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命名

2020/7/8 16:02:47
万年历日历:命名知识
命名知识
葡萄糖之所以用葡萄命名是因为何

导语:因为葡萄糖有“葡萄”两个字,所以很多人经常把葡萄糖和水果葡萄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认为葡萄糖是用葡萄制作而成的,但实际上是这样吗?你知道葡萄糖之所以用葡萄命名是因为什么吗?到底葡萄糖为什么叫葡萄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该名字的由来。

葡萄糖之所以用葡萄命名是因为什么

葡萄

最初从葡萄中提取。1747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在柏林首次分离出葡萄糖,并于1749年将这一过程发表在《从德国产的几种植物中提炼蔗糖的化学试验》一文内,第90页中写道:”用少量的水润湿葡萄干将其软化,然后压榨被挤出的汁,经过提纯浓缩后,得到了一种糖。马格拉夫发现的这种糖就是葡萄糖。

然而,葡萄糖直到1838年才被命名,它的英文名glucose源自于法语的glucose,它是由法国教授尤金-梅尔後佩利戈(Eugène-Melchior Péligot)(1811-1890)首次创造,源自德语中的gleukos——未发酵的甜果酒,前缀gluc-源于德语glykys,即甘甜的意思,后缀-ose则表明其化学分类,指出它是一个碳水化合物。

同年,路易斯贾奎斯泰纳尔(Louis JacquesThénard)、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Joseph Louis Gay-Lussac)、让-巴蒂斯特毕奥(Jean-Baptiste Biot)和让-巴蒂斯特安德烈杜马(Jean Baptiste AndreDumas)四位法国科学家联名发表一篇对于後佩利戈先生的学术论文集的综述,其名为《对于自然和糖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其109页中写道:“那些来源自葡萄、淀粉、蜂蜜甚至导致糖尿病的物质具有相同的构成和属性,将这种单一物质命名为葡萄糖。

葡萄

由于葡萄糖在生物体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成为19世纪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1884年,埃米尔费歇尔(Fischer)开始研究糖类。当时所知的单糖只有4种:两种己醛糖(葡萄糖、半乳糖)、两种己酮糖(果糖 、山梨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6H12O6,慕尼黑大学的化学家吉连尼 ( H.iKhani ) 初步探明葡萄糖和半乳糖是直链的五羟基醛,果糖和山梨糖是直链的五羟基酮。

费歇尔发现,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与苯脐生成相同的脉,因此推断,这三种糖在第二个碳原子以下具有相同的构型。根据范特霍夫(Van’t Hoff)和勒贝尔(eLeBl)的立体异构理论,费歇尔推断,己醛糖有16种可能的构型,用氧化、还原、降解、加成等方法,到1891年,他确定了D-己醛糖所有成员的构型。1892年德国化学家费歇尔确定了葡萄糖的链状结构及其立体异构体,并由于其在立体化学的巨大成就,获得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2年4月,中国科学家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这一成果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完成, 2022年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发表。

应用领域:

葡萄糖

(一)发酵工业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碳氮比,葡萄糖作为微生物的碳源,是发酵培养基的主料,如抗生素、味精、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都需大量使用葡萄糖,同时也可用作微生物多聚糖和有机溶剂的原料。

(二)食品工业

目前结晶葡萄糖主要用于食品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葡萄糖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食品行业仍是最大的市场。

(三)化学工业

葡萄糖在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在印染制革工业中作还原剂,在制镜工业、热水瓶胆镀银及玻璃纤维镀银等化学镀银工业也常用葡萄糖作还原剂。

葡萄糖在制革工业铬鞣剂制造中的应用:铬鞣剂是制造轻革(鞋面革、服装革)的最好的鞣剂。用铬盐制革已有 100年的历史。所制皮革具有收缩温度高、弹性好、耐挠曲、耐水洗、坚实耐用等特点。铬鞣剂主要是碱式硫酸铬(也可用碱式氯化铬,但其鞣剂效果较硫酸铬差)。其制造方法是以葡萄糖或二氧化硫为还原剂,在硫酸溶液中将重铬酸盐还原成碱式硫酸铬,即制成铬鞣液,鞣液经浓缩、干燥后,可得到粉状铬鞣剂。

(四)合成和转化

葡萄糖可氢化、氧化、异构、碱性降解、酯化、乙缩醛化反应等,合成或转化为其他产品。如氢化制山梨醇;氧化制葡萄糖醛酸、二酸等,并可进一步制成酸钙、酸钠、酸锌以及葡萄糖酸δ内酯;异构化为F42、F55、F90果葡糖浆和结晶果糖;也可异构化为甘露糖(生产甘露糖醇原料),其中山梨醇可进一步生成维生素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而且甘露醇15% 在临床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降低颅内压药物,来治疗脑水肿和青光眼。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个初始的扰动、温暖的海面、一定的地转偏向力、较小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每个台风都有相应的名字,那么,大家知道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台风是谁给命名的?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

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今年的第一号台风“尼伯特”,它的编号就是“1601”。四号台风“妮妲”,编号即为“1604”。而且,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

台风图片

台风命名方法

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因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便会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从1949年至今,哪个时期台风数量最多?

答:1949年至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918个台风生成,年均生成27个,平均每年有6.9个登陆我国。不过,从常年情况来看,每年台风的生成和登陆情况并不会遵循平均规律,而是呈现出较大的年际变化,多寡不均。台风生成多的年份,1967年共计生成台风40个;而台风生成最少的年份,1998年和2010年,均只有14个台风生成。

从每年登陆个数来看,年际差异也较大,台风登陆我国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有12个台风登陆我国;而台风登陆我国最少的年份在1950年和1951年,均只有3个台风登陆。

从每十年平均情况来看,2001年至2010年间台风登陆我国最频繁,年均登陆个数达7.5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都属于台风登陆偏多的时段,年均个数为7.4个和7.3个;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属于偏少的时段,年均个数分别为6个和6.6个,低于常年平均值。

问:我国一年中哪些时段易遭遇台风?

答:从台风活动时间上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台风生成,在我国,台风登陆的时间范围也极广,除了1月至3月无台风登陆,其他月份均有台风登陆的情况,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最集中时段为7月至9月。

气象大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9年,7月和8月分别有130个台风登陆我国,9月登陆个数为122个,这三个月的登陆个数占到全年的78% 。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个初始的扰动、温暖的海面、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和较小的垂直风切变。伴随着进入夏季,赤道辐合带不断北抬,海温也不断上升,湿暖的夏季风也不断增强,这些都极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面台风的生成和发展,因此夏季整体生成的台风数量也会明显增多,同时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北抬,很多台风也会沿着副热带高压南侧被引导登陆我国。


台风名字有哪些

导语:每一个生成的台风名字都是从一份台风命名表中按顺序取用,其台风命名表一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其中,包括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韩国、朝鲜、泰国等。那么,到底台风名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以下140个台风命名表大全。

台风名字有哪些 140个台风命名表大全

台风名字有哪些 140个台风命名表大全一

台风名字有哪些 140个台风命名表大全二

图表来源:中央气象台

命名对象:

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天气系统,是地球物理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热带气旋的体量是巨大的,以其辐散盖的直径来说,小的有300--400km,大的达1000--2000km。参与其中的物质是热带洋面上的空气和水汽,水汽中蕴含的潜热是其能量来源。热带气旋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水汽供给量的影响,水汽充足的环境中,热带气旋生成的频次相对高,发展和增强也较快;水汽不充足的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很低,没有生成就无所谓发展和增强了。所以,热带气旋只在地球的几个区域生成。如:东北太平洋热带、西北太平洋热带、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孟加拉湾附近、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等热带、亚热带洋面生成。

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水汽供应量的减少,而减弱消散,或失去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化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顺时针旋转。

伴随热带气旋的大风、大雨、风暴潮等可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由热带地区带往中高纬度地区。

名字的使用: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英文缩写: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旨在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这张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2020第4号台风为何叫黑格比

导语:6、7月是不乏台风的时节,上一个刚走,下一个就可能已经在排队了,有时候甚至几个一起来。台风的命名是按照顺序给的,今年第三号叫森克拉,第四号则叫黑格比,那么,2020第4号台风为什么叫黑格比 ?你知道今年第四号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吗?以下为您介绍。

2020第4号台风为什么叫黑格比 今年第四号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天

从最新制定的台风命名表中采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

“黑格比”(Hagupit)一名是由菲律宾提供,即“鞭打”之意。

上一个“黑格比”:

2014年11月30日,一个低压区在科斯雷西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12月6日下午9时15分,黑格比于菲律宾东萨马省多洛雷斯沿海登陆。12月12日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截止至2014年12月11日,已有18人死亡,916人受伤。5天来,“黑格比”共造成约270万人受灾,80多万人失去生计,损毁房屋4.3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业损失共计31.9亿比索。

台风的命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特点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台风名字的由来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台风一生成就有了名字?这些台风名字是谁取的呢?实际上,每个台风名字并不是当下取的,而是早早就已经取好了,还编成了一个表格,按照顺序采用即可。那么,到底台风是根据什么命名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台风名字的由来。

台风名字的由来 台风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台风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

上述是新的命名方法,即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已除名)、“玉兔”、“风神”、“杜鹃”、“海马”(已除名)、“悟空”、“海燕”(已除名)、“海神”、“电母”和“海棠”“白鹿”“木兰”“海葵”。

台风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按世界气象组织所确定的分工原则,以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一编号为准。

给台风命名始于20世纪初,首位命名者是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从1945年到1979年,各国命名台风大都采用人名。

一直以来,各国对台风叫法不一。比如,我国用四码编号命名台风,美国则用人名命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在香港举行会议,决定对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统一命名,由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台风委员会还规定,当一个台风给一地或多地造成巨大损失时,该台风的名称将被永久除名,由提供国重新推荐一个。比如2004年8月8日,“云娜”登陆温岭市石塘,登陆时强度为45米/秒,达强台风级别。共造成1800多万人受灾,183人死亡,9人失踪,74公顷农作物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1亿元。2006年8月10日登陆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的“桑美”,从登陆时中心气压(920hpa)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m/s)来看,都算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之一。因为影响太恶劣,两者后来都从台风名录除名了。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每年,我国一些地区总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大家对台风的认识是越来越清楚了。有些朋友发现每一次台风来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名称,但是不知道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台风是怎么来命名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命名方法是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特点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已除名)、“玉兔(已除名)”、“银杏”、“风神”、“杜鹃”、“海马”(已除名)、“悟空”、“海燕”(已除名)、“海神”、“电母”和“海棠”“白鹿”“木兰”“海葵”。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

台风名称由来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typhoon在英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像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