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变多,谁会不喜欢呢?近期多地推行2.5天休假制度上了热搜,让民众们纷纷关心起2.5天休假模式来,也赶紧查询自己的城市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想休假模式。那么,辽宁2.5天休息模式什么时候开始?辽宁省2.5天休假模式何时启动?辽宁省2.5天休假模式怎么休的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2016年7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培育低空、养生、自驾、邮轮等旅游新兴业态。最重要的是,我省将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鼓励结合传统节日错峰休假,依法调整夏季作息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休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休假方式。
关于2.5天休假
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调休方式。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先后有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等8个省份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第三条的规定:
职工每日需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也就是说“2.5天休假”不是缩短法定工作时间。
什么条件可以休2.5天假期?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公司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
2.5天假不会影响百姓办业务?
据了解,不管是各市还是省直部门等,在落实2.5天假期中,其前提就是不影响百姓办理日常业务。这样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灵活的办法,比如每周只允许很少的人休2.5天,然后给大家排班,整体上不影响办理业务。
辽宁休2.5太难去哪玩比较好
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该馆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历史而修建。博物馆建成于1991年,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主要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距今近400年历史。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沈阳故宫地处沈阳清代满族风情一条街内,从怀远门进入后一直到抚进门,整条街两边的建筑都是清朝的建筑风格,同时有各色的小店,供您挑选特色产品。
红海滩
红海滩风景区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境内,总面积20余万亩。这里以红海滩为特色,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芦苇荡为背景,再加上碧波浩渺的苇海,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成为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系统,被喻为拥有红色春天的自然景观。
丹东鸭绿江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飞跨鸭绿江的丹东至新义州现行铁桥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中朝友谊桥全长940.8米,其中我方桥长569.9米,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在丹东鸭绿江可以瞥见对面朝鲜的城市面貌,还能游览宝山悬虹、碧水玉榭、鸭江帆影、铁桥弹洞等著名景点,附近还有鸭绿江美术馆可以参观。
头伏是三伏天的初伏,一般是十天时间,每年的头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天算起,每年的这天就是初伏的第一天,那么头伏是几月几号2020?头伏从什么时候开始2020呢?以下是对头伏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2020头伏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头伏从7月16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共10天。
头伏的注意事项
别太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晚睡早起午补觉
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静坐除烦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而老人的夏季心烦指数会比年轻人更高。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是: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处女座会在24岁开始变漂亮:1、变漂亮年龄:处女座在25岁的时候会变好看,这个时候的处女座是比较成熟的了,不会再像以前一般口无遮拦。2、处女座性格:处女座特别爱干净,同时也非常注重细节。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的原则,并且追求精益求精,是一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3、处女座爱情:处女座的爱情是十分真诚且毫无保留的,她们希望双方都可以共同进步,处女座会强势主动积极的监管爱情。
处女座会在24岁开始变漂亮
待人待己都十分挑剔的处女座,在年轻的时候会比较自傲,很多情况下都显得有点目中无人,因此很难广交善缘。而等到他们迈入社会、心智渐渐成熟起来后,会变得更有包容性,围绕他的朋友也会逐渐变多,这样的处女座也会因此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在人群中自然就会显眼起来。
处女座性格
处女座的完美主义,更多的体现在对自我的要求上,可以说是近乎严苛,想要做什么事,达到什么目的,就会制定相应的计划,然后不遗余力地实现它。处女座具有丰富的知性,极度厌恶虚伪与不正当的事,永远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梦想。他们往往都很严谨,心细如发,尤其是对自己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希望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好胜心难免比一般人强,无法容忍自己落后于旁人,会迅速产生自卑的心理。
处女座爱情
一旦选择接受,处女座十分感性的一面才会流露,毫无保留的真挚和付出,处女座会用爱情紧密连接自己和对方的未来,虽然感性,但会有具体的计划,处女座的爱从来都不只是灵魂和欲望,家庭的本质会远远超过爱情的概念,处女座十分清楚爱情之路的趋势,于是会过早计划,让彼此的爱带着具体的事宜走下去,这里面存在着让个体更具有安全性和保护性,于是需要彼此在外部环境里竭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这就是处女座爱情的核心:让双方更强大。
目前有些学校的作业数量过多,而且校外培训的需求增大,导致学生过重的负担,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有些朋友想了解下:双减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双减政策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双减政策什么时候开始
2021年7月24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释放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是不让补课了吗
事实上,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科教育回归校园,而不是放在课外辅导机构。 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政策要求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长。需要合理调整和设计家庭作业结构,让孩子尽可能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不能给家长分配作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批改作业。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其次,双减政策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劳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政策,并不是完全不让给孩子补课了,严禁补课机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所教授的课程,这意味着今后的补课机构不能够再为学生补习主要科目。
双减政策出来后孩子周末在家干嘛
第一,如果本身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哪怕慢一点可以自己解决难题,那就家长周末多监督孩子预习和复习。
第二,如果孩子本身很聪明,却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就需要家长多操一点心,他们也需要给予一些动力,也可以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后,有的放矢的做下干预,更多的树立孩子的责任感,陪着孩子过个愉快的周末。这部分孩子一旦懂事了,发力学习,成绩自然就好看了。
第三,如果孩子尽力了,却事倍功半,但在体育啊,美术啊,音乐啊或者他感兴趣的领域更突出,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理解认可他们,不要一到周末就念叨,孩子抵触就不和你说知心话了,久了逼急了可能会做出过激的应为,应该适当的放手,让亲子关系更和睦。
总而言之,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闪光点,陪着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比分数更重要。
双减政策社会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教育行业大洗牌,大浪淘沙下,不少培训机构纷纷转向。家长们在长出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有点乐不起来了,那就是师范生以及刚考下教师资格证的“小白”们。相关人士表示,近几年“教师岗”备受推崇,以至于教资考试的热度也不断攀升,不少人觉得即便不去公立学校任教,在教育培训机构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双减”政策来临,或将使教资考试出现短暂的降温现象。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国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严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但还有一些网友担忧,政策到基层是否会走样?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会掺杂学科类培训?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明确答案。
打蛇打七寸,办事抓要点。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情况突出。让校外培训机构快速降温,比较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遏制资金过度涌入,减少广告营销,纾解家长焦虑。日前,《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公布,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把操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资本关进笼子,目的正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从根子上为校外培训去火降温。
应该说,校外培训机构今天的问题,是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教育减负也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做到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监管;三是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少些成绩攀比、多些亲情关爱;四是舆论要起到引导作用,减轻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焦虑。
需要明确的是,减负并非“放养”,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拼搏的过程,合理的压力反而能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反对的是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因此,既要严惩贩卖教育焦虑的不良培训机构,也要保障正规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
汛期已至,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近年来,因汛期暴雨、洪水引发的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22年汛期什么时候开始?2022汛期是从何时开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2022年汛期什么时候开始
从5月开始,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世界各地汛期各不一样,例如非洲的尼罗河每年的7~10月为汛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5月为汛期,南美洲的亚马孙河6~7月为汛期。
另外,由于暴雨比洪水超前,加上防汛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一般要比自然汛期时间长一些。如政府部门规定珠江汛期起止时间为4月1日~9月30日,长江为5月1日~10月31日,黄河为7月1日~10月31日,松花江为6月1日~9月30日等。
2022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就2022年汛期来说,预计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流域性洪涝、短时强降水、局地强天气;南方地区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地形地貌复杂的地方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全年登陆和显著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正常到偏多,台风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并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台风活动较少见,应对台风的经验相对薄弱,要提高台风灾害防御的能力,减少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候系统是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系统。
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关注其发展演变,及时向公众发布滚动订正的汛期气候预测结论。
汛期气候预测指出,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
“一般到偏差”是通过标准计算获得的,如果气候状况偏离平均状况比较大,那么气候异常程度较高,气候状态就是“偏差”。
平均状况是综合计算全国各地的数值得出的数值。
如何读懂气候预测?可以结合地域特点,重点读降水和气温,再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比如气温方面,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
降水方面,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为次要多雨区,华中南部、华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
“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指的是相对平均化的气候状况,不表明北方降水一定比南方多,而是说北方降水比常年(指过去30年平均,1991—2020年)多。
2022年汛期将有6—8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预计2022年汛期,海南省热带气旋和暴雨洪涝灾害将重于2020年、接近2021年,高温灾害轻于2020年和2021年,气象干旱轻于2020年、重于2021年。气候状况将差于2020年、接近2021年。
首个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5月中旬,较常年(5月上旬)偏晚1旬;最后一个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11月中旬,较常年(11月下旬)偏早1旬。首个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6月中旬,较常年(6月下旬)偏早1旬;最后一个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9月下旬,较常年偏早3旬(10月下旬)。
海南2022年雨季已于4月18日开始,较常年偏早2旬;预计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上旬,偏早1旬。预计2022年汛期各地平均气温不同程度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多,高温灾害接近常年。
海南省气象部门称,预计2022年汛期,影响和登陆海南省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期间可能会出现个别较强台风;降雨量略偏少,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将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建议重点提防个别较强台风、阶段性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和气象干旱的影响。
导语:过完小暑,三伏天就不远了,作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不知道你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了吗?那么,2022三伏天是哪一天呢?到底今年三伏天什么时候开始?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是从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你知道庚日怎么算吗?如果不知道,就直接看看下面的2022三伏天时间表吧。
三伏天是哪一天2022
三伏天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具体时间表: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
喝姜枣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三伏养生
贴三伏贴
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食补养生
红豆炖鹌鹑,功能是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绿豆汤,功效是清热解毒、去烦消暑。
泡脚
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烦恼,这常常是由于身体的经脉堵塞不通导致的,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拔罐,可以让身体经脉变得顺畅起来,对于身体疲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伏天禁忌:
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忌只吃果蔬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导致疾病。
建议: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出汗容易丢失维生素B,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三伏天注意事项
忌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吹空调吹,易使颈部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接对着空调,或者打个披肩。
忌冷饮不离手
适当吃冷饮可解暑,大量吃会伤身。冷饮会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黏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少量进食冷饮,宜多饮温白开水。
忌冲凉水澡
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等一系列刺激反应。
建议:洗澡水温35~40°C为宜;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
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就出汗,出汗既能带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难免会心浮气躁,生气时,血压会上升,血管及心脏部位所承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
建议:情绪激动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坏情绪,平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