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大震

2022/10/23 11:49:58
万年历日历:大震知识
大震知识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吗

众所周知,地震是比较可怕也是让人恐惧的自然灾害,不过大家可以提前做准备,做好预防工作。有些朋友觉得地震是有前兆的,那么,大家清楚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吗?大旱过后是必有大震吗?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吗

大旱之后不是必有大震。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监测到任何大地震发生前似乎必定会有的信号。而目前人类能做到的,只有在地震发生之后,向地震横波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

旱震理论是怎么回事

根据“旱震理论”提出者的研究,全国大旱之后3年内有大震的概率高达84.8% ,只有15.2% 的旱区在灾后3年内没有发生大地震。

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之前是否有干旱出现,事实上,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周边就正好发生了大旱。早在2011 年,当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接受媒体媒体采访时就说到,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能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除了“旱震理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地震发生的前兆,比如“地震云”“雾霾预示地震”。但专家对此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这些现象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旱震理论”虚报率有多高?

根据该理论提出者自己的统计,大地震前3年半内有大旱的比例是96.6% ,可谓是“大震前必有大旱”。

但如果把统计时间拉长,结果就没那么“准了”。根据我们的统计,从1900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共发生过142次6级及以上的大地震,而这其中,大震之前1至4年(因大旱数据未精确到月,我们在统计中把理论中的3年半放宽到4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次,仅占一半出头。

而之所以还会有这56% 的占比,也离不开前文提到的足够大的时空范围。一把巨大而刻度稀疏的尺子,你能指望它有多精确呢?

至于反过来,大旱后会有大震的概率就更低了。我们统计了同上的114年间,大陆地区的1297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1次),1至3年后发生大地震的,共有38次,占比不到3% 。

不过如果要说以上的统计还有什么可以商榷的,那就是地震的中心不一定是大旱的中心。所以这次我们画一个更大的圆。

这么一个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圆,超过中国领土面积的十分之一,统计结果依然是:1297次大旱,1至3年后发生大震的次数是119次,仅占9% 。

地震前兆有哪些

1、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震生物异常现象表示为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等。

2、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4、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5、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


大震前有小地震吗

地震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海啸、滑坡、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地震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大震前有小地震吗?大地震前是会有小地震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大震前有小地震吗

大震前没有小地震,因为小震会逐步释放地下能量,反而不会有大地震的产生。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世界地震分布

据统计,全球有85% 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 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真的发生了地震,该如何自救呢?

由于人类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无法做出提前数日就发出预警,因此,地震的到来总是很突然的,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些遇到地震后,自救的小办法。

首先,在地震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立刻撤离到安全的地方,那么,立刻撤离是最好的,如果无法跑出屋内,抵达室外空旷安全的地方,那么,就需要在室内寻找空间小、支撑力大的地方,然后尽量让自己的重心降低,比方说蜷曲住身体,固定好自己。

同时,可以用枕头等一些比较柔软,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物品,放到自己的头部等要害部位,这样一旦遇到坍塌等情况,也会避免自己受伤不会过于严重。

此外,如果大家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是处于人比较多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等事件,从而导致因为场面混乱,大家都无法有序撤离。

地震成因: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2、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3、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4、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

导语:每当一个地震变得频繁起来,人们就会担心是不是将有大地震发生了,但实际上,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到底经常地震的地方会发生大地震吗?回顾往年大地震,一般都来得非常突然,具体是否与频繁地震有关,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频繁地震是大震的前兆吗 经常地震的地方会发生大地震吗

地震前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地方频繁小地震,却不会发生大地震。

发生地震要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地壳内部的能量要积蓄到一定程度。当地壳内部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地壳的裂隙释放向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那么,很多地方在发生地震前,往往会有一些小地震,这个就是人类用来预警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表明,这个地方的地壳十分不稳定,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前震可以发生在主震前几分钟、几天甚至数年。2002年苏门答腊地震被认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两者之间时间相隔超过2年。

另外,地震发生还要另一个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一个地方发生多次小地震,很有可能会把地壳内部积蓄的能量给释放出来。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在积极的想办法,在地震来临之前,先把地壳内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以降低地震等级甚至是消除地震。所以,小地震之后不一定会发生大地震的,那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何识别是否是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识别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群震型地震后会大震吗

地震来临的时候是非常突然的,所以大家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说说,群震型地震后会大震吗?群震型地震后是有大地震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群震型地震后会大震吗

不会大震,最大地震在全序列中所占能量比例一般均小于80% 。震群型地震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震活动逐步升级的;另一种是两个以上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一起而形成的。震群与主震尚未发生的前震常难以区分。

群震(又称群发性地震、频发性地震)意指某处在相对而言较短的一段时间中发生一系列地震而无法明确判断出主震的地震型态。群震的时间长度随着每次事件发生各有不同,一次群发性地震可能持续的时间会从几天、几周、到几个月长。 群震是火山喷发前会发生的典型地质活动之一。

近来研究显示,在台湾多数地区均有群震现象(尤其以花莲一带的群震最为频繁),且群震发生后,短期内不会伴随大型的地震。这样的台湾地质特性是预测地震值得探讨的课题。

以下是一个群震发生的例子:2008年2月时,延著Cerro Prieto断层(位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靠近其首都墨西卡利处)一共发生了五百多起地震。另被称为莫谷尔区地震事件(The Mogul earthquake sequence)的群震现象,则是发生在雷诺 (内华达州)。其自2008年2月起开始,连续数月直到2008年11月才结束。在2月到4月中间,此次地震共造成千余起、最高至4.7级的小型地震。

震级的意思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1、震级大小划分

震级大小划分——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地震分类

地震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3、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地震时震中区的人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大,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在一定范围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颠动,而只是感到晃动了。若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比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