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末伏后

2021/9/26 13:31:37
万年历日历:末伏后知识
末伏后知识
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

导语:因为每年三伏天时间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伏所处的节气时节也不同。今年的末伏是8月10日,正好在立秋节气后的几天到来,如此,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呢?到底出伏之后是哪个节气?了解24节气的人都知道,立秋之后便是处暑,而末伏为10天,所以末伏之后到来的节气是处暑节气。

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

末伏后节气

2021末伏是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8月19日之后迎来的是处暑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节气天气特征:

处暑节气气候

处暑节气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炎热天气转变为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

秋老虎

南方地区遇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华南、西南、华西地区雷暴频发

进入9月份,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

导语:因为每年三伏天时间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伏所处的节气时节也不同。今年的末伏是8月10日,正好在立秋节气后的几天到来,如此,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呢?到底出伏之后是哪个节气?了解24节气的人都知道,立秋之后便是处暑,而末伏为10天,所以末伏之后到来的节气是处暑节气。

2021末伏后是什么节气

末伏后节气

2021末伏是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8月19日之后迎来的是处暑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节气天气特征:

处暑节气气候

处暑节气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炎热天气转变为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

秋老虎

南方地区遇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华南、西南、华西地区雷暴频发

进入9月份,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导语:今日进入末伏,相比中伏,末伏的炎热就缓解了一些,当然,也不是说不热了,只是没有那么极致的炎热而已,炎热感还是会有的。而且,末伏之后可能还有秋老虎,高温天气还会出现,大家仍要注意防暑。具体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到底末伏后多久变凉快?一起来了解。

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末伏后天气

末伏后还有秋老虎,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 )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末伏补水养肺防干燥,切莫贪凉防感冒:

末伏养生

“立秋”后凉爽的天气还没那么快到来,末伏具有炎夏湿热的特点,又带有秋天的温燥,常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末伏里吹空调要把握好“度”,切忌猛吹空调、过度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末伏养生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和夏天的湿热不同。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会有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皮肤干等症状。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更为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外,建议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如冬瓜薏米煲老鸭、银耳百合粳米粥。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


2021末伏后几天出伏

导语:每年三伏天入伏和出伏的时间都不尽相同,通常每年夏至三庚日为入伏的时间,到了末伏结束之后即出伏。我们知道,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天数是不同的,其中,每年初伏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那么,你知道2021末伏后几天出伏吗?具体2021年什么时候出伏?一起来了解。

2021末伏后几天出伏

末伏

末伏后10天出伏。2021末伏是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2021末伏后还热吗?

末伏天气

部分地区热。

在南方,受雨水增多增强影响,高温范围将迅速收敛,暑热有所缓解,尤其是在降雨频繁的长江流域,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气温“不走寻常路”,原本在此时应有高温“出没”,但今年末伏期间最高气温都将陆续降至30℃上下,且夜间最低气温也逐渐下滑,率先“熄火”,退出高温行列。而四川、重庆等地由于持续降雨,气温也较为低迷,开启“应‘伏’自如、悠哉吃瓜”的模式。

不过在江南南部、华南一带,受季风云团影响,虽多一些分散的强降雨和强对流,但最高气温多在33℃上下,体感依旧闷热,要小心暑热埋“伏”。其中,海口将是高温最持久的省会级城市,暑热难消。海口从8月6日至8日已连续3天高温,未来一周继续高温,一旦十连击兑现,将创造当地8月最多高温和最长连续高温的纪录!之前8月高温日数最多的为8天(2017年),最长的连续高温纪录是7天(2017年8月8日至14日)。上述地区的小伙伴防晒是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切忌贪凉。

在北方,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局地气温偏高,偶有高温冒头;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山西一带最高气温多在30℃出头,午后仍感觉有点热,只要外出的你避开午后最热、最晒时段,便可以应“伏”自如,悠哉“吃瓜”了。

末伏全国最清凉的地区当属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气温下滑明显,最高气温多在25℃上下,最低气温16至18℃左右,秋意渐显,凉爽舒适,成为末伏期间最让人羡慕的区域,可谓“佛系度伏”。

末伏后小心秋老虎:

末伏后

预防“秋老虎”伤人,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三、饮食:

木瓜生鱼汤性质平和,适合在干燥季节饮用要多饮水;

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四、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导语:今日进入末伏,相比中伏,末伏的炎热就缓解了一些,当然,也不是说不热了,只是没有那么极致的炎热而已,炎热感还是会有的。而且,末伏之后可能还有秋老虎,高温天气还会出现,大家仍要注意防暑。具体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到底末伏后多久变凉快?一起来了解。

2021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末伏后天气

末伏后还有秋老虎,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 )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末伏补水养肺防干燥,切莫贪凉防感冒:

末伏养生

“立秋”后凉爽的天气还没那么快到来,末伏具有炎夏湿热的特点,又带有秋天的温燥,常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末伏里吹空调要把握好“度”,切忌猛吹空调、过度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末伏养生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和夏天的湿热不同。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会有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皮肤干等症状。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更为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外,建议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如冬瓜薏米煲老鸭、银耳百合粳米粥。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