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当天

2020/7/8 16:02:46
万年历日历:当天知识
当天知识
谷雨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导语:谷雨之际,民间会举行一些特别的活动仪式,而除了这些仪式之外,人们还要准备一些特殊的食物来食用,即谷雨的传统食物。当然啦,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在饮食风俗上,也是有一定区别的。那么,你们家那边谷雨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为您介绍谷雨当日南北方必备美食。

谷雨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谷雨美食

1、香椿

俗语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谷雨前后,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尤其是北方地区,谷雨吃香椿,是时下最时令的金贵菜肴。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一年之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尝得到这口“春味”!而且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2、谷雨茶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是采茶的时节。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谷雨茶温凉,因为谷雨生长在温和的春季,春季温度也适中,所以谷雨茶都有温良去火的功效特点,可以用作茶疗。

3、香菜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利尿通便,并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消化不良等。春季吃香菜能发散寒气,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最适合。

4、乌米饭

每年谷雨时节,肇兴侗寨有“吃乌米、打花脸、播稻种”习俗。在谷雨这天,男女青年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青年男子都会到姑娘家扔竹篓,讨要乌米饭,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觉得有面子,它是当地农耕文化与婚恋习俗的双重寓意表达。

谷雨当日南北方必备美食:

谷雨传统食物

北方:谷雨食香椿提高免疫力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又名椿芽、香椿头,古名栲、虎眼。是香椿树的幼芽。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香椿营养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应提醒注意的是,因鲜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在制作食用前应用沸水焯一下后再食用。

南方:喝谷雨茶清肝明目

《神农本草》一书就说: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谷雨茶,经过雨露的滋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湿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喝谷雨茶时要注意,不能趁“鲜”喝。

美味野菜

谷雨美食

晋西北地区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春季,植物新芽吐放,鲜嫩的柳叶、杨叶采回家,泡去苦味,煮渍后加调味可为小菜;榆钱嫩黄采回摘洗手净,加面粉,俗称“傀儡”。槐花、苜宿花也同样可照此食用。

过去农村人人都有挑菜的铁铲和菜篮子,春天一到,便到田野中挖野菜。回来摘洗干净,或做蒸饺馅,或是当菜肴调味,像甜苣菜、苦苣菜、灰灰菜等,用开水焯过,泡去苦味,加葱花蒜泥调成小菜,淡若浓辣,别具风味。

过去在粮食不够吃时,近河的老乡们到河滩去挖蒲草根,洗净晒干,磨成粉后,与粮食掺和一起食用。连阴雨后,树林草丛的地面上,除野生蘑菇外,还有一种黑色的像紫菜一样的菌类,俗称“地皮菜”、“地骨龙”,乘雨拣回,洗净后盐醋拌食或晾干制馅,味美绝佳。

谷雨


重阳节前一天登高还是当天

重阳节不是国家的法定假日,但是该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有许多庆祝方式。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重阳节前一天登高还是当天?重阳节登高是要前一天还是当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重阳节前一天登高还是当天

有两种说法,具体看个地方的习俗就行。1、一种说法是前一天登高。朝八晚九,就是九月初八晚上上山,九月早上九点下山。也有说法是应该在九月初八晚上12点。

2、还有一种说法是按传统,重阳节当天,登高望远。但是很多人怕重阳当天太多人,所以提前一天,渐渐的有提前一天的说法,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被误导以为是重阳前一天。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大致有四:其一是登高辟邪,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登高“辞青”,其四是小秋收。

1、登高辟邪气

为什么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这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避邪气。

2、山岳崇拜情结

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3、登高“辞青”说

此说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登高“小秋收”说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等,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清明节可以洗衣服吗

导语:清明节因为被人们称之为三大鬼节之一,所以民间有很多忌讳。像洗澡、洗衣服等这些日常活动,在当天可能有特殊的说法。那么,清明节可以洗衣服吗?到底清明节当天能不能洗衣服呢?其实,关于习俗这个东西,主要看你信不信吧,如果要细致到洗衣服都不能洗的话,那就真的没必要了。

清明节可以洗衣服吗 清明节当天能不能洗衣服

清明洗衣服

清明节可以洗澡洗头,但最好不要洗衣。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停针线的风俗唐时已盛,张籍《吴楚歌词》中写道:“庭前春鸟啄林鸣,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太原古交、娄烦等地农村妇女清明不洗衣服,认为是防止祖先之灵喝脏水。清明傍晚前,许多地方要在大门外撒一条灰线,俗以为可以防止孤魂野鬼进宅。如今这些习俗多已消逝。

清明节,山西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孤魂野鬼的习俗流传。山西定襄县一带有这样的避讳,在清明节及前后两天,不能洗衣服,谁要违犯了,鬼就要捉弄谁.

我们那里一般是清明节这一天不能洗,有的地方是前一天,还有节后三天不能洗的。

贴身衣物有哪些禁忌?

1、贴身衣物的商标要剪除

很多朋友忽视这个问题,也有些朋友舍不得将名牌甚至是奢侈品的贴身衣物商标剪除。其实,从命理学角度看,这是会影响运势的。可能的话我们要尽量将贴身衣物的商标剪除后使用。尤其是运势一直不好或者最近运势下降的朋友,不妨剪掉贴身衣物的商标,如此你可能就峰回路转呢。

2、不宜用洗衣粉洗涤贴身衣物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懒,就算洗贴身衣物都会用专门的小洗衣机。很多人在洗衣时,会习惯性选择洗衣粉。其实,机洗贴身衣物,洗衣粉刺激性太强,最好选择皂粉。贴身衣物不能与其它衣物一起洗,如果用洗衣机的话要单独洗,最好是手洗。如果你运势一直不好或者最近运势下降的朋友,不妨手洗贴身衣物试试,没准你风生水起呢。

衣服禁忌

3、贴身衣物的晾晒方法要注意

贴身衣物通常不能晾晒在公共场所,同时要避免随意将贴身衣物搭在某物体上晾晒,比如将内裤胸罩等搭在椅子上晾晒。新贴身衣物一定要用清水多漂洗几遍再穿,否则必定影响你的运势。

4、贴身衣物的颜色要选择正确

贴身衣物过去是保暖遮羞,现在则是讲究美观实用。不过,贴身衣物的颜色会大大影响你的运势,因此,贴身衣物的颜色要选择正确。

下面是不同颜色贴身衣物对人的运势情况:

五行喜金的朋友适合白色系列的贴身衣物,

五行喜木的朋友适合绿色系列的贴身衣物,

五行喜水的朋友适合黑色系列的贴身衣物,

五行喜土的朋友适合黄色系列的贴身衣物,

五行喜火的朋友适合红色系列的贴身衣物。

穿衣说法

5、根据贴身衣物的五行特征来调整运气

如果自己火气过旺,那就可以多穿一些黑色蓝色基调和柔滑飘逸的贴身衣物,来增强水势抑制火气。

如果自己水势过旺,那就适合多穿土色基调和凝重固板一些的贴身衣物,来增加土气抑制水势。

如果自己木气过旺,那就适合多穿一些金银白色基调和紧窄刚健一点的贴身衣物,来增强金气抑制木气。

如果自己土气过旺,那就适合多穿一些绿色基调和朝气蓬勃的贴身衣物,来增强木气抑制土气。

如果自己金气过旺,那就适合多穿一些红色基调和热情似火的贴身衣物,来产强火势克制金气。

6、贴身衣物不能随意穿用

这里贴身衣物不能随意穿用,指的是我们既不能穿用别人的贴身衣物、当然也不能让别人穿用你的贴身衣物,否则会乱了阵脚、乱了你的运势。

7、贴身衣物破了不能穿用

这一条,不用详细说明,因为破了的贴身衣物肯定对你的运势起到相反的作用。

8、很久不用的贴身衣物要谨慎使用

所谓很久不用的贴身衣物,通常是指放在衣柜里超过一年以上的贴身衣物,这些贴身衣物不可以就直接拿出来穿用,否则你的气场会下降。正确的做法是要将这些贴身衣物洗涤晾晒,最好是阳光下晾晒后才能启用,这与新买的贴身衣物一样需要见阳光。


2021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

冬至除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外,也是古代传统的民间祭祖节日。在我国,人们喜欢吃应节的食品,比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那么,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呢?有什么说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2021年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

2021年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在南方则大多数人有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人认为,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这天会有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民间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流传最广的说法,莫过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故事。据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季酷寒。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于是赶忙命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乡亲们吃下后,通体暖和,两耳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最终成了习俗。

冬至节与饺子的关系

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冬至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清明节当天可以上坟吗

导语:虽然说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但实际上,民间很少有人会在清明节当天去上坟,只有部分情况,才会在当天扫墓上坟。当然,主要还得看当地风俗情况。那么,到底清明节当天可以上坟吗?普遍来说,清明节当天上坟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清明节当天可以上坟吗 清明节当天上坟好不好

清明节上坟

可以。但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坟还有一种说法,即这一天有人称“韩氏节”。据说以前一位皇帝错杀了他的大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深感愧疚,便请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国所有的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的人们给自己祖先敬献的东西,全部转移到韩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坟对你的先祖来说你奉献的东西他收不到。

清明节上坟时间:上午7:00—下午17:00

从堪舆学角度讲,扫墓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00-下午17:00最好,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如果扫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

相关仪式: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其他形式:

清明节祭祀

家祭

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遥祭

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近年来,兴起网络扫墓方式:

清明节网络祭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视频,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逝者家人还可以对网页内容更新维护。二维码墓碑的提供者表示:“用技术提供更多有关逝者的信息,也让其生前的经历得到一种分享。”

家属可为隐私设密码

二维码墓碑起源于英国,外地墓葬园在推广二维码时,还会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镶嵌二维码,内容包括墓碑的价格、方位、面积、绿化、设计理念等。

墓园工作人员介绍,二维码墓碑要先由墓园用户申请,之前是免费制作。工作人员会在墓园祭祀主页为逝者注册相应的祭祀网页,也会为其生成一个二维码。亲属要丰富和完善网页,录入想要与他人分享的内容,包括照片视频或追忆等。

对于扫描之后能看到哪些内容,亲属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页设置相应的选项,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哪些部分是隐私要通过密码查看。保护逝者的个人隐私。

一般来说,普通吊唁者都可通过二维码访问逝者纪念馆,可献花、留言,与更多在纪念馆祭祀的亲朋互动,也可将网址分享给亲人、朋友用于祭祀和留言。


惊蛰当天一定会打雷吗

导语:惊蛰节气的含义是雷声开始响,然后将蛰伏的动物惊醒。那么,惊蛰当天一定会打雷吗?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呢?若是从其含义来理解,雷声将蛰伏动物惊醒,这不就意味着复苏吗?万物复苏了,春天不就来了吗?春天来了岂不是好事?但到底当天打雷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怎么说。

惊蛰当天一定会打雷吗

惊蛰打雷

不一定。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说法一: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还没有到惊蛰节气就已经出现了打雷、降雨的天气了,那表示在后期主要是以低温阴雨天气为主,并且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这样是不利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的。因为惊蛰节气一到,农民就要开始忙着春耕了。而这个期间如果天气持续低温、阴雨,那对于农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时低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作物发芽、播种推迟,自然生长周期会受到影响,产量当然就会不高了。

说法二: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这是在高山地区所流传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对于高山地区的农民来说是好事情。因为山区的农田地势高一些,而这样的地势也是有优势的,那就是利于其储水和排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惊蛰打雷下雨

说法三: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这句农谚很好的描述了农忙的景象,每年到了惊蛰节气以后,就会开始响春雷了,而这个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了,雨水也增多了,这也就意味着农民朋友要开始春耕农忙了。

说法四:惊蛰闻雷米似泥

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很简单,说的是在惊蛰节气这天开始出现打雷、下雨的天气现象,那预示着这一年的粮食会大丰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惊蛰这一天就应该打,毕竟“春雷响,万物长”,在惊蛰节气当天打雷了,那也表示这一年的节气是准时无误,这样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

打雷天气注意事项:

打雷防范

1、在室内不要站在灯泡下。当闪电击中灯泡线路时,会在一瞬间增大电的能量,使灯泡超负荷运作,在一瞬间释放出超高的光能和热能,从而对人体造成灼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点灯承受不住闪电的超高能量,产生爆裂对人体造成伤害。

2、不要接打电话。在打雷闪电时尽量不要接打电话,或者使用电脑上网,应该拔掉电话线还有电脑网线,以免闪电击中相应线路造成雷击,打雷时也不要用手机接打电话,不仅会对手机造成损坏还会增加雷击的风险。

3、不宜室外运动。在雷雨天气不要在室外运动,如若在室外运动遇到雷雨天气,应尽快找到合适的避雨场所,以免发生雷击,在户外时也不要撑开雨伞,以免形成尖端放电,遭遇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