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又暖和起来了,冬天的衣服也该收起来了。可是冬天的衣服又厚又大,没两件就把衣柜塞满了。那么冬天的厚衣服要怎么叠才能节省空间呢?今天分别给大家介绍羽绒服,厚外套和毛衣的折叠方法,能省很多空间。
羽绒服
将羽绒服扣子扣好,然后一边挤压出羽绒服中的气体,一边将羽绒服向中间扣成四折。将袖子固定在羽绒服中间。把羽绒服从底部向下对折,对折3次。将折好的羽绒服可以用帽子固定一下,这时候羽绒服已经小了特别多啦。用膝盖不断挤压出羽绒服里面的气体,并将羽绒服放入压缩袋或者密封袋中保存。不过,压缩袋中的气体不要完全抽干,避免羽绒服的羽毛板结。
厚外套
将外套扣子扣好,拉链拉上。再将外套的底部翻上来,一直翻到腋下。接着将袖子在胸口折叠,然后将帽子折叠过来。把外套自正中沿着拉链折叠一下。沿着中部再折叠一下。最后将外套的底部反过来,包住整个衣服。无论再怎么厚重的外套,统统变成了小小的豆腐块,而且一点儿也不散,非常好收纳和整理。
毛衣
将毛衣底部翻起一道,把毛衣袖子在中间交叉,然后沿着领口分成三段叠好。将毛衣对折两次,然后将底部的弯折翻过来,包裹住毛衣对折的地方。这样的豆腐块毛衣,不仅抽出不会乱不会倒下来,还占地面积很小。
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它的特点是体积比较大,而且结构复杂。有些朋友想了解空间站的相关内容,那么,大家清楚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为什么要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
因为空间站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住的“房子”,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中开展科研活动,长时间生活下去。空间站也是太空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在里面开展一些空间科学实验。
建立空间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太空里有辐射和流星环境,因此对空间站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太空里面有很多微流星体或碎片,首先要保证空间站的结构,要能够经得起微流星体的碰撞,这就要求空间站的外壳防护非常到位。就好比汽车外壳一定足够结实,才能经得起小的磕磕碰碰从而保证人类的安全。
此外,人类在空间站内长期居住,需要可靠的空气、水环境循环系统和能源电力保障。空间站的运行高度为300至400公里,这个高度还有稀薄的大气,从而造成空间站高度不断降低。因此需要先进的能源补充技术保证空间站数十年以上保持高度运行。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从“天宫二号”发射开始一步一步探索并实现燃料加注,以此保障空间站内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据介绍,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其中关键一步,解决了“建造空间站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在2021年-2022年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随着空间站工程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
为什么各国纷纷要建空间站?
具有军事化色彩的空间站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苏刚刚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时,就提出了各自的空间站计划。除了在宣传上占据先机、显示自己国家技术实力的强大外,当时两国设计的空间站还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苏联早期的军用空间站使用了“礼炮”的名称,甚至还将一门机炮安装到了礼炮3号空间站上,在没有航天员驻留时,在太空中真的鸣响了“礼炮”,进行了一次实弹射击试验。
美国也曾经提出过MOL项目,通过航天员的在轨操作来监视苏联的军事动态。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因此MOL设想对双子星飞船进行改进,将航天员直接放入空间站内发射到太空中,完成一个月的侦查任务后返回。
不过在之后,无人侦查卫星的发展使得空间站的军事功能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
在空间站工程技术发展的同时,空间站存在的目的和执行的主要任务也逐步回归了航天先驱们的“初心”:人类飞往深空的前哨站,人类在太空中的大型科学实验平台。
身兼数职的空间站
如果航天员要乘坐飞船去往火星,要在太空中度过数以年计的时间。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们将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生理和心理还受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冲击。一切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都要发生改变,甚至包括上厕所——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工程师霍华德就为此进行了不太成功的工作。而当霍华德真的进入太空后,各种压力与焦虑使他近乎崩溃。
进入太空也许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长期呆在太空中可能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未来,要让航天员愉快舒适的完成火星之旅,我们必须先搞清楚长时间的太空飞行究竟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9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论文发现,当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久了之后,航天员身体上的微生物群落情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更有趣的是,一旦结伴去了太空,航天员小伙伴们肠道中的细菌的种类和组分会变得越来越一致。
去年,美国科学家对完成长时间航天飞行的航天员大脑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发现航天员们的大脑的体积有所膨胀,某些结构的形状还发生了改变。
空间站一直在发展,分为第一代空间站、第二代空间站、第三代空间站与第四代空间站。有些朋友想学习一些关于空间站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空间站面积多大?空间站面积是多少?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空间站面积多大
国际空间站长为110米,宽为88米,而我国空间站空间大约有110立方米。我国空间站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以及货运飞船,核心舱全长大约18.1米,实验舱全长约14.4米。
空间站(space station)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空间站不具备返回地球的能力。
空间站特点
空间站特点是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空间站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性。例如,所有的空间站都不具有返回地面的功能而是在太空接纳航天员进行实验,可以使载人飞船成为只运送航天员的工具,从而简化了空间站的结构,既能降低其工程设计难度,又可减少航天费用。另外,空间站在运行时可载人,也可不载人,只要航天员启动并调试后它可照常进行工作,定时检查,到时就能取得成果。这样能缩短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减少许多消费,当空间站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太空中维修、换件,延长航天器的寿命。增加使用期也能减少航天费用。因为空间站能长期(数个月或数年)的飞行,故保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这对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我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区别
第一点就是我国空间站的结构和国际空间站的结构不同。我国的舱体对接是采用了积木式布局,这是第三代空间站的主要特征,这种紧密连接性结构非常利于节省空间。而国际空间站采用的是大型桁架结构,是第四代空间站的标志性做法,这种结构让它看上去有非常大体积,非常耗费空间。毕竟我国的是单个国家搞,讲究务实;国际空间站就不一样了,全球多个国家合作,财力上也是不用担心的,自然面子工程做的特别好。
第二点就是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的轨道维持方式不一样,并且这个空间站能源利用率也不一样。两个空间站都是在400公里的LEO轨道上运行,但是这个轨道存在稀薄的空气,就会导致在这个高度运行的航天器会产生摩擦,长时间的摩擦会造成航天器的逐渐减速,这样就会动力减少而造成高度不断下降甚至坠入大气层,需要对航天器进行轨道维持。中国空间站的轨道维持方式主要依靠对接在其尾部的进步号货运飞船来实现,国际空间站本身就拥有动力系统,也是采用很先进的电推系统,这点要比中国的空间站先进。我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太阳翼采用了新材料,这让能源转换率达到了30% ;国际空间站由于美国和俄罗斯借接口和标准不一样,能源的利用率不如中国空间站,两者的发电功率都是100千瓦。
第三点就是科研目的和技术不同。我国空间站科研目的种类非常多,就拿这个巡天望远镜来说吧。它和我国空间站共轨运行,国际空间站并没有此项目。这个巡天望远镜清晰度非常高,它的视场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另外由于时间问题,国际空间站的一些技术已经显得落后于中国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使用了更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而且我们的机械臂是可以全空间移动的,这边是要比国际空间站先进。
中国空间站在美国的封锁下是中国航天人一步步拼搏出来的,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已经十分来之不易。目前我们的空间站在大小,一些技术方面要比国际空间站差一点,但是毕竟是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可以接收中国的航天员。未来国际空间站也将面临退役,而我国空间站却即将建成,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讯,我国空间站使用的东西都是非常高科技的,其中造建空间站使用的玻璃是非常不同的,这些玻璃有抗辐射的功能,为了空间站保驾护航。那么,这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呢?和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首先,它们是非常薄的,具体中国空间站上的玻璃能有多薄?据悉,厚约0.1毫米!可以弯折而不碎裂。
中国空间站上的玻璃能有多薄
空间站
梦天实验舱于近日成功发射,15万片被誉为航天器“护身铠甲”的抗辐照玻璃盖片为其保驾护航。这种新一代特种玻璃厚约0.1毫米,却可以弯折而不碎裂,能保护航天器的能源系统在太空中不受各种大剂量有害辐照同时撞击带来的侵害。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 China Space Stat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8月,中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空间站建造阶段后续飞行任务标识发布。10月,梦天实验舱实施发射。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中国空间站的基本结构:
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2022年5月26日消息,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底完成T字构型建造,舱内活动空间超过110立方米,将配置2个航天员出舱舱口和1个货物气闸舱,并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可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
火箭
核心舱
总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22.5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达23吨。
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梦天实验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问天实验舱兼有二者功能。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问天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轴向全长17.9米(相当于6层楼房高度),这一长度超越了国际空间站的任意舱段,比之天和一号核心舱16.6米的轴向长度还要长1.3米,该舱段与梦天实验舱同为当今世界轴向长度最长的单体载人航天器。
问天实验舱末端短桁架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它与国际空间站桁架用于太阳翼安装目的相同,同时利用问天舱与梦天舱对置布局形成的近40米横向跨度,起到类似国际空间站桁架结构的作用,使得太阳翼有效化解了相互遮挡的难题。短桁架末端还可以用于核心舱太阳翼的转位安装,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天宫空间站太阳翼整体受晒率,进而提高空间站整站三舱的发供电能力。
空进站
货运飞船
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
主要任务:
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
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
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
发射该飞船的是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天舟二号
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
2021年5月29日晚,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天舟二号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天舟二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应用试验。2022年3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
航天员
中国的第一、二批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是未来选拔航天员的一个主要方向。
2020年10月1日,第三批18名预备航天员加入航天员队伍,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他们参加空间站运营阶段各次飞行任务。
未来舱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简称CSST),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在轨10年,可以对40% 以上的天区,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
导语:宇航员在空间站上自然也需要呼吸氧气,当然,这些氧气是有专门的装置供给的。对此,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到底在空间站航天员如何呼吸氧气的呢?究竟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时呼吸氧气通常从哪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时呼吸氧气通常从哪来
宇航员
电解水制氧。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是利用电解水的方式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以供宇航员呼吸,而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还有是利用固体氧气发生器产生的氧气。
电解水通常是指含盐(如氯化钠)的水经过电解之后所生成的产物。电解过后的水本身是中性,可以加入其他离子,或者可经过半透膜分离而生成两种性质的水。其中一种是碱性离子水,另一种是酸性离子水。以氯化钠为水中所含电解质的电解水,在电解后会含有氢氧化钠、次氯酸与次氯酸钠(如果是纯水经过电解,则只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气、氧气与氢离子)。
在某些条件下,电解后产生的酸性电解水有杀菌用途。依据电解原理在电极生成的氧气,在较低pH值(例,pH<2.7)情况时,会与氯化合生成次氯酸根或亚氯酸根离子水溶液。
此外,虽然有些广告宣称碱性电解水具有“中和酸性体质”的用途,但是实际上电解产生的碱性水到达胃部时,会被具有强酸性的胃酸变成酸性。
空间站内如何洗澡?
航天
在了解我国航天员们如何洗澡之前,先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如何洗澡开始说起。
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女宇航员萨曼莎,曾经展示过该如何在空间站里洗澡。萨曼莎介绍说,在太空洗澡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站在淋浴头之下淋浴。因为在微重力环境下,水并不会向下流,而是会漂浮在空间站里。
在空间站洗澡,只能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想要洗头时,要将水挤在毛巾,或者头发表面,然后将头发弄湿。之后会使用免冲洗洗发露清洗头发,再用毛巾擦干。
在国际空间站之前,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洗澡间是用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形淋浴罩,盖上盖子之后,水无法逃出洗澡间。
只不过航天员在洗澡之前,要先戴好呼吸器、耳塞、护目镜等,以免窒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无法向下流动,科学家们为水箱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
洗过澡之后,废水会被回收利用。只是由于太空舱内的储水量有限,所以平时宇航员们也很少能享受冲澡的乐趣,大多数时候仍旧是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虽然无法淋浴,但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
航天员如何保护隐私?
航天科技
在空间站洗澡、上厕所以及睡觉的时候,该如何保障隐私权呢?
这一点,设计师们早已经想到。首先是洗澡的地方,航天员可以在一个包裹式的淋浴袋里进行喷雾,确保自己的隐私安全。
空间站内有专门的厕所间,就像地球表面一样,也可以保证自己的隐私。
在太空中睡觉是一个麻烦事,微重力环境下,你可能会漂浮到任何一个地方,而且被子也可能会和你分开,所以在空间站中,睡觉之前你需要进入到睡袋之中,睡袋固定到空间站上,保证睡觉不会乱飘。
在过去,航天员们都是“站”着睡觉,航天员进入到睡袋之后,会挂在墙上睡觉,当然你也可以倒着睡觉。
现如今,我国空间站为了让航天员休息得更加充分,专门安排了睡眠区,让每个航天员都可以“躺着睡”。
更重要的是,我国空间站的设计师还为航天员预留了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通过该通道,和自己的家人说些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这条私密语音通道,不仅解决了航天员的思念亲人之苦,还尽最大可能地保障了他们的隐私。
现在房市,小户型是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户型,购买了小户型房之后,如何装修是极其考验设计能力的!由于空间局限性,小户型房装修讲求精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完美的家装呢?厨房、卧室、客厅、卫浴间如何才能显得不局促呢?那就算收纳!只有实现合理的收纳,才能打造家居“大空间”。收纳是一门家居必修课,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把家居空间收纳技巧学起来吧!
一、小户型三大难题
1、空间问题
小户型普遍存在空间有限的问题,每当朋友聚会时,家里总是显得拥挤,影响聚会氛围。
2、功能问题
小户型因为空间有限,往往在进行功能区划分时遇到难题,没办法随心所欲,实现家居梦想。
3、视觉效果
小户型的空间狭小曲折,无区域感,生活居家用品多,使得空间视觉更加拥挤,给人沉闷的视觉效果。
二、不同空间收纳技巧
1、客厅收纳-开发空间
客厅是主人与客人会面的地方,也是房子的门面。客厅的摆设、干净整齐在某些程度上反应着主人的性格,同时也折射出家居生活的质量。
开发墙面
不遗余力开发墙面不管是沙发后面,还是电视后面,都可以利用隔板开发墙面收纳空间,隔板上的物件也要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样才能让墙面收纳功能凸显。
沙发收藏
沙发也可以藏东西小户型空间有限,一款时尚美观的储物沙发,作为沙发的同时,还可用作收纳,避免了客厅乱糟糟的环境,一举两得。
模块组合
模块式储物组合利用方正造型以及多变的结构进行储物组合,同时根据空间进行调整,可以使空间有效利用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空间的整齐有序。
2、卧室收纳-柜床收纳
人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后,卧室是最好的休息和独处的空间,它应具有安静、整洁,温馨的特征,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效果,注意日常的收纳即可做到。
推拉衣柜
推拉式衣柜可以选购一款适合你卧室装修风格推拉式衣柜,打造适合空间大小的完美储物解决方案。推拉式不仅省空间,同时也方便日常取放。
储物床
抽屉式储物床集收纳功能于一体的抽屉式储物床,能让小户型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也为整个睡眠空间的安静整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架床
高架式储物床储物柜本体部与床体靠伸缩式缓冲器相连接,换洗好的厚衣服,被子等厚重衣物可以存放在箱体里,保持卧室干净清爽。
3、厨房收纳-合理分区
厨房里很难安排足够的收纳空间,但是厨房的杂物是最多的,那些头疼的锅碗瓢盆无处藏身怎么办呢,将它们横七竖八地堆放在灶台上,既不美观使用时也不方便。
隔断
抽屉内部机智隔断根据要放入的物品做成隔断,不会浪费空间。光是把物品塞进抽屉里,找东西就会很困难,而且也很难取出来,在这里根据物品的大小,把抽屉隔开,能装很多物品中。
隔板
隔板分隔柜内空间可以用硬板做隔板,隔开空间。用工具裁剪好,自由组合成需要的形状和大小,横竖巧隔出来的空间,把同类物品归放的一起。
网篮
各种精巧网篮收纳零碎可以准备多一些精巧的网篮,把厨房里的调料,小物件,工具等都分类好,安放好,完美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4、浴室收纳-柜墙收纳
在小户型里,浴室空间显得更加宅小,但是要放的东西却真的不少,因此卫浴空间一定要讲究收纳技巧,才能给日常家居生活带来舒适放松生活。
借柜收纳
借柜收纳可储物的镜柜,收纳了浴室大小件物品,一切杂物都被这个庞然大物所吞没,不再于卫浴捣乱,整个浴室空间腾出了不少地方,也使得整个空间落落大方。
借墙收纳
借墙收纳在卫浴空间的合适的墙面上钉一排挂钩,挂上衣物,还有就是在转角的墙上可以安置一个挂篮,收纳浴室洗漱用品。
隐形收纳
隐形收纳现在越来越流行在装修时考虑嵌入式墙体,不仅有个性,还可以大大增加了卫浴空间的容量,嵌入式可以装许许多多大小件物品。
以上这些小技巧你学会了吗,赶紧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