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灶神一般是在腊月三十吃完饭,把灶收拾干净后就可以接灶神了。基本仪式是:把新买的灶神像帖在神龛里,没有神龛的就帖在灶台后面的墙上。两面帖上对子,对子的内容一般就是“奏去人间事,带来天上春”“一家司命主,万载降福神”一类的。然后上供,表示欢迎灶神回来,当然也送去了玉帝。五更以后,才可以燃鞭点炮庆祝新春来临。这样新任灶神就开始了新的一年任期。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而腊月三十又要迎接灶神回来。
小年有祭灶节、扫尘日与灶王节的别名,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了。那么,小编今天就跟朋友们来说说,小年先送灶神还是财神?小年是先送灶神还是送财神?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小年先送灶神还是财神
送灶神。小年这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人们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这一天是灶神上天向玉帝禀告人间事的日子,所以人们会送灶神,并且会祭祀灶神给灶王爷上供,希望他上天能多说好话。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做糖瓜、麻糖等甜食,供奉给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吃了这些甜食会黏住嘴巴只能说人间的好话,祈求来年更富足。
小年是接财神的日子吗
小年不接财神哦,接财神是正月初五的习俗,因为这一天传说是灶王爷的生日,所以人们会从目的是接财神到自家,让财神可以保护家族的财富源源不断。通常在财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为财神贺生辰而设宴办酒席。另外也有说法是大年初四接财神。
小年祭灶什么时间段
小年夜祭灶一般在晚上进行,没有固定的时间段要求,天黑之后就可以开始祭灶了。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以前人们祭灶的时候会摆上灶王爷像,像上印着本年的日历,并会写上“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表明灶王爷的地位。神像两旁则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希望可以保佑全家平安。
小年习俗
习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习俗二: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习俗三: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习俗四:扫尘土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习俗五: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习俗六: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习俗七: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很有年味儿。
小年的时间差别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古时北方地区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南京地区等地: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