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2020年端午节是在6月25日这一天。端午节的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很多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和习俗,如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等。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有什么意义?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意义
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为了辟邪解毒、驱除蛇蚁。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雄黄需在太阳下晒干,有的地区的习俗是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然后初五的时候倒入酒中。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药剂、杀虫剂。
端午节饮蒲酒、雄黄、朱砂酒最早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因此,端午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也是卫生习俗。
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没有水的话,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水对于人类的健康太重要,一旦机体长期缺乏水分,其各个器官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更严重的问题。想要健康饮水的话,那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才是合适的呢?一起来了解下。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
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平时人们每天还要喝1000到1200毫升的水(纯净水、白开水)。不过受到环境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的影响,每个人对水的需求可能不同。反正,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水量不能少于500毫升,最多不超过3000毫升。
以上都是一般普通人对水的需求,如果是痛风或者肾结石患者的话,每天喝水量要比普通人多几倍。
健康喝水需要注意什么?
1、少量多次喝水
喝水和吃饭一样,少吃多餐更有利于健康。喝水忌讳长时间不喝或者一次性喝太多,健康喝水要求少量多次,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秋冬季节,不宜喝冷水,容易引起胃肠不适。
2、按时喝水
有些人进入一种喝水误区,认为口渴了才喝,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你感到口渴时,这也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了。所以每天应定期提醒自己喝水,比如说工作族们,可以在工作一小时起身活动活动,同时喝水调整一下状态。
3、睡前、晨起喝水
在睡前以及早晨气床时候,应各饮一杯温开水,因为此时血黏度相对平时要高,喝水的话可帮助降低血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不过要注意的是,睡前喝水宜在半个小时之前,而且不要喝太多,不然容易导致第二天水肿;而晨起喝水也不宜大口喝甚至喝太多,容易稀释胃液。
孕妇奶粉和普通的奶粉存在的差异在于孕妇奶粉中含有孕妇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比较多。比如存在叶酸和铁元素以及DHA等等。这些都是适合准妈妈的营养需求。因此该奶粉是针对于孕妇营养需求所设计的奶粉。就算如此,孕妇奶粉有必要喝吗?既然这么多人喝孕妇奶粉,那孕妇奶粉有什么作用呢?一起来了解下。
孕妇奶粉有必要喝吗?
许多准妈们一直在质疑孕妇奶粉有必要喝吗?其实,有没有必要也是相对说法,要看个人实际需要,但总体而言,准妈们如果在对的时间喝孕妇奶粉,对自己和宝宝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一般,准妈们因为怀孕,在孕期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所以比较容易被细菌感染,也容易生病,这样就可能影响肚子里的宝宝正常的生长。相反,正确地喝孕妇奶粉可以帮助准妈们增强抵抗力,也可以更好地养胎。
孕妇奶粉有什么作用?
1、减少孕期反应。女性备孕成功之后,在怀孕初期会比较痛苦一些,大多数准妈妈有孕期的反应,一直出现呕吐反胃或者是头晕等问题。
2、叶酸的补充。女性在备孕期间就要开始补充叶酸,叶酸对于胎儿的脑部神经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当女性处于养胎阶段,仍旧需要叶酸的补充。
3、胎儿发育更好。孕妇们食用孕妇奶粉,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胎儿的营养需求。
4、利于胎儿脑部发育。我们了解到孕妇奶粉中存在多种营养成分,比如有利于胎儿脑部发育的DHA。这种营养元素能够让未来的宝宝更为聪明。
5、有利于生产。对于新手准妈妈来说,对于生产还是存在一些恐惧的。其实想要让生产更为顺利,也是需要锌元素的参与,锌元素能够利于人体平滑肌的收缩,更利于产妇的生产。
6、提高奶水质量。在孕后期,产妇们要开始选择通乳的食物,这样在生产之后,尽量让奶水的分泌量更为充足一些。
【温馨提示】大家选择孕妇奶粉还应看价格是否合理、辨别优劣、保存期限和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会饮雄黄酒,有些地方还有洒雄黄酒的习俗,或者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关注这个问题的解释,我们来看看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你就知道了。
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喝雄黄酒自古就有,在远古时代,五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是恶日,每年五月五日,五毒出没,时疫频发,雄黄有解毒的作用,为了防时疫古人每年端午都会要喝雄黄酒,而且据说端午节喝过雄黄酒之后一整年毒虫都不敢近身。
雄黄酒,是在酒中加人雄黄。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雄黄的成份为硫化砷,有毒,对于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毒虫有驱杀的作用。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
“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操涅、杀虫,驱疚功效。……主治百虫毒、蛇后毒。”
雄黄酒还可当消毒水使用。《清嘉录)中说:
“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堵壁间,以怯毒虫。”
江南各家则用雄黄浸水蘸书“王”字于儿童额上,这种做法闽俗称作“画额”。这样做,一是借雄黄消毒,二是借猛虎镇邪,因为“王”字是虎之额纹,而虎又是兽中之王,如今孩子额上有“王”字,如虎一般,故能镇伏五毒。清蔡云有一首(吴歇)写道:
“称健粽子满盘堆,好佑雄黄入酒杯。
余沥尚堪怯五毒,乱涂儿领噀墙隈。”
“噀墙隈”,即把雄黄酒洒到容易生虫的角音兄儿,起到消毒作用。俗谚日:“洒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端午节还和菖蒲酒
用菖蒲酿制的酒,是菖蒲酒。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在《争类统编》中也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明宫史》里有“宫眷内臣......初五年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的记载。清朝,每年农历“端阳节”,则有“君臣痛饮菖蒲酒”之仪。皇家视之为稀世琼浆,滋补玉液,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宫眷内臣一起品尝,并要穿上“五毒艾补子蟒衣”,举行隆重的饮酒仪式。饮菖蒲酒之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人写《菖蒲酒颂》赞曰:“名酿溯源肇炎汉,历代曾闻列御膳。琼浆玉液庆延龄,盈轶连牍见经传。”
宋朝医学家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通血脉,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可见菖蒲酒具有抗衰老、强身健体之功效,所以备受人们喜爱,在民间,饮菖蒲酒是一种特俗的风俗,传播久远,传承至今。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古人认为“端”是事物的边缘,也是开始,有“开端”、“初”的意思,因此古代有“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的说法。自汉代以来,端午节才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讳“五”字,遂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古人把月之五日常常写成同音的“午”日。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古人把“午时”谓之“阳辰”,此时阳气始盛,天气开始炎热,于是端午又说成“端阳”。按历法,五月初五一般距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不远,太阳在这时正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方白昼最长,日正中天,所以端午节又叫“天长节”或“天中节”。
另外,古人在五月五日有以兰沐浴的习俗,据《大戴礼记》上说:“五月五日,以兰为沐浴”;屈原在《楚辞》’中又有诗云:“浴兰汤兮沐芳华”,所以五月五日又可称作“浴兰节”(现今有些少数民族还保持着这种端午浴兰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