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被誉为

2021/9/26 13:24:00
万年历日历:被誉为知识
被誉为知识
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哪个

导语:我国苏州有非常传统独特的园林景观,人们把这些景观统称为“苏州园林”。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等。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哪个吗?到底中国园林之母是哪个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哪个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又与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其特点:

拙政园

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庭院错落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拙政园特点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截至2014年,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纳兰性德被誉为何

纳兰性德因为其诗词的成就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擅长诗词,其诗词凄清哀婉,被认为是有南唐后主之风,因为诗词比较杰出,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虽然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但是留下来的诗词还是比较多的,据称有348首之多。

清词简介

明末清初词和清词常被后代笼统称为“清词”。清词整体成就虽然不及宋词,但是也出现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厉鹗、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著名词人。除以上著名词人外,较有成就者还有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屈大均、吴伟业和清初的彭孙遹、王士禛、尤侗、余怀、徐釚、曹贞吉等人。因此清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主要成就有哪些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哪个国家

导语:有好多国家是有别称的,如瑞士被誉为钟表王国、奥地利被誉为音乐之邦、挪威被誉为渔业之国等。那么,大家知道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哪个国家?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什么国家?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哪个国家

荷兰

是荷兰。荷兰又称尼德兰王国,由于荷兰省最为出名,所以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和比利时、德国接壤,也是欧盟以及北约创始国之一。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探险,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荷兰图片

荷兰简介

荷兰(Holland),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2014年荷兰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荷兰图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1年。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荷兰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实的“尼德兰”。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有:造纸等作用,被誉为“风车之国”。荷兰向来以风车闻名。而保存风车较多的地方,则是“小孩堤坊”。


巴赫为什么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

因为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巴赫的代表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

巴赫共有20个子女,有10个长大成人,5个成长为专业作曲家。其中包括:“伦敦巴赫”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柏林巴赫”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以及“比克堡巴赫”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等。

巴赫的音乐表达了在此之前的人们不敢用、不能用或只是尝试用音乐表达却未成功的东西。他用独一无二的现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种朴实无华的万能的语言,并借助这种语言描绘人的情感和世间百态。


被称为五岳之尊的山是哪座山

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是常常会被人们谈起,也是人们常常会去游玩的山。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介绍一下,被称为五岳之尊的山是哪座山?被誉为五岳之首的山是什么山?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被称为五岳之尊的山是哪座山

被称为五岳之尊的山是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泰山日出、夜爬及看日出点位

泰山日出是最为知名的泰山胜景之一,首先泰山地处北方,空气湿度较小,能见度好,日出的观赏度较好;其次由泰山一直向东至大海,中间无任何视线遮挡,没有任何与之高度可抗衡的山脉,泰山一直处于一览众山小的绝对俯视地位,也可以说泰山看到的日出是由海平面升起来的。

夜爬路线:1、红门入口(全程徒步):红门—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岱顶

道路概况:全程约公里,耗时约。

2、天外村乘坐游览车至中天门,中天门徒步—十八盘—南天门—岱顶

道路概况:全程约公里,耗时约。

看日出点位:岱顶、拱北石、瞻鲁台

泰山景区

泰山景区为我国第一批名胜风景区,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都极为完备。加之泰山风景区位于泰安市区,所以住、行、购物都极为方便。

泰山景区以自然风光及品味中华文化并著,经典游览方式还是以徒步登山为胜。典型的登山游览型景区。普通人视个人体力不同,沿经典路线徒步登山至岱顶单程约耗时4-8个小时。

建议徒步登泰山衣着及携带物品

一、鞋:建议穿透气性好且经过磨合(穿过的或者日常穿着的)的平底运动鞋。

二、衣着:

1、热天(5-10月)不看日出,根据气温穿着日常衣物,最好贴身穿着速干透气衣物,山顶体感较之山下只是微凉不会寒冷,无需携带厚衣物。

2、热天(5-10月)看日出,根据气温穿着日常衣物,最好贴身穿着速干透气衣物,建议携带外套,最好防风保暖且轻便易于携带。

3、冷天(11-4月),根据气温穿着日常衣物,最好贴身穿着轻薄速干透气衣物,山顶风大,建议外套选择轻薄保暖防风的外套,爬山途中会出汗,所以建议爬山时不穿外套,携带外套到山顶后再穿上外套防风防寒。

三、佩带:如果身体素质不好或不经常锻炼,建议登山时使用登山杖。如果膝关节不好,建议佩带护膝。

四、携行:如果全程徒步登山,不建议携带过多食物和水,因为泰山海拔1500多米,单程徒步耗时约4-6个小时,携带过多东西体力消耗过大。徒步登山道一路都有许多商店可提供补给,因为登山道上商店的物口多是人工挑上山的,价格自然是要超出山下商品的正常价格,超出范围大约1倍。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个园

从古至今,我国是有很多珍宝的,但有些已经是流失在海外了。我国是有万园之园的,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说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个园?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个园

是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最开始被建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07年,之后还经过了几代皇帝的增建与改建。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以及其精美绝伦的建筑景群二闻名于世,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称赞其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当中不仅汇集了江南园林胜景,并且别出心裁的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然而就是这样精美的历史建筑却遭遇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洗劫和焚烧。新中国成立之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就一直在进行着。现如今圆明园已经被规划为遗址公园。

圆明园建筑形式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1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圆明园特色景点推荐:

包括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

圆明园:

该园以水为主题,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包括福海景区、后湖景区。

“福海”:园中最大的水面,取“福如东海”之意,是当时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

水面中间有三个以桥连在一起的岛,这就是建于雍正三年前后的蓬莱洲,乾隆时定名蓬岛瑶台。

“后湖”:在福海西部,有九个小岛,象征着华夏“九州”,各岛园景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绮春园:

也称“万春园”,当年嘉庆帝长年居住于此,道光后成为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该园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园内小景点众多,且都是小型水景。而今,这里是每年一届的荷花节主场地,园内水面上种植有大片的荷花。每年六月,荷花怒放,铺满整个湖面使整个绮春园一片姹紫嫣红

长春园:

以大型水景为主体,当年核心建筑含经堂规模宏大,其布局参照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退位后常居的住所。

“狮子林”:位于园区东北角,仿苏州狮子林而建

“西洋楼”:如今圆明园最著名的建筑景观,是历史上中国首次仿建的欧式园林。

3D数字模型,它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处建筑和景观。

游览路线推荐:

最常规也是最经典的游园路线,可从南门进入,沿大路直行,最先遇到十二生肖铜像复原图。接下来就是西洋楼遗址和福海湖,福海可划船,建议体验一下,沿福海岸边向西北走,可体味圆明园西北侧的园林,包括小山丘、河流湖泊、树木和花草。最后,从西北侧的藻园门出来,这个路线观赏的是西面自然景观,而大多数人文古迹在园区东南,可有针对性地安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