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作为影响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天气,每到冬天,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都要受到寒潮的袭击,从而有暴雪、暴雨、低温等天气。不过有这样一个省级行政区,是没有冬天的,这就是海南省。当北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时,海南依旧暖和。那么,海南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海南属于什么气候带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 ~60% ,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 ,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 ,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无寒潮说法
所谓‘寒潮’,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吴胜安说,按该标准,“寒潮”只是内地的气象灾害,海南无寒潮,因为海南各地最低气温很难达到4℃以下。
海南在我国最南端,属于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的末端,导致海南岛普遍达不到国内寒潮预警天气的标准,即大风降温的预警标准普遍达不到,所以海南本地制定了寒冷预警标准。
海南无冬天的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究竟怎样才算入冬?
入冬”标准即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首日。“按该标准,海南各地基本上无法入冬。我们海南气候基本特征之一即是长夏无冬。海南省气候中心对196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间海南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统计,在海南所有市县中,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的白沙,仅-1.4°C,其次是琼中和五指山,两地均在1974年1月2日达到0.1°C。若是按当年的节气时间推算,白沙、琼中和五指山出现极端低温的时间点也差不多是在“三九”前后。海口和三亚的最低温也都出现在一月,1963年1月16日,海口温度3.2℃;1974年1月2日,三亚温度低至5.1℃。
实际上,历史上的海南,不仅出现过零度以下的低温,甚至也曾大雪飘飘——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已是冬季,而海南万州(今万宁)仍一派生机勃勃。一天,举人王世亨推开家门,惊讶地发现门外竟有雪落,纷纷扬扬的雪花似漫天的飞絮飘舞落下,树枝梢头一片银白。道路如一条白练,曲曲折折,萦绕其间。
“海南下雪了!百年此事真稀奇!”王世亨意识到,他正在经历着一件千古奇事。他立马挥笔写下一首诗:“撒盐飞絮随风度,纷纷著树应无数。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当时的海南百姓们也非常惊叹:“老人终日看不足,尽道天家雨珠玉。世间忽见为祥瑞,斯言非诞还非俗。”据不完全统计,史书中关于海南下雪的记载共有八次。
许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而现在的深圳已经是一座发达的一线城市,有着“中国硅谷”之称。了解深圳是很多人没有去过深圳之前都要做的功课,比如说深圳市的区域规划,比如说深圳的天气。那么,广东深圳是什么气候类型呢?想知道的话就和小编一起接着往下看。
深圳属于什么气候带
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所处纬度较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偏东南风,时有季风低压、热带气旋光顾,高温多雨;其余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燥,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4℃,最高气温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气温0.2℃(1957年2月11日)。
雨量充足,每年4~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933.3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纪录2662毫米(1957年),年降雨量最少纪录913毫米(1963年)。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2120.5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春季影响深圳的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天气多变,常出现乍暖乍冷的天气。初春仍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少数年份在2月下旬仍可出现寒潮天气,且雨水较少,多数年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常出现炎热天气,是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时期。
同时夏季也是深圳降水最为丰沛的季节,深圳的降水各地区差异很大,容易出现局地性的洪涝灾害和短时雷雨大风天气。秋季是深圳的少雨干旱时期,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因而秋旱容易发生且发展迅速,深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发生。冬季是深圳最冷的季节,经常处于干冷气流的控制之下,气温达全年最低,降水稀少。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深圳又称鹏城,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正如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深圳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
湖南省,简称“湘”。从城市属性上来看属于南方城市。那么,湖南属于什么气候带呢?想要知道的话,我们需要知道气候带是怎么样确定的。气候带有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其中每个气候带还划分了不同类型的气候。那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湖南属于什么气候带
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各县气象站资料统计表明,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
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天;15℃以上的活动积温为4100~5100℃,可持续180~208天;无霜期253~311天。湖南的热量条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与江西接近,比其他诸省都好。
湖南省的气象灾害介绍
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暖,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仍能经常入侵湖南,使气温猝降,并伴随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冷空气过后,雨过天晴,气温很快回升。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
湖南夏秋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的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
城市简介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同时,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
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祛风湿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开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来,便形成了嗜辣的风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样繁多。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谓之“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辣中带咸,谓之“咸辣”;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谓之“鲊辣”;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烈,谓之“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谓之“鲜辣”。此外,还可用干、鲜辣椒做烹饪配料,吃法更是多种多样。
问:江苏是南方城市还是北方城市呢?其实江苏在地理上看来是跨越南北的,所以说江苏的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加上江苏大部分区域沿海,所以江苏气候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那么,江苏属于什么气候带?到底江苏的天气气候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江苏属于什么气候带
江苏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 ,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
降水
江苏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江苏雨水充沛,南北差异不大,年际变化小。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一般在江淮梅雨开始之后的一周左右,江苏淮北地区进入“淮北雨季”,此时往往是江苏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的时段。
气温
江苏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春秋两季的气候相对温和。
自然灾害
由于江苏地处中纬度的海陆相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低纬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气象灾害频发,种类多、影响面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还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中这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是分不开关系的。四川主要是盆地地形,这里有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富含南方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紫色土。以上是地形因素。那么,在气候方面,四川是属于什么气候带?到底有什么气候特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四川属于什么气候带
四川东部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 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均温5~8℃,较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及纬度偏南的贵州高2~4℃。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温度上东高西低,西部夏天温度较同纬度的上海、武汉等城市偏低3-4度,但湿度较大,所以闷热难忍,平均气温在25℃上下,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最热月气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如綦江积温超过61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如峨眉山、金佛山海拔升高百米,气温递减0.55℃和0.61℃。峨眉山顶年均温仅3℃,10℃以上活动积温586℃,气候上相当于寒温带和亚寒带。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 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 以上。
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有“蜀犬吠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