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温度都是非常高的,有些地区的天气已经达到了41摄氏度。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41度高温天气是什么感受?41度酷热天气是什么体验?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1度高温天气是什么感受
41度高温天气是蒸桑拿的感觉,在家也热,出门也热,热到爆炸。32~41°C的天气:严重警告—可能引起中暑、热痉挛和热衰竭。
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甚至犯罪率也会上升。同时,高温时期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道等疾病的多发期,死亡率相应增高,特别是老年人的死亡率增高更为明显。因此,高温时节的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保健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人类的体温是恒定的,那么为什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或金风送爽的秋天感觉舒适,而在炎炎盛夏便很难受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温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同,高温对人体温度的调解不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使之适宜外界和内在的条件,在高温天气里,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功能受到限制,易造成热量积蓄在人体内而引发中暑,由此可见,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持续性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高温天防暑降温方法
一:出门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佩戴遮阳帽、换上清凉夏装等,这样既可以防晒,又可以降温防暑。
二:夏季要记得常喝绿豆汤,绿豆汤清凉解渴,消暑降燥,是夏季非常好的防暑降温用品,并且,家家都可以做,非常受欢迎!
三:如果确实酷暑难当,不妨吃一些冰镇的东西,比如冰棍、饮料等,这些东西降温来得快,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常吃,也不可多吃,要有一定的度!
四:吃西瓜等水果。西瓜是夏天常见的水果,广受大众的喜爱,酷热的夏季,来一片冰镇的西瓜,立马觉得浑身都凉飕飕的!
五:家中常备防暑药,夏天一般很多地方的气温都比较高,这个时候,家中要常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比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如果遇到不舒服的情况,可以用来应急。(百家号:图报原创版权,谢绝抄袭,侵权必究)
六:适当去一些清凉的地方。夏天酷暑难当的时候,不妨去一些清凉的地方,比如游泳馆、水上世界等,这些地方一般温度都比较适宜,是城市人避暑的好去处。
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
今年以来,我国暴雨、高温频繁交替,极端气候时有发生。比如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影响重。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入汛以来至5月31日,共有11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其中寒潮过程5次。
与此同时,最近多地迎来高温,让人酷暑难耐。据中国气象局消息,6月13日至26日,我国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超过35℃的高温覆盖国土面积达343.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6亿人。
近年来,为何极端气候频频发生?
持续高强度破纪录的高温,或者是持续的强降雨都属于极端气候。“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强度增强的根本原因。随着气候变暖,大气层在饱和前可容纳更多水汽,极端强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温度高的大气中含水量会增加,或者说可含水的能力提升了。因此,温度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降雨,雨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未来,降雨量或暴雨频率有可能增加,因为它比相对温度低的空气中含水量更高。
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体是很容易出汗的,会使人食欲不振,引起消化道、心血管、中暑等疾病。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天气炎热注意事项有哪些?天气酷热要注意什么?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天气炎热注意事项
1、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尽量避免少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绿色食品,在食用前最好以流动水冲洗。
2、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冰凉的刺激性食品和物品也应少用,尤其是小孩和在生理期的女性。
3、婴幼儿的食物尽量不隔夜食用,因为乳制品可在短时间内变质,婴幼儿的用具也应勤清洗,防止细菌的滋生。
4、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5、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
6、炎热天气外出旅游时,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肠道消炎药、保济丸等常用药。
7、中午要适当午睡一小时减少工作强度。
8、要注意防蚊、虫咬伤、器械割伤、开水、滚油烫伤等。
9、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部,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10、宜穿吸汗、宽松、透气衣服,以白、浅色为好,也应勤换勤洗。
夏季炎热容易得什么病
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是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病高发期,一旦发病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在大量运动后,不管是喝水、吃凉食或是洗冷水澡,都会导致毛细血管突然间收缩,致使心脏和脑血管负担突然加重,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出现一些意外。因此,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这个季节出现意外的几率要更高。
专家提醒: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慎重锻炼,外出应常备药物。如出现不适应速去医院求诊。
消化道疾病、细菌性痢疾
人们在夏季喜欢的生冷食物最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如果不当心就会引发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同时,冰爽刺激的夏季冷饮会让人体的肠胃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从而诱发胃肠炎。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因为夏季很多人都经常的疲劳了之后直接拿东西吃,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容易产生痢疾,很多人夏季的时候,都会导致皮肤疾病的产生,天气是比较潮湿和炎热的,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真菌和细菌的滋生。
专家提醒:三伏天不提倡吃冷饮。如果热得不行,也只能偶尔吃一点儿解解馋。冰箱里的食物最好拿出来稍微放一下再吃。
暑湿感冒、中暑
因为吹风扇、空调,一些人出现咳嗽、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有的还伴有发热、汗出不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这就是暑湿感冒,人们俗称的“热伤风”。医院暑期门诊中也有不少暑湿感冒的患儿。
夏季的时候,很多人都可能会引起中暑的产生,外面热的季节里外出行动,再加上过度的劳累,可能会引起头昏浑身恶心的症状。
专家提醒:1、清暑化湿、解表和中,患儿可选用太极藿香正气液等;2、暑热口渴、小儿痱毒者可用金银花露口服液;3、暑热便秘、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者可用导赤丸(周岁以内小儿慎服)。
皮肤病
暴雨连连,是每到夏天必发的事情,空气自然是很潮湿。这种气候环境下,在人体的一些皱褶部位、足趾比较密缝的部位,容易滋生真菌繁殖,比如肘窝、腋窝、腰部、腹部、臀部、大腿根部等起疹子,加之人体大量出汗,结果促成癣病,比如足癣、股癣、花斑癣。由于这些地方容易出汗,但又不容易散掉,属于湿邪容易存在的地方。
专家提醒:应经常保持清洁,洗澡时别用过凉或过烫的水刺激皮肤,也不要使用肥皂、硫磺皂或搓澡巾使劲擦洗。
气候变暖导致夏天越来越热,相信不少人会选择开空调来让自己舒服些,然而享受完月底就会迎接让人看了会“心寒”的电费账单,难道想要舒舒服服的吹冷气,一定要付出这么重的代价吗?
其实不然!最重要的是,你吹冷气的观念到底正不正确啦!下面小编就来盘点几个吹冷气时的小误区,如果你可以改掉这些错误的观念,相信下个月的电费应该可以少上许多哩!
误区一:外出关掉冷气较省电?
当要短暂外出时,为了省电,大多数的人都会切掉冷气,等回家后再重新启动。这其实是一大错误观念。
由于冷气在开始运作时,需要500W~1000W的耗功率,而等室温与冷气设定温度一致时,又需耗费100W左右,因此若只是短暂外出10分钟,最好继续保持冷气运作,会比较省电。若想要更省电的话,建议外出时可以把设定温度上调1度。
误区二:温度调越低越凉?
气温并非人体感知冷热的唯一条件,空间里的湿度、气流、辐射都会改变体感温度,因此一味地降低室温,并不能完全感到舒爽。
人体在吹风时,体感温度约会下降2度左右,因此,与其拘泥于冷气温度,不如把冷气风量调强,让肌肤感受到冷风,就能有效降低体感温度。此外,由于冷空气下降的原理,所以可以搭配电风扇一起,提升冷气的循环。
误区三:微风模式更省电?
自动模式才是最佳首选吹冷气时,调微风模式其实也是耗电的行为。这是因为冷气在启动后到室内凉爽时,此过程是最为耗电的,而待室温与设定温度相同后,耗电量则会慢慢降低。因此若调成微风模式的话,在距离室内凉爽之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电力。
而自动模式则会依照房间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风量及风向,等房间凉爽之后,会一边控制耗电量,保持设定温度。
误区四:冷气模式才能保持室内干燥?
除湿模式才是干燥大师!当室内湿度越高时,体感温度也会更高,虽然冷气模式也具有除湿功能,但除湿效果还是比干燥模式来得差,且冷气模式也会同时让温度下降,耗费多余的电力,反之干燥模式则尽量维持温度一致,同时发挥优良的除湿功能。
吹冷气的最佳温度
提了那么多,究竟在吹冷气时要设几度,才能既省电又感觉到舒服呢?答案是与室内外温差差在5~6度之间。
例如室外气温若是32度,那么冷气温度则可以调整为26~28度,因为人体能够适应与外界相差5~6度的温差,若差距过大,则会造成身体偌大负担,因此要注意哦!
夏天没有冷气可以吹真的是一大酷刑啊!不过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一整天都躲在冷气房里,有时还是要出来动一动流流汗,这样对身体才健康啊!