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赤道

2020/7/8 16:02:48
万年历日历:赤道知识
赤道知识
为何赤道没有台风

导语:一般台风是在温暖的海域酝酿出来的,按理说,没有哪里的水温比赤道附近海域的更高了,可如此温暖的地方,却偏偏没法形成台风。到底为什么赤道没有台风?你知道台风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生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为什么赤道没有台风 台风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生成

台风形成位置

因为离赤道太近,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台风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台风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鲜有发现台风形成。

大多数热带气旋在热带辐合带形成,热带辐合带是在全球热带地区出现的雷暴活动区。

热带气旋在海水温度高的地区生成,通常在27℃以上。它们在海洋的东部产生,向西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增强。这些系统大部分在南北纬10至30度之间形成,而有87% 在20度以内形成。因为科里奥利力给予并维持热带气旋的旋转,热带气旋鲜有在科里奥利力最弱的南北纬五度之内生成。但热带气旋也有可能在这个地区形成,例如2001年的热带风暴画眉和2004年的热带气旋阿耆尼。

如果温带气旋能够成功脱离锋面,并获得部分热带气旋的特性,可以被分类为亚热带气旋。若拥有更多热带气旋的特性,可以被分类为热带气旋。例子如台风白海豚。

科里奥利力是什么?

在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有沿着原有运动方向继续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体系本身是旋转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体系中质点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而它原有的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以旋转体系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

当一个质点相对于惯性系做直线运动时,相对于旋转体系,其轨迹是一条曲线。立足于旋转体系,我们认为有一个力驱使质点运动轨迹形成曲线,这个力就是科里奥利力。

根据牛顿力学的理论,以旋转体系为参照系,这种质点的直线运动偏离原有方向的倾向被归结为一个外加力的作用,这就是科里奥利力。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科里奥利力与离心力一样,都不是在惯性系中真实存在的力,而是惯性作用在非惯性系内的体现,同时也是在惯性参考系中引入的惯性力,方便计算。

科里奥利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F= -2mω×v'

式中F为科里奥利力;m为质点的质量;v'为相对于转动参考系质点的运动速度(矢量);ω为旋转体系的角速度(矢量);×表示两个向量的外积符号(ω×v':大小等于ω的大小乘以v的大小再乘以两矢量夹角的正弦值,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定则)。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为何地球两极特别冷

地球两极主要指的是南北极,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其中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端点。而且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北极地区也是常年风雪昌盛。那么,为什么地球两极特别冷呢?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线,这里也是最热的气候的聚集地。那到底为什么两极冷赤道热呢?下面和小编一起学习下吧。

为什么地球两极特别冷

地球南北两极之所以特别寒冷,是因为:地球两极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夏天的早上和傍晚要比中午凉快得多。这就是因为中午的太阳就在我们头顶上,阳光在大气层中经历的路径短,损失少,因而光照最强,我们接收到的热量也就最多,感觉就最热;而早上和傍晚的太阳偏离直射程度最远,有效辐射就要少得多,所以我们接收的热量也相对要少,感觉就比较凉快。对赤道附近的人们来说,一年到头阳光都是直射或接近直射,因此接收的热量较多,气温也较高;而对于两极的人们来说,就算极昼时,太阳总是在地平线附近徘徊,永远也升不起来,因此接收的热量相对较少。

而且,在北纬66?34'~90?的地区和南纬66?34'~90?的地区,会分别出现极夜现象——有半年看不到太阳,接收不到太阳辐射,导致全年接收的热量减少,更为寒冷。地球两极由于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北极的北冰洋、格陵兰等有很厚的冰山覆盖,南极更有巨厚的南极冰原,构成了两极白茫茫的景象。冰雪犹如一面镜子,将太阳辐射迅速反射到大气中,导致热量不能在地面累积储存。

同时,两极由于大气层中水汽等含量较少,对地面反射到大气中的太阳辐射穿透率高,从而使得热量快速扩散逃逸;相对而言,低纬度地区的大气层中水汽、二氧化碳等含量高,容易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就像一床棉被,地面辐射被截留下来,从而加温地表,使得地表温度较两极更高。

极地高压导致热量损失。由于两极接收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从而造成两极上空的大气密度较大,形成极地高压,下沉形成极地环流,也带走了部分热量,进一步造成两极的温度下降。

为什么两极冷赤道热?

纬度位置不同。地球上不同的纬度,接收到的太阳光照不同,赤道地区最多,两极地区最少。这导致赤道地区高温炎热,两极地区寒冷。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象,它是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据统计,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大约有1万多立方千米,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水库。

除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7~18/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北极虽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大部分区也是终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度之间,8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只有-8度。北极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赤道是什么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球有一条赤道,这条赤道将地球分成了南北半球,那你知道赤道是什么吗?

赤道是一根人为划分的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中,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四季是相反的。

赤道也是划分纬度的基线,它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可以说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其中半径为6378.2千米,周长是40075.02千米。

在赤道地区,由于这里强烈的阳光使海洋大量蒸发,进而形成风和潜流,而风和潜流最终会给位于其他遥远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