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还是严峻的,疫情防控中的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小编有些朋友不清楚密接和次密接隔离时间是几天?密接与次密接人员隔离时间是多久?相信大家看了以下的文章后,大家都是有所了解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密接和次密接隔离时间
密接隔离时间是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次密接没有隔离时间,因为现在各地不再判定次密接。
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集中隔离是自费还是免费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城市集中隔离都是自费的。以广东为例,集中隔离食宿费用自理,至于隔离费用标准,一般是100-500元一天。当然,如果是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回来,需要接受14天隔离的话,那么他们都是免费的。
一般来说,集中隔离是自费的。以广东为例,集中隔离的费用是自费的。自2020年3月27日6时起,对所有经广东口岸入境人员(含港澳台地区,含中转旅客)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集中隔离食宿费用自理。至于隔离费用标准,一般是100-500元一天。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集中隔离都是自费,也并不是所有隔离费用标准是固定200或300元一天。只能这样说,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隔离费用都是自理。不同的城市,隔离费用是不一样的。北京消费水平比较高,隔离费用也更加高。
当然,如果是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回来,需要接受14天隔离的话,那么他们都是免费的。因为,对疫情防控有贡献的人进行隔离,这都是政府部门报销费用的,不能让他们出力又出钱。
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疫情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对核酸检测Ct值35—40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Ct值<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Ct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大家都知道,密接人员是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员,有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所以这些人群是需要隔离的。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密接人员需要隔离多少天?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几天?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密接人员需要隔离多少天
密接人员需要隔离8天。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密接人员的判定标准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
4、在办公、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不同;
8、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主要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次密接人员一般隔离几天?次密接者通常隔离多少天?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大家未知的内容有所帮助,解决大家的困惑。
次密接人员一般隔离几天
目前次密接人员没有隔离时间,因为次密接者解除隔离。现在只隔离密接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密切接触者隔离费用谁承担
密切接触者隔离费一般是是政府支付的,只要是政府或者是当地居委会,要求强制隔离到指定地点的,这个吃住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法律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哪些人需要集中隔离
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②入境人员;
③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④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①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②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③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公众应如何做好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
1、公众日常生活中和出行时应正确佩戴一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做好手卫生、遵守呼吸道礼仪。无需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无需穿防护服。
2、召开会议时,应有效通风换气且社交距离1米以上。不应在人员拥挤、通风不良时仍不佩戴口罩。
3、无疑似/确诊病例时,居家环境清洁应以日常清洁通风为主,无需每日消毒。
4、超市购物缴费时,应间隔一米排队,戴好口罩,首选无接触支付。
5、乘坐轿厢式电梯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间隔站立并遵守呼吸道礼仪。
6、家长陪小朋友玩耍时,应培养孩子手卫生意识,及时纠正儿童吃手和玩具的不良习惯,并定时清洁双手和玩具。
7、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可佩戴手套,减少触摸公共部位,不要触碰口鼻眼。
8、用餐前,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不应不洗手,直接用手抓取食物。
9、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不应随地吐痰、用手捂或直接对他人咳嗽、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