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炎热夏天到来之意,而一年中最热是三伏天,那么,夏至就是进伏天了吗?从两者时间来看,2020夏至是入伏吗?入伏的标准是“夏至三庚日”,意思是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所以夏至不是入伏时间。
夏至就是进伏天了吗 2020夏至是入伏吗
夏至还没有进入伏天。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2020年入伏是在7月16日开始,共40天。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入伏后注意什么?
1、晚睡早起
夏季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王明选提醒大家,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2、避免焦虑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应保持清淡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3、食物宜清淡
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这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对于一般的人,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盛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的问题,可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草茶以醒脾,还可以用猪脾与姜丝爆炒后隔水蒸熟来吃,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细,与羊肉、生姜、料酒同放炖锅中,加水炖熟佐餐,能温中燥湿,开郁消食;对于胃虚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炖鸡肾,能温中止痛助消化;用当归黄芪炖石斑鱼,能补气血,益精髓,对于气血两虚而常出现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立冬吹来的风,虽然不是大风,但是会将一些寒冷聚集到一起,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学习更多关于立冬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立冬算是冬天了吗?立冬属于冬季了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立冬算是冬天了吗
立冬算是冬天了,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立冬时节,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立冬养生御寒的饮食原则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主要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萝卜、胡萝卜、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饮食需清淡
要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
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营养专家说,非淀粉类蔬菜包括绿色叶菜、西兰花、茄子、油菜及根茎类的芹菜等。因此,多食非淀粉类蔬菜,可以降低口腔癌、咽喉癌、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天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非淀粉蔬菜。
立冬后需补充的营养元素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抗冷御寒。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则可以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另外,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冬天多吃一些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而寒冷食物应少吃,如螃蟹、海虾、西瓜和葡萄。
在立冬时节里,虽然偶尔有舒适温暖的天气,但大部分的时候是比较冷的,常常有冷空气的活动。那么,大家清楚立冬算不算进入冬天了?立冬意味着进入冬天了吗?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大家未知的内容有所帮助,解决大家的困惑。
立冬算不算进入冬天了
立冬算进入冬天了,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所以立冬就是进入冬天了。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立冬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天寒地冻从此时开始,气温降至零下,水开始结冰,低温维持之后便出现地冻的现象。“雉”是指野鸡,“蜃”指大蛤。
冬季的划分方法
按照传统四立划分: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天。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冬季以“立冬”开始,至下一“立春”结束。
按照气温划分:我国南方还未入冬。以气候平均温度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至候平均温度10℃以上时结束。立冬这个时间点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进入冬天,甚至在我国南方还会有“十月还有小阳春”。
立冬有什么讲究
1、立冬的时候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晚起早睡,白天去外面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2、立冬的时候可以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因为太过重油盐的会造成身体负担,吃点苦瓜和苦芥菜可以增加食欲开胃,也能防止秋燥。
3、立冬的时候防寒因为此时气温骤降,所以工作成了首要任务,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立冬是每年的几月几日?是冬天的第一天吗?
4、立冬的时候适当进补,要合理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例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能够抵御冬季的寒气。
各地区的立冬传统食物
1、赤豆糯米饭
江南水乡在立冬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赤豆糯米饭可补气养血,健脾养胃。
2、咸肉菜饭
老苏州们立冬日喜欢吃咸肉菜饭,是特定习俗。用大青菜、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不过咸肉并不是一款健康食材,其含盐量、脂肪、胆固醇及亚硝酸盐等物质皆超标,不推荐作为养生使用。
3、饺子
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人们认为吃外形酷似耳朵的饺子可以避免冬天耳朵受冻。
4、麻子果
江西上饶在立冬日有家家打麻子果来“补冬”的习俗。麻子果是流行于上饶、抚州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就是将蒸烂的糯米捣烂捶打,捏成小团,再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种甜食。糯米含糖量高,糖尿病、肾病、肥胖等症不宜食用。
5、团子
江苏无锡在立冬时节要“吃团子”。立冬的团子是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包裹有豆沙、萝卜、猪油、酱油制成的馅,味道好。不过,猪油属于高危食品,不推荐经常食用,也不适合立冬养生。
6、炒香饭
在广东潮汕有立冬吃甘蔗和炒香饭的习俗。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民的欢迎。
导语: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而其通常在夏至之后到来,夏至之后的节气是小暑节气,那么,小暑进入伏天了吗?入伏的时间有专门的算法,即从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如此算来,小暑是不是入伏的日子呢?下面我们来算一算。
小暑进入伏天了吗 小暑是不是入伏的日子
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已经是进入伏天。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每年7月下旬,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我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小暑热还是大暑热?
小暑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意思是说,小暑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
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要说区别,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持久战。关于小暑,有一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天气——“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导语:一般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五一假期是放假3天,但是近几年延长了,要么放4天,要么放5天,而截至今年,已经连续两年放5天假了。去年因为疫情,放5天,这样情有可原,但今年竟然也有5天!这是大家想不到的。那么,五一劳动节为什么改5天了?五一以后都放五天吗?一起来了解。
五一劳动节为什么改5天了
五一劳动节连休5天
2021年“五一”劳动节安排延续2020年“五一”劳动节的“5天假日”模式。2020年因为疫情所以放5天,那今年是为什么呢?原因分析如下:
1、分散客流
为了增加五一休息时间,同时又保留现有的休假制度,让其他小长假也能够存在,我国就推出了另一种休假制度,那就是增加调休时间,从而增加五一长假的放假时间。五一长假三天变成五天之后,大家出游的时间就增加了,这有利于分散客流,减缓十一的客流压力;
2、促进消费
五一刚好是春季,不论是天气还是景色都比较宜人,外出旅游的人比较多,这时候多放两天假,可以促使大家外出旅游,甚至是长途旅游,这对于带动全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一劳动节
五一以后都放五天吗?
不一定。
按照相关规定,五一一般三天,不过,近几年有所延长,但不意味则会一直延长下去。主要看当年实际情况。
五一加班工资是多少?
2021劳动节放假从5月1日至5日,共5天。其中,5月1日一天为法定假日。
劳动节加班费计算:
5月1日加班费:
日工资(月工资÷21.75)×300% ×天数;
小时工资(日工资÷8)×300% ×小时数。
5月2日至5日加班费:
日工资(月工资÷21.75)×200% ×天数;
小时工资(日工资÷8)×200% ×小时数。
五一出游
今年五一可以出去旅游吗?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表示,五一长假鼓励大家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一定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还是不能放松,不参与大规模聚会、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只要大家都做到常态化防控,既能防止疫情,又能享受美好的春天时光。”吴尊友如是说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今年五一假期民众肯定能旅游。张文宏表示,我们跟春节比较,今年这个春节比去年春节要好很多。同样的,疫情管控全球范围内向好。我们今年五一劳动节整体的疫情的管控,比去年五一劳动节也应该会更好。
“去年五一劳动节,我们整体上旅游基本上是开放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整体的旅游的管控,应该比去年的五一劳动节要有所好转。所以,我选择是能。”张文宏如是说道。
至于何时能自由出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张文宏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期。他判断:明年的春天仍然还是有可能的。届时,世界几个大的经济体之间会完成疫苗的免疫屏障,中国目前的接种速度在明年的春天基本上也会完成疫苗屏障的建立。这个时候其实只需要彼此之间的一个谈判,谈判完成,就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互通形式,因此对明年春天仍然怀有很深的期待。
在神秘的北纬37°,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春暖花开,盛夏清爽;它秋季多彩,冬天飘雪;它四季分明,景色怡人!
它不仅有绝色的美景,还有着最浓郁的年味,最传统最热烈的迎新年方式!
它就是陕西榆林,大漠边缘的塞上明珠,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这里东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南连苍茫的黄土高原,西接毛乌素沙漠,北壤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红碱淖
红碱淖,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名字,一颗闪耀在塞北荒原上的明珠。在静谧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和浩瀚壮阔的毛乌素沙漠之间,湛蓝的湖水、绵软的沙滩,飞舞的鸟禽……大漠的苍凉、草原的壮丽、湖面的辽阔在这里完美融合,让人神往。
地址:榆林市神木县尔林兔镇
毛乌素沙漠
古时这里水草丰美,后来由于气候和战争,使这里的植被被毁,清代开始,这里便成为了茫茫大漠。但榆林人几十年来的封沙育林,使得这里的绿化有了及其显著的效果,现在的榆林,俨然已成为了“塞上名城”。
地址:榆林市靖边县靖边县北端
花马池盐湖
花马池池面辽阔,达3300万平方米,俗称“大池”,全池一片白茫茫,水面如镜,绿草如茵,野花丛生。每当入夜,明月空照,池光水色,上下辉映,景色明丽,被誉为“定边八景”之一。
地址:榆林市定边县城西北12公里处
靖边波浪谷
在同一纬度上,陕北有一个和亚利桑那州齐名的波浪谷!它隐藏在黄土覆盖的地方,少为人知,虽规模没那么大,但壮观的景象一点都不亚于亚利桑那州!一片片波浪型红色岩石,如汹涌的潮水铺天盖地向你袭来,似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熊熊而起,其秀美程度比天空中美丽的晚霞毫不逊色,美得令人窒息。
地址: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乡闫家寨一带
高西沟梯田
走进高西沟,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游高西沟,可以春赏鲜花烂漫,夏享窑洞清凉,秋摘累累硕果,冬领黄土风光。
地址: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
高寒岭
高寒岭海拔为1426米,山势傲然特立,百里外可见,是府谷境内海拔最高的名山,也是石马川河的发源地。这里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地势雄壮,峰壑遥对。登上此岭,万念俱消,百忧皆忘,一人言笑,群谷有声。
地址:榆林市府谷县田家寨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
黄河入陕第一湾
黄河入陕第一湾在府谷县墙头尧峁村,站在山峁高处观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河曲水急,犹如金龙摆尾。望河东,良田千顷,鱼肥水美,河曲县城高楼林立。瞧河中,渔民泛舟,轻摇船桨,渔歌互答,时有鸟儿旋飞欢歌,构成一幅壮美的塞上高原图画。
地址:榆林市府谷县墙头尧峁村
天台山
天台山既是黄河岸边秦晋两省的道教胜地,又是刘志丹1936年春率领陕北红军渡河东征的红色旅游景点。登临山顶,天台胜景一览无余。在天台山既可一览“山随平野尽”的秦晋风光,又可领略“黄河入海流”的磅礴气势。
地址:榆林市神木县城南65公里处贺家川镇
白云山
白云山又名白云庙,因庙依山而建故得名。濒临黄河,蜿蜒跌岩,景色壮观。白云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地址: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黄河之滨
红石峡
红石峡,因山皆为红石而得名,又因两峡高耸,山势雄伟,也称“雄石峡”。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至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城北5公里处
镇北台
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之一,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称。镇北台一共有四层,每层有石台阶可登,依山据险,巍峨挺拔。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构成了无比绚丽的彩色画卷。
地址:榆林市北约5公里处红山上
无定河湿地
无定河湿地水域辽阔,水草丰盈,景色宜人,景观随季节变化而千姿百态。这里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之一,每年春秋在此歇息的水鸟数量可达五万多只,夏季居留湿地的鸟类数量可达三万多只。
地址:发源于定边东南白于山东麓,全长491公里
木头峪村
陕北佳县有一座古老的村落,被许多人称之为陕晋峡谷第一村。典型的依山傍水型古村落,村内四合院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布局雅致合理。
地址:榆林市佳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临黄河,西靠鱼山
王渠则镇
这里有靖边八大景观之一的“西涧丹林”,远离城市的喧嚣,宛如隐藏的童话世界,春有生机,夏有浓绿,秋有静谧,冬有纯净,四季皆美,处处皆景。道路两旁排排林立的胡杨林高大挺拔,每到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黄交织而成的色彩斑斓的风景画令人心醉神迷,行走在林间小道上,踏着红叶铺就的地毯,心旷神怡。
地址:榆林市靖边县城西南45公里处
寨坬村
寨坬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环境幽美,是一个独具魅力的陕北古村落。走进村中,遍布在山上的500孔窑洞群映入眼帘,令人震撼。整个村子被群山环绕,满山的侧柏松和大扁杏树枝叶茂盛,苍翠挺拔。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镇寨坬村
赤牛坬村
在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是传说,“世外桃源”“洞天福地”是真实写照。走进赤牛坬,独特的乡村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各家各户都是灰色的外墙、鹅黄的门窗、枣红的墙头,院落整齐统一,清新自然,被评选为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
地址:榆林市佳县城南40公里黄河近岸
榆林民间年俗活动将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三。
风光旖旎,年味肆意,在这座景美、人美、味美、情美的城市,过一个舒适安心快乐的年!2018,启程一路向北,去陕北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