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云和

2022/9/13 21:49:22
万年历日历:云和知识
云和知识
堡状云和浓积云一样吗

众所周知,云的形成是因为地球表面到上空各个高度受热不均导致的,越高的地方,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也就变得更冷。那么,大家清楚堡状云和浓积云一样吗?堡状云与浓积云是相同的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堡状云和浓积云一样吗

是不一样,堡状云是底部水平,顶部则是并列着突起的小云塔,形状像远方的城堡;而浓积云是浓厚的积云,也被称为塔状积云,是积云的一种形式,一般出现在较低或中等高度范围内,是中积云和积雨云的一个中间阶段。

堡状云简介

堡状云往往是低压槽、冷涡、切变线、辐合区的边缘等天气系统来临前的征兆,有时高积云、层积云内部产生缓慢的小尺度对流或一些浅薄的系统过境也可发展为堡状云,但这不会产生雷雨天气。

堡状云的形成在反映空气中水汽变化的同时也反映出空中不稳定能量的大小。从观测中发现,堡状云的底部高度愈低、顶部凸起愈明显、凸起的变化愈迅速,则表示不稳定大气的对流凝结高度愈低,且大气中储存的不稳定能量愈大,影响的天气系统愈强,对流一旦发生,那么造成的天气就愈剧烈。

堡状云多出现在早上(约占80% ),因为此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那么它在此时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0分钟以上)则预示本地受不稳定气团控制,下午到前半夜很易出现对流性天气。

浓积云简介

浓积云的云块底部平坦而灰暗,顶部成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形似花椰菜;在深湿对流区域内会发生显著的垂直发展,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浓积云云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比较阴暗,很像高塔,垂直发展旺盛,垂直厚度超过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形似花椰菜。

浓积云是由大小不同尺度的水滴组成,小水滴直径在5-50微米之间;大水滴多在100-200微米之间。当云发展旺盛时,云中上升气流可达10-20米/秒,当云顶温度在-10℃以下时,会出现过冷水滴、冻滴、霰和冰晶。

云朵的分类

堡状云 群众俗称“海云”或“炮台云”。气象上常把堡状云分为堡状高积云和堡状层积云两类。它云体比较小呈长条锯齿形状,云底平坦,云顶有多处隆起。犹如数个宝塔或碉堡排列成一行。堡状云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不稳定空气的上方,常有薄的逆温层存在,这往往发生在低压槽前。如果在夏、秋季节的早晨,见到东面天空的堡状云,一般来说,在当天的午后到傍晚,就有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因此,我国不少地方的群众有“清早起海云、风云霎时辰”之说法。

积雨云 这种云,人们通常叫“乌云块”或“猪头云。”盛夏或初秋,由于太阳辐射比较强烈,空气会发生强烈的对流作用。当空气的对流超过凝结高度时,空中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就发展成高大臃肿、形似花椰菜般的浓积云,再继续向上发展升高,伸展到零下15℃以下的高空冻结高度时,云顶的过冷却水就会大部分冻结成冰晶,使云顶失去清晰的圆弧形轮廓,出现“乱丝棉”般的丝缕结构,蜕变成犹如巍巍高山的更加庞大的积雨云。由于积雨云内乱流十分强烈,常会迅猛发生雷阵雨天气。故有“乌云块块叠,大雨来得急”的说法。

卷积云 这种云小而明亮,排列紧密、整齐、状似鱼鳞,又似微风吹拂水面而引起的涟漪微波、非常好看。卷积云的系统侵袭,表示本地上空处于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或气旋的前部,气流极不稳定,常会使空气发生大规模的上升运动,使云块逐渐变大、云层渐渐降低,云色变得越来越黑,最后,狂风四起,暴雨倾盆。因此,群众常把“鱼鳞天”的出现,作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一种预兆。所以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天气谚语。

钩卷云 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有时人们可以看到一缕缕轻盈的白云,其前端带有镰刀状的小钩,云色乳白而透亮。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钩钩云”。气象上称之为钩卷云,一般高度在七、八千米左右,高的可述一万米。钩卷云的系统出现,并不断加厚降低,说明本地处于高空低压槽影响之前,随着锋面向本地移近,云系会进一步发展、加厚,继而下雨。农谚曰“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塔状层积云 这是夏、秋季发生在台风的暴风雨天气之前的一种层积云,它预示着台风带来的暴风雨即将到来。这种层积云,多呈塔状,随风飘移,有时被强风吹散,称之为“飞云”。我国东南沿海渔民叫这种云为“猪头云”或“母猪云”。“母猪过河,大雨滂沱”,就是指“猪头云”的出现,是台风将影响本地的一种征兆。


碎雨云和碎层云的区别

对于我们来说,掌握云的基本常识,有利于我们察觉天气的转变,能在第一时间应对极端突发天气。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碎雨云和碎层云的区别有哪些?碎雨云与碎层云的不同是什么?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碎雨云和碎层云的区别

区别是碎雨云是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呈灰色或暗灰色,代表会有坏天气。碎层云是属于层云的一个分支,由层云分裂或浓雾抬升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层云小片,预示好天气。

碎雨云、碎层云和碎积云都是破碎的低云,外形很相似。在实际工作中,碎积云相对比较容易识别,而碎雨云和碎层云却很容易混淆,可这两种云在我省山区又很常见。但在观测记录中,除晴天有雾或有层云的清晨偶尔记录有碎层云外,一般很难见到该云的记录。

碎层云云体为不规则的碎片,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灰白色, 往往是由消散中的层云或雾抬升而成。出现时多预示晴天。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一小片云重640吨,等于80头大象

云远比人们想象得更复杂更有趣。

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对至尊宝道出的经典对白广为人知:“我梦中的白马王子,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我。”

“七彩云是太阳光透过时,正好和云构成一个恰当的角度,通过冰晶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太阳光谱被分离,从而散射出七色光芒。”中国气象局摘取这句台词并解释道,“正由于七彩云的形成条件苛刻,极为罕见,所以才在古代被奉为神照。”

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气象人司空见惯的专业知识正在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走向大众。

气象工作,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中国气象工作者对主题日的纪念和宣传一直不遗余力。最近,秉着“严肃科学、活泼语言”理念的中国气象局各社交平台,利用直播、微博、微信等新方式打造“观云识天”科普热点,推出一批抓人眼球的天气冷知识:一小片云重达640吨,等于80头大象,但每个云滴都是独立个体,质量和体积太小,所以在气流托力下不足以掉下来;积雨云发展成熟时,厚度可达12公里,热带地区能达15到18公里,远超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这些尝试都在唤起人们对气象的兴趣。今年世界气象日,上海市气象局主题活动的数量和参与部门也是十余年来最多的。

云还能连接更宏观的社会经济。在古代,云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耳熟能详的“天上鱼鳞云,地上雨淋淋”,就是古人用经验探寻出的关于云的规律,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如今,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深层的规律。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基于《2015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和气象数据研究发现,2015年12月20日,北京等9地云量明显增加,相较同期天气良好日,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大幅下降,发电量降幅为54.9% 至95.2% 。

除了云与能源的关系外,我们发现低云系统会影响交通出行,云层分布不均会影响农业。大数据还能挖掘出更多云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鱼鳞云和地震云的区别

天空的云是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大小不一。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学习一下关于云的知识,那么,下面来说说,鱼鳞云和地震云的区别有哪些?鱼鳞云与地震云的不同是什么事?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鱼鳞云和地震云的区别

1、定义不同,鱼鳞云在气象学上被称为透光高积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到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地震云是根据非气象学中云体的分类来预测地震的一种云,国际上的研究比较肤浅,到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

2、云层高度和厚度不同,鱼鳞云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所谓地震云大部分都是高积云或者层积云。

地震云的意思

所谓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由于地震云缺乏最基本的定义表述,只要看起来奇怪的云都被划为地震云,所以难以总结其特征。

网上形形色色的“地震云”,以高积云或层积云居多,因为这两种云容易形成网状(鱼鳞状)、波状(肋条状)、絮状、透光、放射状、荚状等怪异的样子,再加上有时出现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颜色,就更被疑为“天有异象”了。

而高积云、层积云,包括其它被疑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云的分类中都有其对应的属种,其成因也有科学解释,并不能用以预测地震。很多人觉得这些云‘怪异”,是因为他们很少抬头看云。对于气象专业的观测人员来说,这些“怪异”的云并不怪异,也不罕见。

云命名系统的建立:

基于自己多年的观测,卢克发现云虽然变幻莫测,但却有几种基本形态。事实上,所有的云都基于3种基本形态,卢克对此用拉丁语命名为:卷云,积云,层云。但大气中的云不断变化、升降、起伏流动,命名系统得适应这种变化。

卢克又通过这3种形态的组合,引入了一系列云的中间形态和较复杂的形态命名。比如在晴朗的高空,卷云会下降形成层状结构,成为卷层云;而一团团蓬松的积云聚在一起形成层积云。卢克一开始只确立7种云的名称,后来又逐步扩展到10种,并引入”雨云“的概念。

云主要有三种形态

三种形态是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于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

1、高云族:

高云族的云,中纬度地区云底高度通常大于6000m,形成于对流层较冷的部分。分三属,都是卷云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云都是由冰晶体所组成的。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有卷云、卷积云等。

2、中云族:

中云于20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分为高级云和高层云。

3、低云族:

低云是在2000m以下的大气中形成。当中包括浓密灰暗的层云、层积云(不连续的层云)和浓密灰暗兼带雨的雨层云。层云接地就被称为雾。


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

在多变的天气里,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也要自己学会辨认天气,这样餐能让你的出行更加安全和便利。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有哪些?透光高积云与卷积云的不同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

区别是云快大小和形状不同,透光高积云云块虽小,但有阴暗部分。而卷积云的块很小,地平线30°以上,云块视宽度小于1°且很明亮。

卷积云必须具有以下特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否则为高积云。

(1)卷积云与卷层云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2)从卷云或卷层云蜕变而成(高积云也可演变成卷积云,但云底显然升高)。

(3)确有冰晶云的特征。

透光高积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1、云状的观测

按照云形成的物理过程和形态特征可将云状划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3类。

2、透光性的观测

只有层积云Sc、高积云Ac和高层云As有透光与蔽光之分。Sc和Ac是否透光取决于云块密度、厚度、排列和云块的明亮度,As取决于云层本身的厚度和均匀度。从结构上讲,Sc和Ac都属于同一性质的波状云,是在不同高度的逆温层下由乱流形成的,云内多乱流,有明显的条块结构,云项和云底起伏不平,各处云厚呈间歇式的跳跃变化。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同一层Sc(或Ac)的条块结构、云块接缝处和云体各部位的透光程度可有明显的差异,所以Sc(或Ac)透光与蔽光通常在较大范围可以共存,因此在可视范围内只要观测到并存现象,就可以同时记录透光Sc(或Ac)和蔽光Sc(或Ac)。

3、判定透光高积云云码:

透光高积云电码包括中云码3、4、5、7,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可用“稳、变、系、双”加以概括。“稳”是指透光高积云稳定少变。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稳定的气团内部,云的生消、演变、移动都很不明显并在同一高度上,应选用中云电码3。“变”是指生消变化的荚状高积云或透光高积云,出现在一个或几个高度上。出现这种高积云时,表示中空有较强的下沉气流,预示天气一般较稳定,应选用中云电码4。“系”是指透光高积云有系统地发展,有时部分可演变为蔽光。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天气条件下,有系统地侵入天空,应选用中云电码5。“双”是指出现在不同高度的双层透光高。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还要注意云向、云速和云的演变。

云的成因和成分

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

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千奇百怪的形状,总是在天上飘着。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云的知识,那么,今天就来讲讲,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是什么?高积云与层积云的不同有哪些?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

区别是高积云属于中云族,层积云属于低云族;高积云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宽度角多数大于5°,层积云的云快薄厚或形状有很大差异,有条状、片状或团状,结构较松散;高积云云高一般在2500米以上,层积云在海洋环境下,云层底部距地面达150~600米;在冷锋后和靠近湖区,云底高度约为600~1500米;在其它地区,尤其是积云扩散形成的层积云底部高度可达900~2000米。

高积云在约2000~5000米的高空逆温层下面,冷空气处于饱和条件下而形成的,由水滴或过冷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蓝外红的光环或华。

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形成,有时是由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薄的层积云一般表示天气较稳定,不过层积云逐渐加厚,甚至融合成层时则表示天气将有变化。低而厚的层积云往往产生降水,但不太可能形成大型降水,因为层积云的云层薄,向上运动很弱,可能出现的降水为毛毛雨和零星小雨。它的存在影响日气温变化,即白天降低日照,夜晚又阻碍冷空气的扩散,所以形成凉爽、潮湿的天气。

层积主要分类

层积云主要分为透光层积云(Stratocumulus translucidus)、蔽光层积云(Stratocumulus opacus)、积云性层积云(Stratocumulus Cumulogenitus)、荚状层积云(Stratocumulus lenticularis)、堡状层积云(Stratocumulus castellanus)5种。

云块较薄,呈灰白色,结构松散,形体圆浑,边缘毛糙,排列整齐像田垅和大海的波浪,云块之间有明显缝隙。即使没有缝隙,云块边缘也比较明亮。透过云层可辨日、月位置。

云块大而厚实,呈暗灰色,云块之间无缝隙,密集成层,底部有明显的波浪起伏。不能辨别日、月位置,时有间隙性降水。

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或暗灰色条状,顶部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展平而成。其成因主要由对流减弱,积云、积雨云衰败,扩展、平衍而成;或弱对流上升直接形成。

云体扁平,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呈巨大荚状。其成因主要由局部升降气流汇合而形成。当气流上升空气绝热冷却形成云时,如果遇到下沉气流的阻挡,云体不但不能继续向上伸展,而且其边缘部分还要受到下沉气流的冲刷,逐渐蒸发变薄,从而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

云块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凸起有垂直发展的趋势,远处看好像城堡或者长条形锯齿。其成因为:在原有波状云层的下部有对流或者乱流发展时,其中的较强的上升气流突破稳定层之后,局部垂直发展所形成的。

什么原因让云朵一直漂浮在空中

云朵虽然体积比较大,但整体重量也是很恐怖的,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云朵一直漂浮在空中?云朵的主要成分是水滴和微尘,这两种物质通常都不会飘荡在空中,那为什么云朵可以。其实这主要与风和蒸腾作用有关。

首先水滴的大小决定了下落的速度,通常水滴直径达到五毫米,下落速度就可以达到每秒6.5米左右。不过这种情况只限于无风环境。但是高空中对流剧烈,自然是一直存在风的。并且地面的温度高于空中的温度,所以热空气在上升时就会给云朵一个托力,这样风和热空气的影响,最终云朵就漂浮与空中。

云朵虽然会以为各种原因漂浮在空中,不过云朵也有承载限度。云朵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滴,水滴在空中会不断的碰撞,而这也导致了水滴逐渐聚合,最终体积增大,这时因空气无法承受水滴的重量,最终雨滴逐渐下落,变成降雨。不过当空中温度比较低时,水滴也有可能变成冰雹或雪花。

虽然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比较发达,自认为可以掌握地球命运,殊不知地球上数亿年形成的规律是我们无法打破的。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包括了蒸腾、蒸发、降雨等环节,这是大自然对生命的馈赠,也是我们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所以面对大自然,我们应该表达敬畏,而不是傲慢。


晴转多云和多云转晴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说的大风、大雨、大雪、多云、晴天、阴天等都是来形容某一地区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而天气变化复杂多端,有时候我们听到天气预报员是这样形容的:明天天气晴转多云,气温16摄氏度。像晴转多云和多云转晴这两个相似的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晴转多云的意思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

晴转多云和多云转晴有什么区别

多云转晴和晴转多云的区别:天气状态侧重点不同。多云转晴指预报时段里先出现阴天,然后逐渐转为晴天,侧重于天气转变过程,意味着天气要发生变化。晴转多云指预报时段里先出现晴天,然后逐渐转为多云,侧重于天气转变过程,意味着天气要发生变化。

天空状况有几种?

天空状况是以天空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晴天: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块,但中、低云量不到1成,高云量在4成以下,通常用语“晴”。

少云:天空中有1~3成的中、低云层,或有4~5成的高云,即以晴天为主,用语“晴间多云”。

多云:天空中有4~7成的中、低云层,或有6~10成的高云,用语“多云”。

阴天:中低云云量占天空8成及以上,天空阴云密布,或稍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用语“阴”或“阴天间多云”。

“间”“转”是什么意思?

“间”是间或,有时的意思。如晴间多云,指天空晴天为主,间或出现少量云朵;阴间多云,指天空以阴为主,间或天空云层有缝隙,透出部分蓝天。“转”的意思为转变,当出现“转”,表明大气环流有转变,有天气系统影响,如晴转多云是指天空云量增多。“阴转多云”说明未来一定时间内,天气形势逐渐朝变好的方向发展,且趋势比较明显,表现为天空由阴暗、满天云层变化为云层逐渐抬高,云量减少。

气象上的时间划分有何不同?

大家收看电视气象节目或查看手机气象短信时,天气预报中提到的时间通常以“白天、夜间、上午、下午”这样的词汇来描述的。实际上,这里的时间节点并不是涵盖一整天的,而是跨日界的。白天是指08时到20时,夜间则是指20时至次日08时。除了常规的天气预报外,根据天气变化的时间紧迫程度,气象部门还会发布各类预警信号,并用不同颜色表示。新疆气象部门根据新疆天气特点,制定了《新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预警信号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分为四级,一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将有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的气象灾害事件发生。比如针对近日的东南大风过程,气象部门就相继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和大风橙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