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地球

2021/6/7 10:37:48
万年历日历:地球知识
地球知识
地球之眼为何有鲸鱼

“地球之眼”实际上并没有鲸鱼。网络上流传的“地球之眼”中的鲸鱼是合成照片,鲸鱼作为海洋动物,是不可能在淡水湖中生活的,且鲸鱼也不可能游进内陆湖。地球之眼形成条件:是陆块要在运动过程中要有特定的熔融状态;熔融陆块表面要形成局部破损孔洞;特定的熔融状态的陆块要有充分的旋转幅度。

地球之眼又叫“撒哈拉之眼”,也被称为“理查特结构”,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毛里塔尼亚境内,它的直径达到48公里,在太空上清晰可见。

地球之眼起初被认为是由于陨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质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地质结构上升或侵蚀造成的,这种环状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地球之眼是全球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迹之一,略微椭圆,在GM上量测其直径为38-41公里,而整个眼睛却长达340公里,即使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见。如此之大的地质眼珠,全世界独一无二。


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命,也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世界地球日的设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环保人士,更让世界更美丽了。那么,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地球日是4月22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第一次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环保活动。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表示:“这次活动可以说是现代环保活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重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此同时,该活动对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让人类充分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内涵。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当天,我国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主席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世界地球日的创始人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被称为“地球日之父”的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詹姆斯罗德尼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90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 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 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关于地球的10个冷知识

地球的英语“Earth”这个词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里的“Erda”,意思是“地面”“土壤”。虽然名字叫“地面”,地球表面却有71%被水覆盖。

地球的质量为5.975×10^24千克。时至今日,它还在不断吸积宇宙空间的彗星、陨石、宇宙尘埃和星际分子等物质。据专家估算,地球每年大约可获得10万吨的星际物质,其中宇宙尘埃就达23430吨。所以,地球每年都长胖一点点。

从46亿年前地球从一片混沌中诞生以来,共有超过1万亿种生物在其上生息繁衍。现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活物?到门口小花园,用勺子挖一勺土,那里面“生活”的有机生命体就比地球上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大约6.2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21.9小时。可见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在逐渐变慢的,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幅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每100年70毫秒,所以想要地球的一天多出1小时,还要再等1亿年。

在历史上,地球上发生过多次磁极倒转,北变南,南变北,最近的一次是在78万年前。有科学家怀疑,地球磁极倒转曾是古代生物灭绝的原因。

我们的地球能在宇宙中安然生存,要感谢木星。木星体积大、质量大、自转快,引力也比一般行星大,原本飞向地球的陨石都被木星所吸引,纷纷撞向它。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具有板块构造的行星。7个巨大的板块正在向不同方向移动,塑造了地球上千变万化的地质特征。别看每年也就移动1-10厘米,全球范围内的碳循环就靠这每年几厘米了,这样才能防止地球过热。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不过,随着人造卫星、空间站的升空,太空垃圾也越来越多。2014年,一份NASA数据说,地球上空飘着2600颗失效但在轨的卫星,数量是正在工作卫星的两倍。美国太空监测网络统计,10厘米以上在轨物体2.6万件,1-10厘米的过5万件,它们绝大部分是太空垃圾。

地球上97%的水是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70%在极地结成冰块,其余的大部分在土壤中,或是人类难以汲取的深层地底中。

大约3亿年前,地球上几乎所有土地都是一个整体。在侏罗纪时期,泛古陆分裂成两个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分裂推移成现在的样子。

生活小知识推荐》》

坐飞机可以带多少行李 坐飞机最多能带多重的行李

抹胸是什么意思 抹胸的含义

体温计碎了怎么办 体温计碎了怎么处理

农历是阴历吗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119消防日是几月几号 我国119消防宣传日是几月几号

阴历和阳历怎么区分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月亮距离地球有多远

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从古至今,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源源不断,勾起人们的无限向往。那么,你知道月亮距离地球有多远吗?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而在天文学家的眼中,月球真是近在咫尺,它离地球只有384000公里。但从地球发射的载人飞船或月球探测器却不会走直线距离,而是按大椭圆轨道飞向月球。

人类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是苏联的“月球1号”,从地球直接飞往月球并从月球上空近6000千米处飞过,用了不到两天时间。

首个携航天员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整个飞行历时为8天3小时18分钟。如此看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月亮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393千米。地球本质上是一个椭球状,这也导致了地球的半径不是完全相同。其中,赤道半径约6377830米,极半径约6356909米。地球现在的半径比46亿年前大三分之一左右,但在最近几亿年里每年缩小0.01毫米程度,每天掉到地上的宇宙尘埃与小天体残骸合计约100吨。

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物体。首先,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其次,地球的南极、北极也不对称,就海平面来说,北极稍凸,南极略凹;第三,地球的外部地形起伏多变(这对测量地球半径是有影响的),平均大约3959英里。

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会一年比一年热吗

diq导语:近些年来,地球上的许多地方出现了高温、热浪、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这种天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些朋友不清楚地球会一年比一年热吗?地球天气会一年比一年炎热吗?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地球会一年比一年热吗

地球会一年比一年热,最近几年,全球平均气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二连三破纪录,一年更比一年热。继2014年和2015年后,2016年又一次打破全球平均气温纪录,成为现代历史上最热的一年。监测数据显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地球气温正在加速变暖,北半球变暖速度快于南半球。

环球同此凉热,中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6年是中国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暖的年份,气温仅低于2015年和2007年。虽然年平均气温不是最高,但2016年中国气温仍创下了几项纪录,例如夏季最高温突破了历史最高值。另外,从2014年起,全国高温日数逐年增加。

地球温度

地球变暖的原因

首先是臭氧层变薄

在人类共同努力下,地球极地上空的臭氧层逐渐得到恢复,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层正在愈合。然而科学家最新发现,近年来,在人口相对稠密的中低纬度地区,臭氧层正在持续变薄。

换句话说,在制止应用氯氟烃(CFCs)等化学物质之后,臭氧层在逐步恢复,人类活动密集的地方恢复相对慢一些,但影响并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再看看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认为地球之所以变暖,主要由于温室效应的结果,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

以二氧化碳举例,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大气层表层和下层的热量,防止它们扩散在空中,这就导致大量的热量集中在大气层的表、下层,造成温度升高。人类向太空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则地球气温则越高。

地球图片

全球变暖造成的气候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六七月,欧洲饱受极度高温之苦,德国、法国、荷兰等地气温都破40℃,巴黎甚至飙出72年来最高的42.6℃。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已成为140年来(从1880年NOAA开始记录温度算起)最热的6月。

今年七月,被称为史上最热七月,大气流动将热量传送到格陵兰岛,造成该地区的高温,并最终加剧了冰川融化。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显示, 7月上半旬冰川融化的比例已经与2012年的损失持平。

8月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报告摘要,旨在为即将到来的全球气候危机恶化中的气候谈判提供参考。发布的气候与土地特别报告称:素食将成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机会,其中包括一项减少肉类消费的政策建议。

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一年比一年热的主要问题。

也许气候变暖也会让我们,持续创造气温上的“历史新高”。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地球的年龄是怎样计算出来

地球的准确年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克莱尔帕特森利用陨石铅同位素定年法计算出来的。其根据的原理就是:地球和陨石均由太阳系内的星尘吸积而成,形成于相同的时间,并具有相同的同位素组成。换言之,地球与陨石同源,或者说,地球本身就是一颗巨大的陨石。

地球年龄是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如今的时间。科学家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关于地球年龄的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地球的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时间。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3.74亿年,地球的地质年龄一定比这个数值大。地质年龄是地质学研究的课题;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