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乞针线是指在古代,女性一般都从事一些针线、刺绣、纺织、缝纫等之类的工作,像月亮祈福。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拜月乞针线是什么节日?拜月乞针线是哪种节日?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拜月乞针线是什么节日
拜月乞针线是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古代的七夕节,男女是怎么过的
男子
1、拜魁星
古代的读书人在七夕节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节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遂古代就有了魁首、一举夺魁等词语。
2、晒衣晒书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据载,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士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也就是炫富。炫耀身穿衣服的材质。《晋书阮咸传》中曾描写过这样一段画面:七月七日这天,阮咸的邻居晒衣,上面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可见,晒衣炫富的行为盛行。
女子
1、拜织女
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案前焚香礼拜后,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女少们希望长的漂亮,找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2、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这天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3、穿针乞巧
这是早期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姑娘们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者为巧者。还有喜蛛应巧。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4、种生求子
在古代,七夕的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入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成为“种生”,用以求子。
男女互送礼物
1、罗帕
罗帕是一种丝质方巾,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随身用品。古代的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罗帕掩面,几分娇怯,让人怜爱之意顿生。若两人两情相悦,那么女方便会将罗帕送于男子,私定终身。因此,七夕节送罗帕的含义便相当于如今的送戒指,意义重大。
2、香囊
古代女子大多需要学习刺绣,倘若遇上心动的男子,便会绣上一个香囊送与对方,如果对方接受,那么便算是定情了。男子出门佩戴上这个香囊,他人便会知道此人已经心有所属,因此,香囊是两人之间情感的见证。
3、梳子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家中老人会帮其梳头“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三梳子孙满堂”,包含了家人对出嫁女儿的祝福。梳子多有定情之意。梳子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信物,送梳子意味着想要和所赠女子在一起一辈子,白头偕老。
古人在七夕节也有我们想不到的浪漫。
但今人已经只知道情人节,而对于其他的习俗选择了遗忘,让本应存在的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掩盖。
1、黄鼠狼抬起前爪站起来是为了观察周围环境有无天敌和危险,和拜月无任何关系。2、黄鼠狼拜月的传说是因为黄鼠狼有灵气(有些地方称为黄仙),日为阳、月为阴,月圆的时候为月之阴极。它们集体拜月是采集月圆时最纯的阴性的灵气。
黄鼠狼学名叫什么
黄鼬。黄鼠狼是哺乳纲、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动物。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黄鼬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中国人称为狼毫。鼬皮、鼬毛是中国传统的野生毛皮动物出口项目商品。黄鼬在中国西藏和泰国得到保护。它们被列为“中国濒危红色名录”,因为被评估为几乎符合“脆弱A2cd”下降率的阈值。
黄鼠狼吃什么
黄鼬食性很杂,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为主食,例如田鼠、松鼠、小鼠和野兔。也吃两栖动物、鱼类、鸟卵、昆虫和腐肉,并且在季节性供应时以松子为食。黄鼬大量捕食鼠类,是害鼠的天敌。据估算,一只鼬一年可吃1500-3200只老鼠。
大家都知道,月老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仙,许多人会去拜月老。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七夕拜月老还是中秋拜月老?七夕节是拜月老还是中秋节拜月老?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学习下吧。
七夕拜月老还是中秋拜月老
七夕拜月老。在古代,七夕节的时候很多男男女女都会逛街,有的人看到中意的人可能会去搭讪。有的人也会去拜月老,所以一般是七夕拜月老。敬拜月老完毕,最好求得一根月老红绳,系在自己的左手腕上。还要求得月老符,挂在自家的房门上或者床头,代表着得到月老的庇佑和眷顾。月老红绳的民俗意义是,庇佑未婚男女尽快遇到意中人,结束单身状态。
七夕拜月老要准备什么
准备拜月老的金纸和香,还要买铅钱、红丝线、喜糖,只有第一次拜月老才买,将金纸寄放柜台。到点香处点香拜月老,三柱香要完全点燃。面向天公炉前拜天公。向天公简单的自我介绍;默念名字、年龄、地址;请天公保佑事事平安顺利,然后持香做三拜礼。
七夕在家如何拜月老
拜月老求姻缘需准备红蜡烛一对,香九根,寓意长长久久。用红纸剪成三十六朵小红花,最重要的是准备一根红绳,只可以一根哦,多了就容易有烂桃花,再加上水果和一些金纸元宝供奉即可。单身女性可以将自己常用的粉饼或胭脂准备一盒一起供上。禀报姓名、年龄、住址、职业拜月老时应先自我介绍,详述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等基本资料。
月老是谁
月老(yuè lǎo),别名柴道煌,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七夕习俗
1、乞巧
乞巧意思是乞求智巧,希望织女能将其手艺传给自己,这样女孩子就可以心灵手巧。在曹县有吃乞巧饭的习俗,选择七个关系不错的姑娘一起包饺子,并将红枣、针、铜钱这3种东西放在3个饺子里。
饺子煮熟后,7个女孩聚在一起吃饺子,如果吃到针就证明手巧、枣子代表可快速结婚、钱意味今后有福。
福建地区,这一天姑娘会聚在一起,看谁的针线活更好,又快又好的为“巧”,反之为“输巧”,输的一方需要准备礼物送给“巧”者。
山东一带,人们会将瓜果陈列摆弄,如果蜘蛛在上面结网即为巧。或抓上一个蜘蛛,放在盒子中,次日结网也为巧。
2、求子
旧时社会里讲究“母凭子贵”,如果女人生了儿子,那家庭地位就会上升。因此不少人都会去观音庙里求子,而在七月七这天也会向织女求子。如制作一个胖娃娃一样的泥人偶,摆放在正屋祭拜,不然就是在七夕前种上一些农作物种子,对其悉心照料,让其长出嫩芽,这也就寓意着多子多福。
3、穿针比赛
七夕时,不少地方会进行穿针比赛,这个习俗早在汉代时就已流行。当天女孩子会走出家门,聚在葡萄架下,猜测此时的牛郎织女会说上什么悄悄话,然后再将针线拿出来,看谁穿的最快,快者为巧。
在广州地区,七夕前后未出嫁的女孩子会穿上精美衣服,佩戴首饰,并在三更、四更、五更时对天空连拜七次,之后再通过月影穿阵引线,如果能一次性穿7个针孔,那就为巧。
4、拜魁星、拜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相信每个人都明白,织女本是仙女,爱上了凡间的牛郎,并生下孩子,但后来却被王母阻扰,只能在七夕这天跨过天河相见。而织女心灵手巧,女孩子会在这一天祭拜,期待自己和织女一样手巧。
七夕除了是牛郎织女约会的日子,也是魁星诞辰,而民间认为魁星主文事,男人会在这一天跪拜魁星,期待能够考取功名、高中状元。
在闽东地区,七夕晚上人们会摆上两张香案,男女各聚在一起祭拜,礼拜后围在香案前会餐,玩游戏助兴等。
5、染指甲
在西南地区有染指甲的习俗,此时女孩们会来到花园、田野里寻找花朵,并将其收集起来,再用上明矾碾碎,黏在手脚指甲之上,时间长了指甲就会变得光亮红润,几个月都不会褪色。
不过七夕这一天也有忌讳,那就是不能吃鸟肉,毕竟传说天桥是喜鹊搭建的,如果这一天吃鸟类会不吉利,今后的婚姻生活不利。同时,这一天也不能举办结婚庆典,毕竟牛郎织女七夕过后就会离开,如果在这天结婚有“离婚”之意,因而直到今天,农村中依旧有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