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上巳节

2021/6/7 10:37:20
万年历日历:上巳节知识
上巳节知识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和中国常见的传统节日相比,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上巳节,它的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上巳节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上巳节,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上巳节是汉民族传统节日,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

上巳”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意义。

上巳节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上巳节的诗句有哪些

导语:上巳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上古时期,经历各朝各代的演变,流传至今。现在我国一些地方仍会过这样一个节日,而且有些习俗现在还有呢。其中一个习俗是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饮酒交流的一一项活动。那么,你读过的上巳节的诗句有哪些呢?一起来欣赏以下关于上巳节的经典古诗句汇总吧。

上巳节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上巳节的经典古诗句汇总

上巳节古诗句

《三月三日》

白居易 (唐代)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宋代)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 (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唐代)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上巳节古诗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贺铸 (宋代)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丽人行》

杜甫 (唐代)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上巳节诗句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白居易 (唐代)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三月三日怀微之》

白居易 (唐代)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曲江三月三日》

许棠 (唐代)

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王维 (唐代)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

导语:据说,上巳节是从上古时代开始的,所以说,在我国古代,人们都会过这么一个节日。那么,一般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做什么呢?上巳节的习俗活动比较多。具体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到底曲水流觞和踏雪寻梅哪个是上巳节活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 曲水流觞和踏雪寻梅哪个是上巳节活动

上巳节习俗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喝水后还有写诗,应人相对。

关于上巳节:

上巳节

上巳节,节期三月初三日,又称“重三”、“春禊”。“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得从三月上巳这一古老风俗说起。

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在《诗经、郑风溱洧》一篇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

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汉族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此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魏晋以后,才将上巳节正式改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为春禊,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曲水流觞简介: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已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这次兰亭聚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

“曲水流觞”这项活动在后期是一些文人们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


上巳节的由来简介100字

导语:很快又是一年的三月初三,每年的三月初三这天,一些少数民族会载歌载舞,而对于汉族来说,这天是上巳节。相信不少人不太了解这个节日,更不知道其来历。那么,到底上巳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上巳节的由来简介100字。

上巳节的由来简介100字 上巳节是怎么来的

上巳节由来

有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以驱除邪气。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是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

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传说:

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上巳节由来传说

纪念伏羲氏

上巳节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庆祝西王母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上巳节

纪念道教真武大帝

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导语:前些日子,广西发布了“三月三”放假安排,这样的假期,除了广西,还有一些过“三月三”的少数民族地区能拥有。因为广西地区的三月三比较有名,所以大家只知道“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但其实,这个节日还叫上巳节。那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呢?到底上巳节有什么风俗活动?一起来了解。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上巳节风俗

祓禊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畔浴

畔浴(沐浴,上古人们去河边水边,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尤其露天温泉池)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修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羽觞

羽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双耳酒杯,因其形状似鸟得名;还有一说称因觞身可插羽毛,遂被命名为“羽觞”。它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质、玉质、陶质等。木质羽觞较为轻盈,其他材质的则需置于荷叶上,方能平稳地在水面“行走”。

上巳节风俗活动

祈求生育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郊外游春

郊外游春(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泡温泉

泡温泉(唐宋时期于郊外游春,然后于野外温泉祓禊)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喝水后还有写诗,应人相对。

上巳节习俗

临水饮宴

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十分风雅)它和曲水流觞都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则渐无闻。

射雁司蚕

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其他:

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举家出游:

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放风筝:“

正是人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

情人节

在少数民族内仍保留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比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上巳节是鬼节吗

导语:关于我国的鬼节,其实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大鬼节是中元节,另外,还有清明节、寒衣节等,都也被称作鬼节。其实,除了上述的三个,也有人说农三月三上巳节是鬼节。那么,你们那上巳节是鬼节吗?到底上巳节是不是鬼节之一呢?一起来了解。

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是不是鬼节之一

上巳节

是。上巳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上巳节的起源,除了认为是古人净身驱病除不祥的日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韩诗章句》中,有这么一句:“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与神灵、鬼魂有了联系。

另外,上巳节因为也在春分前后,常与清明节重合。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人们常提到的中国鬼节之一。因此,三月三在人们心中是鬼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有些人还认为三月三与清明节恰逢为同一天会不吉利,也都是个别的传言了。 各地风俗不同,在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湖北红安县、河南省光山县,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鬼节,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砖”的童谣,传说在这天夜晚是鬼魂出没的日子,家里的大人都会早早的关上大门,并在门口摆放一些大蒜,蒜字与算谐音,意思就是说当鬼魂从门前经过,就说算了,不去这家了。 总的说来,上巳节也是中国传统鬼节之一。不过由于各个地方又不同的风俗习惯,上巳节许多老的传统也没有一一流传。因此各地也有各地的说法。上巳节在绝大多数的地方,都以踏青、流觞曲水、荡秋千、河边沐浴等娱乐外出活动为主,与常说的鬼节习俗大相径庭。

上巳节有哪些禁忌?

上巳节禁忌

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

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额头要露出来

额头有正气之光,不要让头发遮住额头

忌说“鬼”字

三月三被称为鬼节,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女性的禁忌

民间认为女人在某个期间身体生理原因等,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这期间女人气场比较弱,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三月三上巳节禁忌

忌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其上门。

吹口哨

大街上历朝历代的鬼都有.晚上吹口哨的时候天知道你叫谁。

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