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因素

2021/9/26 12:57:08
万年历日历:因素知识
因素知识
口腔溃疡是怎么引起的

夏季干燥很容易上火,口腔溃疡也随之而来,你知道引起口腔溃疡的具体原因都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导致口腔溃疡的5大因素

1、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时,会引发口角炎。很多日常生活行为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如过分淘洗米、长期进食精米面、吃素食等,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

2、精神压力大

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神经功能紊乱等也会让口腔溃疡反复“光顾”。

3、胃肠道疾病

反复口腔溃疡也可能揭示你的身体面临了肠胃疾病的威胁。从医学角度来说,很多出肠胃疾病的表现中就包括了口腔溃疡的反复性发作,因为肠胃不适会影响身体对于很多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很多元素的补充。

4、激素波动

有些女性每到经期或月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自愈或治愈后下月行经时依然会出现,疼痛难忍。主要是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

5、免疫系统紊乱或免疫缺陷

反复发生多发性口腔溃疡,同时或前后伴有外生殖器溃疡;皮肤出现痤疮、毛囊炎;眼睛不适、视力下降,应考虑白塞氏病。口腔溃疡前后伴有脱发,颜面部紫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红斑狼疮所致。口腔溃疡伴有持续发热,频繁感染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来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气温有高有低,那么,大家知道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是什么?影响气温高低的原因有哪些?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一、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小 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大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大气:包括重要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

1、重要天气系统对气温的影响: 冷锋过境的全过程:气温递减 暖锋过境的全过程:气温递增 气旋过境的全过程:气温先递增后递减 反气旋过境的全过程:气温先递减后递增

2、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 白天:晴天时的气温>多云时的气温 原因:白天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时的气温>晴天时的气温 原因:夜晚多云时,大气的保温作用好 所以,晴天时的昼夜温差>多云时的昼夜温差

三、地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原因: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一般情况下,盆地和河谷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原因:高大地形对冷空气起阻隔作用 在同一高度的山地上,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原因:阳坡接收太阳辐射量>阴坡接收太阳辐射量。

四、洋流:暖流增温增,寒流降温减湿。

五、植被:裸地的气温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气温变化 原因: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太阳辐射的阻隔作用强。

六、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的气温变化小 原因: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的比热容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七、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大气的温室效应会使当地温度升高。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是哪个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是大暑节气。

每年7月22日-24日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俗话说“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此时烈日炎炎,桑拿天,酷热难当。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大家要当心中暑,小心防晒,特别是体弱多病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在最热的时候减少外出,多吃防暑降温食品。

全球气温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引起的,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或许一直都错怪了,由不合理活动所导致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了。二氧化碳虽然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很显然,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不能够完全的,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这种气候的。

其实影响全球气温变暖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太阳,二氧化碳,或者是地球内部的一些运动,都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过很显然,如果要和太阳,或者是地球内部的运动相比的话,人类不合理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不够格的。

科学家们通过对地球内部内核活动的监测发现,其实近些年来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内核活动过于频繁,所导致的温度上升。如果地球的内部就像是一个大火炉一样,那么在上面的人类,自然也不可能会逃脱这种影响了。

总而言之,影响地球全球气温变暖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人类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自己身上的话,那么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过人类也应该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得到缓解,毕竟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也只能生存在地球上!


脸颊两侧长斑的原因

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的脸颊是光滑洁白的,最惧怕的就是长斑的一些问题,明明以前没有斑点,为啥会突然长斑呢?还有想要预防脸颊两侧长斑的,我们得先了解下脸颊两侧长斑的原因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脸颊两侧长斑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长斑和遗传基因息息相关,尤其是雀斑,它是可以通过遗传给下一代的,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青春期的一些的孩子脸上两侧长了斑点,这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斑点,如果家族里面的人有,你也难免会长斑。

2、紫外线照射。

一个人的脸部皮肤若长期受到紫外线的侵蚀的话,会很伤皮肤的,严重的就是引起长斑问题。这种长斑可以及时避免,平时要做好脸部防晒工作即可。

3、内分泌失调。

如果一个人长期内分泌失调,容易导致黑色素沉着,这些黑色素浮出皮肤的表面就成为斑点了。

4、滥用化妆品。

女性在选购化妆品的时候一定不要贪便宜,某些劣质化妆品含有一定金属类物质,它们对皮肤的杀伤力很大,长期侵蚀皮肤引起皮肤出色斑。

5、精神压力过大。

一个人的精神健康也是与皮肤健康息息相关,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踹不过气来,而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等容易导致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引起脸颊两侧长斑。

从上面可以看出,有些人长斑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引起的,后天的可以预防,而先天的则无法避免。


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众所周知,酸雨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会使土壤酸化导致粮食减产,会腐蚀建筑物,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酸雨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酸雨的形成原因有两种,分别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在大自然里,海洋雾沫等会夹杂着一些流酸升到空中,除此之外,突然中某些机体,例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腐败的叶子在细菌作用下也会分解出硫化物,转化成二氧化硫,火山爆发时也会喷发出二氧化硫气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成氮氧化物,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就会生成消酸,变成酸雨落下来。

中国的酸雨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人为原因,在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的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是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都会形成酸雨,归根结底,酸雨严重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利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消酸根和流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通过流酸根和消酸根离子的浓度比值将酸雨的类型分为三类,如下:

(1)燃煤型:消酸根>3

(2)混合型:0.5<消酸根<3

(3)消酸型或燃油型:消酸根≤0.5。

由此,可以根据一个地方的酸雨类型来初步判断酸雨的主要影响因素。

ph小于多少是酸雨,小于多少是重酸雨?

ph在4.7以下被称为重酸雨,在4.7到5.6以下都称为酸雨。ph的值越低,那么下的雨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酸雨的形成和当地的重工业有很大的关系,人在经常下酸雨的地方生活会产生很多疾病。

酸雨主要来源于人类向天空排放的酸性气体。酸雨分消酸型酸雨和流酸型酸雨,身边的工厂排放的气体就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消酸型酸雨主要是因为工厂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一般的氮氧化物都很容易和水反应,形成强酸。而流酸型酸雨主要是因为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也会形成一种强酸。

酸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改变土地的酸碱性,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原来的植物生长。其次就是改变湖泊的酸碱性,使得湖里的生物成片的死去。这些都是对人类的间接危害。

对人的健康来说也是很大的威胁。首先是呼吸疾病增加,因为酸雨中分解的酸性气体对人的肺部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很容易引发哮喘、干咳、头疼等等。尤其是重酸雨,直接淋重酸雨还会对人的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建筑物也免不了被破坏。因为大部分建筑都是用碱性物质建造的,长时间淋酸雨,会加快建筑物的腐蚀。表面上会多很多坑,而且材料都会变的很脆,很容易出现事故。


沙尘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目前,沙尘暴是难以避免的一种天气现象,发生时的景观也是比较奇特的,灰蒙蒙的,啥也看不见。有些对沙尘暴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沙尘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沙尘暴是哪些因素引起的?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沙尘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这是沙漠化的主要过程之一,也是沙漠及其它边缘等特殊下垫面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根据国家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5月20日止,我国北方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1天,占总日数的51% ;从我国北方来看,平均每2天就有1次明显的沙尘天气。由于全球气候增暖,地表蒸发加大,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调整,沙尘暴只会加剧,短期内难以减轻。

西部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是天气恶劣的突出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量土地沙化,严重影响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旦沙尘暴天气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砂粒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风蚀沙割、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作用方式,使大片的农田或受沙埋,或受风蚀刮走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而颗粒无收,它能加剧土地沙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的生存条件恶化,加重贫困程度,并对交通和供电线路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近几年强沙尘暴频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工业建设和土地资源超载局面难以改善,沙尘暴造成危害越来越大,构成严重的压力。阿拉善百年前水草丰美,曾是大清皇家的牧场,阿拉善27万km2土地只有17万人,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承载力逐年下降,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间,全盟牧畜总头数由200万头降至130万头,大面积草场无草可供采食,盘羊、野驴、野骆驼等珍贵野生动物纷纷消失绝迹,一批又一批农牧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搬迁,在阿拉善盟17万人总人口中失去家园的生态难民多达2万余人。已致1km2已不能养活1个人,进一步激化区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沙尘暴的分类

按等级划分

沙尘天气由强度轻至重分为5级: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按强度划分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支气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支气管炎是呼吸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般患者都有咳嗽的表现,与流行性感冒较为类似,不容易区分,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更加难治愈,了解支气管炎是怎么引起的,可以对症下药,下面一起来看看引起支气管炎的因素都有哪些吧?

引起支气管炎的4大因素

1、感染

这是引起气管炎常见的重要原因,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见致病细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等。

气管炎初起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2、物理、化学因素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引起支气管炎,比如激性烟雾、粉尘、二氧化硫等,吸入这些物质会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从而引发了支气管炎。

长期在这样的缓解下工作的人很容易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在中年人年龄组,病程缓慢,多数隐潜起病。

3、过敏反应

人体吸入过敏原也可能产生支气管炎,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真菌孢子、有机粉尘,吸入这些物质会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炎症的反应。

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膜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4、内在因素

1、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即对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支气管粘膜对吸入异物的粘着作用;支气管分泌物及粘液纤毛运动系统的防御作用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3、呼吸道免疫功能失常。

4、内分泌功能减退。

5、遗传因素。

温馨提示:支气管炎发病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者多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