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分界

2021/9/26 13:28:03
万年历日历:分界知识
分界知识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

众所周知,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许多人想到这里来看看。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是什么?长江中下游的划分界点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提供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小编所做的能让大家感到满意!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宜昌、湖口。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地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县,江西省经济强县,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湖口始建于南唐(公元950年),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境内东临彭泽,南接都昌,西与星子、庐山区界湖毗邻,北与安徽宿松襟江为界。

长江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长江上游起始地为宜昌关至四川宜宾合江门,其中关至坝河口(三峡大坝下引航道口)为坝区水域;太平溪(三峡大坝上引航道口)至涪陵李渡大桥为库区水域;涪陵李渡大桥至四川宜宾合江门为川江自然航段(这阶段是长江上游较难航行较危险的水域)。长江中游起始地为武汉关至关。中游水域因地理及人为原因,该航段航道变快水情复杂,航道深度变化较大,对通航的船舶吃水限制较大;长江下游为武汉关至长江口,这阶段均称为下游航段。该航段水情平稳四季变化不大。江面宽广航道水深足够,也是大多数海进江的选航道(海船进长江简称海进江)。

长江简介

长江是我国较重要的一条河流,并且流经多省。其水量丰富极有利于水能利用。其上游从源头自宜宾段落差大,宜于开发水能发电。其中乐山段至宜宾段也适合中小型船舶航运,丰水季可航行大型船舶。宜宾至宜昌为中游,沿岸多城市船运发达。从重庆至入海长江更是黄金水道,是我国较重要的水运河道。

总结起来就是长江上游属于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适宜发展林业旅游业水电工业, 长江中游属于地形比较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航运业渔业旅游业,长江下游属于地势低平,可以发展种植业航运业渔业。

长江中下游土壤状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地大部为水稻土。红壤生物富集作用十分旺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70~80克/千克,但受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影响较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也比较高,但经过耕垦明显下降。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通常林草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结构,增强土壤颗粒的粘结力,提高蓄水保土能力。该地区的红壤、黄壤、黄棕壤与石灰土一般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地表径流量大,若植被消失、土壤结构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而紫色土和粗骨土透水性虽好,但土层多浅薄,在失去植被保护和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亦易发生强烈侵蚀。

1940-2002年间,在86×103平方千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区域中有47% 的面积发生了土地利用覆被转化,主要是耕地面积减少,非耕地面积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面积变化引起了其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改变,其中稻田和闲置水域面积分别减少21.5% 和6.7% ,并造成其0-30厘米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了41.8TgC和12.9TgC;而水产养殖、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种植多年生木本作物和种植一年生作物的水浇地面积分别增加14.2% 、7.7% 、3.5% 和2.0% ,使其0-30厘米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32.2TgC、22.2TgC、12.2TgC和6.5TgC。(注:TgC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值单位)


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在地理学中,赤道被定义为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轨迹周长最长的一条圆周线,这是条唯一且确定的纬线。赤道还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其本质上是一根人为划分的虚线。

赤道简介

赤道是地理学术语,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其半径为6378.2km,周长为40075.02千米。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同时,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赤道穿过了加蓬、刚果、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西等许多国家。

一年当中,赤道有两次太阳直射,所以赤道地区属于热带,终年天气炎热,气温很高。赤道的圆心与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


中国冬季供暖地区分界线

大家都知道,我国部分地区的冬季由于过于寒冷,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是有供暖提供的。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中国冬季供暖地区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冬天供暖分界线在哪里?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中国冬季供暖地区分界线

中国冬季供暖地区分界线是在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暖气线以北(有暖气覆盖)的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全部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以及高海拔的西藏自治区。

关于供暖时间,北方法定供暖时间是每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共4个月。不过各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例如,哈尔滨的供暖时间为10月20日至次年4元20日;新疆地区是每年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共6个月。

秦岭——淮河一线的由来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 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 淮 ....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这里已经明确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中国分南北了。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 书中这条秦岭一淮河这条线已经出 现了。如书中说:“本国境内。 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 部、西部、五大部。”对于本部。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 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

供暖时间几月到几月

国家规定的供暖时间各个省市是不同的,各地方政府会有相应规定,如果有剧烈降温等极端天气还会提前供暖,南方没有采暖期。北方法定供暖时间一般从每年的11月15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15日停止,共4个月。不过各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

很多北方城市采取的是统一供暖的政策,但是每一个城市的规定都不一样,所以要以当地的情况为准。国家规定的供暖时间各个省市是不同的,各地方政府会有相应规定,如果有剧烈降温等极端天气还会提前供暖,南方没有采暖期。北方法定供暖时间一般从每年的11月15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15日停止,共4个月。不过各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


分界洲岛和蜈支洲岛哪个好

一说到海岛肯定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我国的海南,这里的海岛非常美,而且是国内热门海岛目的地,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海南旅游度假,因为海南的海岛太多,不少人在分界洲岛和蜈支洲岛纠结,到底分界洲岛和蜈支洲岛哪个好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做个蜈支洲岛对比分界洲岛的介绍。

分界洲岛和蜈支洲岛哪个好

两个岛都是海南比较著名的岛屿,这两个到都各有特色,如果非要选择一个的话小编会选择分界洲岛,因为这个海岛相比三亚的蜈支洲岛性价比高一些,各方面的消费也要低一些,但是娱乐设施肯定没有蜈支洲岛那么丰富,如果纯粹是为了体验海岛风情的话,小编觉得分界洲岛是最合适的选择。

分界洲岛

分界洲岛位于海南省陵水县与万宁市分界处,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岛,这里海水清澈干净,沙滩松软细白,自然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比起三亚市的几个海滩、海岛,这里拥有更为完整而美丽的海底风光,上岛就可以感受到这里海水的清澈,俯身即可清晰地看到海参、螃蟹等海洋生物,在海洋剧场还可欣赏到精彩的海豚表演。

蜈支洲岛

蜈支洲岛的风景很好,岛上一派热带风光。这里海水能见度高,水下世界绚丽多彩,是我国热门的潜水胜地。同时,还是进行摩托艇、香蕉船、水上降落伞等水上活动的好地方。除了美丽的风光,蜈支洲岛还有极具特色的别墅、木屋以及酒吧、海鲜餐厅等配套设施。

关于分界洲岛和蜈支洲岛哪个好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回答,上面只是小编的个人回答,也只是我个人的选择,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国土面积排名第三的国家。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气候不太一样,夏天南方多炎热潮湿,北方多干旱潮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分为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到季风的影响不同。那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如何划分的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一般来说,季风就是指大范围盛行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而所谓的季风区,主要是指气候受季风影响的区域,而没有受到季风影响的区域则被称为“非季风区”。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显著的国家之一,有冬、夏季风交替的季风区。不仅如此,还会因为有无受到季风影响,而将我国南北方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分界线以东地区为季风区,主要受到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而界限以西为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因为地形原因,非季风区不会受到夏季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季风区影响比较大。

但是,非季风区会受到由蒙古、俄罗斯吹来的偏北风的影响。也就是说,虽然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但却会受冬季风的影响。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水覆盖着,但有些地区是几乎没什么降雨的。有些地区比较干旱,而有些地区是半干旱的,那么,大家知道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划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分界线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即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分界线、草原与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线。也是中国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中国半干旱地区是指包括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及河北、山西雁北、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的西海固、甘肃定西、榆中、青海的玉树、果洛、以及西藏拉萨等地区在内的雨养农业区,主要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情况

我国拥有超过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而且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我国是世界上季风现象和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东南季风所携带的水汽,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逐渐深入,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巨大,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难以深入到我国的西北地区,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地区的超过1800毫米,一直递减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

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与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我国的干湿分区从湿润区、半湿润区,逐渐演变到半干旱区、干旱区。我国的“湿润地区”主要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丰富的降水使得这一地区蒸发量虽然较大,但是依旧是水源充足的“湿润区”,我国台湾岛的东部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巨大,是我国最为湿润的地区。我国的湿润地区,农业用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除了“南方地区”之外,我国还有另外几处湿润地区,一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十分丰富,属于湿润地区,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雨极。二是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山东半岛北东南三面都被海洋包围,水汽相对充足,气候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更为湿润,属于湿润地区。三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东部地区,主要以长白山脉为主,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加上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所以也属于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东北平原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至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我国的华北地区,从干湿地区来看,属于半湿润地区,水资源拥有量较为一般,加上这里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巨大,所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短缺,需要“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来缓解。我国的半湿润地区,农业用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为主。

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基本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多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半干旱区分布总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包括内蒙古高原的中东部、黄土高原河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自然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农业生产多以畜牧业为主。从半干旱区再往西北内陆,降水更为减少,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区、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属于“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以荒漠自然带为主,几乎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在我国新疆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部分地区和伊犁谷地地区,能够得到部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盛行西风带带来,以及少部分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属于“半干旱地区”。北疆地区和伊犁谷地分布有面积巨大的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伊犁谷地地区,由于地形向西开口,盛行西风形成的降水更为丰富,被誉为“塞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