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强降雨

2022/9/13 21:47:30
万年历日历:强降雨知识
强降雨知识
湖南中秋假期将迎较强降雨

讯,据湖南最新预报,湖南今明部分地区有对流性降水,其中,西部降雨显著,可达暴雨级别。值得注意的是,后天(19日)就要迎来中秋假期,而很多人会从明天开始出行,大家一定要合理安排行程。预计湖南中秋假期将迎较强降雨,19日长沙岳阳等有大雨。

湖南中秋假期将迎较强降雨

湖南中秋天气

监测显示,昨天午后到傍晚,湘西、湘南出现了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邵阳、永州等地30站出现局地暴雨。另外,湘中以南地区共28站出现35℃以上的高温。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湘西、湘南部分地区有对流性降水,其中,今天湘西局地大到暴雨;19日开始,湖南全省将自北向南出现一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具体来看,今天,湘西、湘南阴天间多云,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湘西州、怀化中北部局地大到暴雨,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湘西最高气温31~33℃,其他地区34~36℃。

明天,湘西、湘南阴天间多云,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湘西州、张家界、常德北部局地中到大雨,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湘西最高气温31~33℃,其他地区34~36℃。

19日长沙岳阳等有大雨

中秋天气

后天,湖南全省阴天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怀化南部、邵阳西部、常德、益阳、岳阳、长沙北部部分地区大雨,靖州、通道、沅江、南县、华容、岳阳县、岳阳市区局地暴雨;湘北最高气温28~30℃,湘东南34~36℃,其他地区31~33℃。

气象部门提醒,公众需注意防范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户外活动或作业、假期出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此外,相关部门需注意防范局地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长沙近期天气(9月19日-21日为中秋假期):

长沙中秋天气

17日(今天)晴,35/24℃;

18日(明天)晴转多云,36/24℃;

19日(后天)多云转中雨,37/26℃;

20日(周一)小雨转多云,31/23℃;

21日(周二)多云转晴,31/20℃;

22日(周三)晴,32/23℃。


强降雨带来的危害

近期,强降雨天气突发性强,大家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安全防范,提前做好防汛的相关准备工作。那么,大家知道强降雨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强降雨造成哪些危害?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强降雨带来的危害

危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其中地面塌陷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暂且不谈,崩塌、滑坡、泥石流三者受降雨影响较大。

降雨过程有三个基本参数,即:总降雨量、降雨时间与降雨强度,而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一定地质背景与力学环境的边坡形成地质灾害。

降雨最开始会在边坡的地表浅层形成滞水,会使该土层的整体含水量增加,导致坡体的自重增加,其势能也逐渐增加;而降雨带来的水体继续下渗,到达地下水位置,涌入的水体会将地下水水位抬高,边坡体与山体间隙增大,摩擦角变小,顺滑坡方向的渗透力也增大;由于土壤饱和,地表径流会形成,雨水顺着坡体向下冲刷造成一定动水压力,在雨水流经坡体下方会侵蚀坡角,进一步破坏原有平衡,然后在各种力的平衡被破坏的时候滑坡就发生了。

反之,如果降雨总量不足,那就不足以渗入并软化岩土层,引发滑坡;如果降雨时间太短,雨水只来得及渗入浅表,不足以影响坡底结构;如果降雨强度太小,岩土在渗水的同时也将水体排出了,无法使岩土中的水达到饱和的程度。

不同的降雨类型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形不一样

台风这种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与台风路径及时间具有一致性,因台风带来的降雨量大,时间短,风力大,小型的崩塌及浅表的滑坡在台风降雨过程中就会发生,灾害规模也较小;持续性强降雨由于降雨量巨大,持续时间长,岩土会充分达到饱和,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发生时间上则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局部暴雨型降雨会带来的地质灾害影响往往出现在当日当地。

在自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还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崩塌产生的崩塌岩体不断堆积会在强降雨过程下形成滑坡,崩塌与滑坡带来的诸多固体物质,在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以及强降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强降雨天气注意事项:

1、出门时请关好家中和办公场所的门窗,关闭好电器,最好切断电源。

2、请将阳台摆放的物品和室外晾晒的衣物及时收回,以免被风吹落砸伤他人。

3、请注意出行安全。尽量不要靠围墙、建筑物行走,防止建筑倒塌、高空坠物等危险。

4、雨天路滑,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防止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5、请注意电器使用安全。切断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雷雨时尽量不使用电视机、室内热水器、电脑等电器,并拔除电源插头。

6、使用固定电话、手机及其它户外通讯工具时,请注意防雷安全。

7、雷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如在野外,请不要在室外逗留,尽快远离危险的地方。

8、请加强自身防范,做好防风、防雨等保护措施。

9、暴雨天气出行,应注意观察,绕开有水流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窨井、地坑,不要在深水区逗留。


强降雨天气安全要注意什么

众所周知,降雨的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强降雨天气出行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护。那么,大家清楚强降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强降雨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强降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1、出门时请关好家中和办公场所的门窗,关闭好电器,最好切断电源。

2、请将阳台摆放的物品和室外晾晒的衣物及时收回,以免被风吹落砸伤他人。

3、请注意出行安全。尽量不要靠围墙、建筑物行走,防止建筑倒塌、高空坠物等危险。

4、雨天路滑,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防止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5、请注意电器使用安全。切断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雷雨时尽量不使用电视机、室内热水器、电脑等电器,并拔除电源插头。

6、使用固定电话、手机及其它户外通讯工具时,请注意防雷安全。

7、雷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如在野外,请不要在室逗留,尽快远离危险的地方。

8、请加强自身防范,做好防风、防雨等保护措施。

9、暴雨天气出行,应注意观察,绕开有水流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窨井、地坑,不要在深水区逗留。

强降雨天气行车注意事项

雨天行车应放慢车速

雨天驾车时视线容易模糊,因此最好放慢车速,并尽量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跟车太近,更不要频繁超车。另外,道路因下雨而变滑,导致轮胎的附着力会下降。如果车速过快,遇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比良好天气时长20% —40% ,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

注意加大行车距离

雨天行车要注意加大车距,雨天路面湿滑,路面附着力下降,制动距离增大,容易发生事故。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平时两倍以上车距行驶,降低车速,随时注意观察前车驾驶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准备。

注意避让行人

雨天驾车还需特别留心路上的行人。行人在打伞、穿雨衣后,视觉和听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稍不留意容易发生意外。所以遇到行人时,要耐心避让。

水深勿强过

通过积水路段时,驾驶员应放慢车速观察前方路况再决定是否前行。车涉水行驶前查看水的深度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如果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时,则不宜冒险涉水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水中熄火切勿再启动

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不幸熄火,不可重新启动发动机,重新启动会令已经进水的汽缸受到压缩水的冲击,造成发动机严重受损;此时,人员应离车,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或联系修理到场处理。

降水的类型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坡,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

对流雨。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

锋面雨。在锋面上空气缓慢上升(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计算),在冷气团一侧形成层状降水。


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

面对强降雨天气,大家要及时关注预警,注意接收相关部门发布的暴雨和积水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护。有些朋友不清楚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是什么?强降雨天气预警信号颜色分级是什么?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

预警信号颜色等级共分为四个等级,颜色有蓝、黄、橙、红,等级依次递增。蓝色预警标准是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黄色预警标准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橙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红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达到10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下停课、停业,蓝色预警下应避开积水路段

不同的预警信号,气象部门所提出的防御指南也不尽相同。

各种预警级别信号颜色含义

台风预警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警分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级为可能性很小;

2级为可能性较小;

3级为可能性较大;

4级为可能性大;

5级为可能性很大。

强降雨天气注意事项

步行篇

1、不要光脚蹚水

洪涝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饮用水设施和死水的污染,会存在化学危害并造成伤害,所以尽量避免光脚蹚水,防止患上一些疾病。另外,也要及时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以防细菌滋生。

2、避开漩涡喷泉

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看到水面形成漩涡,一定要绕着走,因为那可能代表着下水道井盖是打开的。

3、用工具探路

积水路段,因为无法看到路面情况,所以可以用工具在走下一步之前,先插入水中探探路。比如木棍、长伞等等。

4、结伴同行

在暴雨这种极端天气下,很容易形成洪涝,一个不小心跌倒很可能就被冲走了,所以尽量结伴同行。

开车篇

1、启动前检查好

暴雨天如需开车,在启动车子之前,先检查车辆情况,保证车辆各方面状况都ok,再进行启动,防止出现意外。

2、尽量走大路

选择一些比较开阔、平坦的路走,因为这样的路往往排水能力更好一些,而且人多,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不至于找不到人帮忙。

3、保证视线

雨天行车必要时要开防雾灯,能够让自己的目标更明显。另外,如果雨特别大时,可以停在路边等一等,等到能看清路,再继续开车。

4、积水路段,放慢速度

过积水路段的时候,速度要尽量慢,防止速度过快导致空气滤清器进水,进而熄火。

5、轮胎下陷切忌加油

如果发生轮胎下陷的情况,不要猛踩油门,应找他人帮忙,将车驶出塌陷处。

躲雨篇

1、远离广告牌

雨天,尤其是这样的暴雨,我们躲雨时要远离广告牌这种可能会掉落的东西,防止被砸伤。

2、远离一切带电的

尽量远离电线杆、变电箱这些带电的东西,防止因为漏电而触电。

3、远离树木

这个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常识,下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因为有雷电的时候,在树下更容易被电到。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

众所周知,短时强降雨的持续时间是比较短的,但是雨量是比较大的,天气一般会迅速转晴。最近有些小编的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原因

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同时在高层较冷的空气会下降,它们遇热后继续上升,由此循环,即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积雨云会产生短时强烈降水(即对流雨),有时伴有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恶劣天气。

短时强降水短时雨强很大,会对河湖水位会有短时间急剧升高的影响。出现强降水天气是,水库管理等部门应提前做好相关防范。暴雨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降水量在24小时内均匀分布,第二种是在短时间出现较强降水的暴雨。短时强降水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城市排水效果较差的路段出现明显积水。

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原因:

夏天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

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范围大、次数频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下的冷空气异常活跃,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比较潮湿空气碰撞而且十分不稳定,这种湿暖的大气在盛夏炎热的午后,会产生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现强对流天气。另外,北方地区高空受较强西北气流控制,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迅速,而位于华北地区的低涡相对稳定,常常引导冷平流南下,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使得这些地区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当暴雨来临时:行人安全注意事项

1、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乌云压顶,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危险,要及时报告位置: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自己的位置,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方便救援。

3、路面水浸时站立在安全处,切勿贸然涉水: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部分井盖会被掀起,但路人难以察觉,不要试图过水。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树木下避雨,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躲避。

4、暴雨伴随雷电时,手机关机,扔掉金属雨伞:暴雨伴随雷电时,一定要注意防雷。若正在马路上淋雨请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5、不依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门接触。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6、留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要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场所。

7、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围墙: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固的临时建筑物旁边,比如广告牌等。

8、雷雨大风天气安全:居家人员注意关闭门窗,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房屋如无任何防雷装路,在室内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台风为何会有强降雨

台风来临的时候,常常是大风大雨,所以家里的门窗要检查好,也要安置好汽车停放的位置。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台风为什么会有强降雨?台风为何会带来强降雨?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台风为什么会有强降雨

因为台风本身是一个无锋热带气旋。台风登陆后,由于地面的摩擦和拖拽作用,风力大大减弱,中心气压迅速升高。在高空,大气的低空风场会从高压向低压吹,而来自海洋上高温高湿的空气仍然在上升和凝结,不断制造出雨滴来。

除了强降雨,台风还会带来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因此当超强台风来临时,其带来的狂风及其引起的巨浪可以把沿海船只抛起乃至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

台风还会带来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到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强降雨应对措施

行人安全守则

1,暴雨来临前,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直到暴雨结束为止。安全的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如果暴雨已经开始,就近找一些地势较高的牢固建筑物躲避暴雨,并尽可能联系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

3,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不要试图过水。

4,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临时建筑。

5,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更换躲避场所。

行车安全守则

1,开始下暴雨时,在马路中行驶时,请降低车速并亮紧急灯。

2,切勿盲目的驶入有积水的路面,必须通过时请前面车辆的通行状况。

3,积水过深不能通过时,把车开上地势较高的地方。

4,切勿停入地下停车场或下沉式隧道。

盛行西风导致台风路径向东偏移

从赤道到低于纬度30°的地区常年盛行从东向西吹的信风。因此,在热带海洋生成的台风会一直向西行进。

进入夏季后,太平洋高压滞留在下图所示的位置。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吹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风。因此,台风受到从太平洋高压吹出的风的影响,从高气压的南侧绕着西侧向北行进。

抵达日本附近的台风又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路径转向东,开始向东北方向行进。就这样,夏秋之际的台风路径大多纵贯日本列岛。

台风的路径每个月都有所不同。右图展示了台风在8月的平均路径。在8月左右形成的台风从温暖的海洋吸收了大量水蒸气,常会不断增强,“气势汹汹”地向中国南方扑来,却在东海或以东海域上转一个大弯,掉头纵贯日本。当台风抵达日本附近后,高空的冷空气流进入台风内,台风会转变成伴有锋面的温带气旋。统计结果表明,8月是台风形成次数、靠近日本的次数与登陆日本次数都最多的月份。 在西太平洋(北半球东经180°以西)和南海形成的较强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同样是热带气旋,其生成的地方不同,名称也不同。例如,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话,则被称为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