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伏天

2020/7/8 16:02:40
万年历日历:伏天知识
伏天知识
2020入伏怎么算出来的

导语:三伏天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是根据“夏至三庚日”的标准来推算,因为每年夏至时间不同,所以入伏时间也不同。那么,到底2020入伏怎么算出来的呢?以下为您介绍2020三伏天入伏时间计算方法。

2020入伏怎么算出来的 2020三伏天入伏时间计算方法

2020入伏计算

从2020年夏至日开始,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今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

夏至后的三个庚日:

2020夏至日后第一个庚日:2020年6月26日(庚子日) ;

2020年夏至后第二个庚日:2020年7月6日(庚戌日);

2020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2020年7月16日(庚申日)(入伏)。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具体推算方法:

入伏时间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新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

导语: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当属大小暑了,不过我们还知道最热的时期叫三伏天,那么,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呢?大小暑和三伏天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三伏天就在大小暑期间,所以天气会比较热。具体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呢?以下为您介绍。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 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

小暑大暑三伏天

含义不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天气比小暑更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时间不同:

小暑每年公历7月6至7或8日;

大暑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小暑大暑三伏天哪个最热?

小暑节气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而最热在中伏,正好是大暑期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并不出现在夏至,而是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就出现了有些年份整个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况。


入伏吃羊肉的好处

导语:入伏后有很多传统食物需要吃,除了饺子之外,还有吃羊肉的说法。我们知道入伏吃饺子是为了促进食欲,那么,入伏吃羊肉是为了什么呢?到底入伏吃羊肉有什么好处?伏天吃羊肉怎么做最好?下面为您介绍。

入伏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伏天吃羊肉怎么做最好

入伏吃羊肉

中医有“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的传统,其中,吃伏羊属于“三伏补”的一种,如果人体体质里有固有寒气,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帝内经》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见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多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护胃肠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过,年老时体弱多病,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因此,在夏天适当的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据说,入伏吃羊的习俗源于对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对彭祖善于烹羊的传承,最早盛行于汉代。汉代扬晖在《报孙会宗书》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现在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入伏后新麦成熟,新酒酿成,羊肉肥美,许多羊肉馆在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

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传统。因为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所以,这些地区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伏天吃羊肉怎么做最好?

伏天羊肉吃法

1、羊肉+萝卜

不夸张的说,白萝卜和羊肉真真的是一对绝配!

白萝卜,性凉,入肺胃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的功效。医药学家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蔬中最有利者”。而白萝卜跟羊肉搭配,正好化解了羊肉的燥热和油腻,不仅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上火。

烹饪方法:将羊肉炖煮至烂熟的时候加入准备好的萝卜同煮至萝卜软烂即可。

2、羊肉+山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性味甘平,入肺、脾、肾经,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将益脾胃的山药与羊肉搭配,不仅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健脾胃的作用,还加强了滋补肾气的功效。

烹饪方法:

1)煲汤:将羊肉炖煮至烂熟的时候加入准备好的山药同煮至山药软烂即可。

2)煮粥:羊肉煮制烂熟后,加入山药粳米,改小火同煮至粳米、山药软烂即可。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

三伏天艾灸需要讲究其疗程性,也就是要按照规律性来安排好艾灸的频率时间。那么,一般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呢?三伏天艾灸能天天灸吗?三伏灸艾灸可以每天灸,但是没必要,只需按照疗程来进行艾灸即可。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 三伏天艾灸能天天灸吗

三伏天艾灸只需按照三伏的时间表在初伏前、初伏、中伏、末伏以及末伏后各艾灸一次就可以了。

三伏天艾灸能天天灸吗?

正常来说在三伏的时候是可以天天做艾灸的,艾灸的时间选在中午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精气神是最旺的,能够战胜自己体内一些病寒,在这段时间里,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为旺盛,中午能达到最顶点,此时艾灸可以很好的调理自己的身体,补益气血的效果也是最佳的,但具体的怎样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定。

每天做艾灸需要先掌握艾灸适应症,这样才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在特定的保健穴位上,天天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但艾灸时注意距离皮肤不要太近,避免烫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艾灸是不太合适的,比如发烧,有阴虚内热的时候,艾灸不太合适。

做艾灸是长期坚持方能见效的,这一般是指一些慢性的疾病需要进行艾灸治疗,再做艾灸的时候前几天每天艾灸做一次,之后再过一段时间可以每隔一天做一次艾灸,或者隔两天做一次艾灸,连续做两到三个月艾灸就有效果了。

哪些人适合做艾灸?

1、夏天爱吹空调,一年四季常吃寒凉食品。包括温度低的冰品和性寒凉的西瓜、香蕉等。

2、喜欢荤菜,常吃大鱼大肉。

3、工作时间不规律,有时候会熬夜,晚间11点前难得入睡。

4、工作压力大,很少心绪宁静,有时会抑郁、烦躁,甚至发怒。

5、因为各种原因,有时会做违背心性的事。

6、有慢性病,比如:鼻咽炎、胃肠炎、妇科炎症等。

7、有时会失眠、头晕、头痛。

8、有时会对人、对事失去兴趣。

9、手脚冰凉,性冷淡。

10、因为怕被晒黑,或者是工作忙碌等原因,难得晒太阳。

11、讨厌运动,或者是没时间运动。

12、今年你已经迈过30岁的门槛。

13、爱穿低腰裤或者超短裙。


2022三伏天是几号开始

导语:6月已经是中旬了,7月即将到来,而一般每年的7月,我们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是从“夏至三庚日”算的,时间不固定,那么,根据计算,2022三伏天是几号开始呢?到底2022年什么时候入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算吧。

2022三伏天是几号开始

三伏天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一共40天。具体时间表: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头伏为啥要吃饺子?

“吃”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北方有句俚语很流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来有麦收后尝新的意思,二来在提醒人们,夏季饮食不能含糊。

夏天人们容易食欲不振,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恰好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饺子的外形像元宝,也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伏日吃面的习惯也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营养丰富又能发汗。

“三伏烙饼摊鸡蛋”,末伏时天气往往会稍微凉爽一些,烙饼也不会觉得太热。再煮上一锅绿豆粥,摊几个鸡蛋与烙饼一起食用,也算是美味。

此外还吃什么?

三伏饮食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萝卜

“头伏萝卜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羊肉

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2022三伏天怎么计算

三伏天是非常炎热的日子,所以大家要多注意,特别是饮食要清淡,活动量不要太大,个人卫生要保持好,避免夏季传染病的发生。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2022三伏天怎么计算?2022年三伏天如何计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2022三伏天怎么计算

三伏天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养生的好处

主要是顺应时令,可以起到一个科学养生的作用。

1、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段可以根据天人相应,借助大自然的阳气,然后来辅助一些饮食或者是药物,或者是锻炼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治病的作用;

2、三伏天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较盛,身体毛孔扩张,药物容易吸收,可以通过一些穴位来达到作用,进行艾灸、拔罐、贴三伏贴等养生措施,可以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伏天养生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养生保健治病的作用。

三伏饮食文化

俗言道:“寒有三九,热有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朝代、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诸如北宋夏日节食是“伏日绿荷包子”,“绿荷”即荷叶,用荷叶裹包子有清暑的作用。

浙江台州三伏日,老年人有食鸡粥的风俗,名为“补阳”。概而言之,我国三伏食俗的由来与汉代作“伏腊节”有关,最初是一种庆农活动。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我国食俗文化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