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地震会对人类产生直接伤害,也会引发比较多的次生灾害,损失重大。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地震后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地震之后会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地震后会发生的自然灾害
地震后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
地震引起的灾害有直接灾害,也有由直接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是由于地震的直接作用,如地震波产生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错动和地面变形,引起房屋破坏、工程设施损毁、物品损坏等,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压埋和伤害,属于地震直接灾害,主要包括:
(1)房屋破坏。地震的最直接破坏对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房屋受损或者倒塌不仅造成巨大的建筑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因砸压造成人员伤亡和器物财产损失。
(2)基础设施破坏。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的水利工程,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设施被破坏的后果,既包括本身的经济价值丧失,也包括功能丧失带来的损失,加剧了地震灾害。
(3)工业能力破坏。工业设施、生产设备、装置的破坏,不仅造成了直接物质财产的损失,而且还将影响震后的回复重建、物资供应和经济发展。
(4)室外财产破坏。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会遭到地震的伤害和破坏。
(5)环境破坏。大震还会引起山体滑坡、崩塌、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破坏自然环境,并造成基础设施、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地震发生时引发的直接灾害,还会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成为次生灾害。如因房屋倒塌使火炉翻到、燃气泄漏、电器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因地震导致的水库垮坝或堰塞湖决口引起的水灾;因仓库、储罐、容器破坏受损引起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和扩散;因工厂房屋和设备破坏造成非正常工作状态导致的爆炸;因设施破坏、环境恶劣、水源污染造成的瘟疫流行;因破坏严重、救灾不力、供应中断或地震谣言引起的社会骚乱;因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因核设施损坏造成的放射性核泄漏等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后多少小时为最佳救援时间
地震救援的时间最好是在地震以后的72个小时,这段时间被称之为黄金救援,虽然过了这段时间也可以,但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什么是自然灾害呢?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宇宙辐射、赤潮(极少出现,出现了也影响小)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雷暴天气会产生巨大的闪电,也会带来强降雨,随时可能导致路面积水的情况,出门在外的人们要注意安全。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雷暴是自然灾害吗?雷暴是属于自然灾害吗?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雷暴是自然灾害吗
是自然灾害。雷暴这种自然灾害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因为遇到雷暴的几率比较少,但是实际上在热带雨水较多的地方,雷暴也是一大灾害!据印度媒体报道的消息,印度北方邦、比哈尔邦两个邦在6月25日遭遇雷暴天气,已至少导致107人丧生。
雷暴是雷雨天气中雷电集中爆发的现象,每小时会爆发数百甚至数千次闪电,这些闪电不止会在空中爆发也会打击到地面、树木或者建筑物上,如果是人站在屋外或者树木底下,就有遭受雷击的可能,而由于闪电的电压非常大,通常都在1万伏左右,电流强度也很高,人体根本无法承受闪电的打击,所以遭受雷击的人很可能会丧生,也可见骂人“被雷劈”也是一种恶毒的诅咒了。
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整个国家都濒临印度洋,当每年的雨季来临的时候,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水汽进入南亚次大陆,随着地形的抬升遇冷变成雨降落下来,在这一过程中积雨云的形成和汇聚会积累大量的电荷,通常在降雨的时候,这些电荷就会释放出来,于是雷电现象就出现了,如果放电现象急促和频繁,那就是雷暴了。
印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这场雷暴爆发得比较突然,而且规模极大,范围覆盖了两个邦,不单有107人丧生,还有很多牲畜被雷击死,一些树木和建筑物也被雷击破坏,有专家认为这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的一场重灾性雷暴。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宣布将会向每位遇难者的家属提供40万卢比(约4万人民币)的经济补偿,同时也将为伤者和出现损失的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或物质帮助。
不单是印度,成为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和尼泊尔,这段时间也遭遇了雷暴,也都有人员伤亡事件发生。而我国也已经进入夏季,各地先后迎来降雨季节,雷暴现象在我国也会出现,十余天前的6月13日,我国武汉地区就出现了雷暴,对这种灾害性天气应该未雨绸缪地做好预防性准备,遵守相关部门发出的安全规范和行业操作规定等。
持续时间最长的非热带雷暴:超级单体雷暴形成于被称为中气旋的旋转上升气流周围,是一种强劲的雷暴。它的直径可达数千米,持续数小时,引起暴雨、冰雹和大风。大约 30% 的超级单体雷暴会引发龙卷风。它经常发生在美国的大平原,也就是俗称的龙卷风走廊。
雷暴天气避险措施
1、留在室内。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切勿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
3、避免使用电话或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包括电脑等。
4、切勿接触天线、水龙头、水管、铁丝网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5、避免用花洒淋浴。
6、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切勿站立於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著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7、远足及其他户外活动人士,应随身带备收音机,不断留意气象台发出的最新天气消息。
8、留意暴雨可能随时出现,切勿在河流、溪涧或低洼地区逗留。
9、驾车人士如驶经高速公路或天桥,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
10、海上的小艇应小心提防狂风或水龙卷袭击。
11、如遇上龙卷风,应立即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要远离窗户、蹲伏在地上并用手或厚垫保护头部。如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汽车或其他可被龙卷风吹起的物件。
由于春夏季的高温高湿条件,大气更不稳定,因此更有利于对流性天气的发展。飑线是对流性天气中的一种天气,那么,大家知道飑线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是什么?飑线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飑线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
飑线会带来的自然灾害有雷暴、强风、冰雹甚至龙卷风。飑线是指范围小、生活史短、气压和风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带。说白了就是带状雷暴群。你可以把一个超级对流单体比作一个山楂,而飑线则意味着大量的山楂串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强天气。
飑线是以带状排列的一组雷暴。在雷达上,它显示出一个狭窄的红色回波,如一条红色的蛇在扫描。所以,如果红色是星团,就不叫飑线。只有连成一条窄线,才能称为飑线。
飑线一般几十到几百公里长,几十到200公里宽。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当然,这是指整个飑线。到某个地方,飑线影响大多不到一个小时。就像,你突然被撞晕了,反应过来,飑线已经过去了。强对流天气最大的特点是破坏力大,持续时间短。
江苏盐城遭遇50年罕见的龙卷风袭击,造成78人死亡,近500人受伤。最后的结论是龙卷风。东星海难,454人遇难,12人生还。起初它被认为是龙卷风,最后它被认为是下击暴流。所以飑线、龙卷风、下击暴流都是强对流天气,只能事后分析数据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飑线的特点
多变的狂风
风是飑线得名的来源。飑线中会出现堪比台风的大风,但仅出现在局部,分布并不均匀。此外,飑线带来的风还具有风向多变、风速骤增的特点。这样变化多端的风破坏力尤强,飑线来临时,广告牌、高大树木、不稳定建筑都可能被风摧毁,进而酿成伤亡。
值得注意的是,下击暴流有时会在飑线中现身,其纤细的身躯(尺度仅有几百米到几公里)、猛烈的垂直风力都很符合飑线的“胃口”。
强烈的冰雹
在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降水中,出现冰雹意味着强对流天气达到了比较剧烈的程度。因为冰雹在孕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催生强大的上升气流,造成云中物质的不断运动和碰撞。而飑线由于生命史较其他强对流天气更长,强度也较强,成为了孕育强冰雹的温床。
频繁的闪电
飑线是由雷暴单体串联而成的,闪电自然不会缺席。飑线经常会伴随频繁的闪电,在其周围,每小时可能发生数千次,即使在飑线过境后,闪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偶发而可怕的龙卷在我国,龙卷风并不是飑线中的常客,但偶尔龙卷会在飑线的边缘生成,同时伴有破坏力强的直线风。在美国,飑线伴生的龙卷风较多,是重点研究对象。
飑线的形成过程
飑线是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其宽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几千米,最宽至几十千米,长度一般由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非常突然。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同时,狂风、雨雹交加,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北半球温带地区,飑线前多偏南风,线后转偏西或偏北风,飑线后的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飑线前天气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飑线两侧温差可达10℃以上。
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大部分飑线与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千米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气流中,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自然灾害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大家要对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包含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自然灾害种类一:气象灾害
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自然灾害种类二:海洋灾害
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自然灾害种类三:洪水灾害
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
自然灾害种类四: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自然灾害种类五:地震灾害
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自然灾害种类六:农作物灾害
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自然灾害种类七:森林灾害
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
1、潜在性
灾害事件发生(物质急剧运动)前,往往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能量积累或能量转换过程,直到突破原来的平衡,突然暴发成灾。这个过程可延续数天、数年甚至数百年,不易被人们所觉察,或没意识到它会突破临界限度,因而对之无法设防。地表物质的急剧运动多数情况下是势能转换为动能,并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2、突发性
由于其他因素的触发,处于临界状态的静止物质突然进入高速位移运动,如崩塌、滑坡等,而触发因素往往是随机的、不易预测的。如触发因素地震难以预测。
3、急剧性
物质一旦开始运动便来势凶猛,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令人防不胜防,无法抵御甚至来不及躲避。灾害源往往在短短的几秒或几分钟内释放出巨大无比的能量,并给人类以毁灭性破坏,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龙卷风、风暴潮等。
各种灾害逃生与防灾减灾
(一)地震
1、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
(1)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2)积极参加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3)地处地震带地区的居民家中应常备应急物品,如手电筒、哨子、逃生绳索、急救药品、便于储存的可供给3天的食物(如压缩饼干)和瓶装饮用水等。
2、地震中避险原则
(1)室内安全躲避位置包括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
(2)远离玻璃或隔墙等易碎物品;
(3)室外安全躲避原则包括站立于空旷处,远离可能有重物掉落的建筑物、围墙等地;
(4)避开浓烟,努力呼救,或用硬物敲打门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注意。
(二)洪涝
1、洪涝灾害防灾减灾
(1)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预警信息;
(2)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家中常备应急浮生装备。
2、洪涝灾害逃生指南
(1)洪涝来临时,应迅速往高处转移,但不可攀爬电线杆;
(2)被洪水围困时,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或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镜子反射光等发出求救信号;
(3)受洪水围困后,除非洪水冲垮建筑物或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
(4)被卷入洪水时,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时有发生,人们会遇到干旱、高温、台风、龙卷风、寒潮、洪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排名是什么?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排行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排名
一、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
7月17日–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省平均过程降雨量223毫米,有285个站超过500毫米;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新密、嵩山站均超其历史日极值1倍以上,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20日16–17时,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有记录以来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郑州、新乡、鹤壁等多地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社会关注度高。灾害造成全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紧急转移安置149万人;倒塌房屋3.9万间,严重损坏17.1万间,一般损坏61.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7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
二、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
2021年入秋后,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持续猛烈交汇、带来连续降雨,黄河流域9月份平均降水量179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造成黄河中下游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秋汛,中游干流9天时间连续发生3次编号洪水,支流洛河、汾河水位或流量超历史实测记录,黄河中下游河道高水位、大流量行洪持续同期一个月,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局地洪涝灾害严重,造成4省32市232个县(市、区)666.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41人,紧急转移安置46.7万人;倒塌房屋4.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17.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9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
三、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
7月10日–23日,山西省先后出现10日–11日、18日–23日两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间隔时间短、累计雨量大,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晋城、忻州、长治等10市47个县(市、区)61.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5人,紧急转移安置7.4万人;倒塌房屋2.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
四、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
8月8日–15日,湖北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11日–12日湖北襄阳和随州出现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大日雨量为随县柳林519毫米,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随州、襄阳、孝感、黄冈等11市(州)58个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15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紧急转移安置5.7万人;倒塌房屋1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1.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2亿元。
五、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
4月30日,江苏沿江及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风力达13–15级,最大风速达47.9米/秒(15级),多地大风观测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引发严重风雹灾害,造成南通、泰州、淮安等8市36个县(市、区)2.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8人,紧急转移安置3100余人;倒塌房屋397间,不同程度损坏1.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六、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
8月19日–25日,陕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陕南地区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强,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9市49个县(市、区)107.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1人,紧急转移安置9.9万人;倒塌房屋27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2.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1.8亿元。
七、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
11月4日–9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华北、东北等地普降暴雪或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局地雪情较重。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9省(区、市)35.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建筑物、树木倒压所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9.3千公顷,大量农业大棚、牲畜棚舍、简易工业厂房倒损,直接经济损失69.4亿元。
八、云南漾濞6.4级地震
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此后发生多次5级以上余震。地震造成大理、临沧2市(州)13个县(市)16.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2.8万人,倒塌房屋1854间,严重损坏1.9万间,一般损坏7.5万间,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九、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
2021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26日9点50分在浙江平湖市沿海以强热带风暴级(10级)再次登陆,30日晚8时停止编号。“烟花”具有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区、市)40市230个县(市、区、旗)48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3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十、青海玛多7.4级地震
5月22日2时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此后发生数次余震,最大余震5.1级。地震造成果洛、玉树2州7个县11.3万人受灾,19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0.8万人,倒塌房屋1039间,严重损坏7600余间,一般损坏5万间,部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