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犀牛

2022/9/13 21:47:33
万年历日历:犀牛知识
犀牛知识
犀牛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上

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其种类有许多,如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等等。今天小编打算和朋友们来聊一聊,犀牛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上?犀牛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犀牛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上

犀牛生活在陆地上。犀牛为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与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比较大的陆地动物。犀牛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其身体呈先黄褐、褐、黑或灰色,是濒危野生动物之一。

犀牛是哺乳纲、犀科的总称,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母兽妊娠期18-19个月。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犀牛特征:

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然躯体庞大(其中白犀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象貌丑陋,却是些胆小无害、不伤人的动物,一般来说,它们宁愿躲避而不愿战斗。不过在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非洲黑犀在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

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觉很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一些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等有时偷猎幼犀,但成年犀牛除人类外是没有敌人的。有一种犀牛鸟经常伴随着这些庞然大物,是它们忠实的“小朋友”。这些小鸟经常站在它们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虫和它们行走时踢起来的昆虫;另一方面,这些小鸟还起着“哨兵”的作用,稍有异常它们便鸣叫着飞离犀牛身上,使犀牛及时得到“警报”。

犀牛种类

白犀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

体高大,体长3.3-4.2米,肩高1.5-1.8米,尾长仅50-70厘米,体重达1.4-3.6吨,为犀科中最大种,也是仅次于象的陆生大兽。皮肤灰色。头长,无下门齿。吻大而钝,故又称“方吻犀”。鼻端有2个长角,前角长约120厘米,后角长约60厘米,雌犀的角常长于雄犀。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中部,栖息于平坦的灌木林。常2-5只成群,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但它们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全年都可进行繁殖。食草。喜泥水浴。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数量较少。

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体型最小的犀牛,肩高约1米,体长约2米,体重约600千克。也是唯一有丰富披毛的犀牛,幼犀毛量更为丰富。双角。无门齿。仅产于苏门答腊岛,但曾广布于印度、缅甸、东南亚至南洋群岛,中国在最后一次记录是1945年在云南思茅猎杀的。栖息于雨林和山地、苔藓丛生的沼泽、森林。利用排泄物标示自己的领地(粪便和土地上刮作的记号划定范围)。喜爱在泥塘中打滚, 可保持凉爽干燥、驱虫。晨昏等凉爽时段活动,以嫩枝、树苗和各种野果为食。野生寿命可超过30年。由于人类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少于300头。

黑犀

黑犀(学名:Diceros bicornis):

共有4个亚种。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呈三角形,且具卷绕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体长3-3.7米,肩高1.2-1.8米,重达1.15吨。虽称“黑犀”,但体色其实是灰色,是由于其经常在黑泥浆中打滚而成黑色。皮厚无毛。双角,前角最长可达1.2米。无门齿。是分布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有2600头。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以金合欢等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雄犀一般独自生活,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液标记领域,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全年可繁殖,孕期约半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

爪哇犀

爪哇犀(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

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仅存50-60头,分布于爪哇岛的Udjung Kulon国家公园(数量50-60)和越南的Tien国家公园(越南亚种,数量2-7,但估计可能全为雄性)。体长2-4米,肩高1.5-1.7米,体重1.5-2吨之间。独角。门齿2对。与印度犀的区别在于后者体型更大,且皮肤更粗糙。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的区别

1、大小不同,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角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硬,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一度犀角也仅有三十厘米,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

2、底盘不同,亚洲犀角的底盘为马蹄形,非洲犀角为马鞍形。

3、味道不同,亚洲犀角味浓纹粗,非洲犀角味淡纹细。

4、纹路不同,犀角有丝纹,纵向的若甘蔗,横向的如粟米。纹细的是非洲犀,纹粗的是亚洲犀。

5、角的坚硬度不同,亚洲犀牛角:角质坚硬。可纵向噼开,纵剖面有明显的纵粗丝,不断裂,无牵连绞丝。镑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芝麻小点或短线纹。非洲犀牛角:角质坚硬,不易劈开。纵剖面纵丝断裂,牵连成绞丝。镑片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短线纹,芝麻状小点不明显,质柔韧而不脆。

亚洲犀牛角的基部宽大,周边呈钝齿状,称“马牙边”。底面长圆形,13cm~20cm,宽11cm~14cm,凹入3cm~6cm,称“窝子”,密布细孔,称“砂底”,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至灰黄色,并有一条沿前后方向的岗状隆起,习称“地岗”。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比较明显的区别:亚洲犀牛角有“天沟”、“地岗”特征,而非洲犀牛角无此特征。亚洲犀牛角的角前面有一纵沟,沟长9cm~15cm,深约3cm,习称“天沟”。

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我国境内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野生的犀牛(我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22年因人类猎杀灭绝),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