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二十天

2021/9/26 13:29:14
万年历日历:二十天知识
二十天知识
今年中伏为何二十天

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要一直到8月19日,今年的三伏天才能算过完。其中,每年的中伏天数都是不固定的,有的中伏天数是10天,有的中伏天数是20天,比如说今年的中伏就有20天长。那么今年中伏为什么二十天?今年中伏时间是?以下是小编关于中伏的介绍。

今年中伏为什么二十天

中伏,是三伏天中的第二伏。通常都是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直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都是为中伏。而一般情况下,中伏的时间长短是比较不一样的。如果说庚日出现的比较早,是会有20天的中伏时常,若是庚日出现晚,就只有10天的中伏。

今年中伏时间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中伏时间长的原因

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最热的中伏

入伏的时候,地表的湿度变得非常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中伏的时候,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农村有一句俗话叫“中伏天,洼不干”,意思就是说,到中伏以后,洼地就要保持长期有湿润,一旦洼地都干了,那其他地方的土壤就该干旱了,所以到了中伏就应当三天两头下点雨,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土壤干旱,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中伏期间在高温的作用下,农作物加快代谢,需要大量的水分,雨水充足才有利于农作物的良性生长,农村俗话说得好“中伏雨多,囤里米多”,可见中伏期间雨水对农业生产很重要。

今年中伏20天,也就是相当于农村说的“双中伏”,不仅意味着天气炎热的时间比往年大约延长了10天,还需要在此期间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干旱固然会影响庄稼的生长,但是雨涝也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2020中伏是十天还是二十天

导语:中伏和其他两伏的天数不同,其他两伏的天数是固定的,即都是10天时间,但中伏却是10天或20天,这也就导致伏天有时候30天或40天。那么,2020中伏是十天还是二十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中伏开始和结束时间。

2020中伏是十天还是二十天 2020年中伏开始和结束时间

中伏时间

2020中伏20天,即公历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中伏如何防暑降温?

中伏防暑

1、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2、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3、常备防暑药物: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4、学会睡好午觉: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5、湿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6、热茶比冷饮效果好: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