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今冬

2022/9/13 21:51:15
万年历日历:今冬知识
今冬知识
今冬或现三重拉尼娜事件

讯,冬天越来越近了,大家对冬天天气的讨论也越发频繁起来,很多人仍是比较担心今年会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那么,今冬会是寒冬吗?近日,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今冬或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具体这三重拉尼娜事件出现将带来什么影响呢?一起来了解。

今冬或现三重拉尼娜事件

今冬将现“三重”拉尼娜事件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现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呢?

所谓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8月预测显示,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持续到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 ,持续到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当前拉尼娜事件始于2020年9月,随着2022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条件有所加强,影响了温度和降水模式,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洪水。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一般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中间有中性年。厄尔尼诺事件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事件,拉尼娜事件则与之相反,指该区域海温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正常年份温度。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很强,就可能导致后续拉尼娜事件持续两年甚至三年。

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仅发生过两次。但不同的是,今冬可能出现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并不是发生在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后。

冬天

每个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事件的强度、发展的时间以及与其他气候模式的相互作用。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最近的拉尼娜事件预测公报中表示:“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洲南部日益恶化的干旱具有拉尼娜事件的特征,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地区的超常降雨量同样如此。最新的拉尼娜事件变化不幸地确认了区域性的气候预测,即非洲之角地区的毁灭性干旱将恶化并影响数百万人。”

英国《自然》杂志6月发文警告说,更多拉尼娜事件将带来多方面影响,如增加东南亚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国西南部发生干旱和山火的风险,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种飓风、气旋和季风模式,以及引发其他区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驱动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驱动因素。尽管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拉尼娜事件持续存在,但估计其他地方9月至11月海平面温度仍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这将导致包括北半球许多地区在内的陆地地区温度高于正常水平。

塔拉斯说:“持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是特殊的,它带来的降温影响暂时减缓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但它不会阻止或扭转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拉尼娜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有什么特点?

1、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

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4、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5、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今冬影响我国冷空气总体偏弱

讯,又是一年冬天来临,大家有开始关注今冬是偏冷还是偏暖的问题。那么,到底今年冬天冷吗?据气象部门相关人员今天在发布会上介绍,预计今冬影响我国冷空气总体偏弱。不过,冬天的后期可能会比较冷,大家要注意保暖。降水方面,预计今年冬天降水总体偏少。

今冬影响我国冷空气总体偏弱

今年冬天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

冬季,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南部、西北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陕西西部、甘肃中部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等地偏低1~2℃;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冬季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中、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和北部、西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其他今冬天气问答:

冬天

问题一:拉尼娜将对我国冬季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拉尼娜事件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冷水事件。最新监测表明,今年10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还在持续,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

本次事件是自2020年春季起赤道中东太平洋迅速转为偏冷后,在随后三年里,从2020年夏至2021年春、2021年秋至2022年初夏和2022年秋季起再度发展的三次拉尼娜,因此也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因子之一,我国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子的影响,同时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预计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南部、西北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降水方面,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北部、西北大部等地较常年同期偏多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华东、华中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

冬季供暖

问题二:11月我国北方多地陆续开启供暖,气温条件是否需要提前供暖?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表示,以北京为例,是否会提前供暖,需在法定供暖日(11月15日)前满足以下标准:当北京市(南郊以观象台为代表站)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5℃及以下或遇到强降雪等可能对居民生活保暖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目前最新天气预报,11月11日前北京地区气温偏高,日平均气温高于5℃,11月12日至14日将有一次明显冷空气活动,但无降雪天气。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及时发布最新预报预警信息,是否提前供暖将由北京市相关部门决定。

问题三: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和频度如何?将给农业造成怎样影响?

方翔表示,目前霜冻线已经移到华北南部到关中平原一带,预计11月日至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11月11日至14日,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将达10℃左右。受其影响,11月15日前后早晨,河南北部、山东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

较强冷空气将主要影响北方农区,会增加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防寒保暖成本。建议农民朋友在霜冻来临前及时采收苹果、梨、大枣等农作物,做好果园防寒措施,同时对设施温棚、牲畜棚圈做好加固和保暖,防范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何年轻人不排斥穿秋裤了

讯,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今年气候比较异常,要么热到极致,要么突然大降温,这样的天气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尤其突如其来的降温最是让人来不及准备衣服。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不排斥穿秋裤了,因为冷啊!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寒潮将达4-6次,专家建议囤购秋裤。

为什么年轻人不排斥穿秋裤了

秋裤

往年不被年轻人待见的秋衣秋裤,却在今年初冬意外流行了起来,为什么年轻人不排斥穿秋裤了?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寒潮将达到4-6次,远超以往2-4次的数量,明年一二月甚至有可能爆发极端寒潮天气。突如其来的降温,让年轻人对秋裤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同时,气象专家也建议民众尽早开始囤购秋裤、保暖内衣、羽绒服等过冬服饰,做好保暖措施,以应对即将袭来的冷空气。

如何健康穿秋裤?

健康地穿秋裤应该是这样的:秋裤松紧要适度、慢点穿脱防静电、穿秋裤睡觉很伤身、最好用温水来清洗、透光性太强就该换。

1、秋裤松紧要适度

秋裤太松或太紧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秋裤太松,影响保暖性;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有时会使人感觉更冷。一般来说,穿上秋裤后,若感觉秋裤贴在皮肤上,既没有明显的空隙感,也没有明显的束缚感,就表明松紧适度。

2、慢点穿脱防静电

若穿脱秋裤时有静电,特别是穿了涤纶等合成纤维材质的秋裤,一定要注意放慢动作,还可以在腿上抹适量的润肤霜。

保暖

3、穿秋裤睡觉很伤身

由于秋裤是贴身衣物,保暖效果好,建议大家夜晚睡觉时千万别穿秋裤。首先,穿秋裤入睡可能会感觉热,夜间容易踢被子,造成受凉感冒;

其次,由于秋裤贴合身体,导致全身肌肉不能充分放松,休息不够充分,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最后,穿秋裤睡觉会让体表湿气不能充分排出,容易滋生霉菌,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最好用温水来清洗

使用40至50℃的温水洗秋裤,不但能有效去除秋裤上的油脂、油泥等污垢,也不会损伤衣物材质或导致衣物变形。晾晒时要注意清洁,不要让灰尘沾到秋裤上,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起到杀菌的作用。

5、透光性太强就该换

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秋裤吸湿性好,容易脏,建议不超过5天清洗一次;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秋裤一般5至7天清洗一次即可。穿一段时间后,秋裤就应该对着灯光看一看,若发现透光性越来越强,说明此处的磨损较重,就应该买新的秋裤了。

秋裤如何挑选?

纯棉

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其透气性较好,是很多人的首选。

一些人担心出汗后,秋裤会变潮,贴在皮肤上不舒适,也会引发红疹之类的皮肤病。此时可以选择纯棉材质的秋裤。

人造棉

人造棉是棉型短纤维的俗称,一般人造棉的基本组成为纤维素,是将纤维素溶解在溶剂中再从很细的喷嘴中喷出形成细丝,类似蜘蛛拉丝,有时也称为粘胶纤维。

它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与光滑性,是制作秋裤的常见面料。

莫代尔

莫代尔 ,又名莫奈尔、木代尔等,与人造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是人造纤维。

其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和优良的吸湿性,且悬垂性好,但其织物的挺括性差。一般多用在秋裤等内衣制品上。

秋裤挑选

莱卡

莱卡面料其实也是氨纶的一种,“莱卡”是英文单词“LYCRA”的译音。

它进一步优化了氨纶的性能,提高织物的弹力与延伸性,对人体的束缚力小。并且可以配合任何面料使用,被称作“友好的”纤维。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其实就是涤纶,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秋冬季节较干燥,穿这种秋裤时易起静电,在穿前最好先涂些润肤霜。一些皮肤易干燥、瘙痒或过敏的人,以及皮肤娇嫩的孩子,尽量避免穿这种面料。

羊绒

含有羊绒成分的秋裤保暖指数最高,深受中老年人欢迎。但要注意,对羊毛过敏的人不适合穿含有羊绒成分的秋裤。

竹纤维

竹纤维是从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也称竹原纤维,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竹纤维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氨纶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氨纶纤维与弹力聚烯烃纤维和弹力复合纤维统称弹力纤维。

氨纶弹性好,但强度差、吸湿差,有较好的耐光、耐酸、耐碱、耐磨性。一般常作为混纺材料加入秋裤面料中以增加弹性。

秋裤太紧会导致血液不流通,身体不但无法变暖,反而会更冷,建议选择宽松、有弹性的。

个别人群需要提前穿秋裤,包括经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关节炎患者、阳虚体质人群。


今冬北方首场大范围雨雪来袭

讯,目前,一股冷空气正在新疆一带活动,预计很快就要移动至中东地区,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北方多地将迎明显雨雪天气,即今冬北方首场大范围雨雪来袭!那么,雨雪具体什么时候拉开帷幕呢?据气象分析师分析,预计将从10日夜间开始,陕西、山西等降水将加强。

今冬北方首场大范围雨雪来袭

雨雪天气

受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明起三天(11月10日至12日),我国北方将出现今冬以来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雨雪天气将波及20余个省区市,华北、东北等地多地有中雨、局地大雨,部分地区还会飘雪,长春、哈尔滨等地或迎今冬初雪。

据气象分析师介绍,今天起至本周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在偏强的暖湿气流配合之下,冷暖空气形成剧烈交汇,将导致一轮明显的雨雪天气出现。本轮雨雪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部分地区强度较强。

本轮雨雪过程将从10日夜间开始,一直持续到12日。气象分析师表示,10日夜间开始,陕西、山西等地的降水就将会率先增强,然后迅速向东扩展。11日白天,内蒙古中部、河北、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将会陆续出现降水。11日夜间开始,降水向东北地区蔓延,东三省陆续出现雨雪天气,并持续至12日。

其中,11日至12日是雨雪最鼎盛的时段,西北、华北、东北、黄淮、江汉、西南等地20余个省区市都将受到波及。较强雨雪主要出现在北方,陕西中南部、山西、内蒙古中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中东部都会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11日夜间开始,伴随着气温下降,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吉林中部不少地区都会出现雨转雪的过程。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部为降雪核心影响区域,像内蒙古的通辽和赤峰的偏北地区地区、吉林的长春和四平等地将会陆续转雪,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甚至不乏暴雪出现的可能。

大城市中,东北三个省会级城市都可能出现降雪,长春和哈尔滨或将迎今冬初雪,初雪时间较常年(10月下旬)明显偏晚。其中,长春降雪最为明显,请大家及时关注临近预报。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也可能会飘雪,城区以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天气为主,核心降水时段为11日白天。

气象分析师提醒,本次降水过程范围较广,部分地区雨雪强度较强,公众雨雪天气下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内蒙古中东部、吉林中部、黑龙江东南部,本周末要防范道路结冰,留意出行安全。东北等地的设施农业要注意防范雨雪、降温天气的不利影响。雨雪过程中还会伴有气温下降,后续还有冷空气补充影响,气温走低,公众请注意防寒保暖。

暴雪天气注意事项:

雨雪天气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10、公用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11、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如遇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可关闭道路交通。

12、农业要积极采取防冻措施。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果树要采取防冻措施。

13、牧区要备好粮草,做好牲畜的防寒防风工作。

雪天出门的注意事项

雨雪天气出行

1、根据路面情况,选择确定的路面驾驶,车速通过路滑上冻地段,车速勿过快。40以下或更低,具备有效刹车距,视野不清或大雪情况下,路边或停车场暂避,雪后再走。

2、上车前,清理车窗、前档积雪。确保车辆状态无误,行车注意事项,冬季雪地路面附着系数较低,车轮容易打滑,行车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行车速度要更低,以确保安全。

行车注意事项

1、增大跟车距离,在冰雪路上行驶,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所以要增大行车间距,行车间距要比无雪干燥路面时增大4-5倍。同前车要保持适当的车距,雪天地面的阻力很小,跟车太近的话,很难在短距离内刹住车,一旦出现情况很容易造成追尾。

2、与前车拉开距离,一般应拉开正常行驶距离的2倍以上。用脚制动时,应以点刹方式,即轻踩轻抬,不要一脚踩死。没有ABS的车尤其要注意防止侧滑。


北方今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来袭

讯,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今晚起一股较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多地,其中,冷空气率先影响新疆,局部降雪量可达大暴雪级别。而随着冷空气不断入侵扩散,北方今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来袭,包括内蒙古、华北、东北等部分地区将陆续上线雨雪,此外,还会伴随显著降温及大风天气。

北方今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来袭

降雪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8日夜间至13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先后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大部地区,带来明显大风降温天气,北方地区有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今明两天,冷空气将率先影响新疆,而后东移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8日夜间至9日,新疆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地降温超过10℃;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山区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并有5~6级偏北风,山口地区风力可达8~10级、阵风11~12级。

10日至13日,冷空气继续东移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中部、吉林中东部、辽宁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14℃;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位于河北中部、北京、山西中部、陕西中部一带。

青藏高原以及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小到中雨(雪),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河北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新增积雪3~8厘米,局地超过10厘米。

暴雪天气如何应对?

暴雪应对

1、大家尽量待在室内,不要外出。

2、如果在室外,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避免砸伤。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伤人。

3、非机动车应给轮胎少量放气,以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4、要听从交通民警指挥,服从交通疏导安排。

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交通信息,避免因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停航或封闭而耽误出行。

6、驾驶汽车时要慢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距离。车辆拐弯前要提前减速,避免踩急刹车。有条件要安装防滑链,佩戴色镜。

7、出现交通事故后,应在现场后方设置明显标志,以防连环撞车事故发生。

8、如果发生断电事故,要及时报告电力部门迅速处理。

暴雪天气注意事项:

降雪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10、公用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11、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如遇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可关闭道路交通。

12、农业要积极采取防冻措施。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果树要采取防冻措施。

13、牧区要备好粮草,做好牲畜的防寒防风工作。


北方多地将迎今冬首场大范围雨雪

讯,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在新一轮冷空气影响下,我国北方多地将迎今冬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目前,一些地方的影响已经出现,只是还不是很明显。那么,具体这雨雪什么时候到你家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北方大范雪雨雪时间进程表进行了解。不管怎么样,都要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哦~

北方多地将迎今冬首场大范围雨雪

雨雪天气

昨天,冷空气主要影响西北一带,其中新疆降雪、降温都比较明显,多地雪花漫天飞舞,城市披上银装。今天开始,冷空气将进一步东移南下,在强盛暖湿气流的配合下,北方大范围雨雪陆续“到货”,其中明天为本轮雨雪最强盛时段,多地将迎来今冬初雪。

具体雨雪什么时候到你家?看看下面的雨雪时间进程表:

10日:降雪主要在青海、甘肃等地,宁夏、陕西、山西有雨。

11日:此次过程雨雪范围最大的一天[雪花]降雪覆盖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西部、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中南部、宁夏、陕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局地有大到暴雪。吉林、辽宁、陕西、河北、北京、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

12日: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北部、青海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有大到暴雪。

气温方面:

降温

冷空气南下将使得北方前期偏高的气温转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水平,其中长春等地降温尤其剧烈,明天最高气温还能达到13℃,13日则只有0℃。

气象专家提醒,本轮冷空气实力较强,北方雨雪范围广,特别是内蒙古、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降雪较强,公众需注意防范积雪结冰、低能见度等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在冷空气到来前,南方气温依然稳中有升,尤其是明后天,暖热程度达到鼎盛,长江流域多地气温将挑战同期纪录,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等地不少地方最高气温能达到30℃或以上。

大城市中,长沙明天最高气温31℃,南昌后天最高气温32℃,体感炎热恍若夏天。

不过气温升得越高后期跌得就越狠,13日至15日,随着冷空气南下发力,江南等地最高气温将陆续下降至“1”开头,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5℃左右。比如南昌,12日最高气温将达32℃,14日就将降至17℃,冷热反差明显。建议公众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暴雪天气防范:

防范风雪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10、公用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11、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如遇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可关闭道路交通。

12、农业要积极采取防冻措施。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果树要采取防冻措施。

13、牧区要备好粮草,做好牲畜的防寒防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