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歌谣

2020/7/8 16:02:48
万年历日历:歌谣知识
歌谣知识
防溺水自救小歌谣

导语:很多人对于预防溺水知识不太了解,一大原因是因为溺水预防知识的繁复文字,导致难记,不易理解的情况。对此,有人编制了一些防溺水自救小歌谣,以及关于预防溺水知识顺口溜,下面我们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防溺水自救小歌谣 预防溺水知识顺口溜

预防溺水知识

儿歌一:

游泳戏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

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

没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

水性差的不救人,安全六不别忘掉。

儿歌二: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私自游泳危险多,不去深水极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游前热身第二招。伸手踢腿弯弯腰,预备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赶紧上岸很重要,喝补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预防溺水

顺口溜:

伏天天气闷又热,游泳消暑图清凉,

麻痹大意出事故,防溺常识要多讲。

学生放假去游泳,家长陪护不能忘;

要去正规游泳场,安全卫生有保障;

下水之前先热身,没证不下深水池。

身体状况要注意,发烧感冒游别想。

自然水域风险多,淤泥水草深坑藏;

水深水浅变化大,岸边湿滑难落脚。

同学打闹追逐跑,脚下一滑落水中。

逃生自救


关于小满的歌谣

导读:小满的到来是最让农民们期待的,因为小满时节谷物的饱满决定了今年的收成,因此民间有流传许多关于小满的歌谣,那么小满农事歌谣有哪些?小满节气的诗歌去哪找呢?以下是精选的和小满节气有关的诗歌,感兴趣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关于小满的歌谣

小满小麦粒渐增,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澆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植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备足农家肥,提前安排堆田边。

收割合同早签订,莫等麦熟收获难。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粮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和小满节气有关的诗歌精选

【篇一】《小满与芒种之间》

在麦田的小路上信步

扯下麦穗 放在手心

揉出青而且饱满的麦仁儿

放在嘴里

吃出儿时的幸福

看着手心留下的一抹青色

里面竟然都是四个字的

就像跟一只鸟的对话

他想起了妈妈

用小满与芒种之间的麦仁

照顾孩子

智慧藏于民间

诗也是

【篇二】小满

满城的绿树繁花

让我差点忘了

你是我心底珍藏的一朵

名叫小满的女子

今夕何夕,借信仰的虔诚

讲述上游住着几个雨神

他们陈设的美景良辰

如屈子一样灵魂认真

正如我眉头栽种满池的莲

形容出淤泥不染的本质

等几种隽永的可能,或直指心房

我爱那碧潭划桂桨的人

可否阿娇秀发轻拢,一棹击碎绿翡翠

如果是,就等清风来确认

枕下涛声证明大雨酣然的诚恳

还有人间悲喜的单纯

躲雨的屋檐下无数人在等

再以及那位楚国大夫忧郁的眼神

立夏之后,芒种来临之前

冥冥中留白的永恒


腊八节歌谣

1、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关于腊八节的童谣儿歌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

腊八冰,吃不坏人。

谁家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腊八节的风俗活动

1、腊八粥:腊八粥营养价值丰富,暖胃驱寒,所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必须的。

2、腊八豆腐:安徽省有晒制腊八豆腐的习惯,这一天把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块,中间挖洞放盐水,在太阳下烤晒,慢慢晒干,味道入口松软、味咸带甜,非常好吃。

3、腊八面: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4、腊八醋: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人们根据日历中对应的节气,进行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按照不一样的时节进行不一样的处理。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喊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匀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

解释:

犁田:翻地的意思。

番豆: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匀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客家人简洁用:匀田。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四立”与“二分二至”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民俗活动。

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塑,而是立春日;重大的祭祖、驱邪消灾、祈年纳福、迎新春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起始,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在“四时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节气既是自然节气也是民间重要节日。其它节气也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