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来,在一轮强冷空气影响下,我国各地出现明显降温,北方部分地区还迎来了金秋首次降雪,个别地方较往年早了很多。面对早到的初雪,大家就开始想着今年会不会很冷呢?那么,今年冬天会非常冷吗?到底2022到2023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一起来了解。
2022到2023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
2022到2023冬季预测
目前还没法确定。据专家分析:在拉尼娜事件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当前,基于前期北极海温偏暖的现状和未来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判今冬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可能会受阶段性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阶段性低温,且极端寒潮爆发的可能性大;南方部分地区则存在出现低温、冰冻、雨雪等灾害的可能性,需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
21世纪首次“三重”拉尼娜出现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进一步持续,预计会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三重”意味着该现象持续了3年并在世界各地引发相关灾害。其中,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事件出现后,全球气候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异常特征。
2020/2021年冬季,是这场“三重”拉尼娜事件的开端。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进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在缓慢发展。海温现状及大气对海温的响应均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进一步持续。国家气候中心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
拉尼娜事件影响冬季
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一般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11月,西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我国其他大部地区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在降水方面,我国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华东中部、华中中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新疆中部等地;而东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
需要关注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国家气候中心将加强大气-海洋耦合系统的分析研判,及时提供最新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历史数据:
1950s-1980s,“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72/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4次。
1990s-2022.02,“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01年秋冬季和2012/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最多,有23次。
2008年和2018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2011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正常偏轻年份,2001、2012和2021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轻年份。2008年10月西藏遭遇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较强的降雪天气。2018年10月黑龙江和新疆遭受低温冷冻害和雪灾;11月四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多地遭遇暴雪。
关于暖冬和冷冬的概念:
寒冬
参考气象学上的冷流、冷锋、冷空气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寒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按此定义,我国自1987年至2004年连续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即-4.7℃,故可称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两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气候平均值,就算寒冬。故按标准更科学的说法2004年是连续第4个暖冬。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夏天真的是热得离奇,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旱灾,有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最近小编有一些朋友在预测,今年冬天会不会很冷?今年冬季会很冷吗?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今年冬天会不会很冷
今年冬天可能会很冷,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计,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2022年年底,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所以2022到2023的冬天可能会特别的冷。
今年冬天会冷的原因
今年冬天冷原因一:拉尼娜事件
在今年4-5月份的时候,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就利用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模拟器,预测出2022-2023年将发生连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并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预测预警。最新的预测结果显示,目前的拉尼娜状态将会在2022年秋冬季持续和发展,在冬季达到峰值。
今年冬天冷原因二:全球变暖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在拉尼娜事件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
今年冬天冷原因三:专家最新预拌
预判今冬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可能会受阶段性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阶段性低温,且极端寒潮爆发的可能性大;南方部分地区则存在出现低温、冰冻、雨雪等灾害的可能性,需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俗语看今年冬天冷不冷
第一句俗语:“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这句俗语中提到了“寒露”,千万不要和刚刚过去的“白露”混淆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到了“寒露”这个节气,则说明进入了深秋时节了,会有明显的寒意袭来。前半句“初一寒露后”,这里“初一”指的是农历的九月初一,意思是说寒露出现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后,则会有后半句的结局:“衣裳不晓顾”。
老祖宗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了,如果农历的九月初一是在二十四节气的“寒露”之后,则说明这一年的冬季不会太冷,所以大家也就不用特意去准备过冬的厚衣裳了。
反之亦然,如果农历的九月初一在节气“寒露”之前,那就说明接下来会迎来寒气逼人的冬天。要度过这样的冬季,得提前准备好御寒的衣物了。
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历法来看,今年的“寒露”是在农历的九月十三号,所以是在农历九月一号之后的,用这句俗语反推回去,也证明了“大热之后会有大寒”的说法。也就充分说明今年的冬天会很冷,按照老祖宗的生活经验来讲,大家要提前准备厚衣服了。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句俗语:“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不得不说,这句话也很通俗易懂,只要认识字的人都明白表达的意思。“寒露”节气这一天如果是晴天的话,则会迎来一个暖冬。
从这些俗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寒露”这个节气其实是很重要的,整个秋季里的节气,从白露、秋分、寒露到霜降,寒露可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古人在秋季里,重点观察水的形态变化,从而判断气候的变化情况。因为在古人生活的年代里,没有以科学作为根据的天气预报,更没有温度计可以直接测出实际的温度。要知道外面的气候变化情况,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来判断的。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古人为何会怕“寒露”这一天是晴天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粮食的储备量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农耕文明时代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想要获得丰收,不仅要看天吃饭,还要懂得合理地计划农事生产,在好的年景里,可以扩大耕作面积。在灾荒之年,要提前做好准备。
正所谓“寒露少雨水,春季发大水”,寒露是晴天的话,雨水则会少,冬季的雨水少,天气不会太冷,这与“瑞雪兆丰年”是相悖的。暖冬不利于庄稼生长,因为虫卵会大量生存下来,到了年后农作物本该快速生长的时候,遇到虫灾,这是一次灾难。
暖冬之后极易出现倒春寒,农作物幼苗被冻死的话,也就无从谈起收成好与坏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收成了。所以,出现寒冬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坏事,对于古人而言,这是来年会有好收成的预兆。
大家都知道,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后,落到地面上的一个过程。马上就要冬天了,小编有许多朋友想来了解一下,今年冬天会下雪吗?今年冬季是会下雪的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今年冬天会下雪吗
今年冬天有些地方会下雪,有些地区则不会下雪。
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为什么?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下雪时人们感觉不太冷,而在雪过天晴,积雪融化时反而寒冷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冬季为何雪后寒?因为降雪形成的积雪,可以反射走太阳光,使得地表接收的热量减少,而且积雪融化也会吸热,进一步降低气温。此外,降雪时往往是冷暖交汇,雪后才是冷空气南下全面进驻,这样就形成了雪的辐射降温+融化降温+冷空气平流降温,合力拉低气温。
2022年冬天最低温度是多少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数九一般从冬至开始,虽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但并不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此时地面仍积累一定的热量,越到后面释放的热量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少,地表气温就会越低。最低气温一般会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天”前后。
一般小寒过后,才进入“三九”,所有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这时间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度上下,极端最低气温在-15度以下,这其中三九天是最冷的时期。
但由于我国南北方温度差距笔记大,三九天最冷的温度并不能得以详细的计算,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的天气预报而定,是不可以以偏概全的。
2022年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因为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
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
冬天要多吃驱寒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等等,它们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高脂肪含量。有些小伙伴不清楚,2022今年冬天是不是来得特别早?2022年冬天是不是来得特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2022今年冬天是不是来得特别早
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与去年相比,今年秋冬的气温降温较早。许多地区在九月中下旬进入秋季。当温度下降到20℃左右时,天气变得有点冷。基本上,他们都穿上了外套。从这个趋势来看,今年冬天会来得更早。
2022年10月,冷空气开始向南移动。据最新预报,14日至17日,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南北双方都将有大规模降雨过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长江以南将持续降雨,就好像回到了雨季。
事实上,中国全年都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夏季冷空气普遍较弱,风力不强,降温后温度不低,不易被发现。
自十月以来,冷空气逐渐变得活跃。
在冷空气和雨水的双重压力下,除华南和云南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继续下降。
对于北部进入秋季的地区,秋季会更强,而南部的一些地区在雨中会有更强的阴影。
今年冬天会不会很冷
今年冬天,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相对寒冷。根据过去的情况,冬天是每年最冷的时候。秋天过后,气温逐渐开始下降。一旦冬天很冷,就要注意防寒保暖。
再加上全球变暖,今天的冬天不像前一个冬天那么冷,但冬天仍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特别是在内陆地区,许多地区都在下雪,这需要更多的关注。
在冬季,太阳能热能将进入一年中最低的季节。由于北半球缺乏足够的太阳热能,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将被冷却并下沉积累,最后一股寒潮将向南倾泻。
入冬后,东亚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冬季环流。副热带高压已撤退到太平洋北纬20度以南,西风带在南部被上下压到北纬35度。帕米尔高原西风带分为北支西风和南支西风。北支西风将地中海和北海的水汽送至天山形成降雪,降雪后的空气将被深度冷却和积累。
在青藏高原东侧的槽中,冷空气向南流动。南支西风在青藏高原南侧形成一个南支槽,并进入孟加拉湾,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当北支槽冷空气与南支槽暖湿气流相遇时,形成低温雨雪天气。
冬天怎么穿保暖
1、穿加绒内衣
在第一层衣服的选择上,有人喜欢厚的加绒内衣,认为这样更保暖。其实,内衣过厚不仅不舒适,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反而降低了保暖性。
此外,冬季比较干燥,人的皮肤比较敏感。内衣是贴身穿的,要优先选择柔软、没有刺激性的材质。因此,建议大家选择薄、软的棉织材质内衣,既贴身,又吸汗保暖。
2、贴身穿毛衣
冬天建议大家第二层穿上适度宽松的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以及毛衣。如果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还可以再加一件毛背心。
3、厚的长外套
外衣的保暖效果,主要受面料和填充物的影响。面料的致密程度影响防风能力;填充物的类别和厚度,影响保温性能。一般来说,羽绒衣、厚棉袄以及皮衣的面料都比较致密,因此防风能力都比较强。
4、头要戴帽
头部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现在天气变冷了,所以说要尽早做好御寒保暖的准备。对此,要记得戴帽子,最好是戴那种可以捂住耳朵的那种。当然,如果是长发的话,可以把头发披散下来,不扎发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效果。
5、要给脚部保暖
地面的温度比较低,而双脚又是离地面最近的,所以,如果脚部没有做好保暖措施的话,很容易被寒气侵入,比如说出现感冒、腰腿酸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