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大商场、花店、酒店以及手机上的广告很早就在宣传七夕了,相信大家都知道,七夕将至。对于即将到来的七夕节,大家知道是在哪一天吗?不知道的话,那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夕是几月初几
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2020年七夕节是在8月25日。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导语: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情人节。作为传统节日,七夕的日期是以农历为准的,即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所以每年阳历的七夕日期有所不同。那么,2021七夕是几月几日呢?具体2021七夕节是哪一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七夕的日期。
2021七夕是几月几日
七夕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起源: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
乞巧
乞巧,是七姐诞(七夕)的一项较为流行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陈列巧果(油炸面食)、莲蓬、白藕、红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民间谓为“魁星主文事”。
“拜魁星”仪式亦在月光下举行,在闽东一带,“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
七夕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
早上,年轻的姑娘们怀着爱美之心,找来明矾、采摘花瓣,将明矾碾碎,与花瓣一起粘贴在手、脚的指甲上。一定时间下来,指甲色泽红润、光亮自然,据说还数月不褪色。
拜“七娘妈”
在闽南,香港台湾,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台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一个即将撒狗粮的节日要来了,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其实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七夕节这天很多人都会表达自己的爱意,和自己喜欢的人约会什么的。那今年的七夕是几月几日呢?在七夕节这天有什么习俗?
七夕是几月几日
七夕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在今年就是8月7日,星期三。为什么会将七月七作为与女子相关的节日呢?最早是源于对于天象的崇拜,而“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加上“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节的习俗
不同地区的七夕风俗也不一样,在江苏宜兴,那里的人会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到了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与并搭制香桥;在广东一带,到了七夕节,当地的女孩也会梳妆打扮,并拜祭牛郎织女,也称“拜七姐”;其他的地区还有染指甲、听悄悄话、结红头绳、接露水、祈求姻缘等风俗。
导语: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情人节。作为传统节日,七夕的日期是以农历为准的,即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所以每年阳历的七夕日期有所不同。那么,2021七夕是几月几日呢?具体2021七夕节是哪一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七夕的日期。
2021七夕是几月几日
七夕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起源: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
乞巧
乞巧,是七姐诞(七夕)的一项较为流行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陈列巧果(油炸面食)、莲蓬、白藕、红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民间谓为“魁星主文事”。
“拜魁星”仪式亦在月光下举行,在闽东一带,“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
七夕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
早上,年轻的姑娘们怀着爱美之心,找来明矾、采摘花瓣,将明矾碾碎,与花瓣一起粘贴在手、脚的指甲上。一定时间下来,指甲色泽红润、光亮自然,据说还数月不褪色。
拜“七娘妈”
在闽南,香港台湾,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台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