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暖锋

2022/9/13 21:50:43
万年历日历:暖锋知识
暖锋知识
大湖效应是暖锋吗

大湖效应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现象以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被大家熟知。有些朋友不清楚大湖效应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就来讲讲,大湖效应是暖锋吗?大湖效应属于暖锋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大湖效应是暖锋吗

是暖锋,大湖效应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大湖效应成因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

一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各国的大湖效应

中国的大湖效应

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海暴风雪。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作冷流降雪。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2005年12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欧洲与亚洲的大湖效应

因为大湖效应的缘故,其他任何大陆都无法同北美洲东部的雪带相匹敌,因为没有任何大洲拥有像五大湖区这样处于绝佳位置的水域。 这并不是说,欧洲与亚洲就没有大湖效应。每年秋天,西伯利亚气温下降时,寒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下沉,产生了大面积的冷高压。大气从冷高压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的拉多加湖,向西穿过芬兰湾、波罗的海,寒冷的大气与较为温暖的海水相互接触,获得了水蒸气,到达瑞典东岸时,这些潮湿,相对比较温暖的大气在穿越海岸后开始冷却,在该国东南部形成降雪。

西伯利亚冷空气向东流动,远离冬季高压中心,穿过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给中国北方带来了干冷的天气。冷空气穿越海岸,在北部集结了来自日本海的水汽,在到达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时,温暖的黑潮暖流,使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相对比较潮湿温暖。当大气穿越日本海岸时,被迫绕过高山,沿海岛西侧前行,并开始降雪。 往南,西伯利亚冷空气穿越黄海,获得水汽,在朝鲜半岛西部和山东半岛北部聚集下来,形成降雪,由于冷空气穿越黄海水面的距离比日本海要短,效应相对弱些。


沙尘暴是冷锋还是暖锋

导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而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沙尘暴是冷锋还是暖锋?沙尘暴属于冷锋还是暖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沙尘暴是冷锋还是暖锋

沙尘暴是冷锋,沙尘暴的形成是以东亚特殊的大气环流为背景,并与冬季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发生主要与冬半年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驱动下的冷锋过境有关,属冷锋型沙尘暴。

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

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所以当冷气团移动时,就会形成冷气团主动楔入暖气团下面而构成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冷锋的影响

当寒冷稠密的稳定空气团前进取代较温暖的空气团时产生冷锋。冷锋比暖锋移动的更快,以25到3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然而,极端的冷锋有记录的移动速度达到60英里每小时。典型的冷锋以和暖锋相反的方式移动;因为它非常稠密,它接近地面,就好像扫雪机,在较暖的空气下方滑动,迫使不稠密的空气上升。快速上升的空气致使温度突然降低,迫使云的产生。产生的云类型依赖于较暖气团的稳定性。北半球的冷锋通常是东北到西南的方向,可以绵延几百英里长,包含一大片陆地区域。

典型冷锋通过之前,会出现卷云或高耸的积云,也可能出现积雨云。由于云的快速发展,阵雨和阴霾也是可能的。来自南方或者西南方向的风促进了相对较冷的空气取代了温暖的空气。高露点和大气压力的降低表明了冷锋即将要通过这里。

随着冷锋经过,高耸的积云或积雨云依然占据天空的主导地位。根据冷锋的强度,形成大阵雨可能还伴随闪电,雷鸣,和/或冰雹。更严重的冷锋也会产生龙卷风。在冷锋通过时,能见度将很差,风向多变且多阵风,同时温度和露点快速下降。冷锋通过时快速下降的大气压力会降至最低点,然后开始逐渐增加。

冷锋过后,高耸的积云和积雨云开始消散成积云,相应的降水量也降低。最终能见度变的很好,西风或西北风盛行。温度仍然更冷,但是大气压力持续升高。

沙尘暴的形态特征

1、风沙墙耸立

大陆强沙尘暴多从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过来,也有少数从东方推移过来。几乎所有的沙尘暴来临时,我们都可以看到风刮来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风沙墙快速地移动着,越来越近。远看风沙墙高耸如山,极像一道城墙,是沙尘暴到来的前锋。

2、漫天昏黑

强沙尘暴发生时由于刮起8级以上大风,风力非常大,能将石头和沙土卷起。随着飞到空中的沙尘越来越多,浓密的沙尘铺天盖地,遮住了阳光,使人在一段时间内看不见任何东西,就像在夜晚一样。

3、翻滚冲腾

刮黑风时,靠近地面的空气很不稳定,下面受热的空气向上升,周围的空气流过来补充,以至于空气携带大量沙尘上下翻滚不息,形成无数大小不一的沙尘团在空中交汇冲腾。

4、流光溢彩

风沙墙的上层常显黄至红色,中层呈灰黑色,下层为黑色。上层发黄发红是由于上层的沙尘稀薄,颗粒细,阳光几乎能穿过沙尘射下来之故。而下层沙尘浓度大,颗粒粗,阳光几乎全被沙尘吸收或散射,所以发黑。风沙墙移过之地,天色时亮时暗,不断变化。这是光线穿过厚薄不一、浓稀也不一致的沙尘带时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