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小年夜

2021/9/26 13:23:23
万年历日历:小年夜知识
小年夜知识
小年夜是几号

小年夜就是传统的祀灶日,在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赣是除夕前一天。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祭灶习俗已经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流传。

小年夜意味着什么

小年夜就是过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通常也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小年夜的习俗

小年夜的习俗就是扫年、祭灶。扫年就是扫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祭灶就是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小年夜有什么风俗

小年就是传统的祀灶日。小年风俗有祭灶、写春联、沐浴理发、赶乱婚、扫尘等。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对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小年的风俗

1、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2、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3、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扫尘是什么

扫尘就是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夜是除夕吗

小年夜不是除夕。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据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民间祭灶的时间,明朝以前一般在腊月廿四,清朝以后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廿三,南方仍沿袭腊月廿四祭灶的传统。所以导致小年的日期不同。有现存文字记载的,在南朝时,一些地方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如《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小年的风俗

小年就是传统的祀灶日。小年风俗有祭灶、写春联、沐浴理发、赶乱婚、扫尘等。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对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小年要做什么

1、祭灶: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

2、扫尘:小年这天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3、洗浴:除了给周围环境做大扫除,旧俗还要在这天给自身做大扫除。

4、吃饺子: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5、买年货旧俗小年是买年货最后的日期,但如今年货啥时候买都不急。

6、剪窗花:这个习俗和买年货一样,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


小年夜是几月几号2021

今天是2021年2月3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但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寒冷的。立春到来,意味着春节不远了。在春节之前,小年会先到,代表忙年的开始。那么,2021年小年夜是几月几号呢?

2021小年夜是哪一天

2021年小年夜是2月3日和2月4日。小年夜即小年,为我国传统的祀灶日。“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

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每年小年夜是什么时候

在我国,过小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这一天相当于全中国人民辞旧迎新了。有些朋友想了解一些关于小年的内容,那么,大家清楚每年小年夜是什么时候?每年小年夜是哪一天?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每年小年夜是什么时候

北方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夜是腊月二十四,少数地区小年夜则在腊月二十五,还有的地方把除夕前一天也当做小年夜的。这个根据各地习俗来就好了。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区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区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传统上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在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之前,北方地区官民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于是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民间习俗

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玉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有现存文字记载的,在南朝时,一些地方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如《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宋代时,祭灶腊月二十四这天。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在北宋时,在一些地方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热闹。无论穷富,大家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水果,买金银纸来祭祀。

清朝前期和中期,北方地区祭灶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嘉庆二十年刊《温江县志》:“十二月二十四日,旧传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致祭。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迁移到了二十三。”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北方小年2022是哪天

有一首儿童歌谣是这样唱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里面详细说了人们为过年都要做的准备。而小年作为过年前最重要的时候,一直以来深受大家重视。那么,2022年北方小年是哪天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北方小年2022年是哪天

2022年北方小年是1月25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二。小年意味着忙年的开始,我国北方在这一天有扫房、祭灶和吃灶糖等习俗,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糖瓜跟关东糖的做法相似,只是关东糖是长条型的,而糖瓜被拉成扁圆型,吃起来香甜酥脆。我国民间有:“又逢腊月二十三,敬送灶王回皇天。备妥豆秸供马用,融化灶糖把唇粘。”所以,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哪天过小年最正宗?

翻开记载北方地方风俗的历史文献,会发现其实从宋到明,北方人一直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灶的。直到清初的《康熙宛平县志》,都是这么记载。而到了乾隆晚年的《日下旧闻考》,才说“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则用二十四日”。

可见,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最传统的节令日期。直到清朝中叶,过小年的日子才有了南北之分。至于是什么原因,让这么重要的传统节令的日期发生了变化,还有待考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乾隆的时候已经成为宫廷非常重要的典仪了。皇上不仅要在这一天以“国礼”祭祀东厨灶君,整个宫廷也在这一天开始张灯结彩。

每当乾隆帝祭灶之前,还要先唱上一曲《访贤》,以此来抒发对人才的渴求。这么看,虽然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最传统,但似乎腊月二十三也不能说不正宗,不仅有宫廷以“国礼”加持,而且在北方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若说小年祭灶的传统,我们现在大概就剩下那块粘牙的糖瓜了,这倒是南北通吃的。别小看这块糖,它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记载宋代生活的《梦梁录》里就说:“二十四日不以贫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叫声鼎沸。”这里边的“胶牙饧”就是咱们现在吃的关东糖、南糖一类的。

其实小年吃饴糖,就是老百姓为了管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向玉帝汇报的时候,只能甜言蜜语言好事。小年除了关东糖,还有其他更特别的吃食吗?其实历史上是有的,那就是黄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古语,“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过去人们对妻子的最高期待,而这个黄羊梗就发生在她家。

《后汉书》曾记载阴丽华的祖爷爷阴子方,当年在腊月的一天早上,正做饭的时候,突然看到灶王爷现身了,他倒身便拜,正好家里有只黄羊,于是就把这只黄羊上供给了灶王。从那以后,阴家陡然而富,原文说“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也就是说,因为给灶王送了黄羊,阴家一下就富可敌国了。后来,阴丽华还当上了东汉的皇后。当时,世人皆效仿阴家,以图日后大富大贵,黄羊祭灶也渐渐成了小年的节俗。

不过,后来大约到明清时,除了皇家祭灶,黄羊已经在民间的小年节令中消失了。究其原因,大概还是这个习俗消费成本昂贵了些。

小年在过去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从这天开始就算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过小年的日子南北之分谁才正宗?估计大家现在也不是很在意了,民俗节日爱好者甚至可能接连两天换着口味打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