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三是

2021/6/7 10:37:21
万年历日历:三是知识
三是知识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导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我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就会举行热闹的歌舞活动,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会上供等等,总之,这天对于部分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特别的的日子。那么,你知道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吗?到底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干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三月三节日

1、上巳节;2、壮族三月三歌节;3、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也叫西王母、瑶池金母,在神话传说中,每逢三月三就天宫就会大摆蟠桃盛宴款待众仙。4、农历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因为以前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一说法。

节日发展: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干什么?

三月三五色饭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三月三风俗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2020年春节在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恐慌中结束了,下一个节日就是西方情人节,只是这个时候人们都还隔离在家。接下来就是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有二月二就有三月三。那么,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呢?一起来看看吧!

三月三是农历还是阳历
三月三指的是农历三月三。实际上,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也是汉族的上巳节,还是瑶族的干巴节等。
除此之外,农历三月三也是侗族、布依族、畲族、黎族、土家族、土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汉族的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以及三月三拜蚩尤的说法。三月三对壮族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三月三定为法定节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壮族“三月三”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如包五色糯米饭、抢花炮、绣球传情、打扁担、对歌谈情、打铜鼓、碰彩蛋,都十分有趣。
汉族的上巳节在唐代以后就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了。最终,寒食节和上巳节都并入了清明节,变成了清明节。
瑶族的三月三又被称为“干巴节”,其目的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瑶族人们在这天集体休息1天,男人们读经书、喝酒,而女孩子则到荒山、树林里对歌、玩耍。


十一十二十三是什么梗

十一十二十三在之前一般都是单纯的数字,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但是现在经过网络的传播,有了一些其他的特殊的含义在里,如十二。因为朋友的笔画是十二画,恋人也是十二画,家人也是十二画;所以一般给十二划的定义就是难忘。在十二的基础上面,比十二少一点十一代表的意义是遗憾、十二代表的是难忘、十三比十二多一点代表的是深爱。

十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给别人备注“十二”就代表着难忘,也说明TA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因为朋友、恋人、家人、故乡的笔画都是十二画。12是一个轮回,一年有12个月,生肖、星座都有12代表着周而复始,给别人备注“十二”,有很多种说法,给不同人备注“十二”,说法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对TA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人,很难忘的一个人。

备注“十一”的意思:十一比十二少一点,就是说两人的关系差一点,朋友差一点、恋人差一点、家人差一点。十一是尴尬,也是遗憾。

备注“十三”的意思:十三比十二多一点,跟“十一”的意思相反,恋人多一点、家人多一点、朋友多一点,十三是深爱,感情深。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什么节日

导语:农历三月初三对于不同民族,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其中,广西人们对其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还放假几天来庆祝,可以想象这天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那么,你知道农历三月三是广西什么节日吗?一般广西三月三这天要干什么呢?一起来了解。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什么节日

广西三月三

三月三歌节、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等。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是以唱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祭祖的节日,因此又叫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三月三是壮族祭祖的日子。这一天壮族人家都要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如肉食、糕点、香烛和纸幡到祖先坟上祭祖。摆好供品,行祭拜之礼。

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当年的刘三姐歌喉嘹亮,歌声优美,被推为歌仙,受到人们的爱戴。可是财主们却讨厌她唱歌讽刺财主的为富不仁,揭露他们剥削压榨百姓的罪恶,便在刘三姐上山砍柴时,将她推下山崖,坠落身亡。壮家人怀念刘三姐,在她坠崖的三月初三举行歌圩,由此逐渐形成了三月歌圩节。

三月三本来是壮族祭祖的日子。这一天壮族人家都要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如肉食、糕点、香烛和纸幡到祖先坟上祭祖。摆好供品,行祭拜之礼。按照壮族的传统风俗,为祖先准备的供品都要在现场吃掉,不能带回家。这样,壮家人吃完祭祖的供品后,便开展歌圩的对歌活动。壮家人将歌圩场所称做歌圩,意思是在野外唱歌。这种活动在春秋两季要举行很多次,而三月三这一次最为隆重。

后来,歌圩节演变为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的活动。每到这一天,壮家男女在山坡、草坪、晒场,互唱山歌对答,对歌的内容很广泛,参加对歌的人老中青都有但最为活跃的是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心声,以歌传情,随编随唱,机动灵活。一些出类拔萃的对歌者,在歌圩中找到意中人,从而使得一年一度的歌圩节成为赛歌、选偶的喜庆活动。

广西三月三这天要干什么?

三月三风俗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

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他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阿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乡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上,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日,乡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们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上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导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重要的日子,其中,包括壮族、苗族、黎族等这些民族,都会在三月初三这天举行一些活动,载歌载舞,好不热闹。那么,你知道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吗?到底每年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三月三是什么节

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起源:

该节日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相关传说:

三月三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他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阿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三月三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乡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上,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日,乡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们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上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导语:查阅日历,农历三月三将至,这天对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来说,是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人们会举行一些相应的传统活动来迎接节日。那么,你知道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吗?到底过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过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

三月三民族

壮族、黎族、苗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汉族等。农历三月三又叫上巳节,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三月三传说:

三月三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他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阿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三月三传说故事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乡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上,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日,乡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们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上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