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风暴

2021/9/26 13:26:11
万年历日历:风暴知识
风暴知识
热带风暴级严重吗

众所周知,台风的分类有很多,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最近朋友们关注到热带风暴级,但是不清楚:热带风暴级严重吗?热带风暴级威力大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热带风暴级严重吗

热带风暴级严重。因为热带风暴是指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强热带风暴是指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可想而知,热带风暴级的风力等级就更加大了。

“卢碧”再次加强为热带风暴级 福建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9号台风“卢碧”减弱成热带低压后于6日晚上在福建省东部近海再次加强为热带风暴级,7日早晨5点其中心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偏西方约145公里的台湾海峡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

福建省气象台8月7日6时33分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称,预计台风中心将缓慢向偏东方向移动,向台湾岛西北部沿海靠近,尔后逐渐减弱。

受其影响,今天白天,闽中渔场风力7~8级阵风9~10级,其余渔场和中北部沿海风力6-7级阵风8-9级;夜间风力减弱。今天白天到夜间,中部沿海地区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地区局部有大雨到暴雨。24小时雨量40~80毫米,局部可达100毫米。

福建气象台要求,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热带气旋级别及风力等级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6~7级,或阵风7级以上。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

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

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4~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

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6级或以上,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预警信号说明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热带风暴级注意事项

1、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121”气象咨询电话、气象网站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2、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转移的途径,转移所需的食物、净水、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

3、台风来临的时候,要根据各种媒体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检查自己的准备措施是否完善,以及居住区域是否安全,要听从当地部门的安排,不要在危险范围内活动。如果被通知撤离,要立即执行,以确保人身的安全。

4、水利部门要对山塘、水库、堤围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巡查,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运行。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应按讯控水位严格控制调度。低洼易涝地区,要做好预排准备。

5、海洋、海事水产、航运等部门要通知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

6、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抢收成熟的水稻、瓜果等农作物,对易倒作物要进行保护。

7、建设、市政、房管部门和街道(镇)、村要组织力量做好在建工程脚手架、户外广告、高空设施以及各类危房加固,并提前做好危房居民转移安置的准备工作。

8、电信、供电部门要加强路线维护和检修,保证线路畅通。

9、棚架、招牌、霓虹灯、吊机等悬空、高空设施要进行加固,并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10、居民群众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


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

风力是分级的,12级台风一般在海上出现,11级风力陆上很少见,10级风力会拔起树木,9级风力是屋顶会飞瓦片。那么,大家知道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热带风暴中心风力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达8-9级,最大平均风速为17.2-24.4米/秒。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1、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

2、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3、生成位置一般距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热带风暴成因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烈风程度的风力。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虽然每个热带气旋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是人们从大量热带气旋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热带气旋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大家公认的四点是:

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据我国的统计,西太平洋一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来源于四种初始扰动热带辐合带中的扰动,占80%~85%;东风波,约占10%;中高纬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约占5%;斜压性扰动,约占5%以下。

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热带气旋形成于SST>26°~27°C的暖洋面上,一般来说,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只有赤道东南太平洋全年SST<26.5℃,这是这里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西北太平洋上,夏季的海温特别高,SST>30℃的区域东西长20~25个经距,南北宽10个纬距(称为西太平洋暖池),SST>29°C的范围则更大,这个高海温区和夏季ITCZ位置相接近。这种极为有利的海温条件与大气条件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为频繁的重要原因。

生成位置一般距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不考虑摩擦作用并忽略倾斜项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如下:

该式表明,对给定的辐合值,涡度随时间的变化正比于绝对涡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扰动的相对涡度也为零(ζ=0),则无论辐合有多大,扰动的涡度也不会增加。在离开赤道一定纬度的地区f≠0,辐合能引起涡度的增大,并且对相同的辐合,离开赤道越远涡度的产生率越高。

因此,热带气旋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热带气旋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从未发现有热带气旋形成。

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敌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热带气旋。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在热带洋面上,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和海域很多,相比较而言,热带气旋发生得较少。根据这些条件来预报热带气旋的发生,是很难成功的。

热带气旋风速划分等级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

超强台风(Super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

风力是分级的,12级台风一般在海上出现,11级风力陆上很少见,10级风力会拔起树木,9级风力是屋顶会飞瓦片。那么,大家知道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热带风暴中心风力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达8-9级,最大平均风速为17.2-24.4米/秒。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1、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

2、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3、生成位置一般距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热带风暴成因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烈风程度的风力。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虽然每个热带气旋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是人们从大量热带气旋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热带气旋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大家公认的四点是:

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据我国的统计,西太平洋一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来源于四种初始扰动热带辐合带中的扰动,占80%~85%;东风波,约占10%;中高纬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约占5%;斜压性扰动,约占5%以下。

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热带气旋形成于SST>26°~27°C的暖洋面上,一般来说,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只有赤道东南太平洋全年SST<26.5℃,这是这里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西北太平洋上,夏季的海温特别高,SST>30℃的区域东西长20~25个经距,南北宽10个纬距(称为西太平洋暖池),SST>29°C的范围则更大,这个高海温区和夏季ITCZ位置相接近。这种极为有利的海温条件与大气条件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为频繁的重要原因。

生成位置一般距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不考虑摩擦作用并忽略倾斜项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如下:

该式表明,对给定的辐合值,涡度随时间的变化正比于绝对涡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扰动的相对涡度也为零(ζ=0),则无论辐合有多大,扰动的涡度也不会增加。在离开赤道一定纬度的地区f≠0,辐合能引起涡度的增大,并且对相同的辐合,离开赤道越远涡度的产生率越高。

因此,热带气旋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热带气旋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从未发现有热带气旋形成。

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敌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热带气旋。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在热带洋面上,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和海域很多,相比较而言,热带气旋发生得较少。根据这些条件来预报热带气旋的发生,是很难成功的。

热带气旋风速划分等级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

超强台风(Super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摄影师冒险拍摄风暴

讯 2016年5月18日报道(具体拍摄日期不详),这些惊人的图片都是由在摄影界备受赞誉的James Smarts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在这些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风暴照片,有漩涡直通天地的龙卷风、也有风雨欲来的层层乌云,甚至还有贯穿长空的明亮闪电。

这名于2013年开始拍摄风暴的墨尔本摄影师坦诚称,拍摄过程十分紧张,遭到狂风肆虐,练操作机器都很困难。





在这些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风暴照片中,有漩涡直通天地的龙卷风、也有风雨欲来的层层乌云,甚至还有贯穿长空的明亮闪电。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

有些朋友知道,太阳风暴是太阳电磁辐射突然增强的一种表现,分为强太阳风暴、中等太阳风暴与弱太阳风暴的等级。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马上来了解下吧。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

1、太阳风暴会干扰我们的无线电通信。太阳爆发活动会释放大量高速的带电粒子,会导致信号衰落或中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失效,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卫星通信链路中断。在2000年的巴士底太阳风暴中,大太阳耀斑曾引起多个地方的短波无线电全部中断;2006年底连续爆发的太阳耀斑对部分地区的无线电信号传播造成严重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甚至发生大面积中断。

2、干扰、重创电力系统。在太阳风暴面前,我们的电力系统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当太阳风暴来袭时,可能会干扰、重创某些电力系统,进而影响所有使用电力的系统设备。1989年发生的强太阳风暴就曾使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停电9小时。

3、扰乱地球磁场。当太阳黑子活动处于高峰期,太阳发射大量高能粒子流与X射线,这些强辐射会引起地球磁暴现象,还会导致气候异常。

一旦出现大面积断电、断网问题,对我们的生活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不过也不必太担忧,毕竟太阳爆发强风暴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来分析预测太阳爆发可能性,从而提前做好预判、做好防御,还是可以尽量把太阳风暴的影响降到最低。

太阳风暴简介

太阳风暴,为自然现象,是指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及其在日地空间引发的一系列强烈扰动。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主要通过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三种形式释放。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地球空间环境强烈扰动,从而影响人类活动。

“太阳风暴”并非科技术语,而是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引起的近地扰动的一种形象和通俗的说法。这里把太阳和地球空间看作一个整体,用太阳风暴一个概念综合描述太阳爆发活动和对地空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既具有时代特色,又便于人们的理解。

太阳风暴来袭

和地球相比,太阳好比是个大西瓜,地球就像一颗小小的芝麻。太阳的质量相当于33万个地球的质量,它每秒钟都在减少,而且减少的数量巨大—每秒损失550万吨的质量。这些损失的质量变成了光和热,使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息,它以这样的姿态在宇宙中光芒四射地存在了约50亿年,而且还能这样照耀我们50亿年。

太阳发出的能量除了光和热,还有一种能量叫“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充盈着整个太阳系。地球浸泡在太阳风中,因此太阳上出现爆发活动,地球就有可能遭受到太阳风暴的袭击,袭击一共会持续三轮。而太阳风暴因其强弱和性质各异,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先有后,造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第一轮袭击是太阳耀斑发射出的电磁辐射,激增的X射线、紫外射线、射电波等电磁辐射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8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地球。这些辐射直接进入地球大气,影响地球的通信与定位系统。

第二轮攻击是随后而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会在太阳爆发以后大约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内到达地球附近的空间,从而使卫星运行的环境变得恶劣,并导致两极地区通信环境急剧变化,正在极区飞行的飞机将受到超正常剂量的辐射。

第三轮攻击是日冕上抛射出来的物质,以每秒几百千米到2000千米以上的速度扑向地球,大约需要花费2~4天的时间到达。它们通过行星际空间吹到地球和地球系统相互作用,引起地球空间系统的结构、形态、动力学过程发生复杂而剧烈的变化,并导致地球空间的电磁、粒子、中性大气等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给在这个空间领域里运行的各种技术系统造成重大损害。


冷锋为何多为狂风暴雨

众所周知,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面,在一年四季中是都有可能出现的。许多朋友都知道,冷锋多为狂风暴雨,但是他们不清楚冷锋为什么多为狂风暴雨?冷锋为何主要是狂风骤雨?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冷锋为什么多为狂风暴雨

因为冷锋是冷气团推着暖气团移动的锋。在冷气团向前移动移动过程中,锋前的暖气团一方面向前移动,另一方面被迫沿锋面向上滑行,在水汽条件充分时,上升的暖湿空气冷却凝结,便在锋上产生了云系和降水。

锋后冷空气移动速度远较暖气团为快,它冲击暖气团,并迫使产生强烈上升。而在高层,因暖气团移速大于冷空气,出现暖空气沿锋面下滑现象,由于这种锋面处于高空槽后或槽线附近,更加强了锋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和高空锋区上的下沉运动。夏季,在这种冷锋的地面锋线附近,一般会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现雷暴、甚至冰雹、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而高层锋面上,则往往没有云形成。所以快行冷锋云系呈现出沿着锋线排列的狭长的积状云带。快行冷锋历时短暂,这种冷锋天气多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冬、春季节。

冷锋类型分为什么

①第一型冷锋天气

地面锋线过后开始降水,风速突然增大,天气恶劣,待高空槽过后,降水逐渐停止,天气开始转晴。这种冷锋在中国冬半年比较常见。但若暖空气比较干燥,锋上云系中就可能不出现雨层云或高层云。如中国东北和西北高纬地面,锋上仅有卷层云,但常有降雪现象。当暖空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时,在锋线附近可有浓积云和积雨云发展,出现雷阵雨天气,这种情况在中国夏季比较常见。

②第二型冷锋天气

如果暖空气比较潮湿且不稳定,在地面锋线移近时,由于冷空气的冲击,往往形成强烈发展的积雨云,沿着锋线排列成一条狭窄的积雨云带,顶部常可达10千米以上,而宽度则仅仅有数十千米。这种积雨云带之前一般多有空隙。当第二型冷锋来临时,常常是狂风暴雨,乌云满天,且有雷电现象。待锋面过后不久,天气即转晴朗。这种冷锋天气在中国下半年比较常见。

如果暖空气比较稳定,第二型冷锋的云系和暖锋相似,为层状云系。当锋面来临时,也是先见卷云、卷层云,以后云层逐渐增厚变低,在临近锋线时有时有降水。待锋线一过,雨消云散,但风速突然增大,有大风出现。这种冷锋天气多出现在中国冬半年。

“快行冷锋”和“慢行冷锋”各有什么特征?

很多时候的天气变化都是由“天气系统”影响而产生的,主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其中锋面系统包括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大类,气压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两大类。

锋面系统的形成是由于冷暖气团的相互运动而产生,如果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往暖气团移动,就会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往冷气团移动,就会形成“暖锋”;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两者就会相互拉锯,从而形成“准静止锋”。就我国而言,一般冬半年多出现冷锋天气,而夏半年多出现暖锋天气,从季节上来看春夏之交,多出现暖锋天气,而秋冬之交,多出现冷锋天气。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秋季,位于我国以北的亚洲高压势力不断增强,从而使得冷气团不断地从亚洲高压出发,从北至南影响我国,并形成冷锋天气。从冷气团的势力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快行冷锋”和“慢行冷锋”两大类。当冷气团的势力十分强劲,使得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很快,此时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多是“快行冷锋”。当快行冷锋来袭时,天气变化通常十分剧烈,常形成明显的大风、降温、降雨和降雪天气,风力强劲,降温明显。我们所熟悉的“寒潮”,多属于快行冷锋。

当快行冷锋东移南下时,冷气团通常会对前方的暖气团进行压缩,从而会形成“锋前增温”现象,所以在快行冷锋要到达之前,通常会出现非常暖和的天气,不过这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当冷气团到达时就会快速降温。不过,快行冷锋来得快,去得也快,锋面影响过程往往时间较短。如果,冷气团的势力比较弱,那么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就比较慢,此时锋面移动的速度也比较慢,此时冷锋的影响时间会比较长,形成“慢行冷锋”。由于冷气团前进速度较慢,那么暖气团被抬升的速度也较慢,因此慢行冷锋有时候会形成类似暖锋的“连续性降水”,由于冷空气比较弱,降温也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