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吃过

2020/7/8 16:02:44
万年历日历:吃过知识
吃过知识
已经消失的4种零食

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吃货是世界上最酷的人群有木有呢??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味。美食一上桌,脑子里发布的第一指令是吃而不是拍照,才能称为称职的吃货!还有好多网友表示,”你嘴上说陪我海枯石烂,但却远远不敌不上陪我一餐一饭“这话是说重了,可是这正说明了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起去看看今天的美食分享吧!已经消失的4种零食,吃过2种以上都是成年人,18岁以下肯定没吃过!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食就是已经消失的4种零食了,说真的这些零食全都有些年头了,很多8090后也只是吃过2种,18岁以下肯定没吃过!去看看你吃过几种吧!第一种就是敲糖了。一个挑着担子的中年男子出现在眼前。男子用扁担挑着两个方形的竹篓,在男子挑着的竹篓上放着一个圆形的簸箕,在簸箕里面放着白色的麻糖。这种糖必须用锤子敲,因为刀也切不动。只有敲着才能敲碎。你吃过吗?

第二种零食就是,爆米花了,这种爆米花跟我们现代卖的爆米花不同,这是经锅上图这样的机器爆出来的玉米花,经常会出一锅哑巴花,会吃但是特别硬,咬起来特别香,特别甜,但是嚼的多了特别累,这样的爆米花你吃过吗?

第三就是玉米杆了,这是一种儿时的美味,一毛钱买2根,现在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了,全是成年人的儿时美味,18岁以下肯定没吃过,你吃过吗?

第四个零食就是上图自行车木箱子里的冰棒了,那时候经济并不发达,很少有冰柜,自行车也特别少,更别说摩托车了,卖冰棒的老爷爷只能推着自行车走着吆喝着,在那时候还没有空调,但是有很多土窑,人们在家乘凉的时候,在烈日下大爷艰难的推着车子在吆喝着卖冰棒。你吃过吗?

以上这4种消失的零食,你吃过几种呢?说真的30岁的人可能会吃过3种,吃过2种的最多只是成年人,18岁以下的肯定没吃过,你吃过几种呢?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不知不觉,夏至节气将至,人们又要开始为该节气准备一些特殊的食物了。这些食物的存在由来已久,是某种寓意的象征,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那么,到底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以下这13种夏至各地必吃美食你吃过几样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食物吧。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3种夏至各地必吃美食你吃过几样

1、广东食个荔

广东的一些地方和广西的西南地区都有着夏至吃荔枝的习俗。六月是荔枝成熟的时期,在炎热的天气吃上几颗荔枝,还真是一种享受。不过“一颗荔枝三把火”,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还可能引起低血糖,所以吃荔枝也要适度。

2、阳江吃狗肉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3、无锡吃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4、南京吃碗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5、湘西吃颗红枣煮蛋

在我国湘西一带,民间都有夏至吃蛋的习俗。夏至当天,煮熟的鸡蛋,在用红染料把蛋皮染红,然后把玩,到了中午剥去蛋皮吃掉。夏至蛋寓意健身健胃,行走有劲,因此也有了这句强身健体石板踩烂。

6、湖南吃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为“夏至羹”,因此有了这句“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寓意着吃了这一碗羹身强体壮,身体安康。

7、江苏吃馄饨

在江苏的一些地方,夏至这天会吃馄饨,也有吃了馄饨以后给孩子称量体重的习俗,寓意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意思。而馄饨与混沌读音相似,也有吃了馄饨便会更加聪明的寓意。

8、浙江吃“圆糊蘸”

以前,每逢到了夏至时节,浙江很多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依然保留着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圆糊醮类似老北京的糊塌子,用麦粉调成糊状佐以蔬菜,摊成薄饼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卷起食用。

9、江南吃夏至饼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10、北京吃夏至面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11、西北吃粽子

一般人普遍认为粽子是端午特有的食物,其实在我国西北地区,夏至这天也会吃粽子。夏至以后,阳气慢慢减少,阴气逐渐增多,所以,西北人民讲究送走旧的阳气,而粽子的糯米就是属阳的东西,把粽子吃下去,意思就是告别了阳的季节了。“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12、东北吃碗热面

夏至时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有尝新的意思。同样吃面,东北和河北就有所不同,河北地区讲究吃凉面,东北地区却时行吃热面。一碗热面下肚,酣畅淋漓中也起到了去暑除湿的作用。

13、山东吃新麦

夏至这天,山东一带老百姓流传夏至日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夏至日时值新麦登场,农家通常煮出新麦粒,小孩子就用新麦秸莛编的小笊篱,在汤水里捞着往嘴里塞,且吃且玩,平添一份生活情趣。大人们则专挑些青麦穂上锅煮,煮出的麦穗凉透以后,放在掌心里搓一搓,吹去外皮,将余下的麦粒塞到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一下新麦的沁香。


这几种颜色变异的水果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不仅人的生活在进一步发展,很多水果都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新品种,这些水果在市面上还是很少见的,吃的人也是特别的少。

每年夏天的时候我们除了吃冰淇淋还会吃西瓜来解暑,我们平时吃的西瓜都是绿皮红瓢黑籽的,不过有一种新品种西瓜是黄瓢的果肉白色的籽,这种西瓜的产量特别的少,吃过的人也特别的少。

我们一般吃的香蕉都是黄色的香蕉,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吃过这种红色的香蕉呢,这种红色的香蕉没有普通的香蕉大,可是吃起来比普通香蕉的口感好。

第三种是菠萝莓,原产于欧洲,跟普通的草莓差不多,不过却是白色果肉上面布满了很多红色小籽。吃起来有点像菠萝和榴莲,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吃过呢?

最后一种是菠萝,很多人应该觉得这怎么可能是菠萝呢,我们一般吃的菠萝都是黄绿黄绿的外表果肉是黄色的,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这种红菠萝估计很少人吃吧。


春季护肝蔬菜以菠菜为先

养生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春季养生最为关键,毕竟春季是调理身体最好的时节,比如养肝最为关键,如果肝不好,那么就会引起诸多疾病,而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食疗,多吃一些对肝有好处的食物,那么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比如菠菜就是最适宜养肝的蔬菜,对肝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菠菜在生活中很常见,价格便宜,但就是这样的普通菜却有着很多功效,因为其菠菜含有大量叶酸,能够补充孕妇怀孕时所需,而且还有养血的功效,当然了菠菜做法多种多样,多吃菠菜营养价值高,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春季养肝菠菜的一些做法。

菠菜炒香菇做法简单,香菇放温水中浸泡,然后挤干水分,在切成厚厚的片,菠菜同样洗干净,油锅加热放入姜末爆香,再放入香菇和菠菜,加入盐巴。菠菜是春季养肝非常好的蔬菜,但菠菜食用有一些禁忌,因含有草酸多,不宜跟其豆腐等含量多的食品混合做菜。

菠菜炒蛋其实属于家常菜,但其中营养价值高,养肝效果好,鸡蛋打入碗中搅拌成液,菠菜清洗干净,锅内倒油加热放入鸡蛋液炒熟,最后放入菠菜,加入盐巴就可以。菠菜还对其头痛目眩、贫血和高血压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谓是养生最好的蔬菜。

菠菜拌粉丝非常下饭,柔软味美,清凉爽口,把准备好的菠菜热水焯,然后粉丝也用热水焯,最后搅拌在一起,放入花生、辣椒,用盐巴调味,吃起来还是很有口感的。菠菜凉拌养肝效果更好,可以更好的吸收菠菜内的营养成份。

菠菜猪血汤属于传统菜品,用猪血和菠菜制作而成,有润肠通便、养血止血的功效,清热解毒效果非常好,而且还有补血美容,当然了同样养肝功效好。菠菜洗干净,猪血切方块,菠菜放入热水中煮,再加入猪血,最后调味即可。很多人不注意养肝,才导致肝受到很多的伤害,最终引起身体不适等症状。

鸡蛋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多,都是人体所需营养成份,菠菜用热水焯好,放入料理机中加入少量水就可以,然后菠菜汁放入面粉中,再加入鸡蛋、盐、油、白胡椒,揉面用平底锅煎成面饼,吃起来很有口感。

这道菜其实属于非常下酒的凉菜系列,菠菜焯水后加入盐、酱油、醋,最后放入芝麻,可以品尝到菠菜的那种涩感,但还有种非常清香的嫩味,吃起来非常的美味,可以有效的保护肝脏。


云南十大黑暗料理

都知道云南美食众多,很多人也都非常喜欢吃,尤其是那些去云南旅游的人,都对云南的特色美味赞不绝口,云南有很多代表地方特色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是云南独有的,虽然有的非常好吃,但是也有一些暗黑系美食,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云南十大黑暗料理,你能接受吗?

竹虫

云南竹虫是长在竹节中的一种高蛋白虫子,有点类似于蚕蛹,美食之一。为了采集竹虫,人们常常需要砍倒一大片竹林。另外,据说,长虫子的竹子会变黄,开花。而开花的竹子则意味着整片竹林的老化和死去。因而,竹虫是以竹子的美丽和长青魅力换来的,固尤为珍贵。

竹虫又名竹蜂、竹蛆,啃吃幼嫩竹笋吸收养分,20天内,从米粒大小长到手指头般粗大,甘香,似有奶油之味。

幼虫长桶形、乳白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可达30%~40%,氨基酸含量为29.90%,粗脂肪含量为60.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营养丰富。

血拌肉

血拌肉是云南拉祜族的美食,炒好的肉淋上新鲜的鲜血,质地鲜嫩,极具特色。

血拌肉是云南拉祜族的美食,原料为公猪的新鲜脊肉、护心血、辣椒、香茅草、生姜、胡椒、橄榄皮、韭菜根、花椒、草果、薄荷、香料、食盐,质地鲜嫩,极具特色。说是血拌肉,其实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当一碗血淋淋的血拌肉摆到客人面前,相信客人一定会胆战心惊,其实,血拌肉味道极佳。

大理生皮

整头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取皮蘸过汁水满口溢香。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蘸过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知了背肉馅

知了,学名叫鸣蝉。把知了的脚,翅膀去掉,洗净后,用刀划开背部。将洗净、剁细的猪肉葱、蒜、辣椒及适量的酱油、盐拌好,塞进知了体内,再把知了的背合拢,用细蔑绳捆好,放进油锅里煎黄,盛取即可食用。其色红光油亮、皮脆肉松、滋味香脆,别有风味,也是傣家人的下酒菜之一。

白旺

傣族“白旺”即生血,就是用新鲜生血制作的一道菜。先将调料剁细放到盆内,置于将杀的猪鸡颈下,抽刀时喷血注入盆中,用木勺不停搅拌直到沸腾的热血变成凝固板块。品尝的过程可称为“血淋淋”,用勺一口一口轻松送进嘴中,待美妙滋味弥漫整个口腔的所有味蕾后方可喉咙一吸滑落下腹,享受入口即溶的溜溜香软。端上酒席,其色鲜艳,鲜甜爽口,其味无穷。此菜极讲个“鲜”--血要鲜、隔夜不用,莱要鲜、隔餐不食。

蜂蛹

蜂蛹一般为野蜂的幼虫和蛹,营养丰富,风味香酥嫩脆,是真正的纯天然美味食品。

酸蚂蚁

在傣家是一道传统名菜,可遇不可求,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在每年的3月到4月是基诺族采摘酸蚂蚁的时候,每当到了这段时间,总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基诺族人拿着工具在田野山林里游走,他们发现酸蚂蚁后会用工具把酸蚂蚁包敲开,然后用一个竹筐在下面接着,用手将酸蚂蚁以及酸蚂蚁蛋装入竹筐内。一个蚂蚁包可以产5到6斤蚂蚁蛋,酸蚂蚁蛋很大有黄豆那么大,是很好的营养品,可以炒着吃,也可以蒸熟了吃,基诺人最喜欢的还是用酸蚂蚁蛋做汤,方便一家老小众人食用。

乡村烤竹鼠

夹棍烤竹鼠是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用“并”的烧烤方法,加工制作的野味之一。

黑虫

别看这黑虫看上去到有点吓人,只要在热油锅里打个滚,即可食用,吃起来香得很哟。

打屁虫

打屁虫又叫臭屁虫,学名叫椿象,一般也是油炸,在炸之前要挤出臭腺。

酒香虫学名蝽蟓,云南人叫做臭屁虫,指甲大小,复翼善飞,落地后蠢笨无比,任人摆布,以前常用于泡酒喝。别看它又黑又恶心,下了油锅以后那么一炸,下酒的好菜啊!酒香虫油炸以后有香气,味道极佳,并且可增强行气温阳作用,可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


寒食节吃什么食物

导语:寒食节其实就是清明节,因为在古代,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离得太近,所以合二为一了。不过,其实在时间上,和在习俗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那么,寒食节吃什么食物呢?寒食节当天吃什么传统美食?以下为您介绍寒食节10大传统美食,你吃过几样呢?

寒食节吃什么食物 寒食节10大传统美食你吃过几样

寒食节食物

1、清明果

在清明节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果形似饺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馅有韭菜、鸡蛋、豆腐干等。

2、青团

一种用草头汁来做成的绿色糕团,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3、润饼菜

又称润饼、嫩饼菜,是春卷的一种,发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台湾、福建地区。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4、青精饭

又称乌饭、乌米饭、乌稔饭,用糯米染乌饭树法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为寒食节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5、寒食粥

寒食节日期间,百姓家家不许动烟火,需备麦粥等冷食,借此纪念,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节而流传下来的节日饮食。

6、饧

即现代饴糖,是古代寒食节的专备食品。“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市远无饧供寒食”,“箫声吹暖卖饧天”,“粥香饧白杏花天”……从众多的提到饧的寒食诗作中不难看出,古代过寒食节必须有饧食,没有饧,根本不叫过寒食节。

寒食节美食

7、蛇盘兔

一种面点,它是山西流传2500年历史的清明寒食必备美食。蛇盘兔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另外还有流传下来的谚语:“蛇盘兔,必定富”。

8、馓子

一种油炸面食,古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馓子自古就有,不过现在的馓子南北方有所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大方洒脱;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

9、清明螺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10、子推燕

山东胶东地区则有在清明这天蒸面燕的习俗。面燕,古代称为“子推燕”,据说就是为纪念介之推而做的。栖霞的面燕,古朴自然;莱州的面燕,则精巧多样,每个面燕都绘有五彩斑斓的彩画,口中衔一小块红布条,使整个燕子显得栩栩如生。人们往往以制作面燕水平的高低来作为评价一个妇女巧拙的标准。在荣成,清明这天各地都有捏面燕的习俗,是妇女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而对孩子们来说,清明更是个求之不得的节日。过去,由于一年之中吃白面的机会很少,而清明这天不但可以吃白面饽饽,而且母亲们还会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斗儿。

寒食节吃冷食注意事项:

寒食节饮食

清明时期,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另外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多食甜食。

民间还有春季勿食“发物”的习惯。

“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容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有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除了饮食有节外,还应该注意日常起居。清明节前后,可以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另外,衣着也要适当,预防感冒。出门时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

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4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