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强降水

2022/9/13 21:50:18
万年历日历:强降水知识
强降水知识
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

大家都知道,短时强降水天气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的,天气会迅速转晴。有些朋友想了解短时强降水的更多内容,那么,大家清楚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短时强降水通常是哪种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短时强降水一般是什么雨

一般是1小时内某地降雨量超过20毫米的雨,用来说明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也可以用5分钟、10分钟或30分钟内的降水量来表征。

短时强降水不是暴雨,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暴雨,按其降水量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为暴雨;100毫米至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同样,暴雨过程也不一定包含短时强降水。某地10分钟内出现20毫米的降水,降水强度相当于1小时120毫米,24小时内再没有出现降水,这是一次特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而非暴雨过程;如果某地出现了一次24小时持续性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只有5毫米/小时,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120毫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但是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出行的注意事项:

1、降低车速防侧滑,在雨天开车时车速不要超过每小时40公里,在高速道路的车速不要超过每小时60公里;

2、下雨时驾驶员视线会受到影响,令驾驶员眼前模糊不清,同时因为气温降低,前后挡风都会有雾气,因此要打开冷气和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尽快消除雾气;

3、下雨时行人和自行车通常会为赶路和机动车抢道,遇到这种情况时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

4、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立交桥下、隧道等容易积水的路面时,建议选择绕行。

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低层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由于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云中的水粒子以不同的相态存在,如霰、雪花、冰粒、过冷水、水等,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碰撞、合并和相态变化,形成更大直径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自然下落。如果云中上升气流足够强,部分液态水粒子或冰相粒子会再次被带到更高的空中,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直径的水粒子或冰相粒子。由此循环,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这就是对流过程。短时强降水就是由对流降水导致的。孙继松说,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米/秒到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云内的水滴或冰粒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急剧降落到地面,形成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积雨云并没有产生地面降水现象,这是由于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被蒸发为气态水。在绝大部分对流天气过程中,降落到地面的雨仅仅是云中曾经凝结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通过蒸发过程‘还给了大气’。

而蒸发过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会造成云中气温迅速降低,产生冷却现象,冷却的空气比周围空气重很多,于是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加速下沉的气流在地面便形成了雷暴大风。

一般而言,当对流降水发生时,地面大风越大,说明云中的蒸发作用越强(龙卷风除外)。由于对流云团“个头”不大,移动比较迅速,因此,强对流天气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天气会迅速转晴。

长时间的对流降水必然形成暴雨,但是,有些暴雨过程并没有对流天气过程参与,这类暴雨过程对应的云系被称为层状云。由于其与更大水平尺度、更持久的上升运动对应,往往持续时间很长,控制范围很大,被称为‘大尺度运动过程’。这类垂直运动速度大约是对流垂直速度的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因此,在大气含水量相当的情况下,层状云的降水强度一般只有每小时几毫米。但由于降水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可以形成暴雨、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算暴雨吗

降水有好多种类型,如大雨、暴雨、雷雨等等。暴雨的降水量是比较大的,持续时间也长。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短时强降水算暴雨吗?短时强降雨是算暴雨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短时强降水算暴雨吗

不算暴雨,因为从气象标准上看,一般情况下,当1小时内降水量超过20 毫米且伴有雷电活动时,可以判定为短时强降雨。暴雨是指24 小时内累计雨量达到50 毫米以上的降雨。

如果这50毫米的雨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较长的时间里,会让人有绵绵细雨的感觉,但是只要雨量达标,就是暴雨。50毫米雨量均匀分布,就是暴雨的战线拉得比较长,而如果短短一个或者数个小时就下了超过50毫米,那就属于比较急的暴雨,算是短时强降水。

可以看出,短时强降雨强调的是雨强,而暴雨更强调累计雨量。这就意味着,假如降雨过程持续了24 小时,且雨强分布平均,每个小时只需降雨2 至3 毫米,同样能判定为暴雨,但在很多人的感知里,会认为这雨并不“暴”啊,甚至吐槽,这哪是暴雨?

而如果某一小时降下40 毫米降水,符合短时强降雨标准,但之后并无降水,虽然不会认定为“暴雨”,但人们通常会用“暴雨如注”“天漏了”这些词来形容它。所以,短时强降雨一般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更明显。

暴雨一般下多久会停

对于暴雨一般下多久会停这个问题,是下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不过就以往的个情况来看暴雨一般下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甚至几个月,具体时间根据下雨的类型确定。

1、局地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区域性暴雨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3、特大范围暴雨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下暴雨时要注意什么事情

对于外面的人,首先应该注意路面积水,因为一般暴雨来袭,路面会有大量积水,有时还会冲掉下水道井盖,而由于积水严重,所以我们无法正确判断路面情况,这就会导致我们的每一个脚步都是伴随着危险踏出去的。

其次,注意身边建筑物和树木,暴雨经常会伴随强风,强风对于建筑物上固定不牢的物体是最危险的。

第三,注意来往车辆,因为雨势过大,导致司机朋友视线受阻,不能完全观察到路面行人情况,或者等注意到时来不及紧急处理,从而造成危险事故。

对于家里的人,应该经常观察房屋有无漏水,墙面有无渗漏,外面积水情况以及是否会倒灌进家门。如有危险,应立即进行处理或者撤离。并在雨停后及时修补受损房屋。

还有一点,就是注意饮用水安全,因为暴雨会导致水库溢满,污水倒流等等情况,所以如果有暴雨来临,应提早备好足量饮用水。

最后就是注意储备食物。暴露会导致交通受阻,甚至于交通毁坏,有可能我们在暴雨来临时无法外出添补食物,所以,应该有足量的食物储备。


短时强降水是不是停的快

在短时强降水的天气里,大家要记住远离深水、远离车辆、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安全慢性。短时强降水不同于别的降水类型,那么,大家知道短时强降水是不是停的快?短时强降雨是停的时间快吗?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短时强降水是不是停的快

是停的快,短时强降雨是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对城市而言,只要排水系统是正常的,是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的。这种短时雨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就会停止,而河道或者是城市的排水系统应对半个小时的强降雨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和排泄能力。水库和发电站等也不至于发生水量暴增而出现要泄洪的情况。

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分布具有南部比北部活跃,东部比西部活跃,平原、谷地较相邻的高原、山地活跃等特点。具体来看,短时强降水最活跃区域主要位于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大部地区平均每14至20天就会遭遇一次短时强降雨,最多的地方每6至7天就会有一次短时强降雨。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黄淮东部、江淮、江西、浙江东部沿海、福建大部等地是短时强降水的次活跃区,大约每25至40天一次。北方短时强降水较活跃的地区,一般50至100天出现一次。

短时强降水的成因

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同时在高层较冷的空气会下降,它们遇热后继续上升,由此循环,即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积雨云会产生短时强烈降水(即对流雨),有时伴有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恶劣天气。

此类天气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天气会迅速转晴。通常出现在北方地区的夏季午后。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1、从时间分布看:

全年多雨区:赤道两侧

全年少雨区:两极地区、沙漠地区、内陆地区

全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从空间分布看:

与纬度位置的关系:由赤道向两极降水逐渐减少

与海陆位置的关系: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与地形的关系: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短时强降雨天气汽车出行贴士

1、短时强降雨天气时,视线不清、地面湿滑等容易导致行车困难。驾驶人若发觉雨太大,应立即开启示宽灯或防雾灯。遇到较强的暴风雨,再好的雨刷器也不能及时刮净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因此一定要降低车速,谨慎变道。

2、由于雨天打车的人较多,因此行车时尽量不要靠近人行道。遇到行人时,应提前减速慢行,多鸣笛,耐心避让。因为路上的行人在下雨天打伞、穿雨衣之后,视线、听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稍不留意便会发生意外。

3、因雨天路面湿滑,若车速过快或强行超车,稍动方向盘就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若前轮侧滑,应将方向朝侧滑的相反方向纠正;若后轮侧滑,则要将方向朝侧滑的相同方向纠正,这样可降低事故几率。

4、密切留意水位,一是积水是否滞漫到车厢内的地板或排气管,二是积水是否超过轮胎中线,若积水较深,超过以上两个标准,则不可强行通过。当水漫进车里,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时,必须离开车辆,步行至地势较高的地方。

5、停车时,应提前减速、轻点刹车、开启停车灯,避免因急刹车造成追尾。此外,切勿将车停入地下停车场;切勿将车驶入立交桥的底层或下沉式隧道中。


短时强降雨是什么意思

当强降雨天气来临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这种天气会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和影响。小编有些朋友不清楚短时强降雨的相关内容,那么,大家知道短时强降雨是什么意思?短时强降水的含义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短时强降雨是什么意思

短时强降雨是指小时雨量≥20毫米,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从时间来看,我国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其次为5月、9月和4月。值得注意的是,在6-8月,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也显著活跃,比如甘肃南部、陕西、山西、内蒙古中东部等地。这些地区的山洪、滑坡等灾害也多集中在夏季,需要提高警惕,例如2010年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发生在8月份,最大小时降水量达77.33毫米。

我国是季风气候,降雨落区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

降雨的危害

1、过量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危害

在持续性的降雨作用下,由于农田土壤水分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且雨后阳光直射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在高温高湿且缺氧的土壤环境中,作物根系发育迟缓、甚至停止生长和沤根,影响后期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降质。据了解在山东潍坊安丘、青州、昌邑等地的大姜就因高温多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出现大姜植株萎蔫、死亡、姜块腐烂等现象。

具体危害还有:

①土壤湿度增加、土壤中氧气减少,不利作物根系生长。

②下雨持续时间长,阴云密布,长期见不到阳光,而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③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使土壤中的泥沙大量流失,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

④大雨伴随大风,把高杆类作物如玉米等吹冲倒伏,使农作物滋生病虫害,降低品质和产量。

2、大雨过后,产生涝灾的农作物如何补救

①受涝灾地区要利用降水间隙,组织劳力抢排田间积水,对农田内外三沟进行排查,做好田间三沟的疏通、清淤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尽快恢复作物生长。

②对因大风造成倒伏的作物,要及时搞好扶理工作,注意搞好壅根,提高扶理质量。

③由于降水强度较大,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加上作物倒伏后受伤,因此必须及时施好补伤肥。在做好棉花、玉米等作物扶理的基础上,结合作物特性施好当家肥。

④对受淹死苗严重乃至绝收的田块,要迅速实施改种措施。重点改种速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等,如小白菜、菠菜、黄瓜等蔬菜品种。

⑤土壤长期处于过湿状态,田间杂草滋生,病虫害有蔓延流行,因此雨后要及时中耕锄草喷药,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耕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以10公分左右的浅中耕为宜,并采取追肥。追肥要遵循薄肥勤施、由淡到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而造成的损失。对于受涝灾较重的果树还应当扒开树盘晾晒树根,过个三两天晴好天气水分蒸发后再回填覆土。

⑥清洗植株、清理杂物,把被污泥等覆盖了的叶片用水冲刷干净;对于没有排水沟的田地要开挖排水沟,有排水沟的要做好排水沟的清理工作,防治田地排水不畅。

⑦长时间阴雨天气不但会严重降低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阴雨后的突晴暴晒也会造成叶片蒸腾过量导致植株失水而死亡。所以在雨停后应当叶片喷施光合菌、0.3% 的尿素液或0.5% 的磷酸二氢钾等并覆盖遮阳网,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补充养分、防止水分营养过度流失等。

大部分农作物被水淹超过48小时就会导致根系发黄、发褐及腐烂。而且经水淹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虚弱期,这段时间农作物的抵抗力比较差,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