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恶劣

2022/9/13 21:45:22
万年历日历:恶劣知识
恶劣知识
为何夏天极端天气多

极端天气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夏天的极端天气事件是越来越频繁。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夏天极端天气多?为什么夏季恶劣天气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为什么夏天极端天气多

因为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所以夏天极端天气多。如果持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全世界也不对此采取紧急行动的话,那么类似的极端天气很有可能变成未来的常态。我们仍可以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未来并不是注定的,我们可以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希望这将有助于稳定气候。如果不改变、不行动,那么类似今夏的热浪与干旱还将在未来继续上演。

2022年7月,全球出现罕见高温热浪,多国报告了超40的极端高温。在欧洲,持续的热浪、肆虐的野火、历史性的干旱接连来袭,给民众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美国,半数以上地区都处于干旱状态,多地迎来创纪录的高温;与此同时,极端暴雨导致多州出现严重洪灾,已有数十人死亡。南美洲中部、非洲南部甚至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附近,7月的气温均高于平均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指出,全球范围来看,2022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平均温度比1991年至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其中,北半球陆地温度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过去20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数量明显增加。”斯特凡斯基称,这也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报告相一致,即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更频繁、更严重。他指出,今年欧洲情况尤为严峻,而这也让我们对全球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极端气候事件正在对人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我们既需要采取行动减少这类气候事件的发生、减轻它们对民众的影响,更需要采取行动加速减排、从根本上缓解气候危机。“最关键的是,行动。

今年我国的气候状况整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旱涝灾害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的天气反常呢?目前来看,这主要是拉尼娜事件影响和热带海温异常导致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双拉尼娜现象”的第二波本应在春季结束,但是它并没有彻底消失。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预测数据,第三波拉尼娜现象苗头已经出现了,因此今年夏天我们将继续遭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出现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的情况,其中多雨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同时,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阶段性波动也一直在影响今年的气候。

4月下旬3次意外的寒潮就是因为欧亚中高纬西风带环流的阶段性波动比较大,导致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外加其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东亚槽阶段性的增强所导致的。

而这些冷空气并没有因为夏季的到来而消停下来。

如果说,这些冷空气在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极端版“春寒料峭”,夏季它们就导致了持续且大范围的降水。

5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大,尤其6月以来,东北冷涡更加活跃并且向南发展加强。这些冷空气开始南下影响我国的江南等地。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在南移,带来了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最后,伴随着夏季风的形成,西南方向来的水汽也随之与我们相见。

正是以上的多重夹击,导致华南地区汛期水汽异常偏多。

而北方则因为中亚地区的高压暖脊的东移,且长时间滞留,从而天空晴朗,光照条件好,太阳辐射增温迅猛。同时南方来的暖气流势头正猛,一路北上,也使得气温不断飙升。

而且,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这样的极端天气远未结束,北方地区“前旱后涝”很可能再次上演。

这样的极端天气自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农业了。去年的秋汛让花生、玉米严重减产,小麦大面积晚播;今年则是高温干旱给夏季播种带来很大困难。有的地方从芒种到夏至滴雨未下,下茬作物迟迟种不上,种上了也因为旱情无法正常生长。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我们也在通过对历史上重大气象灾害事件的调查,形成灾害事件库。通过当前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对照,可以更有效地预估当前事件的强度水平、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范围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指示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效益。

所以,未来的几个月我们的确将继续面临极端天气,但是有科学的防灾减灾救灾方法,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


十大世界上最恶劣天气地区

讯 有时候你会因为天气的因故而感到烦恼,甚至埋怨天气怎么如此差。但是你不知道,世界如此大,真正可怕又恶劣的天气岂是下一场雨就能够说明的,极端天气在历史上并不在少数,世界气象组织专业的数据库资料就记录了全球的各种极端天气。下面是世界上十大最极端恶劣天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世界上最恶劣天气地区

最寒冷的公路:俄罗斯科雷马公路

俄罗斯的科雷马公路曾测到零下67.7℃的低温。这条公路是由犯人们修建的,当时因条件艰苦曾死人无数,因此科雷马公路又称“骨之路”。

人类居住区的最低气温:俄罗斯奥伊米亚康的西伯利亚村

1933年的冬天,这里的的最低气温为零下68℃。这是人类居住地区记录上的最低温度。

孟加拉国戈巴尔甘尼地区冰雹

1986年4月14日,孟加拉国的戈巴尔甘尼地区遭冰雹洗礼,致92人丧生。最重冰雹的记录也诞生于此,重达1.02千克。

最大的冰原:加拿大北部育空地区

除了南北极的冰原,世界上最大的冰原坐落于加拿大北部的育空地区。这里的克卢恩国家公园拥大约21980平方公里的冰原。

最长的干旱期:智利港口城市阿里卡

1903年10月至1918年1月的173个月里,超过14年的时间。智利的港口城市阿里卡滴雨未下,创下了干旱期的最长记录。

最大的干旱区:南极洲

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区并不是撒哈拉大沙漠,而是遥远的南极洲,面积大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而每年的降水量仅为50毫米,堪称最广阔的干旱区。

最高的冷水喷泉:德国

2002年9月19日,德国的一柱喷泉的喷水高度达61.5米,这也是历史上最高的记录。

1分钟内最大降雨量:美国马里兰州尤宁维尔地区

世界上1分钟内最大的降雨量记录是在美国。美国马里兰州的尤宁维尔地区一分钟内的降雨量曾达31.2毫米。

最炎热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死亡谷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死亡谷并不是徒有虚名,这里是世界上最低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1913年夏天,死亡谷的温度高达56.7℃。

24小时内最大的降雨量:留尼汪岛Foc-Foc地区

1月7日,法属岛屿留尼汪岛的Foc-Foc地区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了1.825米。这是世界上24小时内最大的降雨量记录。


为何近年来的气候那么恶劣

据统计,全球每年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恶劣气候有关,近年来全世界的恶劣天气是出现得越来越多了。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近年来的气候那么恶劣?为什么近些年的天气如此恶劣?以下是小编提供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小编所做的能让大家感到满意!

为什么近年来的气候那么恶劣

一、全球变暖造成越来越多的恶劣天气。

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团队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气温变暖。其实这主要是一个物理现象,温度升高之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就会逐渐增加,而要降雨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分,那在水分上升到空气中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很长时间段的无雨,那这个无雨阶段就会形成干旱,而后者遭遇了更加猛烈的降水,从而形成洪水,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会逐渐出现更多的干旱,而且有些地方频繁发生洪水。甚至随着空气中的水量的增加,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暴雨,暴雪等极端的世界,而且空气中会形成龙卷风、雷暴和强对流天气,这也会在个别地区产生,对某些地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因素。

人类活动对地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在地球上,无论是平时的交通出行和工业制造供暖智能和燃烧等都会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平时砍伐树木,河流改造、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等也会使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这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改变,从而很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三、地球和太阳运动。

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就影响到了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辐射,而太阳辐射增加和减少都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化。而且太阳活动期间辐射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正因为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地球极端天气的产生。

综上所述,地球上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人类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所以平时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护环境,珍惜地球。

近在咫尺的极端天气

2021年7月,河南暴雨,郑州在一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超过此前的单日降雨量极值。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河南省至少302人遇难,50人失踪,1453.16万人受灾。

同月,德国和比利时暴雨,多条河流决堤,至少229人因洪水丧生。德国气象局发言人Uwe Kirsche表示,用“百年一遇的洪水(100-year flood)”来形容太轻描淡写,这种洪水可能已经有一千年没有见过了。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暴雨,其中一个城镇24小时内降雨594毫米,大幅刷新了当地的日降雨量纪录。洪灾造成各地251人死亡,100人失踪。而7月初印度气象局曾预测,马哈拉施特拉邦大部分地区7月降雨量将“低于正常水平”。

与洪灾同时发生的是火灾

加州迪克西大火,在7月底还是加州史上第十一大火灾,目前已经延烧成加州史上第二大火灾,也是最大的单一火灾(整体最大的火灾发生在去年,由四场独立火灾逐渐烧到一起)。截至北京时间8月12日,火灾面积达到204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深圳市。

土耳其和希腊的野火,两个相邻国家最近都出现了打破历史纪录的高温。土耳其超过两百场火灾共计烧毁了至少1700平方公里的森林,相当于厦门市的面积。希腊火灾烧毁了至少1100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耕地,相当于香港特区的面积。

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火——虽然这里每年都有火灾,但今年规模惊人。俄罗斯绿色和平组织的林业专家表示,西伯利亚的火灾比希腊、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的火灾总和还要大。

火灾面积没有确数。7月初,萨哈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行政区)声称在约57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50多场火灾。绿色和平组织则表示,今年以来,西伯利亚的森林火灾面积总计超过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面积超过了山东省。

这些火灾仍未结束。

以上列举的只是7月以来全球正在发生的一部分极端天气事件,远远不是全部。


极端恶劣天气有哪些

极端恶劣天气已经在全球进行蔓延,而且频繁爆发。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极端恶劣天气的内容,那么,小编就来讲讲,极端恶劣天气有哪些?极端恶劣天气是什么?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极端恶劣天气有哪些

有大雪、冰冻、低温、大风(扬沙)、高温炎热、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等。

1、大雪

降雪、雨雪后冰冻,导致路面、生产施工场地、机械结冰,给施工和设备机具操作,带来不安全的隐患。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2、冰冻

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易出现气割胶管、水管、暖气管道冻结、冻裂问题,影响生产秩序。出现冰冻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3、大风

大风会对安全用电带来隐患,另外,大风天气对电焊,气焊作业也会带来不安全影响。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海上的大风则影响航海、海上施工和捕捞等作业,为害甚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4、高温炎热

高温炎热天气的不安全因素:是人员处于高温炎热环境工作易出现中暑等问题。室外作业人员,出现注意力下降,时间过长易出现昏迷问题。

高温炎热环境下易燃易爆物品存储、搬运、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四是各种用电线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高温炎热环境易引发火灾事故。

5、强降雨和连续降雨

连续性降水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变化较小的降水。通常降自雨层云或低而厚的高层云。连续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变化较小的降水。通常降自雨层云或低而厚的高层云。连续性降水的雨滴谱较窄,即雨滴大小较均匀。

气候不正常,2021年是人类多灾难的一年?

2021年,整体的气候趋势可能更加复杂,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我们遇到的极端性气候是增多了,上面也说了全球变暖的因素最大,然而地球的变暖还在持续发生之中,所以其他相应的“连锁效应”必然会增加,而至于2021年是不是人类多灾难的一年这个没有办法确定,但是我国的极端性气候现象可能还不少。

根据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北方或有较重汛情,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所以这是一个坏消息,同时重庆大部、湖北南部、湖南西北部、新疆东北部降水偏少2~5成,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这说明什么问题?雨水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旱,有些地区就涝。所以大家根据气候的趋势说明,做好准备。

总结:未来人类不对气候改变做出反应,气候只会越来越极端化,全球变暖就是背后的主要因素,它使得相应的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了,所以不仅是今年,在未来每年都可能出现灾难性的问题。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 连环夺命损失巨大

龙卷风、冰雹、洪水、寒潮、暴雪……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因极端天气引发的伤亡事件屡屡出现。今年5月14日,武汉突发9级龙卷风,导致8人遇难;4月30日,江苏南通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和大范围强雷暴大风天气,因大树倒伏砸倒房屋、电线杆刮断、狂风卷入河道等原因,造成11人遇难,3000余人受灾。

2020年冬天,东西半球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暴雪极寒天气导致美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百余人死亡。今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强冷空气寒潮袭击,山东等50余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最低气温达到或突破建站以来最低纪录。


为何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恶劣

恶劣天气有大雪、低温、大风、高温、强降雨等天气,而且现在这种恶劣天气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大家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恶劣?为何如今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大家未知的内容有所帮助,解决大家的困惑。

为什么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恶劣

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恶劣主要是因为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自1970年以来,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半摄氏度,主要是因为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一些极端热浪、干旱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此外,现在的降雨量非常少,使 温暖 的天气更加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 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20年中有19年发生在21世纪。

近日,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寒冷或炎热天气有关。全球每年有9.4% 的死亡可归因于“非适宜”的温度。

该研究的作者说,预计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无可挽回的影响。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2倍。大量冰川融化,海冰消融,北极海冰去年秋季达到历史第二少。

对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了一半以上的全球变暖。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极有可能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因。

解决办法并非没有。

在绝大多数科学家看来,降低进一步温度波动风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减少化石燃料排放,并停止森林砍伐。

2015年,《巴黎协定》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摆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更是道阻且长。而要提高全社会气候韧性,减缓未来气候变化,减排是治本之策。

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减排是目前唯一可行方案。

在《碳中和元年:中美难得默契 印度却不服气》一文中,我们从国家和地区层面,算过减排的前景,结论是:并不乐观。

但在减碳的路上,不应只有大国的博弈,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减少自己的碳足迹,做一些身体力行的改变。

一个比较有效的改变,和“吃”有关。原因在于,全球有26% 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我们的食物。

以小巴的一顿午饭为例:假设是“牛肉+米饭+番茄炒蛋”的组合,那么产生的碳排放量,换算成年排放量,可以得到下表:

若把牛肉换成同等克数的鸡肉(或猪肉),食用频率不变,于是: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从产生的温室气体来测算,选择吃鸡肉比吃牛肉、猪肉,更环保一些。

有个并未加以考证的比喻说过:把全世界的牛都集中到一处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除了牛肉,碳排放量依次往下的,是羊肉、奶牛、虾、芝士、猪肉。未来在思考“吃饭吃什么的时候”,下面的列表,可视作一个“排除参考”。

另外,“食物浪费”也是碳排放的大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食物浪费造成的碳排放量同各个国家2011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对比,发现数量赶超了印度和俄罗斯,位列中国、美国之后,是另一个“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所以,光盘行动其实还是一个环保行动。

除了吃,衣住行也都有各自对应的碳排放。

联合国官网上,专门一个测试区,帮助人们从居住环境、出行方式、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审视自己的“碳足迹”。

所谓碳足迹,指的是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