直推进了数百公里。研究人员说,这两次海啸或许是由陨石撞击所引起,从陨石坑的规模和年份来推算,前后两次海啸间隔了数百万年。这个时期距今大约34亿年,那时的火星被认为更加潮湿和温暖。这项研究能为火星海洋假说找到一些新证据,因为只有曾经存在过海洋,才可能发生海啸。

猜你喜欢

航拍澳大利亚人迹罕至寸草不生 震撼如火星

去趟火星风险有多大?天文家:路途遥远到处都是辐射

NASA公布火星地貌:沟壑遍布 色彩丰富多样


亚得里亚海发生5.6级地震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最新消息,今天(9日)下午14时07分亚得里亚海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为海域地震,那么,会引发海啸吗?根据海啸的发生条件,此次地震并没有达到引发海啸的条件,所以发生海啸的概率不高。

亚得里亚海发生5.6级地震

亚得里亚海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9日14时07分在亚得里亚海(北纬43.90度,东经13.35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亚得里亚海位于什么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

其中一部分从堪察加开始,越过中亚,另一部分则从印度尼西亚开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它们在帕米尔会合,然后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再出亚速海。欧亚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 ,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释放在海岭地震带。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 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亚得里亚海简介:

亚得里亚海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在意大利与巴尔干半岛之间,通过南端的奥特朗托(Otranto)海峡与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相通。长约800公里,平均宽160公里,平均水深444公尺,最深处1324公尺,面积131050平方公里。北浅、南深,平均水深240米,南部最大水深1324米。

海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空晴朗,日照充足,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旋活跃,阴雨日多,海域东岸降水量较多,个别迎风坡处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背风坡和西岸降水较少。


北太平洋发生5.8级地震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2日)中午北太平洋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其为海域地震,对此大家都比较担心会不会引发海啸,那么,到底此次地震会引发海啸吗?从海啸形成条件来看,此次地震引发海啸概率不高。

北太平洋发生5.8级地震

北太平洋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2日12时53分在北太平洋(北纬31.45度,西经133.40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会引发海啸吗?

概率不大。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 ,集中了全世界80% 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 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包含地区:

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布干维尔海沟、克马迪克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琉球海沟、汤加海沟、雅浦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斯板块、欧亚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纳斯卡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南美洲板块。


墨西哥7.4级地震会引发海啸吗

导语:墨西哥是一个海岸线非常长的国家,这也早就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墨西哥位于比较活跃地震带上,经常会发生地震,如此就有可能会引发海啸。那么,墨西哥7.4级地震会引发海啸吗?到底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墨西哥7.4级地震会引发海啸吗 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是什么

地震海啸

可能会引发海啸。在墨西哥发生7.4级地震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向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发出海啸预警。

据当地消息,地震还在瓦哈卡州海岸引发了一场小型海啸,但暂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墨西哥地震局称,瓦图尔科(Huatulco)海滩的海平面上升了60厘米。这个海滩以往颇受美国和加拿大游客青睐,但现在由于新冠疫情变得非常安静。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是什么?

海啸成因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的影响不大,但中国东部的海岸地区地势较低,许多地区,特别是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受海浪的浪高影响极大。从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为什么海啸来袭之前,海潮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导致海面下降。海啸冲击波于一般海浪相比,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地震局所称,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前者是海啸到海岸时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后者则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所以,看到海潮不正常回落,往往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5.4级地震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今日(1日)地震最新消息,北京时间今早5时42分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80千米。那么,既然是海域地震,会引发海啸吗?从引发海啸的地震条件来看,此次地震还不构成引发海啸条件,所以导致海啸的概率不大。

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5.4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1日05时42分在意大利南部海域(北纬39.95度,东经15.60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80千米。

会引发海啸吗?

概率不大。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

地震

意大利位于欧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地震

欧洲很少发生地震,但意大利则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因此意大利每隔5到10年就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意大利所属的亚平宁半岛本就属于地震多发地,地质断层几乎贯穿整个国家。亚平宁半岛以西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以南为非洲板块,后者以缓慢速度向北移动。此外,半岛以东还存在一个朝东北方向移动的阿德里亚小板块,几大板块间的挤压或者拉伸可能引发地质活动,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